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曾德珍 黄效模 郭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分别于治疗后第1、3、7、14天抽...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分别于治疗后第1、3、7、14天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8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TNF-α、IL-8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逐渐下降(P均<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银杏达莫能够下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银杏达莫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垂体后叶素持续泵入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EVB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效模 张谦 +1 位作者 周霞 曾德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5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微量垂体后叶素持续泵入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LC)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LC失代偿期并EV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单用奥曲肽治疗,B组采用微剂量垂体后叶素持续泵入联合奥曲肽治疗,C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微量垂体后叶素持续泵入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LC)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LC失代偿期并EV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单用奥曲肽治疗,B组采用微剂量垂体后叶素持续泵入联合奥曲肽治疗,C组采用常规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临床疗效及病死率比较,P>0.05;B、C组止血时间短于A组(P均<0.05),B、C组比较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微剂量垂体后叶素持续泵入联合奥曲肽治疗LC并EVB的疗效较单用奥曲肽迅速可靠,与常规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比较疗效相当,但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垂体后叶素 奥曲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救治21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邱男 张谦 +1 位作者 曾德珍 刘秀娟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7期714-715,共2页
由于类似“毒鼠强”的神经毒性灭鼠药物对人体高度毒性,这类急性灭鼠药已经逐渐被禁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对鼠类适口性好,毒力具有选择性,且有特效解毒剂的慢性灭鼠药,即抗凝血灭鼠药。随着抗凝血灭鼠药的使用日益广泛,该灭鼠药中... 由于类似“毒鼠强”的神经毒性灭鼠药物对人体高度毒性,这类急性灭鼠药已经逐渐被禁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对鼠类适口性好,毒力具有选择性,且有特效解毒剂的慢性灭鼠药,即抗凝血灭鼠药。随着抗凝血灭鼠药的使用日益广泛,该灭鼠药中毒屡有发生,作者收集本院急诊科2007年5月至2009年1月抢救治疗的21例病例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灭鼠药 中毒救治 神经毒性 特效解毒剂 灭鼠药中毒 灭鼠药物 病例分析 抢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邱男 张谦 +1 位作者 曾德珍 许新梅 《内科》 2009年第6期891-892,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急症 院前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硫氧嘧啶片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难治性甲亢一例报道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一 曾德珍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3期416-416,425,共2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同时存在多种并发症,尤以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并存常见[1].难治性甲亢是指病情经久不愈,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黄疸、肝功能衰竭,临床上病情难以控制的患者,治疗困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同时存在多种并发症,尤以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并存常见[1].难治性甲亢是指病情经久不愈,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黄疸、肝功能衰竭,临床上病情难以控制的患者,治疗困难.本院收治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功能 肝功能 病情 甲亢 难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转染建立高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周霞 黄效模 +1 位作者 张一 曾德珍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7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克隆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并转染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筛选稳定高表达TGF β1的阳性克隆。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应(RT-PCR)从大鼠成骨细胞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经酶切鉴定证实为大鼠TGF... 目的克隆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并转染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筛选稳定高表达TGF β1的阳性克隆。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应(RT-PCR)从大鼠成骨细胞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经酶切鉴定证实为大鼠TGFβ1 cDNA,将此片段插入pcDNA3.1(+)表达载体,构建得到pcDNA3.1(+)-TGFβ1重组质粒。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TGFβ1表达载体导入大鼠HSC,经G418筛选高表达TGFβ1的阳性克隆,用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β1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酶切,电泳后显示的TGFβ1目的片段和5.4kb的pcDNA3.1(+)载体片段,测序证实酶切片段与GenBank中登记的TGFβ1全长序列相同,证实pcDNA3.1(+)-TGFβ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HSC并经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后,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重组TGFβ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并可成功转染HSC,经G418筛选可获得稳定表达TGFβ1的HSC阳性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分子克隆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