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围岩卸荷弱化效应的特大断面隧道超前支护研究
1
作者 郑科 杨文波 +3 位作者 曾文浩 方勇 姚超凡 浣宇翔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0-1722,共13页
为了揭示卸荷过程中岩体力学参数的弱化特性,研究在卸荷弱化效应下不同管棚参数对特大断面隧道超前支护的影响效果。依托重庆火凤山隧道,通过三轴加、卸荷试验得出岩石变形模量和抗剪强度卸荷弱化规律,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 为了揭示卸荷过程中岩体力学参数的弱化特性,研究在卸荷弱化效应下不同管棚参数对特大断面隧道超前支护的影响效果。依托重庆火凤山隧道,通过三轴加、卸荷试验得出岩石变形模量和抗剪强度卸荷弱化规律,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围岩卸荷弱化效应的岩体力学参数动态计算模型并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就不同管棚布设范围、间距和注浆厚度对特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内力的影响开展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试样的变形模量和抗剪强度随卸荷量增大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试样破坏后残余变形模量仅为峰值的8%,残余黏聚力仅为峰值的23%~32%。2)相比于摩尔库伦模型,动态弱化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岩石破坏特性和围岩卸荷损伤发展过程。3)超前管棚支护能够显著降低围岩变形,改善支护结构内力,使拱顶沉降降低38%,围岩压力降低20%,拱顶和拱肩初支弯矩降低60%~80%。4)围岩变形和结构内力对不同管棚支护参数敏感性不同,管棚布设范围对隧道拱顶沉降影响较小,管棚间距大于40 cm,注浆厚度小于70 cm时,拱顶沉降明显增大;管棚支护能够显著降低支护结构弯矩但对轴力改善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围岩在开挖卸荷过程中的参数弱化及特大断面隧道超前支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断面隧道 卸荷试验 围岩参数弱化 超前支护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窗上扇框薄壁空心铝型材挤压过程数值模拟与挤压参数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文浩 魏刚 +1 位作者 邓小亮 邹亮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70-77,共8页
以一翻窗上扇框复杂空心铝型材为研究对象,在前期模具结构优化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挤压速度、棒料预热温度、挤压筒预热温度、模具预热温度为试验因素,分别以型材出口截面流速均方差(SDV)和温度均方差(SDT)为试验指标,借助Hyper Xt... 以一翻窗上扇框复杂空心铝型材为研究对象,在前期模具结构优化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挤压速度、棒料预热温度、挤压筒预热温度、模具预热温度为试验因素,分别以型材出口截面流速均方差(SDV)和温度均方差(SDT)为试验指标,借助Hyper Xtrude13.0软件进行优化分析,获得了SDV和SDT指标分别为最小值时的挤压工艺参数组合。此外,进一步讨论了优化挤压工艺参数下型材出口截面的流速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A1B3C2D1挤压工艺参数组合(挤压速度3 mm/s、棒料预热温度490℃、挤压筒预热温度450℃、模具预热温度440℃)可以获得最均匀的型材出口速度分布(SDV仅为1.304 5)和温度分布(SDT仅为1.18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薄壁空心铝型材 挤压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向矢量估计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洪涛 陈诚 +1 位作者 曾文浩 朱晓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8-193,200,共7页
针对在导向矢量存在误差情况下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导向矢量估计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Steering Vector Estimation Based 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SVE-RAB)算法.算法用导向矢量不确定范围估计真实... 针对在导向矢量存在误差情况下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导向矢量估计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Steering Vector Estimation Based 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SVE-RAB)算法.算法用导向矢量不确定范围估计真实导向矢量,利用范数约束通过二阶锥规划技术提高波束形成的鲁棒性.算法可在导向矢量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对期望信号保持最大增益并有效抑制干扰,且有效提高了波束形成输出的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形成 鲁棒性 导向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参管单元及其在热传导问题边界元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效伟 曾文浩 崔苗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8-334,共7页
