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纤维增强的水泥基吸声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学辉 曹雪枫 +1 位作者 吴少鹏 水中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0-532,共3页
以低碱水泥和膨胀珍珠岩为主要原料 ,辅之以分散性良好的增强剂聚丙烯纤维 ,研制出一种新型吸声材料 .它具有成本低、耐久性高、吸声性能好的特点 .文中对引气剂用量、珍珠岩用量及水灰比对材料吸声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结果表明 ... 以低碱水泥和膨胀珍珠岩为主要原料 ,辅之以分散性良好的增强剂聚丙烯纤维 ,研制出一种新型吸声材料 .它具有成本低、耐久性高、吸声性能好的特点 .文中对引气剂用量、珍珠岩用量及水灰比对材料吸声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因素对材料吸声性能均有重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吸声 吸声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竹笛与钢琴合作前景和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曹雪枫 《戏剧之家》 2012年第6期23-23,共1页
竹笛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他最早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的贾湖骨笛,而竹笛的出现有历史记载最早时期是西周时期,因此竹笛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相对于竹笛而言,钢琴是明末时期由传教士带入中国的一件西洋乐器,它... 竹笛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他最早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的贾湖骨笛,而竹笛的出现有历史记载最早时期是西周时期,因此竹笛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相对于竹笛而言,钢琴是明末时期由传教士带入中国的一件西洋乐器,它是一件纯粹的西方文化的产物,从产生到现在几百年中,得到了几乎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了一件全球性的乐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笛 合作前景 钢琴 民族乐器 历史记载 贾湖骨笛 西周时期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原创笛曲《赫哲新歌》的创作灵感及情感内涵
3
作者 吴桂芝 曹雪枫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10期57-59,共3页
曹雪枫创作的《赫哲新歌》是一首表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笛子二重奏曲,是作者在我国竹笛重奏曲创作和演奏能力相对滞后的背景下,被丰富灿烂的赫哲族传统文化所吸引而创作出来的。这首笛子二重奏曲采用的是多段式主题变奏的创作手法... 曹雪枫创作的《赫哲新歌》是一首表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笛子二重奏曲,是作者在我国竹笛重奏曲创作和演奏能力相对滞后的背景下,被丰富灿烂的赫哲族传统文化所吸引而创作出来的。这首笛子二重奏曲采用的是多段式主题变奏的创作手法,用一个音乐主题通过改变节拍、节奏、演奏速度的变奏形式,将赫哲人们一天的渔猎生活和心情变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子 二重奏 《赫哲新歌》 曹雪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产品的主要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曹雪枫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2年第12期74-76,共3页
电子产品广泛应用在交通领域、农业领域、教育领域、医疗领域、军工领域、工业领域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十分重大。在信息时代下,电子产品等同于经济的代名词,没有电子产品,不仅经济无法有效运转,甚至影响国家在国际的综合实力。电... 电子产品广泛应用在交通领域、农业领域、教育领域、医疗领域、军工领域、工业领域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十分重大。在信息时代下,电子产品等同于经济的代名词,没有电子产品,不仅经济无法有效运转,甚至影响国家在国际的综合实力。电子产品的质量问题作为公众关注的核心话题,是用户取向的核心因素。由于电子产品设计涵盖了多个学科及多类技术,因此其质量要求较多、检测方法较为复杂,需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产品 军工领域 医疗领域 信息时代 核心话题 有效运转 公众关注 核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生态基流保障调度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黎世荇 王先锋 +3 位作者 赵林春 陈磊 席慕凡 曹雪枫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5期46-48,86,共4页
河流生态基流是维持或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所需的最小流量,实施生态基流补水是一种缓解河流水环境恶化的有效工程措施。文章通过不同方法计算斑鸠堰河生态基流量,确定汛期、非汛期不同生态基流补水量,初步提出了斑鸠堰河堰... 河流生态基流是维持或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所需的最小流量,实施生态基流补水是一种缓解河流水环境恶化的有效工程措施。文章通过不同方法计算斑鸠堰河生态基流量,确定汛期、非汛期不同生态基流补水量,初步提出了斑鸠堰河堰坝生态调度方式是控制不同时期水位和补水量,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 生态补水 生态调度 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7年柴达木盆地南缘24节气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学莲 李存莲 +2 位作者 张亚珍 许圆圆 曹雪枫 《青海农林科技》 2020年第2期32-35,共4页
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2008-2017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逐日资料,分析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24节气内的变化,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作为24节气主要分界线,并选取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四个物候性节气为代表,采用线性趋势... 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2008-2017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逐日资料,分析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24节气内的变化,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作为24节气主要分界线,并选取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四个物候性节气为代表,采用线性趋势法进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发现:柴达木盆地南缘平均气温和降水量24节气变化明显,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大寒气温最低;立夏日照最大,小暑日照最小,立夏至白露日照波动较大;芒种降水达最达值,大雪达最小值。立春、立秋、清明、小满节气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立夏、立冬、惊蛰、芒种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立春、惊蛰节气日照时数长期变化不明显;立夏、立秋、立冬、芒种节气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清明、小满节气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立春、立冬、立夏、惊蛰、清明节气平均降水量呈上升趋势,立秋、芒种节气呈下降趋势。柴达木盆地南缘各站平均气温在立春节气中均呈显著升温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节气 气候特征 柴达木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