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动力蒸汽发生器三维热工水力分析程序STAF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文喜 王明军 +2 位作者 曾春杰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39-2252,共14页
蒸汽发生器(SG)作为核动力系统一、二次侧能量转换枢纽,保证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为对标国外先进SG三维热工水力分析程序,西安交通大学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团队(NuTHeL)基于多孔介质方法和漂移流模型自主开发了SG三维热工分析程序——STAF... 蒸汽发生器(SG)作为核动力系统一、二次侧能量转换枢纽,保证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为对标国外先进SG三维热工水力分析程序,西安交通大学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团队(NuTHeL)基于多孔介质方法和漂移流模型自主开发了SG三维热工分析程序——STAF系列。初始程序STAF1.0将SG一次侧简化为一维流动,与采用多孔介质模型的二次侧实现耦合换热。为实现蒸汽发生器一、二次侧全三维高精度耦合分析,团队基于局部精细化建模结合重叠网格方法,进一步开发了一、二次侧全三维耦合瞬态分析程序STAF-CT(STAF2.0)。近些年,团队基于开源CFD平台OpenFOAM开发了STAF3.0版本,在原有计算功能基础上实现了并行计算,大幅提高了计算效率。本文详细介绍STAF系列程序数学物理模型、开发验证过程,并重点介绍STAF系列程序在核工程领域典型应用,包括SG三维稳态及瞬态热工水力特性分析、带轴流式预热器强化换热、堵管运行、二次侧^(16)N迁移、腐蚀沉积和海洋条件下SG热工水力响应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多孔介质 STAF系列 CFD 自主化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全尺寸汽水分离装置模型开发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春杰 王明军 +2 位作者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53-2261,共9页
汽水分离装置是核动力系统蒸汽发生器(SG)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汽水分离装置的研究包含试验与模拟两种方法,受限于成本和计算资源,现有研究主要是对汽水分离装置中单一旋叶式分离器或波形板干燥器开展。但在SG不同位置处分离器或干燥... 汽水分离装置是核动力系统蒸汽发生器(SG)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汽水分离装置的研究包含试验与模拟两种方法,受限于成本和计算资源,现有研究主要是对汽水分离装置中单一旋叶式分离器或波形板干燥器开展。但在SG不同位置处分离器或干燥器入口参数不相同,存在负荷不均问题。为此,本研究基于已有分离器和干燥器分离效率计算模型,对汽水分离装置适当简化,开发SG全尺寸汽水分离装置模型。研究SG中不同位置处分离器和干燥器分离效率分布特性以及干燥器液滴负荷不均情况。计算结果可为SG汽水分离装置设计提供参考,开发的汽水分离模型已植入自主化SG全流域热工水力计算分析程序ST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旋叶式汽水分离器 波形板干燥器 分离效率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向下大、小支管气相夹带起始可视化研究
3
作者 严睿豪 曾春杰 +2 位作者 辛福涛 张鑫 孟兆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8,共6页
已有气相夹带起始模型均是基于竖直向下的小支管夹带所得到的,用于分析大支管气相夹带时并不适用。本文基于可视化实验,对竖直向下的大、小尺寸T型管的气相夹带起始点进行对比研究。选择与主管道直径比为0.625和0.1的大、小支管,并采用... 已有气相夹带起始模型均是基于竖直向下的小支管夹带所得到的,用于分析大支管气相夹带时并不适用。本文基于可视化实验,对竖直向下的大、小尺寸T型管的气相夹带起始点进行对比研究。选择与主管道直径比为0.625和0.1的大、小支管,并采用有机玻璃作为实验管道材料,空气和水为实验工质。其实验现象表明:大、小支管夹带起始均有漩涡,且漩涡现象大致相同,但在大支管条件下会出现气室,夹带气体进入支管后也会在气室下翻腾,且在相同液相折算速度下,大支管夹带起始液位会高于小支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管 气相夹带 大、小支管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框架式全铝车身电动汽车后排女性假人防下潜的研究
4
作者 姚双庆 曾春杰 +1 位作者 梁展 周甘华 《时代汽车》 2022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随着车身轻量化的需求,车身结构在选材方面突破了传统车身,随着铝型材车身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铝型材车身在性能上符合后排女性乘员下潜的要求,控制后排女性乘员下潜现象的发生,避免设计验证阶段出现重复设计,减少重复性方案性验证... 随着车身轻量化的需求,车身结构在选材方面突破了传统车身,随着铝型材车身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铝型材车身在性能上符合后排女性乘员下潜的要求,控制后排女性乘员下潜现象的发生,避免设计验证阶段出现重复设计,减少重复性方案性验证。根据传统车身结构,结合某车型铝型材车身特有结构,对安全带布置和锁扣选用等方面试验验证数据表明,安全带固定点布置和锁扣的选用对防下潜性能影响大。并针对某铝型材车型试验数据和整改方案,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结构选用和优化方案建议,为后续类似结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铝型材车身 后排女性乘员 下潜机理 概念设计 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