采用边界元法(BEM)求解实际工程问题时,很大一部分误差来自于离散误差。为此,本文基于Lagrange插值原理,提出了一种三维等参管单元边界元算法,该单元能很好地模拟管状结构的几何外形并对物理量进行高阶插值,大大地消除了离散误差。另外... 采用边界元法(BEM)求解实际工程问题时,很大一部分误差来自于离散误差。为此,本文基于Lagrange插值原理,提出了一种三维等参管单元边界元算法,该单元能很好地模拟管状结构的几何外形并对物理量进行高阶插值,大大地消除了离散误差。另外,当在边界元法中使用等参管单元时,提出了一种在等参平面内消除积分奇异性的方法。算例表明,本文算法具有划分网格少,求解精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参管单元 边界元法 奇异积分 单元子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背景下MIMO雷达部分相关信号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诚 李洪涛 +2 位作者 朱晓华 胡恒 曾文浩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2-449,共8页
在干扰背景下,集中式MIMO雷达可以通过设计发射波形提高系统的输出信干噪比,然而优化后的波形通常会具有较高的自相关旁瓣,降低了接收机对弱目标的检测性能。该文提出一种干扰背景下MIMO雷达部分相关信号设计方法。该方法在兼顾发射信... 在干扰背景下,集中式MIMO雷达可以通过设计发射波形提高系统的输出信干噪比,然而优化后的波形通常会具有较高的自相关旁瓣,降低了接收机对弱目标的检测性能。该文提出一种干扰背景下MIMO雷达部分相关信号设计方法。该方法在兼顾发射信号峰均比(PAPR)的同时,在发射天线对正交恒模波形进行加权处理,并以最大化接收机系统的输出信干噪比为准则建立目标函数,给出一种基于拟牛顿法的连续优化算法求解目标函数,获得最优加权,使得系统的输出信干噪比得到提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并可自适应地将发射信号能量辐射向目标方向,提高系统输出信干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雷达 部分相关信号设计 干扰抑制 峰均功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 被引量:4
6
作者 单文超 冯会宾 +5 位作者 赵琰 曾文浩 贺娜娜 赵妍 孙晔 屈会化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利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测定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利用抗葛根素单克隆抗体,通过线性关系、精密度、回收率的考察,建立葛根素的ic-ELISA分析方法。结... 目的利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测定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利用抗葛根素单克隆抗体,通过线性关系、精密度、回收率的考察,建立葛根素的ic-ELISA分析方法。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6~500ng/m L,孔间差和板间差均不大于3.5%,平均回收率为101.8%,并且该法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本实验为葛根质量控制以及含葛根药材的中药复方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 葛根素 葛根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散岩堆体地层下城市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案变更合理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航 彭雪峰 +2 位作者 周扬 曾文浩 杨文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65-275,共11页
重庆某公路隧道为双向5车道城市隧道,洞口段穿越由城市建设回填土组成的松散岩堆体,左洞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冒顶事故,并出现了大变形、支护开裂、地表裂缝等不良现象。为探究事故发生原因,并验证变更后方案的合理性,首先,对原方案现场... 重庆某公路隧道为双向5车道城市隧道,洞口段穿越由城市建设回填土组成的松散岩堆体,左洞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冒顶事故,并出现了大变形、支护开裂、地表裂缝等不良现象。为探究事故发生原因,并验证变更后方案的合理性,首先,对原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分析不同施工方案所产生的洞周位移、支撑结构应力与塑性区等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原方案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施工,支护未能及时封闭成环,变更后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围岩位移,且能够提高隧道洞周变形协调性。2)原施工方案中的初期支护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最大拉压力超过结构容许值,同时围岩应力较大。通过对比发现,增大超前加固范围有助于减小初期支护所受的围岩压力、改善支护结构所受应力状态。3)变更后施工方案的土体受破坏区域小,变更后的施工方案能够减小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该研究成果适用于松散岩堆体地层条件下隧道洞口段的开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 大断面隧道 隧道洞口段 松散岩堆体 变更方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的无人驾驶障碍物检测和跟踪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涛 曾文浩 于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6-1354,共9页
