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位控制形成阵列零陷的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曾云宝 朱永芬 +1 位作者 王文博 赵义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8-130,共3页
针对传统零陷技术计算大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相位控制方法的相位控制形成零陷的新方法,它是一个无约束极值优化问题.首先提出一个干扰抑制比概念,并构造一个非线性代价函数,然后利用最速下降法,通过最小化该代价函数,求取线... 针对传统零陷技术计算大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相位控制方法的相位控制形成零陷的新方法,它是一个无约束极值优化问题.首先提出一个干扰抑制比概念,并构造一个非线性代价函数,然后利用最速下降法,通过最小化该代价函数,求取线阵阵元最优的相位扰动值,从而能够在多个干扰源方向形成零陷.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零陷形成技术,能够在多个干扰源方向形成深度零陷而不影响主瓣.该相位控制形成零陷的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相位控制技术要求零陷个数必须远小于阵元数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抑制比 零陷 最速下降法 相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幅值抖动形成阵列零陷的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曾云宝 黄才试 +1 位作者 彭涛 王文博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73-2076,共4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在阵元关于阵列中心对称的线阵中利用幅值抖动形成零陷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多个强干扰源方向或在较宽的范围形成深度零陷,而不影响主瓣,同时克服了传统幅值抖动方法零陷深度不足、旁瓣水平高的缺陷。该方法使得移相器只... 该文提出了一种在阵元关于阵列中心对称的线阵中利用幅值抖动形成零陷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多个强干扰源方向或在较宽的范围形成深度零陷,而不影响主瓣,同时克服了传统幅值抖动方法零陷深度不足、旁瓣水平高的缺陷。该方法使得移相器只需用来控制主瓣方向,加快了响应速度。仿真表明,该算法实现简单,且其性能可与复权值控制方法的性能相比。同时由于幅度抖动的对称性,在中心对称的线阵中只需要天线数目一半的衰减器,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幅值抖动 零陷 衰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SCDMA HSDPA中使用比特重排的HARQ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曾云宝 王方刚 王文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66-1469,共4页
分析了高阶调制不同层次比特可靠性的差异,论证了在高阶调制重传中使用比特重排的意义,并根据各个层次比特可靠性设计了HARQ比特重排方案,该重排方案能够均衡各个层次比特的可靠性,然后综合分析了不同HARQ类型和比特重排组合在TD-SCDMA ... 分析了高阶调制不同层次比特可靠性的差异,论证了在高阶调制重传中使用比特重排的意义,并根据各个层次比特可靠性设计了HARQ比特重排方案,该重排方案能够均衡各个层次比特的可靠性,然后综合分析了不同HARQ类型和比特重排组合在TD-SCDMA HSDPA中的重传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对于HARQ类型I,比特重排有很大的性能增益,而对于HARQ类型II,比特重排没有增益,而且,调制阶次越高,编码速率越高,比特重排增益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通信 HARQ 高阶调制 信号星座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线阵几何设计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曾云宝 朱永芬 +1 位作者 王文博 黄才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0-192,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干扰抑制比技术的线阵几何设计方法,它不同于传统的等间距设计方法.首先提出一个干扰抑制比的概念,并基于此构造了一个非线性代价函数,利用最速下降法,通过最小化该代价函数,求得线阵几何的最优解.仿真表明,该方法可...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干扰抑制比技术的线阵几何设计方法,它不同于传统的等间距设计方法.首先提出一个干扰抑制比的概念,并基于此构造了一个非线性代价函数,利用最速下降法,通过最小化该代价函数,求得线阵几何的最优解.仿真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大改善天线阵列的干扰抑制能力,降低旁瓣水平,减小主瓣宽度,增加阵列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 干扰抑制比 阵列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波束赋形算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曾云宝 朱永芬 王文博 《无线电工程》 2006年第2期25-26,共2页
为了使智能天线获得最大的处理增益,基于传统的on-off波束赋形算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波束赋形算法。该算法通过利用最速下降法最大化用户数据的SINR,获得入射平面波到达各阵元相对到达参考阵元距离差的最优解,从而极大化目标函数,在此... 为了使智能天线获得最大的处理增益,基于传统的on-off波束赋形算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波束赋形算法。该算法通过利用最速下降法最大化用户数据的SINR,获得入射平面波到达各阵元相对到达参考阵元距离差的最优解,从而极大化目标函数,在此基础上,求取智能天线阵元的最优波束赋形权值。仿真表明,采用论文提出的算法可以大大改善智能天线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天线 波束赋形 最速下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SCDMA系统基站间干扰消除方案 被引量:1
6
