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64层CT诊断布加综合征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元星 欧陕兴 +2 位作者 曾小涛 周春生 钱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494-149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64层CT(dual source 64slices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DSA或手术证实的布加综合征双源64层CT影像特点。血管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双源64层CT(dual source 64slices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DSA或手术证实的布加综合征双源64层CT影像特点。血管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结合多角度旋转及切割功能,下腔静脉应侧重于冠状及矢状位观察,肝静脉及肝内侧支血管侧重于轴位及冠状位的显示。结果:肝脏体积增大8例(72.7%),尾叶增大7例(63.6%)。平扫肝脏密度不均6例(54.56%),增强扫描7例肝脏密度不均,尾叶、肝门附近的肝实质呈现斑片状强化,延迟扫描肝脏呈等密度改变。肝静脉未显示者10例(90.9%),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以下下腔静脉扩张8例(72.7%)。明显的肝外侧支血管8例(72.7%),腹腔或腹膜后静脉明显曲张5例(45.5%),腹壁静脉曲张3例(27.3%),食管静脉曲张3例(27.3%)。其它脾肿大7例(63.6%),胆囊增大、壁增厚6例(54.5%),腹腔积液5例(45.5%),肝硬化2例(18.2%)。结论:DSCT具有扫描速度快,连续扫描能力强,大范围及薄层扫描的优势,能准确直观反映布加综合征阻塞的性质、部位、范围、侧支血管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关系,能从形态学及功能上反映肝脏损害程度,在诊断布加综合症上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双源64层CT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胸腺瘤的CT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郭元星 欧陕兴 +2 位作者 钱民 曾小涛 柏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6期596-596,599,共2页
关键词 胸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64层双能量CT在诊断颈动脉体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元星 郝晓东 +2 位作者 曾小涛 李汝锐 陈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2177-2181,共5页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CTA)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6年3月8例疑有颈动脉体瘤颈部血管CTA血管成像检查资料...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CTA)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6年3月8例疑有颈动脉体瘤颈部血管CTA血管成像检查资料。根据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的性质及其与颈动脉的关系,评估手术的风险及可行性。结果 CT平扫瘤体直径范围约为4-6cm,形态不规则、边缘较清楚,无钙化,咽旁间隙受压、变形;动脉期肿块呈斑片状明显强化,可见迂曲的肿瘤血管影;静脉期瘤体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动脉期。CTA表现颈动脉体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移位,分离、分叉角增大。所有病例形成“抱球状”或“高脚杯”状改变。3例可见颈外动脉异常小分支的肿瘤供血血管。结论 DECTA具有检查方便、迅速无创的优点,能多方位显示颈动脉体瘤大小及其血管、血供情况,而且可以不受下颌骨及椎骨伪影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和明显优势,可做为临床颈动脉体瘤首选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动脉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