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有利储集砂体地震识别及其分布预测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富英 金惠 +4 位作者 杨威 施振生 谢武仁 朱秋影 谢增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3,113,共4页
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是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的有利储集砂体。依据露头、岩心、钻井、测井资料设计单一河口坝、河道和叠置河道砂体的地质模型,开展模型正演,得出地震响应模型,并以此指导各种有利砂体在地震资料中的识别... 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是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的有利储集砂体。依据露头、岩心、钻井、测井资料设计单一河口坝、河道和叠置河道砂体的地质模型,开展模型正演,得出地震响应模型,并以此指导各种有利砂体在地震资料中的识别,预测了须家河组有利储集砂体的平面展布。河口坝砂体呈底平顶凸的地震反射特征,河道砂体呈顶平底凸的上超充填反射特征,多期叠置河道呈透镜状—波状、具有中强振幅、中低频率的特征,并验证了模型正演所获得的反射特征与地震相和测井相是吻合的。该区河道、河口坝有利储集砂体广泛分布,主要发育在除合1井—合川5井以南、河包场和合川13井以北、通4—岳5井以外的广大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利储集砂体 地震响应 识别模型 须家河组 川中—川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表层低速带引起的地震异常判识及消除 被引量:4
2
作者 曾富英 张绍胜 +3 位作者 孔骅 张秀平 李本亮 郭泽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3,198,共9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近些年进一步的勘探实践发现,该区地震异常特征并不完全预示地层含气。经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地震异常从成因角度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表层低速带(非含气)引起的地震异常;二是由高丰度气引起的地震异常;三是由低丰度气与...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近些年进一步的勘探实践发现,该区地震异常特征并不完全预示地层含气。经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地震异常从成因角度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表层低速带(非含气)引起的地震异常;二是由高丰度气引起的地震异常;三是由低丰度气与表层低速异常带共同引起的地震异常。地震正演模拟和反复实验证明,应用共炮检距剖面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判识研究区表层低速异常带引起的地震异常,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与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将其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湖地区 地震异常 共炮检距剖面 地震正演模拟 层析成像静校正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体的地震综合识别及预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曾富英 罗霞 +4 位作者 肖红平 赵泽辉 王志宏 范文芳 贺峰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9年第4期270-274,共5页
根据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在精细层位标定和解释的基础上,总结不同火山岩体在常规地震剖面的多种反射特征,建立火山岩体的地震相识别模式,同时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直接识别和预测火山岩体的位置及分布范围。在重点... 根据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在精细层位标定和解释的基础上,总结不同火山岩体在常规地震剖面的多种反射特征,建立火山岩体的地震相识别模式,同时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直接识别和预测火山岩体的位置及分布范围。在重点研究的5个断陷中,综合识别出新火山岩体49个,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火山岩体 地震识别 地震属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震旦系灯影组台缘结构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6
4
作者 曾富英 杨威 +12 位作者 魏国齐 易海永 曾云贤 周刚 易士威 王文之 张三 江青春 黄士鹏 胡明毅 郝翠果 王媛 张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84,308,共13页
