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3
1
作者 曾秋楠 于炳松 李昱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6,152,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陆相湖盆环境,属于典型的陆相页岩地层,在目前的页岩气地质评价和研究中,尚无系统方法及相关标准,国外评价方法也差异较大。通过对研究区延长组长7段和长9段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一系列测试,...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陆相湖盆环境,属于典型的陆相页岩地层,在目前的页岩气地质评价和研究中,尚无系统方法及相关标准,国外评价方法也差异较大。通过对研究区延长组长7段和长9段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一系列测试,总结出目标层位的有机质特征、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和分布特征,并讨论了上述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影响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最后,讨论饱和吸附量与上述特征的相关性,探明了控制该页岩储层吸附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康隆起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曾秋楠 张交东 +2 位作者 于炳松 刘旭锋 周新桂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5,共7页
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海陆交互相泥页岩是南华北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层系之一,以往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坳陷区,针对隆起区页岩气成藏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为解决海陆交互相地层砂泥岩(含页岩)互层频繁、垂向上非均质性强、页岩气地质条... 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海陆交互相泥页岩是南华北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层系之一,以往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坳陷区,针对隆起区页岩气成藏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为解决海陆交互相地层砂泥岩(含页岩)互层频繁、垂向上非均质性强、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导致储层改造层位优选困难的现状,通过对太康隆起西部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参数井--尉参1井分析测试结果的解剖,结合邻井钻探成果,对太原组和山西组泥页岩的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储层特征等开展研究,明确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要素。结果表明:太康隆起地区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泥页岩发育,山西组和太原组泥页岩累计厚度为88 m,山西组连续厚层泥页岩厚度可达38 m,各层泥地比超过50%,有机碳含量高,含气性较好,具备一定的页岩气形成有利地质条件;泥页岩孔隙以纳米级无机孔隙为主,粒间孔、粒内孔均有发育,受沉积环境转变和有机质类型的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较差;三叠系残余厚度是影响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的重要因素,太康隆起西部保存条件较好。详细阐明了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地质条件,明确隆起西部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地区,对该区后续页岩气储层研究及层位优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交互相 页岩气 上古生界 太康隆起 南华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晚古生代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曾秋楠 张交东 +1 位作者 周新桂 刘旭锋 《山东国土资源》 2016年第8期22-26,共5页
鲁西南地区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油气资源调查工作及相关沉积环境分析开展较少。鲁页参1井的实施证实山西组下部和太原组上部及中下部发育的暗色泥页岩具有生油岩特征。通过XRF高精度元素扫描方式对鲁页参1井晚古生代泥页岩层段进行... 鲁西南地区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油气资源调查工作及相关沉积环境分析开展较少。鲁页参1井的实施证实山西组下部和太原组上部及中下部发育的暗色泥页岩具有生油岩特征。通过XRF高精度元素扫描方式对鲁页参1井晚古生代泥页岩层段进行连续扫描,获得以主、微量元素含量为主的配套数据300个,结合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鲁西隆起晚古生代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鲁页参1井为代表的晚古生代泥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大部分烃源岩达到中等级别以上,干酪根以利于生气的Ⅲ型为主;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晚古生代沉积环境整体呈现由海相向陆相转变的趋势,属海陆过渡相沉积,地化指标和粘土矿物特征对沉积环境及其变化趋势指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环境意义 鲁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东南部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6
4
作者 冯子齐 于炳松 +2 位作者 曾秋楠 李昱霏 姜豪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43,142-143,共4页
为探索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储层特征,利用全岩X-射线衍射、比表面—孔径分布、等温吸附、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等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泥页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孔隙体积和孔隙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泥页岩矿物组成... 为探索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储层特征,利用全岩X-射线衍射、比表面—孔径分布、等温吸附、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等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泥页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孔隙体积和孔隙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泥页岩矿物组成主要为黏土矿物和陆源碎屑矿物石英、长石,含少量黄铁矿和菱铁矿等矿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03%,有机质成熟度平均为2.55%,CH4饱和吸附量平均为1.91 m3/t;泥页岩孔隙结构以中孔隙为主,泥页岩储层中主要是黏土矿物控制着中孔、宏孔的发育,TOC含量与微孔体积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饱和吸附量与黏土矿物(尤其是伊利石)和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孔隙结构 主控因素 富有机质泥页岩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东凹陷页岩油发育特征及富集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旭锋 张交东 +1 位作者 周新桂 曾秋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46,共6页