针对激光雷达动态障碍物检测与跟踪过程中聚类适应性差、实时性低和跟踪准确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密度聚类算法和多特征数据关联方法,分别用于检测和跟踪.首先,对激光雷达采集的点云进行路沿检测、感兴趣区域提取和地面分割等... 针对激光雷达动态障碍物检测与跟踪过程中聚类适应性差、实时性低和跟踪准确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密度聚类算法和多特征数据关联方法,分别用于检测和跟踪.首先,对激光雷达采集的点云进行路沿检测、感兴趣区域提取和地面分割等预处理,去除无关点云;然后,基于自适应的密度聚类算法对非地面的点云进行聚类,完成障碍物点云检测;最后,利用加权多特征数据关联算法结合卡尔曼滤波器实现对动态障碍物跟踪.通过实验表明:本算法能够根据10 Hz的激光雷达数据实现对障碍物准确、稳定的检测和跟踪,且聚类时间缩短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聚类 数据关联 卡尔曼滤波 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断面分岔隧道预留中导坑施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雪峰 张粒 曾文浩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1年第6期132-135,共4页
本文依托重庆火凤山隧道工程的修建开展研究,以加快施工进度、尽早与分岔段贯通为出发点,提出24 m特大断面段与30 m特大断面段保留中导坑的施工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对开挖后不施作二次衬砌的隧道断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4 m特大断面... 本文依托重庆火凤山隧道工程的修建开展研究,以加快施工进度、尽早与分岔段贯通为出发点,提出24 m特大断面段与30 m特大断面段保留中导坑的施工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对开挖后不施作二次衬砌的隧道断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4 m特大断面段的竖向位移最大可达到7.26 mm,水平位移最大达到4.76 mm,而30 m特大断面下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分别为9.74 mm、6.98 mm,均未超过围岩位移的允许值,整体较为安全;(2)通过围岩位移、初期支护应力以及塑性区可知,采用保留中导坑的施工法是安全可行的,但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初期支护薄弱位置处的受力情况,并在施工过程中需做好中岩墙的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断面隧道 分岔隧道 施工方法 预留中导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断面隧道非对称双侧壁施工方法研究
10
作者 彭雪峰 曾文浩 张粒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1年第5期114-118,共5页
文章以重庆火凤山隧道为依托,根据变更方案建立了对称双侧壁和非对称双侧壁两种工法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针对ZK3+279~ZK3+303里程的20 m加宽大跨段隧道分析围岩变形和地表建筑沉降受开挖影响的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变更前后的围岩位移变... 文章以重庆火凤山隧道为依托,根据变更方案建立了对称双侧壁和非对称双侧壁两种工法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针对ZK3+279~ZK3+303里程的20 m加宽大跨段隧道分析围岩变形和地表建筑沉降受开挖影响的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变更前后的围岩位移变化规律相同,最终位移值相近,变更后的围岩位移较原设计略有减小;建筑基底沉降与围岩位移的变化规律相似,在施工方案变更后,建筑基底沉降的变化值较小,基底沉降规律与原设计基本相同;非对称双侧壁工法方案没有出现隧道变形过大等情况,能够有效解决大断面多导坑开挖带来的作业空间有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断面隧道 非对称双侧壁法 数值计算 建筑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补偿平衡机制构建——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宝杰 曾文浩 +3 位作者 张亚全 孟汉龙 黄茁 陈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72,共5页
