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层角膜切除术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曾庆延 蒋华 +2 位作者 吴尚操 金晓丽 秦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07-509,共3页
目的:研究板层角膜切除术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2009-12/2011-11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32例32眼,角膜病变未累及内皮层,行角膜板层切除联合那他霉素滴眼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视力、角膜情... 目的:研究板层角膜切除术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2009-12/2011-11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32例32眼,角膜病变未累及内皮层,行角膜板层切除联合那他霉素滴眼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视力、角膜情况、病程、并发症及致病菌种类,对切除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前视力≤0.05者20眼,~0.3者11眼,>0.3者1眼。板层切除术后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痊愈28例(87.5%),治愈时间7~32(平均13.2±8.5)d,痊愈时视力≤0.05者5眼,~0.3者8眼,>0.3者15眼。病情控制不良改行角膜移植术者4例。31例真菌培养阳性(96.9%),其中镰刀菌18例,曲霉菌属8例,链格孢霉3例,未知菌属2例。病理学检查显示溃疡灶中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显示角膜组织中菌丝多数位于角膜浅层,并呈与板层胶原纤维平行方向生长,但也有少数呈斜形或垂直生长方式,侵及切除组织全层。不同菌属之间菌丝在角膜中生长方式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病变未累及全层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及时行板层角膜切除术可大大提高那他霉素药物治疗有效性,缩短病程,恢复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板层切除 角膜溃疡 真菌性 那他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特征及转归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曾庆延 牛晓光 吴尚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947-1949,共3页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预后状况。方法:对2004-01/2009-12我院212例212眼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职业、发病时间、发病原因、就诊经过、治疗情况及转归等。结果...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预后状况。方法:对2004-01/2009-12我院212例212眼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职业、发病时间、发病原因、就诊经过、治疗情况及转归等。结果:患者中男159例,女53例,平均年龄44.5岁。职业为农民者177例(83.5%)。98例(46.2%)患者有明确植物性外伤史或接触史。发病时间在10~12月份者136例(64.2%)。从发病到我院平均就诊时间为24.1d。就诊时视力<0.05者158眼(74.5%)。眼部标本真菌培养阳性者194例(91.5%),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144株(74.2%),其次为曲霉菌属16株(8.3%),暗色孢科真菌共32株(15.1%),念珠菌属2株(1.0%)。117例(55.2%)患者经药物治疗好转;59例(27.8%)患者行角膜移植术,植片透明率64.4%;20例(9.4%)行球结膜瓣遮盖术治愈。随访6~25mo,最终视力<0.05者63眼(29.7%);眼球保存率96.6%。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真菌性角膜炎高发季节为10~12月份,高发人群为中青年农民,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是挽救眼球、保存视力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真菌性 角膜移植 流行病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病原体菌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曾庆延 牛晓光 +1 位作者 吴尚操 喻长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研究湖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眼部感染真菌的菌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至2009年7月送检的289份眼部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并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菌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别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FUN-GUS2试条及E-test... 目的研究湖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眼部感染真菌的菌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至2009年7月送检的289份眼部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并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菌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别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FUN-GUS2试条及E-test法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9份眼部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188株(65.1%)。感染真菌中镰刀菌属124株(66.0%),曲霉菌属16株(8.5%),链隔孢霉属、弯孢霉属及其他未知暗色孢科真菌共26株(13.8%)。镰刀菌属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敏感性分别为71.0%、29.0%、16.1%,曲霉菌属对这3种药物敏感性分别为25.0%、75.0%、25.0%,暗色孢科真菌分别为100.0%、85.7%、85.7%。ATB FUNGUS2试条与E-test法同时检测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这3种药物药敏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5.8%、93.8%和87.5%,经配对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镰刀菌属是湖北地区主要的眼部致病真菌菌属,链隔孢霉属等暗色孢科真菌致病比例有升高趋势,上述致病菌属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病原体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曾庆延 牛晓光 +1 位作者 秦光勇 喻长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287-288,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可能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方法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436例542眼。