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交联壳聚糖渗透蒸发膜分离乙醇—水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曾宪放
陈鸣德
朱旭容
时钧
-
机构
南京化工学院
-
出处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9-32,共4页
-
文摘
对壳聚糖/聚丙烯腈复合膜分别用戊二醛、硫酸、硫酸镍溶液进行了交联改性。交联后,分离选择性(α)大为提高。对戊二醛交联膜进行了乙醇水溶液的分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50℃、料液中合水率小于45%时,α大于670,渗透通量为100~700g/m^2·h。
-
关键词
壳聚糖
渗透
膜材料
膜分离
乙醇
-
分类号
TQ028.8
[化学工程]
-
-
题名红外光照壳聚糖渗透蒸发膜
被引量:8
- 2
-
-
作者
曾宪放
朱旭容
陈鸣德
李吉高
-
机构
南京化工学院
南京生物化学制药研究所
-
出处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35-140,共6页
-
文摘
本文以壳聚糖为膜材,采用红外光照法,研制了壳聚糖/聚丙烯腈复合膜(CS/PAN)和壳聚糖醋酸盐/聚丙烯腈复合膜(CSA/PAN),并用于乙醇水混合物的分离。结果表明,两膜均为优先透水,分离性能良好。在60℃料液含水率小于50%时,对CS/PAN膜,分离选择性(α)大于50;而对CSA/PAN膜,α大于200,两者的渗透通量(J)在100~600g/m^2·hr间。
-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丙烯腈
复合膜
蒸发膜
-
Keywords
chitosan membrane
pervaporation
ethanl-water mixtures
liguid separation
-
分类号
O629.112
[理学—有机化学]
-
-
题名新型天然膜材料——甲壳质及其衍生物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曾宪放
李吉高
-
机构
南京生物化学制药研究所
-
出处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9-24,共6页
-
文摘
甲壳质资源丰富,易化学修饰和成膜,是一种制备耐酸碱、耐热性能良好和具有极好生物相溶性膜的新型膜材料。本文详述了它在超滤、反渗透、渗透蒸发、透析膜、气体分离膜、离子交换膜、固定化酶膜及医学用膜的制备及应用。
-
关键词
甲壳质
衍生物
膜
材料
生物膜
-
Keywords
chitin, chitin derivatives, chitosan, membrane
-
分类号
Q734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
-
题名交联壳聚糖渗透蒸发膜分离乙醇—水
- 4
-
-
作者
曾宪放
陈鸣德
朱旭容
时钧
-
机构
南京化工学院
南京化工学院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
出处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9-32,共页
-
文摘
对壳聚糖/聚丙烯腈复合膜分别用戊二醛、硫酸、硫酸镍溶液进行了交联改性。交联后,分离选择性(α)大为提高。对戊二醛交联膜进行了乙醇水溶液的分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50°C、料液中合水率小于45%时,α大于670,渗透通量为100~700g/m^2·h。
-
关键词
渗透蒸发
交联壳聚糖膜
分离选择性
渗透通量
乙醇—水混合物
-
分类号
TB43
[一般工业技术]
-
-
题名新型天然膜材料——甲壳质及其衍生物
- 5
-
-
作者
曾宪放
李吉高
-
机构
南京生物化学制药研究所
南京生物化学制药研究所 南京
南京
-
出处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9-24,共页
-
文摘
甲壳质资源丰富,易化学修饰和成膜,是一种制备耐酸碱、耐热性能良好和具有极好生物相溶性膜的新型膜材料。本文详述了它在超滤、反渗透、渗透蒸发、透析膜、气体分离膜、离子交换膜、固定化酶膜及医学用膜的制备及应用。
-
关键词
甲壳质
甲壳质衍生物
膜
-
Keywords
chitin
chitin derivatives
chitosan
membrane
-
分类号
TB43
[一般工业技术]
-
-
题名毕赤酵母发酵过程的染菌分析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曹家明
许超群
曾宪放
-
机构
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265-271,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5ZX09101035、2017ZX09308003)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支撑项目(编号:18431905600)
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编号:16QB1404200)。
-
文摘
针对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在发酵过程中发生的染菌现象,按照质量控制要素及工艺流程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工作种子库、一级种子、二级种子、滤芯、发酵罐及发酵菌体进行系统排查发现,染菌是由赛多利斯取样阀密封圈磨损及试验人员的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因而在试验操作、设备维护、车间管理、文件修订、人员培训等方面实施一系列纠正预防措施,随后进行多批次的发酵生产。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历史数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而避免了染菌现象的再次发生。
-
关键词
毕赤酵母
发酵
染菌分析
预防策略
-
分类号
S182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