作者 曾云宝 朱永芬 王文博 《无线电工程》 2006年第1期25-26,29,共3页
提出了一种当基站间时隙分配不同时,针对TD-SCDMA系统的基站间干扰消除方案。该方案首先根据基站时隙分配的先验信息和功率角度谱估计确定基站干扰源,然后采用零陷技术抑制基站间干扰。仿真表明,提出的基站干扰消除方案能够大大提高干... 提出了一种当基站间时隙分配不同时,针对TD-SCDMA系统的基站间干扰消除方案。该方案首先根据基站时隙分配的先验信息和功率角度谱估计确定基站干扰源,然后采用零陷技术抑制基站间干扰。仿真表明,提出的基站干扰消除方案能够大大提高干扰消除效果,其性能远远优于多用户检测并行干扰消除方法,提高了频谱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MA 同信道干扰 TD—SCDMA 智能天线 零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线选择性幅值扰动形成阵列零陷的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曾云宝 黄才试 +1 位作者 王文博 朱永芬 《航天电子对抗》 2005年第6期25-28,共4页
首先提出了一种在阵元关于阵列中心对称的线阵中利用幅值扰动形成零陷的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幅值扰动方法零陷深度不足、旁瓣水平高的缺陷,且能够在多个强干扰源方向或在较宽的范围形成深度零陷而不影响主瓣。为了减少每次需要控制... 首先提出了一种在阵元关于阵列中心对称的线阵中利用幅值扰动形成零陷的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幅值扰动方法零陷深度不足、旁瓣水平高的缺陷,且能够在多个强干扰源方向或在较宽的范围形成深度零陷而不影响主瓣。为了减少每次需要控制的阵元数,提高系统鲁棒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利用天线选择性幅值扰动形成零陷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其性能可与基于全部天线进行幅值扰动的算法相比,甚至可与复权值控制方法的性能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 幅值扰动 零陷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特征值分布的波束赋形方案
8
作者 曾云宝 赵义忠 +1 位作者 朱永芬 王文博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30-2333,共4页
该文分析了在不同角度扩展和DOA情况下的特征值分布,研究了在不同角度扩展环境下不同波束赋形算法的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值分布的波束赋形方案。该方案根据信道的特征值分布自适应地采用不同波束赋形算法。仿真表明,该... 该文分析了在不同角度扩展和DOA情况下的特征值分布,研究了在不同角度扩展环境下不同波束赋形算法的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值分布的波束赋形方案。该方案根据信道的特征值分布自适应地采用不同波束赋形算法。仿真表明,该方案与PPPW(Per-PathPer-Weight)波束赋形算法性能相近,同时大大降低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天线 特征值分布 角度扩展 D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SCDMA HSDPA链路自适应方案性能分析
9
作者 曾云宝 王方刚 +1 位作者 朱永芬 王文博 《无线电工程》 2006年第12期33-34,共2页
仿真研究了几种切换点调整算法在TD-SCDMA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系统中的性能。通过使用通用稳定的切换点调整算法,使得系统更加灵活,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信道环境,获得更加合理的MCS(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 仿真研究了几种切换点调整算法在TD-SCDMA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系统中的性能。通过使用通用稳定的切换点调整算法,使得系统更加灵活,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信道环境,获得更加合理的MCS(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切换点,提高AMC(Adaptive Modulation Coding)算法中MCS选择的性能。仿真表明,通过使用合理的链路自适应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系统吞吐量,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SCDMA HSDPA 链路自适应 吞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多小区蜂窝网络中频谱功率分割机制
10
作者 汪巍崴 曾云宝 +1 位作者 郭子华 陈常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2,共5页
该文考虑小区间业务均匀分布,提出了频谱功率分割(Frequency Power Partition,FPP)机制:小区间频率复用因子为1,2/3的频谱为低功率频谱,剩余频谱为高功率频谱,且相邻小区的高功率频谱相互正交。结合FPP特点,从吞吐量和公平性角度出发,... 该文考虑小区间业务均匀分布,提出了频谱功率分割(Frequency Power Partition,FPP)机制:小区间频率复用因子为1,2/3的频谱为低功率频谱,剩余频谱为高功率频谱,且相邻小区的高功率频谱相互正交。结合FPP特点,从吞吐量和公平性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基于影响度的频谱分配(Influence-based Frequency Allocation,IFA)算法和基于收益与影响度的频谱分配(Profitability-and-Influence based Frequency Allocation,PIFA)算法。最后考虑到小区内用户和业务分布的不均匀性,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功率控制机制。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与软频率复用(SFR)相比,FPP+IFA和FPP+PIFA分别使系统吞吐量和公平性得到较大改善,且功率控制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和业务分布不均匀时的系统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频谱功率分割 频率复用因子 软频率复用 影响度 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