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青光眼分型、术前即时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以及相对晶状...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可能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方法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436例542眼。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青光眼分型、术前即时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以及相对晶状体位置。对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和其余患者的各组数据之间差别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共发生恶性青光眼16例18眼,发生率为3·67%.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与未发生组间在性别及分型上无显著性差异(P=0.83,P=0.15),而在年龄和术前眼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恶性青光眼组的年龄明显小于未发生组(P=0·004),术前眼压则明显高于对方(P=0.000)。恶性青光眼患者的眼轴、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都明显小于未发生组(P=0·001,P=0.018,P=0.002),但2组间相对晶状体位置无明显差别(P=0.080)。结论年龄相对较轻、术前高眼压及短眼轴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睫状环阻滞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角膜基质和前房内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脓肿 被引量:4
5
作者 曾庆延 蒋华 +1 位作者 吴尚操 金晓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角膜基质联合前房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真菌性角膜脓肿12例12眼,患者均有植物性外伤史,病灶均位于角膜深基质层或内皮面,共焦显微镜检查均见角膜基质内真菌菌丝。常规治疗无效后给予...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角膜基质联合前房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真菌性角膜脓肿12例12眼,患者均有植物性外伤史,病灶均位于角膜深基质层或内皮面,共焦显微镜检查均见角膜基质内真菌菌丝。常规治疗无效后给予基质联合前房注射0.10g·L-1两性霉素B,其中,基质注射时为在角膜脓肿病灶边缘相对健康角膜处选取4~6个注射点,每点注射约0.02mL,前房注射时为一次性前房注入0.10mL。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视力、眼压、角膜情况、前房反应以及晶状体状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角膜内皮检查。结果 6眼1次注射后病灶缩小,未需重复注射病情痊愈;4眼行2~3次注射后病情控制;2眼1次注射后病情仍发展,改行球结膜瓣遮盖术痊愈。术后视力较术前平均提高1.3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治疗前为(2164±156)mm-2,治疗后3个月为(2218±262)mm-2,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4)。1眼2次注射后晶状体混浊加重;1眼有一过性眼压升高;5眼治疗后24h前房反应明显,48h后消退。结论两性霉素B角膜基质联合前房注射可以有效治疗真菌性角膜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角膜脓肿 角膜基质注射 前房注射 两性霉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双眼泪液功能改变 被引量:3
6
作者 曾庆延 蒋华 +2 位作者 牛晓光 吴尚操 喻长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患者双眼泪液量及泪膜稳定性的改变,并通过共焦显微镜观察双眼角膜神经的变化。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门诊就诊的HSK患者132例(132眼),对所有患者的双眼进行...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患者双眼泪液量及泪膜稳定性的改变,并通过共焦显微镜观察双眼角膜神经的变化。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门诊就诊的HSK患者132例(132眼),对所有患者的双眼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及角膜知觉的检查。并通过共焦显微镜对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和基质神经进行观察。设立相应年龄段的正常人51例51眼为对照组。结果 HSK患者健眼的SIt为(8.80±7.34)m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30±4.13)mm(P=0.013),BUT为(9.60±4.94)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51±5.32)s(P=0.049)。基质型及内皮型HSK患者健眼SIt分别为(4.23±2.79)mm和(4.72±3.93)mm,BUT分别为(8.00±3.89)s和(7.50±4.51)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上皮型HSK患者健眼SIt为(17.51±4.77)mm,BUT为(13.20±4.88)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SK患者健眼的角膜知觉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9)。HSK患者患眼的BUT及角膜知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0、0.003),而SIt无明显差异(P=0.498)。HSK患者患眼由于角膜水肿及炎症等因素影响均未看到基质神经干及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健眼基质中可见粗大神经干,但上皮下神经丛神经纤维数目较对照组有所减少(P=0.001),而且26.5%的HSK患者健眼神经纤维走行为横向,对照组仅为4.3%。结论 HSK患者患眼及健眼泪液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异常,可能与神经调控异常有关。HSK患者在治疗患眼的同时应密切观察健眼的变化,并可预防性应用人工泪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炎 泪液 角膜知觉检查 角膜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真菌菌属所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差异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欣 吴尚操 +3 位作者 戎佳燕 秦姣 金晓丽 曾庆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真菌菌属所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5年3月我院真菌培养阳性的角膜炎患者共96例(96眼),其中,镰刀菌43例,曲霉菌31例,链格孢霉17例,念珠菌5例,分别记录患者植物性外伤史、病程、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不同真菌菌属所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5年3月我院真菌培养阳性的角膜炎患者共96例(96眼),其中,镰刀菌43例,曲霉菌31例,链格孢霉17例,念珠菌5例,分别记录患者植物性外伤史、病程、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转归。