基于地震、测井及钻井等资料,对德阳—安岳裂陷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展布、结构类型、丘滩体成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德阳—安岳裂陷及周缘灯影组发育单阶断控型、多阶断控型、缓坡型和多期叠置型共4种台缘结构。(2)高石梯西... 基于地震、测井及钻井等资料,对德阳—安岳裂陷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展布、结构类型、丘滩体成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德阳—安岳裂陷及周缘灯影组发育单阶断控型、多阶断控型、缓坡型和多期叠置型共4种台缘结构。(2)高石梯西—威远东地区灯影组二段(简称灯二段)发育单阶断控型台缘,呈近北东东向展布,受断裂和泥岩遮挡,形成断控-岩性圈闭。(3)乐至—蓬莱地区灯二段发育相互独立、多阶断控型台缘,呈北东向排列式展布,受同沉积断裂控制,丘滩体沿断裂上盘加积建隆,被滩间致密带和下寒武统烃源岩多方位遮挡,形成断控-岩性等复合圈闭。(4)威远—资阳地区灯二段发育缓坡型台缘,呈北西向展布,丘滩体多为薄互层连片带状,受上倾方向滩间致密带遮挡,形成岩性圈闭。(5)高石梯—磨溪—盐亭地区,灯影组二段、四段发育叠置型台缘,丘滩体加积叠置呈巨厚台缘建隆,受上倾方向滩间致密带和下寒武统泥岩封盖,在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形成规模岩性圈闭。蓬莱—中江区块、磨溪北—盐亭地区及威远—资阳地区的灯影组台缘丘滩体规模大,估算资源量1.58×1012m3,是四川盆地灯影组未来拓展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裂陷 台缘结构类型 台缘丘滩体 岩性圈闭 震旦系灯影组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地质特征 被引量:173
5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5 位作者 杜金虎 徐春春 邹才能 谢武仁 曾富英 武赛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5,共12页
随着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地质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川中高石梯一磨溪地区西侧发现了一个近南北向展布的负向构造带,但对其构造性质、边界特征与展布范围、沉积充填特征、形成时期与演化等方面... 随着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地质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川中高石梯一磨溪地区西侧发现了一个近南北向展布的负向构造带,但对其构造性质、边界特征与展布范围、沉积充填特征、形成时期与演化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多分歧。由于该负向构造带与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的形成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该区震旦系—寒武系钻井资料和野外剖面观察,利用27 000 km二维地震资料和最新钻井资料(高石17井),结合该盆地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边界与展布、地层沉积特征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该裂陷总体呈南北向展布,裂陷东边界陡,相对稳定发育,裂陷西边界缓且不同时期发育位置不同;②震旦纪灯二期末该裂陷表现为近似对称的坳陷形态特征,分布面积为3×10~4 km^2;③灯四期末其又表现为受裂陷东边界断层控制的东陡西缓的断陷形态特征,分布范围达8×10~4 km^2;④该裂陷演化分为震旦纪灯一期一灯二期坳陷雏形形成、灯三期—灯四期裂陷形成发育、早寒武世麦地坪期—筇竹寺期裂陷充填与沉降、早寒武世沧浪铺期—龙王庙期裂陷萎缩与消亡等4个阶段。结论认为:该裂陷两侧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是该区今后的主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地区 震旦纪 早寒武世 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 地质特征 烃源岩 气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构造特征及对特大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52
6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5 位作者 杜金虎 徐春春 邹才能 谢武仁 武赛军 曾富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应用四川盆地最新地质、地震、钻井及露头等资料,对高石梯—磨溪古隆起地质结构、地质演化进行研究,探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的控制因素。高石梯—磨溪古隆起为一主要与桐湾运动有关的近南北向巨型同沉积古隆起构造,其核... 应用四川盆地最新地质、地震、钻井及露头等资料,对高石梯—磨溪古隆起地质结构、地质演化进行研究,探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的控制因素。高石梯—磨溪古隆起为一主要与桐湾运动有关的近南北向巨型同沉积古隆起构造,其核部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顶面及相邻层系自震旦纪至今一直处于隆起高部位,并发育独立统一的巨型圈闭构造,其发育时期、地质结构、演化历史等构造特征明显有别于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控制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的形成与分布,主要表现为:古隆起西侧紧邻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寒武系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烃源岩中心,且自身也发育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控制了震旦系灯四段、灯二段和寒武系龙王庙组优质储集层的形成与展布;发育3套储盖组合,为震旦系—寒武系大规模古油藏原位裂解形成特大型气藏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古隆起 同沉积古隆起 构造特征 古油藏原位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万源—达州克拉通内裂陷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52
7
作者 赵文智 魏国齐 +6 位作者 杨威 莫午零 谢武仁 苏楠 刘满仓 曾富英 武赛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9-669,共11页