构建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补偿平衡机制,确保自然生态空间损失与补偿的平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失衡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分析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补偿现状和问题、自然生态空间特征及占用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地补偿、异地补... 构建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补偿平衡机制,确保自然生态空间损失与补偿的平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失衡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分析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补偿现状和问题、自然生态空间特征及占用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地补偿、异地补偿和资金补偿3种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补偿模式,在湖北省政策体制上提出实现路径与程序,开展自然生态空间占补平衡时应结合占用行为的不同选择差异化的补偿方案,同时应按照“规避、最小化、修复、补偿”4个层级进行管控。此外,应建立生态占补储备资源库、监测与信息共享系统、公众参与机制等保障占补制度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生态补偿 占补平衡 生态资源价值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地层大断面连拱隧道超前支护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江波 袁锦辉 +2 位作者 谭力文 曾文浩 蒲松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1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在粉煤灰地层中修建隧道往往会因其承载力低、受压沉降大等特点产生施工安全隐患,为防止拱顶产生过大沉降,在实际施工之前往往进行可靠的超前支护。本文以穿越粉煤灰地带的盐坪坝大断面双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超前... 在粉煤灰地层中修建隧道往往会因其承载力低、受压沉降大等特点产生施工安全隐患,为防止拱顶产生过大沉降,在实际施工之前往往进行可靠的超前支护。本文以穿越粉煤灰地带的盐坪坝大断面双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超前支护方式下围岩的变形特征,研究各种超前支护方式对围岩的变形控制效果,最终比选出粉煤灰地层条件下大断面双连拱隧道最合理的超前支护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前锚杆或者超前小导管作用下,隧道洞周水平位移呈现拱腰>拱肩>拱脚的变形规律,隧道竖向位移呈现拱顶>拱肩>拱底的变形规律,同时隧道变形主要以竖向变形为主。同时在4.5 m长、120°范围下的超前小导管支护下,左洞隧道拱顶沉降仅为8.73 mm,拱腰收敛仅为1.01 mm,相对来说支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拱隧道 粉煤灰地层 超前支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物联网场景下复杂信道路径损耗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余雨 何孙晶 +1 位作者 刘婷婷 曾文浩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8-537,共10页
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场景利用大量通信及工业设备的交互协同实现各类工业自动化应用,其下的信道具有多频段、强反射、密集散射、移动遮挡等特点.准确建立可表征上述特点的路径损耗模型存在巨大挑战,它是构... 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场景利用大量通信及工业设备的交互协同实现各类工业自动化应用,其下的信道具有多频段、强反射、密集散射、移动遮挡等特点.准确建立可表征上述特点的路径损耗模型存在巨大挑战,它是构建该场景下可靠无线通信链路的关键.本文基于射线追踪结果,利用统计方法对IIoT场景下复杂信道的路径损耗模型进行建模与研究.首先,提出适用于多频段的路径损耗模型并构建与频率线性相关的隔断衰减因子;其次,引入距离、频率以及传播条件相关的金属机器路径损耗修正项,用于描述大型金属机器遮挡或密集金属散射体带来的额外路径损耗;最后,探索工业机器人运动对路径损耗的影响.本文所提出模型形式简洁,与射线追踪结果吻合度高,能够很好地描述IIoT场景下信道的多种特点对信道路径损耗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可为IIoT场景下的链路预算和热点布设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物联网(IIoT) 路径损耗 信道模型 多频段 金属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特征重构的深度学习负荷监测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缪巍巍 曾锃 +2 位作者 王传君 李世豪 曾文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第7期113-115,共3页
为解决负荷特征学习和训练模型难以求解、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特征矩阵重构的深度学习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首先利用奇异值分解算法对采集到的混合信号进行负荷分离,并设定奇异值的门限,保留通过门限的左右... 为解决负荷特征学习和训练模型难以求解、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特征矩阵重构的深度学习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首先利用奇异值分解算法对采集到的混合信号进行负荷分离,并设定奇异值的门限,保留通过门限的左右奇异值矩阵,然后获取处理后的左右奇异值矩阵的克罗内克积,实现信号的特征矩阵重构;将大量典型家电的运行电流数据转换成重构特征矩阵的形式,并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从重构的特征矩阵中提取独立负荷特征,进而建立能够处理重构特征矩阵数据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取数据特征,从而达到辨识负荷特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特征矩阵重构 特征提取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某铁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芳 胡铁鸣 +5 位作者 朱丹 黄鹏 闵会 张玲 曾文浩 刘爽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12期155-158,162,共5页