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有植物性外伤史者34例(35.4%),其中镰刀菌感染患者中25.6%有植物性外伤史,曲霉菌35.5%,链格孢霉64.7%,念珠菌20.0%,不同菌属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4,P=0.033)。组间比较镰刀菌与链格孢霉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1,P=0.005)。患者病程按照菌属从短到长依次为:念珠菌(5.40±3.36)d、镰刀菌(16.79±13.98)d、曲霉菌(19.35±13.16)d、链格孢霉(27.59±20.68)d,不同菌属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07,P=0.002),组间比较念珠菌病程与其他菌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镰刀菌感染以单纯药物治疗与角膜板层切除术治疗为主,药物治愈率为78.6%;曲霉菌感染以角膜板层切除术和角膜移植术治疗为主,药物治愈率62.5%;链格孢霉和念珠菌感染主要以单纯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愈率分别为90.0%、100.0%。结论链格孢霉感染多由植物性外伤引起,临床体征轻,药物治疗效果好;念珠菌感染发展快,药物治疗效果好;镰刀菌与曲霉菌感染临床体征重,镰刀菌常需尽早行角膜板层切除术,曲霉菌常需行角膜移植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临床特点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茜 吴尚操 +15 位作者 谢汉平 贾卉 周奇志 任毅 姚涛 张立军 姜宏 王丛香 周鸿雁 杨燕宁 潘雪菲 袁静 郝继龙 马华锋 陈建辉 曾庆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评估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性药物临床试验。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评估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性药物临床试验。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给予华北制药那他霉素滴眼液和爱尔康公司那特真滴眼液局部滴眼治疗。治疗前后观察项目包括症状、视力、裂隙灯检查并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4 d、28 d、结束时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视力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前眼部评分为(3.85±3.14)分,治疗后3 d、7 d、14 d、28 d及治疗结束时分别为(3.35±2.12)分、(3.01±1.62)分、(2.65±1.35)分、(1.86±1.48)分、(1.15±1.21)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对照组治疗前眼部评分为(3.78±3.42)分,治疗后3 d、7 d、14 d、28 d及治疗结束时分别为(3.42±2.51)分、(2.98±1.91)分、(2.57±1.36)分、(1.76±1.35)分、(1.17±1.29)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37例(66.1%)痊愈,18例(32.1%)有效,1例(1.8%)无效,有效率98.2%;对照组32例(61.5%)痊愈,18例(34.6%)有效,2例(3.9%)无效,有效率96.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结论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与那特真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相当,无眼部及全身毒副作用,可以作为我国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一线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那他霉素 药物治疗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非金属巩膜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沈蕾 吴尚操 +2 位作者 朱斌 陈婷 曾庆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非金属巩膜异物诊断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1/2012-11收治的有反复发作的局部眼红眼痛的症状及体征的非金属球壁异物患者15例15眼,全部为非急性期。进行数字化裂隙灯眼表照相,经过UBM检查...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非金属巩膜异物诊断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1/2012-11收治的有反复发作的局部眼红眼痛的症状及体征的非金属球壁异物患者15例15眼,全部为非急性期。进行数字化裂隙灯眼表照相,经过UBM检查确诊为巩膜异物,手术后证实为非金属异物。结果:有明确的植物眼外伤史10例10眼,病史不详5例5眼。病程1~6mo,均表现局部反复出现的眼红眼痛,药物治疗好转,停药后再次发作。裂隙灯下见局部的隆起,轻或重的充血,角膜无水肿。UBM检查见结膜下巩膜有高密度影,其后组织不显影声影,诊断:巩膜可疑异物。术后取出异物,11例11眼为植物异物,2例2眼为煤渣样异物,1例1眼为玻璃异物,1例1眼为石子异物。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能及时、尽早发现非金属巩膜异物,减少误诊。针对巩膜长期局部反复充血的患者,无论有无外伤史,均应应用UBM检查有否巩膜异物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非金属巩膜异物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荣 赵少贞 +2 位作者 曾庆延 谌丹 常晓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病例,收集所有病例的详细病史,每位患者只统计首次手术眼。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病例,收集所有病例的详细病史,每位患者只统计首次手术眼。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416例患者中,术后7 d新诊断为干眼84例,干眼发生率为20.19%;术后30 d干眼患者45例,干眼发生率为10.82%;术后90 d干眼患者8例,干眼发生率为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973,P=0.001)、饮酒史(OR=27.444,P<0.001)、2型糖尿病(OR=12.204,P<0.001)、睑板腺功能障碍(OR=2.591,P=0.017)、既往眼部手术史(OR=67.226,P<0.001)、配戴角膜接触镜(OR=15.019,P<0.001)、累积释放能量高(OR=1.188,P=0.002)和负压吸引时间长(OR=1.101,P<0.001)均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饮酒史、2型糖尿病、睑板腺功能障碍、既往眼部手术史、配戴角膜接触镜、累积释放能量高以及负压吸引时间长均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进行相应干预,降低干眼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 危险因素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帆 曾庆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96-1000,共5页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常见的眼表疾病,是干眼最主要的病因。本文主要就近5 a国内外关于MGD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患者教育4个方面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MG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蒸发过强型干眼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眼干燥症人群状况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秦光勇 曾庆延 牛晓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7期540-541,共2页