随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的深入,地质认识不断创新,在川东北地区万源—达州发现了一近北东向展布的克拉通内裂陷。利用地震、野外露头资料,结合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勾绘了万源—达州内裂陷的边界与空间展布,梳理了裂陷演... 随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的深入,地质认识不断创新,在川东北地区万源—达州发现了一近北东向展布的克拉通内裂陷。利用地震、野外露头资料,结合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勾绘了万源—达州内裂陷的边界与空间展布,梳理了裂陷演化及其理论与勘探意义。研究揭示:(1)震旦系灯一、二段在地震剖面上有明显的"陡坎"带,显示台地边缘相带的存在,总体呈近北东向展布;(2)裂陷周缘灯影组一、二段较厚,灯影组三、四段较薄,裂陷内部灯影组一、二段较薄,灯影组三、四段较厚;(3)裂陷演化分为震旦纪灯一段—灯二段沉积期的形成阶段、灯三段—灯四段沉积期的充填与沉降阶段以及早寒武世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沉积期的萎缩—消亡3个阶段,其形成受早期南华纪裂谷及区域性隆升联合控制。万源—达州克拉通内裂陷的发现改变了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格局的传统认识,该裂陷周缘震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有利,是今后的重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北地区 万源—达州 震旦纪—早寒武世 克拉通内裂陷 岩相古地理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38
8
作者 魏国齐 焦贵浩 +5 位作者 杨威 谢增业 李德江 谢武仁 刘满仓 曾富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9,共5页
迄今为止,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勘探程度仍然很低,对天然气成藏规律与主控因素的认识不够深入。为此,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图,开展成藏综合研究。结论认为,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有下寒武统筇竹寺组... 迄今为止,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勘探程度仍然很低,对天然气成藏规律与主控因素的认识不够深入。为此,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图,开展成藏综合研究。结论认为,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有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及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优质泥质烃源岩,以及震旦系—奥陶系岩溶白云岩、灯影组台缘高能白云岩以及志留系小河坝组致密砂岩3大类储层,存在震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2套成藏系统,共发生4期烃类充注:第1期早成熟液态烃类充注发生在加里东期;第2期大规模液态烃充注发生在印支期;第3期充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以原油裂解为主;第4期发生在喜山期,主要为古气藏调整定型。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核部的岩溶风化壳、古隆起翼部的构造圈闭和川东志留系致密砂岩及震旦系台缘高能带是盆地内3大有利勘探领域。上述成果和认识将对该领域天然气的勘探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世—早古生代 成藏条件 烃源岩 储集层 有利勘探区 包裹体 沉积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前震旦系裂谷及对上覆地层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35
9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4 位作者 张健 谢武仁 曾富英 苏楠 金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9-189,共11页
利用最新地震、大地电磁、野外露头和钻探等资料,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基底构造特征及其对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四川盆地中部发育北东走向的前震旦系裂谷,裂谷内部受一系列与裂谷走向平行的正断层控制,发育地垒-地... 利用最新地震、大地电磁、野外露头和钻探等资料,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基底构造特征及其对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四川盆地中部发育北东走向的前震旦系裂谷,裂谷内部受一系列与裂谷走向平行的正断层控制,发育地垒-地堑结构,大型垒-堑结构及控制垒-堑结构的边界断层后期活动对上覆地层滩体有利相带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底差异性升降导致垒-堑结构的形成,地垒导致局部高地貌的形成,有利于滩体的发育,并在长期海相沉积环境中继承性发育,在震旦系—寒武系甚至二叠系中形成一系列上下叠置的丘滩体,形成大面积的有利沉积相带。前震旦系裂谷及相关正断层后期活动控制了上覆震旦系—寒武系颗粒滩和岩溶储集层以及烃源岩的规模发育并形成构造-岩性圈闭。通过综合评价,优选出高石梯—磨溪以北和高石梯—磨溪以南2个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有利勘探区,有望成为安岳特大型气田发现后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前震旦系 裂谷 垒-堑结构 震旦系-寒武系 成藏模式 构造-岩性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前震旦系勘探高含氦天然气藏的可行性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健 杨威 +4 位作者 易海永 谢武仁 谢增业 曾富英 岑永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前,我国的氦气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寻找大中型高含氦天然气田是改变这一现状最现实的途径。