随着鄂东某矽卡岩型铁矿床开采深度的增加,矿石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使选矿工艺更好地适应矿石性质的变化,对有代表性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少量;脉石矿... 随着鄂东某矽卡岩型铁矿床开采深度的增加,矿石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使选矿工艺更好地适应矿石性质的变化,对有代表性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少量;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金云母、方解石及斜长石等。矿石的结构为半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和固溶体分离结构;构造以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为主。②矿石中磁铁矿的颗粒较粗,以+150μm为主,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粒径均较细,黄铁矿与黄铜矿相当,磁黄铁矿尤其细。③矿石碎至1~0mm情况下,磁铁矿主要与金云母、透辉石连生,黄铁矿主要与磁铁矿、方解石连生;黄铜矿主要与磁铁矿、石英连生;磁黄铁矿主要与磁铁矿连生;闪锌矿主要与黄铜矿、磁铁矿连生。④矿石中的铁主要赋存在磁铁矿中,铜主要赋存在黄铜矿中,硫主要赋存在黄铁矿、磁黄铁矿中,通过铜硫混浮再分离、浮选尾矿弱磁选工艺可以得到铜精矿、硫精矿及铁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矿物学 铁矿石 磁铁矿 黄铁矿 磁黄铁矿 黄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断面隧道施工工序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燕中 张粒 曾文浩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1年第5期109-113,共5页
本文依托重庆火凤山隧道工程的修建开展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施工工序对各断面形状的影响效果,并结合各断面形状所采用的施工工法,提出合理的施工工序。结果表明:(1)对于采用CD法施工的17 m特大断面段与21 m特大断面段而言,优... 本文依托重庆火凤山隧道工程的修建开展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施工工序对各断面形状的影响效果,并结合各断面形状所采用的施工工法,提出合理的施工工序。结果表明:(1)对于采用CD法施工的17 m特大断面段与21 m特大断面段而言,优化后的施工工序对围岩位移与塑性区的控制效果较为有限,但能有效改善开挖过程中初期支护应力的应力集中现象、降低应力值,且应力集中分布的位置有所差异。同时,通过优化施工工序能够减小支护结构左右侧应力分布不均匀程度,改善隧道开挖后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2)通过采用左右交互开挖的施工工序,24 m特大断面段与30 m特大断面段的围岩位移与支护结构应力均有所减小,同时对围岩的扰动也有所下降,但改善效果不及CD法明显。整体而言,优化后的施工工序对24 m特大断面段与30 m特大断面段隧道开挖较为有利,建议采用优化后的施工工序进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断面隧道 施工工序 工序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数据集下的高精度车辆检测和跟踪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虞舟 陶晓淳 +3 位作者 张黄越 贾悦昕 顾祎涵 曾文浩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3年第11期195-199,共5页
车辆检测和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智能交通、智能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车辆检测和跟踪方法存在检测精度不佳、实时性不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数据集下的高精度车辆检测和跟踪方... 车辆检测和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智能交通、智能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车辆检测和跟踪方法存在检测精度不佳、实时性不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数据集下的高精度车辆检测和跟踪方法,综合利用数据增强技术,提高了小数据集下的目标检测精度,并设计了ResVGG网络结构来替代经典的VGG网络。同时,通过提取车辆的外观特征,实现了多帧图像车辆的匹配跟踪。在KITTI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经典的VGG网络结构,设计的ResVGG网络结构在车辆检测模型训练的平均准确率提高了7%。在车辆跟踪方面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和稳定性,能够实现高帧率的车辆检测和跟踪,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检测和跟踪 ResVGG网络 数据增强 人工智能 物体检测 小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