目的了解眼科门诊眼干燥症人群组成情况、症状及眼表状况。方法分析2003年12月~2005年3月我院门诊诊断为眼干燥的445例(88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工作环境、症状、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reakuptime,BUT)... 目的了解眼科门诊眼干燥症人群组成情况、症状及眼表状况。方法分析2003年12月~2005年3月我院门诊诊断为眼干燥的445例(88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工作环境、症状、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及角结膜荧光素(fluorescent,F1)染色的检查。结果男性患者180例(40.4%),女性患者265例(59.6%)。年龄21~65岁,平均37.4岁,其中以30~3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187例),占42%.职业分布中文字工作者最多(178例),占40%.患者症状有干涩感(81.1%)、结膜充血(26.1%)、视疲劳(24.0%)、畏光(21.6%)、异物感(20.0%)、眼痒(16.2%)、眼胀(8.1%)、烧灼感(6.7%)、晨起睁眼困难(4.0%)及睫毛上有碎屑(3.6%)。BUT检查≤5s者618眼,6~10s者268眼。SⅠt检查≤5mm/5min者505眼,5~10mm/5min者143眼,≥10mm/5min者238眼。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分者248眼,1~3分者391眼,≥4分者247眼。结论眼干燥症分布人群广泛,以中青年女性及文字工作者多见,症状明显且多样化,眼表损害较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干燥 门诊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圆锥角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煜 曾庆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78-1083,共6页
圆锥角膜是一种高发于青少年的致盲性角膜疾病,早期诊疗可有效减少疾病晚期造成的视力损害并改善其预后。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在圆锥角膜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圆锥角膜的早期筛查诊断和严重度分级、圆锥角膜进展预测及... 圆锥角膜是一种高发于青少年的致盲性角膜疾病,早期诊疗可有效减少疾病晚期造成的视力损害并改善其预后。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在圆锥角膜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圆锥角膜的早期筛查诊断和严重度分级、圆锥角膜进展预测及术后疗效预测等。文章总结近年常见的AI在圆锥角膜中的主要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凤英 邹幼娉 +1 位作者 曾庆延 喻长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581-582,共2页
目的:了解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感染在不同年龄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以便有效地控制人群间的相互传染。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抗体。结果:共检测3156例标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78... 目的:了解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感染在不同年龄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以便有效地控制人群间的相互传染。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抗体。结果:共检测3156例标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781例,感染率达24.75%;男性感染429例,感染率为28.95%,女性感染352例,感染率为21.03%,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年龄大于25岁组HBV感染率(27.09%)明显高于年龄低于25岁组(17.51%)。结论:在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之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是有必要的,加强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保健措施和医学防治意识,能有效控制人群间的相互传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手术 乙型肝炎病毒 HBs-Ag 抗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方法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敏 曾庆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经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方法(transepithelial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TE-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将24例34眼进展期圆锥角膜分为三组,低渗CXL组10眼接受低渗胶原交联治疗,I-CXL5min...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经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方法(transepithelial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TE-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将24例34眼进展期圆锥角膜分为三组,低渗CXL组10眼接受低渗胶原交联治疗,I-CXL5min组14眼接受离子导入5min胶原交联治疗,I-CXL10min组10眼接受离子导入10min胶原交联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wk,1、3、6mo观察视力、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光学相关断层扫描结果变化。结果:术后6mo,I-CXL 10min组CDVA(矫正远视力,LogM AR)提高-0.21±0.23(t=2.735,P=0.026);最大角膜屈光力(Kmax)降低2.32±5.21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P=0.193),低渗CXL组与I-CXL 5min组的UDVA、CDVA、Kmax稳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时,分界线平均深度在各组分别为:低渗CXL组152.7±42.9μm,I-CXL 5min组213.6±42.3μm,I-CXL10min组237.0±46.4μ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11,P=0.006)。术后基质细胞的凋亡-活化-再生现象在I-CXL 10min组最明显。