为此,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高含氦天然气藏的成藏机理和氦气来源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在该盆地前震旦系勘探高含氦天然气藏的可行性。首先根据盆地周... 目前,我国的氦气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寻找大中型高含氦天然气田是改变这一现状最现实的途径。为此,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高含氦天然气藏的成藏机理和氦气来源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在该盆地前震旦系勘探高含氦天然气藏的可行性。首先根据盆地周缘12条野外露头剖面和4口钻穿震旦系单井的资料,系统分析了前震旦系的岩石学、沉积相、烃源岩等特征,认为前震旦系发育的沉积地层为南华系,东南缘露头剖面的地层序列为南沱组、大塘坡组、古城组和莲沱组,推测盆地内部可能发育相同的地层序列;南沱组、古城组和莲沱组主要为冰川沉积,为砂砾岩夹泥岩;而大塘坡组为间冰期沉积,发育一套砂泥岩地层,其下部泥页岩的有机质含量高,为较好烃源岩。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南沱组砂砾岩储层、大塘坡组烃源岩和地层中侵入的花岗岩"氦源岩"可形成较好的高含氦天然气藏成藏组合;前震旦系沉积岩的分布主要受早期裂谷控制,在裂谷内部充填厚层的沉积岩地层。结合地震资料预测了威远—资阳地区沉积岩和花岗岩的分布,结论认为在资阳地区对震旦系—前震旦系进行高含氦天然气藏的勘探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前震旦纪 氦气 天然气藏 成藏机理 氦源岩 沉积岩 成藏组合 裂谷 资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通内裂陷及周缘大型岩性气藏形成机制、潜力与勘探实践--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为例 被引量:31
11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9 位作者 谢武仁 苏楠 谢增业 曾富英 马石玉 金惠 王志宏 朱秋影 郝翠果 王小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5-477,共13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及周缘构造、沉积、储集层及成藏组合等方面的深化研究,取得4项新认识。①德阳—安岳裂陷发育期,拉张动力作用下裂陷内发育多组断裂,形成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简称灯二段)多条垒控丘滩带;裂陷发展期边界断层... 通过对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及周缘构造、沉积、储集层及成藏组合等方面的深化研究,取得4项新认识。①德阳—安岳裂陷发育期,拉张动力作用下裂陷内发育多组断裂,形成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简称灯二段)多条垒控丘滩带;裂陷发展期边界断层控制灯影组四段(简称灯四段)发育规模台缘丘滩带;萎缩期,裂陷边缘发育寒武系沧浪铺组规模台缘颗粒滩。②灯二段、灯四段、沧浪铺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4套规模丘滩体储集层与裂陷内外发育的筇竹寺组烃源岩及灯影组泥质灰(云)岩等多套烃源岩大面积叠合,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致密岩性在侧向和上倾方向的封堵,形成各气藏独立保存的大型岩性气藏。③综合评价出6个大型岩性气藏有利勘探区带,分别是裂陷内北部灯二段垒控丘滩体、南部灯四段孤立岩溶丘滩体,北斜坡区灯二段、灯四段、沧浪铺组多期台缘丘滩体叠合区,裂陷西侧灯二段、灯四段台缘丘滩体,南斜坡区灯四段台缘丘滩体等。④在裂陷内灯二段垒控丘滩体上评价优选的蓬探1井和北斜坡台缘丘滩体上评价优选的角探1井,在多个目的层获得高产气流,发现了新的大气区,有望再形成(2~3)×10^(12) m^(3)的超级大气区,展示了与克拉通内裂陷相关的大型岩性气藏群巨大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内裂陷 大型岩性气藏 成藏机制 四川盆地 震旦系—寒武系 德阳—安岳裂陷 台缘丘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东侧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台缘丘滩体成藏特征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杨威 魏国齐 +7 位作者 谢武仁 金惠 曾富英 苏楠 孙爱 马石玉 沈珏红 武赛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4-1184,共11页
利用钻井、地震、测井等资料解剖已知气藏,分析四川盆地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东侧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简称灯四段)台缘带丘滩体成藏条件,得到4点认识:①将裂陷东侧灯四段台缘带划分为北、中、南3段,中段位于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核部、现今... 