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珠母贝人工苗水泥池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建业 曾关琼 +4 位作者 喻达辉 李向民 谷龙春 沈铭辉 吴开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573-3575,共3页
[目的]研究大珠母贝贝苗的池塘中闻培育技术。[方法]分3批提供贝苗3万、43万和15万粒(2.0—3.0mm)开展水泥池塘(335m^2)吊养,贝笼选用20、40和80目的用不锈钢和聚乙烯网片制作的圆形笼,先用网目密的贝苗笼,随着贝苗的生长逐渐... [目的]研究大珠母贝贝苗的池塘中闻培育技术。[方法]分3批提供贝苗3万、43万和15万粒(2.0—3.0mm)开展水泥池塘(335m^2)吊养,贝笼选用20、40和80目的用不锈钢和聚乙烯网片制作的圆形笼,先用网目密的贝苗笼,随着贝苗的生长逐渐换用网眼大的笼。一般日换水量在10%-30%,控制水透明度在60-80cm,水温不超过33℃。按比例投放饵料,定期泼洒营养盐,约5d追肥1次。[结果]3枇人工繁殖的贝苗,经4个月的水泥池养殖,平均壳长分别增长至35.8、27.7和23.4mm,平均壳高分别增长至30.1、24.9和20.1mm,成活率分别为29.5%、17.4%和17.9%。[结论]大珠母贝种苗池塘中间培育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有望克服海区养殖的大规模死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池塘养殖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蚶亲贝室外水泥池催熟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蒲利云 陈傅晓 +2 位作者 曾关琼 谭围 隋曌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4,共4页
利用室外水泥池进行古蚶(Anadara antiquata)亲贝不同密度的催熟培育,经过44 d的培育,均获得生长良好、性腺成熟的亲贝。通过比较发现,2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佳。且采用了阴干、藻液、温度、精液和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比... 利用室外水泥池进行古蚶(Anadara antiquata)亲贝不同密度的催熟培育,经过44 d的培育,均获得生长良好、性腺成熟的亲贝。通过比较发现,2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佳。且采用了阴干、藻液、温度、精液和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比较不同催产诱导方法,结果显示,采用阴干刺激2 h+藻液刺激1 h+精液刺激结合诱导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蚶 亲贝 催熟 催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蚶生物学特性及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谭围 陈傅晓 +2 位作者 曾关琼 蒲利云 隋曌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33,共3页
为探索古蚶(Anadara antiquata)的生物学特性,建立古蚶与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混养模式,对古蚶生物学性状、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与总结,并开展了古蚶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在人工培育条件下,掌握了古蚶各个阶段的变... 为探索古蚶(Anadara antiquata)的生物学特性,建立古蚶与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混养模式,对古蚶生物学性状、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与总结,并开展了古蚶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在人工培育条件下,掌握了古蚶各个阶段的变态发育情况,初步了解了其幼虫在各个时期的生长状况。试验表明,通过实施古蚶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每亩(667 m2)可产古蚶200 kg、南美白对虾300 kg、点蓝子鱼(Siganus gut-tatus)30 kg,可以改善养殖环境,达到良好的生态养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蚶 生物学特性 混养 南美白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蒲利云 陈傅晓 +4 位作者 谭围 曾关琼 罗鸣 隋昕融 刘龙龙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1,共6页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需10~14 d,投放溞状幼体625.29万只,培育出大眼幼体100.12万只,成活率为16.01%,培育成仔蟹苗20.25万只,育苗成活率为3.24%。经过中间培育获得1.0 cm的蟹苗10.46万只,成活率达5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海梭子蟹 亲蟹培育 人工育苗 中间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不同养殖方式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向民 谭围 +4 位作者 陈傅晓 李芳远 曾关琼 唐贤明 隋曌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0,共3页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鳕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Enac)、石斑鱼属(Epinephelus),俗称青斑,具有雌雄同体、先雌后雄性逆转现象,属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暖水性、礁穴...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鳕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Enac)、石斑鱼属(Epinephelus),俗称青斑,具有雌雄同体、先雌后雄性逆转现象,属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暖水性、礁穴栖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至今为止,在我国已记录近50种的石斑鱼属种类中,点带石斑鱼是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北起浙江南至南沙群岛的海域均有其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养殖方式 试验 石斑鱼亚科 雌雄同体 产卵类型 凶猛鱼类 南沙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珠母贝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蒲利云 曾关琼 +2 位作者 陈傅晓 谭围 隋曌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各种催产方法和不同的幼虫附着基进行了大珠母贝的人工育苗试验,以探寻效果最佳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和附着效果最好的附着基。结果表明:采用阴干刺激3 h+藻液刺激1 h+精液诱导相结合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效果最佳;用遮光网和聚乙烯网... 采用各种催产方法和不同的幼虫附着基进行了大珠母贝的人工育苗试验,以探寻效果最佳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和附着效果最好的附着基。结果表明:采用阴干刺激3 h+藻液刺激1 h+精液诱导相结合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效果最佳;用遮光网和聚乙烯网片作附着基,幼虫的附着效果最好。试验共获得平均壳长1.15 cm的大珠母贝苗123.12万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促熟 催产 苗种培育 附着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蚶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苗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傅晓 谭围 +3 位作者 曾关琼 蒲利云 隋曌 李芳远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40,共2页