三组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经上皮CXL短期观察均能安全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病情的发展,其中离子导入10min胶原交联方法组织反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胶原交联 经上皮 离子导人 低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角膜发病的力学因素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玉萍 曾庆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18-1122,共5页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进行性变薄前突为特征的角膜扩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体外实验表明力学刺激可能通过升高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因子浓度而损伤角膜基质细胞,造成角膜细胞外基质降解等一系列变化。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揉眼、由...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进行性变薄前突为特征的角膜扩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体外实验表明力学刺激可能通过升高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因子浓度而损伤角膜基质细胞,造成角膜细胞外基质降解等一系列变化。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揉眼、由睡姿引起的眼球压迫等力学因素可能在圆锥角膜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可能通过增加泪液炎症因子水平、造成眼压变化、改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以及机械摩擦直接损伤角膜组织、升高角膜上皮温度等机制对角膜造成影响。本文就力学因素对角膜基质细胞、角膜组织的影响及其在圆锥角膜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预防和管理圆锥角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力学因素 揉眼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浩宇 曾庆延 李岱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9期13-15,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式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2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汉口爱尔眼科医院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并接受CXL的46例74只眼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渗透增强剂型角膜...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式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2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汉口爱尔眼科医院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并接受CXL的46例74只眼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渗透增强剂型角膜胶原交联组16只眼,离子导入型角膜胶原交联组40只眼,去上皮型角膜胶原交联组18只眼。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检查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值(Kmax)、角膜光密度、角膜最薄点厚度(T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和等效球镜(SE)。结果:三种CXL术后,BCVA均有所改善;去上皮组术后Kmax较术前降低,而另外两组基保持稳定;离子导入组术后TCT较术前增长,去上皮组TCT较术前略有降低,渗透增强剂组保持稳定;三种CXL术后角膜光密度、ECD和SE均保持稳定。结论:三种类型的CXL都是安全有效的,效果方面去上皮型>离子导入型>渗透增强剂型角膜胶原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圆锥角膜 角膜胶原交联术 经上皮 去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文化馆发展导向浅谈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庆延 《民族艺术研究》 1994年第2期72-75,共4页
关键词 文化馆 发展导向 职能导向 新形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导向 精神文化产品 群众文化活动 市场机制 精神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群艺)馆深化改革之刍议
19
作者 曾庆延 《民族艺术研究》 1993年第2期76-80,共5页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谈话为契机,神州大地再次掀起了加快改革、扩大开放的热潮。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全面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化(群艺)馆该如何动作,今后的路怎么走?本...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谈话为契机,神州大地再次掀起了加快改革、扩大开放的热潮。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全面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化(群艺)馆该如何动作,今后的路怎么走?本文打算就此对两馆深化改革作一些粗略的探讨,以就教于同行们。深化改革是别无选择的出路回顾建国以来的群众文化事业,在一段较长时期内,都是行进在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又重新焕发生机。在八十年代中,文化(群艺)馆率先广泛开展“以文补文”活动,为整个文事业的改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文化事业 群众文化工作 以文补文 经营实体 八十年代 群众文化活动 现代化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 发展阶段 分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众文艺辅导的使命意识与价值取向
20
作者 曾庆延 《民族艺术研究》 1991年第5期46-48,45,共4页
在文化馆(站)诸多的任务中,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辅导,是一项占有重要地位的工作。这不仅因为它体现了文化馆(站)职能的主要方面,也因为它的工作内容广,份量重,要求高,影响大,是文化馆(站)与其工作对象——广大群众进行联系、沟通、交... 在文化馆(站)诸多的任务中,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辅导,是一项占有重要地位的工作。这不仅因为它体现了文化馆(站)职能的主要方面,也因为它的工作内容广,份量重,要求高,影响大,是文化馆(站)与其工作对象——广大群众进行联系、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群众文艺辅导工作开展的广度与深度,往往是衡量一个文化馆(站)业绩优劣的重要尺度。因此,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辅导工作 群众文化 工作对象 思想文化素质 文化艺术活动 文化生活 文化活动 政治理论素养 低层次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