利用钻井、地震、测井等资料解剖已知气藏,分析四川盆地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东侧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简称灯四段)台缘带丘滩体成藏条件,得到4点认识:①将裂陷东侧灯四段台缘带划分为北、中、南3段,中段位于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核部、现今构造高部位,南、北两段位于古隆起斜坡部位、现今构造低部位,3段台缘带丘滩体的发育特征和储集层特征具有相似性;②裂陷东侧边缘发育多条近垂直于台缘带的断裂,断裂导致台缘带形成高低相间的古地形,古地形高以沉积台缘丘滩体为主、储集层物性较好,古地形低主要为滩间洼地、丘滩体不发育、储集层物性较差;③近垂直于台缘带的6组断裂导致台缘带形成7个大型台缘丘滩体,台缘带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演化过程相似,丘滩体油气相对富集;④丘滩体之间的滩间洼地岩性较致密,对古隆起斜坡区现今构造低部位的台缘丘滩体上倾方向起封堵作用,有利于丘滩体气藏后期保存,角探1井、荷深2井的成功钻探可以提供佐证。研究认为,现今构造低部位的台缘丘滩体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灯四段 台缘带丘滩体 构造低部位 成藏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前震旦纪沉积岩新认识与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健 沈平 +2 位作者 杨威 杨雨 曾富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99,共5页
四川盆地前震旦纪地层至今未被钻井揭示,前人对该盆地的基底特征进行过很多有益的探索性研究,认为四川盆地的基底具有双重性。通过对近年来该盆地新采集的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新认识:四川盆地震旦系之下仍发育... 四川盆地前震旦纪地层至今未被钻井揭示,前人对该盆地的基底特征进行过很多有益的探索性研究,认为四川盆地的基底具有双重性。通过对近年来该盆地新采集的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新认识:四川盆地震旦系之下仍发育厚度介于3 000~5 000m含古生物化石的巨厚沉积岩,地层层位属于新元古界南华系澄江组;按地震反射时间推算,盆地基底埋深(沉积岩厚度)介于8 000~15 000m;前震旦纪沉积岩地震反射连续性较好、能量较强,推测其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在盆地内可能未变质或仅轻微变质,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新的勘探领域。鉴于四川盆地震旦系之下的沉积岩是天然气勘探值得探索的新领域,目前处于尚待认识的阶段,建议钻探超深井以揭示深部地层的奥秘,井位宜选择在埋深相对小、无火山岩刺穿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前震旦纪 沉积岩 碎屑岩 未变质或轻微变质 天然气勘探 新领域 超深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台地边缘相带地震识别及其分段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曾富英 杨威 +4 位作者 孙爱 金惠 谢武仁 马石玉 苏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9-1086,共8页
四川盆地绵竹-长宁裂陷东、西两侧发育震旦系灯影组台地边缘相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运用地震精细解释及层拉平等技术对台地边缘相带开展地震识别、精细刻画及分布研究。台地边缘相带地震反射特征为"丘状"反射或括弧状外形... 四川盆地绵竹-长宁裂陷东、西两侧发育震旦系灯影组台地边缘相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运用地震精细解释及层拉平等技术对台地边缘相带开展地震识别、精细刻画及分布研究。台地边缘相带地震反射特征为"丘状"反射或括弧状外形、内部为杂乱或蚯蚓状反射、中弱振幅、中低频率。绵竹-长宁裂陷东、西两侧震旦系灯影组发育灯一期、灯二期及灯四期3期台地边缘相带,其中灯二期发育两个级别台地边缘相带。灯一期台地边缘相带分布在安岳-乐至东侧地区,近南北向展布;灯二期台地边缘相带呈半环状展布;裂陷东侧灯四期台地边缘相带在安岳以南为近南北向,在遂宁-射洪地区为北东南西方向。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台地边缘相带分布指示出震旦系灯影组有利勘探区带,对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拉平 地震相 台地边缘相带 孤立台地 灯影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3
15
作者 焦贵浩 罗霞 +4 位作者 印长海 宋立中 赵泽辉 王志宏 曾富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8-31,共4页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除徐家围子、长岭和英台断陷外,其他断陷的勘探效果尚不明显。依据大量的地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结构、烃源岩、火山岩储层等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该区深层...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除徐家围子、长岭和英台断陷外,其他断陷的勘探效果尚不明显。依据大量的地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结构、烃源岩、火山岩储层等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该区深层天然气分布受断陷、火山岩、断裂与不整合面控制;深层主要断陷期为沙河子期,由34个大小不一、相互独立的断陷组成断陷群,天然气在各断陷中自成含气系统,主要分布于早盛继承型断陷中;烃源岩严格分布于各断陷中,烃源岩最好的区域位于断陷中部,地震反射特征为席状平行结构,成层性、连续性好;火山岩储层形成受岩相、岩性、顶面构造、喷发旋回等控制;以次级洼陷为评价单元对断陷进行了评价,提出成藏条件好的中小型断陷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新认识,指出双城(莺山)、林甸等为有利的接替断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 天然气 断陷结构 烃源岩 火山岩储层 富集规律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泥灰岩源内非常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42
16
