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D、p-BAD及p-AKT蛋白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玉萍 曾宪旭 +2 位作者 邵斌 楚天骄 雷冬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5,共3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1例乳腺石蜡包埋组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乳腺组织中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BAD)、磷酸化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p-BAD)、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AKT)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1例乳腺石蜡包埋组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乳腺组织中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BAD)、磷酸化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p-BAD)、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情况,分析三种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三种蛋白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三种蛋白在乳腺普通导管增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2、0.023、0.001);p-BAD蛋白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组与浸润性导管癌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4)。三种蛋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但均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值分别为0.026、0.038、0.026)。p-AKT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为0.01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三种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值分别为0.002、0.002、0.003)。在乳腺癌组织中BAD与p-BAD及p-BAD与p-AKT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性(P值分别为0.011、0.032)。认为这三种蛋白表达水平可提示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向乳腺癌的转化潜能;PI3-K/Akt传导路径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Bcl-x1/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 磷酸化 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组织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班振英 曾宪旭 +3 位作者 张威 党秋红 张欢欢 杜艳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Cripto-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组织、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2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宫颈癌组织... 目的观察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Cripto-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组织、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2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宫颈癌组织中Cripto-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宫颈鳞癌组织中Cripto-1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且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宫颈鳞癌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Cripto-1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宫颈鳞癌患者Cripto-1蛋白表达阳性与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1、0.328,P均<0.05),与E-钙黏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68,P<0.05)。结论 Cripto-1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上调Cripto-1蛋白表达调控上皮-间质转化以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党秋红 曹静 +3 位作者 张欢欢 曾宪旭 杜艳敏 班振英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7期520-522,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0例接受手术治疗切除卵巢的宫颈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宫颈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所选500例患者中Ⅰ期... 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0例接受手术治疗切除卵巢的宫颈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宫颈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所选500例患者中Ⅰ期和Ⅱ期宫颈癌的转移率为0.8%,其中包括腺鳞癌0.4%,鳞癌0.2%,腺癌0.2%。卵巢转移主要为单侧,全部属于镜下转移,转移病灶位于卵巢门位置。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卵巢转移和宫旁侵犯、组织学类型、宫体侵犯以及颈管深肌层浸润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宫旁侵犯、组织学类型以及颈管深肌层浸润属于引发宫颈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Ⅰ期及Ⅱ期宫颈癌患者中,腺鳞癌以及腺癌卵巢转移的概率显著高于鳞癌,卵巢转移的途径主要为血行转移,针对年轻宫颈癌患者,如果组织学类型属于腺鳞癌、腺癌,颈管深肌层浸润大于二分之一或是存在宫旁侵犯,为其保留卵巢需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卵巢转移 病理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总皂苷对老龄大鼠基底前脑-皮质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李柏林 李艳娟 +2 位作者 曾宪旭 韩艳春 王睿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自由基对基底前脑海马/大脑皮质系统的损害及人参总皂苷(GS)的保护作用,为GS抗脑衰老及改善老龄动物认知能力提供可靠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Wistar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青年组、老龄组、给药组(第17个月始饲以GS至2... 目的探讨自由基对基底前脑海马/大脑皮质系统的损害及人参总皂苷(GS)的保护作用,为GS抗脑衰老及改善老龄动物认知能力提供可靠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Wistar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青年组、老龄组、给药组(第17个月始饲以GS至27个月)。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对3组大鼠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进行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含量测试;同时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老龄组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NO及MDA含量分别较青年组显著增高(P<0.01);但给药组较老龄组降低(P<0.05);老龄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给药组其活性较老龄组增高(P<0.05)。结论GS具有增强基底前脑海马/大脑皮质系统抗氧化的能力,并能够提高SOD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苷(GS) 老龄大鼠 一氧化氮(NO)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迎宾 董杏 +6 位作者 朱换 班振英 张威 杜艳敏 郭永真 陈欣岩 曾宪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2119-2123,共5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点及术后复发的关联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诊断为“伴有奇异核的子宫平滑肌瘤”中FH的表达,筛选出29例F...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点及术后复发的关联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诊断为“伴有奇异核的子宫平滑肌瘤”中FH的表达,筛选出29例FH免疫组化完全阴性表达的病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技术对其进行FH基因突变检测,共4例发生FH突变,符合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同时对国内外报道的FH缺陷型子宫肌瘤病例进行文献回顾,纳入临床资料完整并有随访数据的病例共62例,总结其术后复发的关联因素。结果发病者年龄为(36.00±4.00)岁,以多发的子宫肌瘤伴有异常子宫出血为最常见症状。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大部分区域质软。肿瘤细胞具有轻-重度不典型性,缺乏活跃的核分裂像,可见薄壁鹿角状血管,散在奇异形核及多核细胞,细胞核增大,突出的嗜酸性大核仁及核周空晕。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FH表达缺失。本院病例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1例示4号外显子发生了胚系突变c.395T>G,c.396A>G(体+胚);1例示10号外显子的c.1475T>A错义突变(因无法获得患者的外周血标本,所以无法明确该突变是否为胚系突变);1例FH基因发生体系和胚系c.132+1 G>A突变;另1例示胚系c.191dupA(P.Asn64Lysfs*2)疑似致病变异。年龄<43岁、有家族肿瘤史、肿瘤直径<5 cm、手术方式为单纯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肿瘤复发率高(P<0.05)。结论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具有其独特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联合检测有助于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的筛查,但确诊还需要进行FH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延胡索酸水合酶 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成像技术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杏 李珍 +6 位作者 杜艳敏 张欢欢 刘艺璇 田思齐 王蕊杰 周超 曾宪旭 《安徽医学》 2019年第3期343-345,共3页
宫颈癌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中国每年死于宫颈癌的人数近5万,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1-2]。宫颈癌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密切相关,SIL进展为宫颈癌需要数年的... 宫颈癌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中国每年死于宫颈癌的人数近5万,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1-2]。宫颈癌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密切相关,SIL进展为宫颈癌需要数年的时间,有效的筛查和早期干预可大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3]。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且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4]。传统宫颈癌筛查方法虽然提高了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但过程繁锁,耗时耗财。光学相干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出现可在很大程度上简化宫颈癌筛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成像技术 宫颈癌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