汶东凹陷为鲁西隆起中-新生界中小型断陷盆地,其泥页岩沉积厚度大、埋藏浅,具有较高页岩油勘探价值.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新完钻的汶页1井的钻探资料,分析汶东凹陷大汶口组页岩油发育特征及富集控制因素.汶页1井钻探结果显示,在汶东凹陷... 汶东凹陷为鲁西隆起中-新生界中小型断陷盆地,其泥页岩沉积厚度大、埋藏浅,具有较高页岩油勘探价值.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新完钻的汶页1井的钻探资料,分析汶东凹陷大汶口组页岩油发育特征及富集控制因素.汶页1井钻探结果显示,在汶东凹陷沉降中心附近的大汶口组中、上段发育厚度约为500m的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大汶口组上段和中段上亚段;烃类以页岩油形式聚集,含油率普遍大于1.5%,在埋深为440~560和700~820m发育2个页岩油富集层段,具有一定的页岩油资源潜力.研究区大汶口组页岩油的富集规律受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和裂隙(层理)发育程度等3个主要因素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为油气生成提供物质基础;有机质丰度和含油率呈良好正相关关系,决定了研究区大汶口组的生油能力;裂隙(层理)为页岩油提供良好的储集和渗流通道,有利于页岩油的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汶口组 页岩油 含油率 控制因素 汶东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索伦地区二叠系哲斯组泥岩微孔隙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世臻 周新桂 +4 位作者 王丹丹 张交东 林燕华 曾秋楠 张文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2-508,共7页
在野外地质露头实测、系统取样和综合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松辽西部外围内蒙古索伦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哲斯组暗色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微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哲斯组泥岩微孔隙主要包括微孔(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 在野外地质露头实测、系统取样和综合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松辽西部外围内蒙古索伦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哲斯组暗色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微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哲斯组泥岩微孔隙主要包括微孔(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矿物层间缝、有机质与矿物间缝、有机质内裂缝)。进一步的微孔隙发育特征和成因分析得出,哲斯组泥岩有机质孔相对不发育的特征主要与TOC含量偏低及较强压实作用下的有机质孔塌陷作用有关,而泥岩微裂缝的发育主要与其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有关。综合烃源岩与储集特征分析,索伦地区哲斯组泥岩具备了页岩气远景区的条件,寻找TOC含量高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区是今后该区乃至东北地区上古生界页岩气勘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地球化学特征 微孔隙特征 哲斯组 索伦地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有机碳测井解释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谢灏辰 于炳松 +1 位作者 曾秋楠 冯子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1-736,共6页
富有机质页岩中有机质含量是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参数。为了获取研究区未取心井富有机质页岩有机碳含量,试图通过测井解释方法,建立研究区目的层位关于有机碳含量(TOC)的数学模型。通过对研究区20口井延长组岩心TOC测试结果与相应测井参... 富有机质页岩中有机质含量是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参数。为了获取研究区未取心井富有机质页岩有机碳含量,试图通过测井解释方法,建立研究区目的层位关于有机碳含量(TOC)的数学模型。通过对研究区20口井延长组岩心TOC测试结果与相应测井参数相关性分析,发现岩心实测TOC值与自然伽马和电阻率的对数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但与声波时差相关性不明显。据此,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研究区关于自然伽马和电阻率的对数解释延长组富有机质页岩TOC含量的数学模型。根据柳评177井TOC测井解释结果与实测TOC误差分析结果,该测井解释模型误差均值为5.35%。利用上述数学模型,对研究区46口未取心井延长组富有机质页岩TOC进行计算,并结合20口取心井的测试结果,分析研究区延长组富有机质页岩TOC空间分布特征。上述TOC分布结果与沉积微相的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吻合性,从侧面表明文中建立的有机碳测井解释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自然伽马 测井解释模型 有机碳含量 页岩气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海相页岩储层精准评价与开发选层的评价体系问题评述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迪斐 郭英海 +7 位作者 朱炎铭 赵圣贤 陈振宏 焦伟伟 张志平 华柑霖 曾秋楠 张海杰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深层页岩是我国页岩气资源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目标,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深层页岩储层埋深大,地层环境相对极端,高温高压和储层特征的差异导致了压裂开发效果受限,成本显著增加,容错率低,深层页岩的精细评价与精准选层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深... 深层页岩是我国页岩气资源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目标,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深层页岩储层埋深大,地层环境相对极端,高温高压和储层特征的差异导致了压裂开发效果受限,成本显著增加,容错率低,深层页岩的精细评价与精准选层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深层页岩宏观均质性增强,但小尺度微观非均质性增强。储层物质组分、孔隙特征、物性和岩石结构等与中浅层页岩差异显著。具有优质物性与含气性的储层受控因素不同,闭合应力较高,流体流动性受限因素多,导致过去常用的储层评价指标、评价参数以及评价方法适用性变差。深层页岩经历了较强的成岩演化改造,在深层页岩地质条件下,具有过量石英来源的过量硅层段可以形成脆性矿物骨架,有效地保护孔隙。孔隙保护机制以及与富有机质层段的叠合是判断优质页岩储层的重要依据。对深层页岩储层开展精准评价预测,需要更新对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影响因素的认识,增强评价参数指标建设的逻辑性、体系性和动态性,将沉积构造、孔隙保护机制、多因素耦合和非均质性等纳入评价参数体系。针对深层页岩储层评价与开发中在精准选层与预测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该文结合勘探开发与地质工作经验,在评述发展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新思路与建议,为相关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 储层评价 非常规油气 非均质性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通化盆地群下白垩统页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丹丹 张交东 +5 位作者 周新桂 李世臻 张文浩 刘卫彬 曾秋楠 刘旭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93,I0006,共12页
东北通化盆地群油气勘探程度低,非常规油气地质条件的研究少,资源潜力不清。以新钻获的3口地质调查井岩心为对象,采用岩心对比、烃源岩地球化学测试和岩矿鉴定等方法,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成果,研究通化地区下白垩统泥页岩油气地质条件。结... 东北通化盆地群油气勘探程度低,非常规油气地质条件的研究少,资源潜力不清。以新钻获的3口地质调查井岩心为对象,采用岩心对比、烃源岩地球化学测试和岩矿鉴定等方法,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成果,研究通化地区下白垩统泥页岩油气地质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分布范围广,沉积厚度大,生油岩具有中等-好的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以Ⅱ型和Ⅰ型为主,局部为Ⅲ型,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泥页岩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分布在27.00%~85.00%之间,平均为51.73%,有利于压裂改造;属于特低孔特低渗致密储层,有机质孔隙、微裂缝、溶蚀孔较发育,颗粒间孔隙、颗粒内孔隙、晶间孔隙次之。生烃基础、存储空间和保存条件是页岩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通化盆地群下白垩统具备页岩油气形成和富集的良好地质条件。该结果对东北通化盆地群下白垩统湖相页岩油气地质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地质条件 储层特征 孔隙类型 主控因素 下白垩统 通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