作者 江青春 汪泽成 +5 位作者 苏旺 黄士鹏 曾富英 冯周 毕赫 鲁卫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97,共16页
早期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为一套较好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忽略了其作为类似页岩非常规储层的油气勘探潜力。近期多口探井先后在茅一段获工业气流,揭示其可能成为四川盆地一个油气勘探新领域。通过对该层系钻井含油... 早期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为一套较好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忽略了其作为类似页岩非常规储层的油气勘探潜力。近期多口探井先后在茅一段获工业气流,揭示其可能成为四川盆地一个油气勘探新领域。通过对该层系钻井含油气性与油气分布、气源特征与烃源条件、岩相类型与有利岩相分布、储集条件与储层分布、成藏特征与富集规律五方面研究,指出茅一段泥灰岩中“碳酸盐岩源内非常规天然气”富集:油气具有区域大面积连续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斜坡区、向斜区连续富集;茅一段天然气以自身烃源岩供烃为主,茅一段具有有机质丰度高、天然气富集程度高的“双高”特征,揭示其源内成藏、原位富集的特点;茅一段主要发育眼球灰岩相、含眼皮的眼球灰岩相、含眼球的眼皮灰岩相和眼皮灰岩相4类岩相,物性分析表明最有利的储集岩相为眼皮灰岩相,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有机质纳米孔和白云石晶间微米孔,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0%,渗透率小于1mD,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储层特征。研究发现茅一段甜点纵向和平面分布连续稳定,纵向分布于茅一a亚段和茅一c亚段,平面上在全盆地普遍分布。茅一段超压特征显著,含气性好,结合埋深及储层分布对该层系有利区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优选3个I类有利区和4个Ⅱ类有利区,认为南川—合川I类有利区勘探潜力最好,建议在该区进行风险探井部署,采取水平井体积压裂方式对该领域进行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茅一段 富集规律 有利勘探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岩相古地理及有利储集相带特征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健 谢武仁 +4 位作者 谢增业 黄平辉 李德江 邱声义 曾富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2,共7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是我国最古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历经了60多年的勘探研究,先后发现了威远气田和资阳含气构造,近期又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突破。为了对该区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进行预测和评价,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震旦系露头、岩心... 四川盆地震旦系是我国最古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历经了60多年的勘探研究,先后发现了威远气田和资阳含气构造,近期又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突破。为了对该区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进行预测和评价,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震旦系露头、岩心和钻井资料,结合大量分析化验数据,对震旦系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以桐湾运动和澄江运动所形成界面为界,可将震旦系划分为陡山沱组和灯影组,陡山沱组以砂泥岩沉积为主,灯影组以厚层白云岩沉积为主;②灯影组主要发育潮坪相,潮坪包括泥云坪、藻云坪、膏盐坪、颗粒滩和灰泥坪;③陡山沱组以陆棚相沉积为主。结论认为:灯影组在四川盆地内部大面积发育白云岩坪和颗粒滩两类有利的储集相带,为盆地内储层大面积分布提供了物质基础,优质储层在威远、资阳、高石梯、磨溪、安平店和盘龙场等地区较为发育,储层分布面积约6×104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岩相古地理 有利储集相带 分布 天然气勘探 优质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压力演化与成藏过程 被引量:19
18
作者 范俊佳 姜华 +7 位作者 鲁雪松 刘强 柳少波 马行陟 黄士鹏 曾富英 田华 谢武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43,共12页
近期,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明确该地区油气成藏过程与流体压力演化对于正确认识该区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灯影组二段(以下简称灯二段)岩心与薄片观察、流体包... 近期,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明确该地区油气成藏过程与流体压力演化对于正确认识该区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灯影组二段(以下简称灯二段)岩心与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PVT模拟等测试手段,明确了该地区灯影组成岩演化序列,重建了气藏压力演化历史与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蓬莱地区灯二段经历了泥晶白云石→早期隐晶质石英→纤状白云石→纹层白云石→细晶白云石→早期沥青→中粗晶白云石→鞍状白云石→原油裂解+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沥青→铅锌矿化作用→晚期石英→萤石→构造裂缝共13个成岩—成藏演化序列;②蓬莱地区灯二段经历了多期成藏演化过程,其中志留纪末期形成的第一期古油藏在海西早期发生破坏,三叠纪中—晚期是第二次原油规模成藏期,侏罗纪—早白垩世古油藏裂解形成古气藏,晚白垩世—现今是古气藏调整改造与保存期;③震旦系气藏经历了常压→弱超压→强超压→极强超压→强超压→弱超压→常压的演化过程,震旦系古超压是深埋高温与热液作用并叠加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使得古油藏完全裂解生气所造成。