古蚶(Anadara antiquata),我国台湾省称古毛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粗饰蚶属。古蚶是海南常见的经济埋栖型贝类,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呈红色,血多、味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具有药用价值... 古蚶(Anadara antiquata),我国台湾省称古毛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粗饰蚶属。古蚶是海南常见的经济埋栖型贝类,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呈红色,血多、味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具有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具有生长快、品质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育苗技术 生物学特性 软体动物门 维生素含量 药用价值 台湾省 双壳纲 血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常见蚶类的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围 陈傅晓 +1 位作者 蒲利云 曾关琼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8期327-330,共4页
结合蚶类人工育苗与养殖生产实践,对毛蚶、泥蚶、魁蚶、橄榄蚶、古蚶及青蚶等我国常见经济蚶类的繁殖习性、人工育苗和养殖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进一步规模化、可持续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蚶类 人工育苗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九孔鲍育苗病害调查报告
9
作者 冯永勤 许志坚 +2 位作者 沈铭辉 曾关琼 王国福 《海洋渔业》 CSCD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2002年下半年海南省九孔鲍育苗发生严重病害,对全省鲍鱼养殖业带来极大影响.鲍苗发生严重病害引起省海洋与渔业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指示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派出调查组对全省沿海市县鲍苗病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关键词 海南 九孔鲍 育苗 病害 发生特点 病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形马蹄螺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傅晓 蒲利云 +2 位作者 曾关琼 谭围 罗鸣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5,共5页
研究塔形马蹄螺(Trochus pyramis Born)亲本营养强化、促熟培育、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培育及稚螺中间培育等一系列繁育技术,选取江蓠、海带、底栖硅藻等不同饵料进行亲本营养强化和促熟培育,比较其存活率及性腺成熟率;采用阴干刺激、温... 研究塔形马蹄螺(Trochus pyramis Born)亲本营养强化、促熟培育、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培育及稚螺中间培育等一系列繁育技术,选取江蓠、海带、底栖硅藻等不同饵料进行亲本营养强化和促熟培育,比较其存活率及性腺成熟率;采用阴干刺激、温度刺激、性产物诱导及化学物质直接刺激等不同组合方法进行催产,共设计1个空白组和4个实验组。结果显示,底栖硅藻的促熟培育效果最好,存活率和性腺成熟率分别达到了91.67%和70.83%,而江蓠的效果最差,存活率和性腺成熟率分别仅为87.5%和56.67%;阴干刺激2 h+温度刺激+精液诱导相结合的催产方法最佳,获得了1 500万的受精卵,经过约3个月时间的浮游幼虫培育及稚螺中间培育,获得平均壳高2.15 cm的塔形马蹄螺苗6.12万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形马蹄螺 促熟 催产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茎葡萄蕨藻室外水泥池养殖技术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谭围 王荣霞 +5 位作者 陈傅晓 曾关琼 罗鸣 蒲利云 隋昕融 刘龙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5期287-288,共2页
从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材料与设施、养殖方法和采收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长茎葡萄蕨藻的室外水泥池养殖技术,以期为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长茎葡萄蕨藻 室外 水泥池 冬闲育苗池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肋日月贝运输与暂养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围 王荣霞 +4 位作者 陈傅晓 曾关琼 罗鸣 蒲利云 隋昕融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2期250-250,255,共2页
结合长肋日月贝苗种繁育实践,介绍亲贝的运输与暂养方法,以期为长肋日月贝的运输与暂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肋日月贝 运输 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蓝子鱼室外大型水泥池育苗技术
13
作者 谭围 王荣霞 +5 位作者 陈傅晓 曾关琼 罗鸣 蒲利云 隋昕融 刘龙龙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9,共5页
为提高育苗存活率,并获得较为稳定的育苗效果,本研究通过增加恒温流水装置改良孵化设施,利用遮光挡雨设施保持室外大型水泥池相对稳定的育苗水体条件,开展点蓝子鱼室外大水泥池育苗试验。结果显示,3批次人工催产,孵化率在原有不足80%的... 为提高育苗存活率,并获得较为稳定的育苗效果,本研究通过增加恒温流水装置改良孵化设施,利用遮光挡雨设施保持室外大型水泥池相对稳定的育苗水体条件,开展点蓝子鱼室外大水泥池育苗试验。结果显示,3批次人工催产,孵化率在原有不足80%的基础上获得有效提高,分别达89.4%、92.1%和91.2%,育苗存活率分别为23.5%、30.4%和28.5%。通过这种室外大型水泥池育苗模式,克服了室内水泥池出苗量不足及传统池塘育苗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等缺点,育苗效果稳定、良好,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蓝子鱼 室外水泥池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斑宝贝野生驯化及促熟培育技术研究
14
作者 蒲利云 符一凡 +3 位作者 陈傅晓 曾关琼 谭围 李高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6期255-256,261,共3页
开展虎斑宝贝的野生驯化和促熟培育等一系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院虎斑宝贝在水温18.5~20.0益的条件下运输时死亡率最低;在水泥池驯化条件下,平均成活率达98.11%;在不同饵料培育条件下进行营养强化和促熟培育,均获得97.00%以上的培育成活... 开展虎斑宝贝的野生驯化和促熟培育等一系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院虎斑宝贝在水温18.5~20.0益的条件下运输时死亡率最低;在水泥池驯化条件下,平均成活率达98.11%;在不同饵料培育条件下进行营养强化和促熟培育,均获得97.00%以上的培育成活率;不同饵料的促熟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石莼、海带、江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宝贝 野生驯化 促熟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