结论认为,蓬莱地区气藏保存至今主要与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经历了持续超压有关,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抬升促使天然气扩散运移和调整,原始超压气藏逐步演化为现今的常压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蓬莱地区 震旦系 灯影组 白云岩 流体包裹体 PVT模拟 压力演化 成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模式新认识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杨威 魏国齐 +7 位作者 谢武仁 刘满仓 金惠 曾富英 苏楠 孙爱 沈珏红 马石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5,共8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的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川中地区的颗粒滩中,做好岩相古地理研究和颗粒滩分布预测是提高该区天然气勘探成功率的关键。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露头、钻井、地震和测井等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及邻...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的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川中地区的颗粒滩中,做好岩相古地理研究和颗粒滩分布预测是提高该区天然气勘探成功率的关键。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露头、钻井、地震和测井等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及邻区龙王庙组沉积相、沉积体系模式,编制岩相古地理图,建立龙王庙组"三滩"沉积模式,预测3条滩带的分布范围,分析"3条滩带"的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进而指出了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领域。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龙王庙期呈现碳酸盐岩镶边台地的古地理格局,发育混积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和斜坡等沉积相;(2)建立了龙王庙组"三滩"沉积模式,其中一条为台地边缘颗粒滩,分布于该盆地东缘,另外两条为台内颗粒滩,分布于潟湖亚相的东西两侧,分属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3)局限台地相颗粒滩是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的主要储集体,分布于川中地区,发育受潟湖和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所控制;(4)台地边缘颗粒滩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北缘和东缘,发育受沉积古地貌坡折控制。结论认为:(1)局限台地相颗粒滩和台地边缘滩储层质量好,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2)龙王庙组"三滩"沉积模式和颗粒滩带分布的新认识,对古老地层的沉积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寒武世 龙王庙组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局限台地 台地边缘 颗粒滩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煤型气与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3
20
作者 罗霞 孙粉锦 +5 位作者 邵明礼 王志宏 曾富英 赵泽辉 夏利 贺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9-346,共8页
对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深层天然气具有多种来源,煤型气在盆地中广泛存在,多个气田具有煤型气的特征或有煤型气的混入,如盆地北部升平气田、盆地南部小合隆及小城子气田等。这些气... 对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深层天然气具有多种来源,煤型气在盆地中广泛存在,多个气田具有煤型气的特征或有煤型气的混入,如盆地北部升平气田、盆地南部小合隆及小城子气田等。这些气田天然气的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均大于-28‰,甲基环己烷碳同位素组成大于-22‰。深层主要烃源岩层系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只有极少部分为Ⅱ型。主力烃源岩层沙河子组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99%,有机质丰度较高,是良好的气源岩。对钻遇沙河子组煤的井进行的单井沉积相系统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深层煤主要形成环境为三角洲平原的泥炭沼泽、扇三角洲扇间洼地、滨浅湖、湖泊间湾、湖泊后期淤浅及泛滥盆地环境,构造部位主要分布于断陷边部尤其是箕状断陷的斜坡部位,在湖泊中心区也偶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 煤型气 气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