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铜绿丽金龟具有高致病力的昆虫病原线虫的筛选
1
作者 白勇章 王文杰 +6 位作者 王志敏 李朔涵 李克斌 曹雅忠 王森山 宋丽雯 尹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38,355,共6页
为筛选对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幼虫具有生防潜力的昆虫病原线虫品系,测定了9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铜绿丽金龟1龄幼虫的致病力,以及不同施用剂量、环境温度及土壤相对湿度条件对线虫致病力的影响。生测结果表明,樱桃异小杆线虫品... 为筛选对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幼虫具有生防潜力的昆虫病原线虫品系,测定了9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铜绿丽金龟1龄幼虫的致病力,以及不同施用剂量、环境温度及土壤相对湿度条件对线虫致病力的影响。生测结果表明,樱桃异小杆线虫品系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 D26-6对铜绿丽金龟幼虫致病力最高,处理11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到了98.3%;对线虫D26-6致病力的单因子测定发现,侵染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最佳剂量为150 IJs/头、最佳温度范围为20~30℃、最佳土壤湿度为18%,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丽金龟 昆虫病原线虫 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蚜虫不断猖獗原因及控制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88
2
作者 曹雅忠 尹姣 +2 位作者 李克斌 张克诚 李贤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5,共4页
简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小麦蚜虫种群动态和发生危害的现状,重点分析了麦蚜不断猖獗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并提出了控制小麦蚜虫猖獗的对策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小麦 蚜虫 猖獗因素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缢管蚜危害小麦穗部损失估计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曹雅忠 倪汉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18,共2页
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是各麦区常见麦蚜种类之一。它喜湿嗜氮素肥料,时空生态位较广,在许多地区特别是雨水较多、肥力水平较高的麦区已成为优势麦蚜种类,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在研究多种麦蚜混合为害小麦损失的基础... 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是各麦区常见麦蚜种类之一。它喜湿嗜氮素肥料,时空生态位较广,在许多地区特别是雨水较多、肥力水平较高的麦区已成为优势麦蚜种类,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在研究多种麦蚜混合为害小麦损失的基础上,针对禾缢管蚜上穗为害严重的特点,开展了穗部蚜量及为害历期与产量损失关系的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缢管蚜 小麦 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光博院士在蝗虫治理研究与实践中的贡献——纪念李光博院士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雅忠 李克斌 倪汉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8,共3页
本文回顾了李光博院士在20世纪50年代对中国蝗虫治理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工作,包括蝗区发生情况的实地调查、蝗虫识别、防治飞蝗和土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示范等。李光博院士总结并探讨了毒饵治理飞蝗的经验和问题,研究提出了“利用青鲜毒... 本文回顾了李光博院士在20世纪50年代对中国蝗虫治理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工作,包括蝗区发生情况的实地调查、蝗虫识别、防治飞蝗和土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示范等。李光博院士总结并探讨了毒饵治理飞蝗的经验和问题,研究提出了“利用青鲜毒饵防治土蝗”的新技术,并提出了新的治蝗方针,对于控制蝗虫灾害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光博 蝗虫 治理 青鲜毒饵 蝗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设施园艺主要害虫的防治 被引量:3
5
作者 曹雅忠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37-38,共2页
日本设施园艺主要害虫的防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曹雅忠近年来,日本设施园艺的发展很快,其栽培的植物种类较多,有蔬菜、瓜果、花卉、观赏苗木、果树和茶叶等,以蔬菜面积最大。由于周年循环的栽培制度和设施栽培的特殊环境条件,病... 日本设施园艺主要害虫的防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曹雅忠近年来,日本设施园艺的发展很快,其栽培的植物种类较多,有蔬菜、瓜果、花卉、观赏苗木、果树和茶叶等,以蔬菜面积最大。由于周年循环的栽培制度和设施栽培的特殊环境条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越来越严重,已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园艺 园艺 害虫 防治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草地螟的营养作用及消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倩倩 王蕾 +3 位作者 李克斌 曹雅忠 尹姣 肖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1,共6页
植食性昆虫可以在取食后通过消化分解和吸收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从而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同植物中营养物质成分在质和量上都有很大差别。本文通过用藜(灰菜)、大豆、向日葵、玉米和马铃薯叶片分别饲喂草地螟,发现取食不同寄主植物不仅... 植食性昆虫可以在取食后通过消化分解和吸收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从而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同植物中营养物质成分在质和量上都有很大差别。本文通过用藜(灰菜)、大豆、向日葵、玉米和马铃薯叶片分别饲喂草地螟,发现取食不同寄主植物不仅显著影响草地螟幼虫的相对取食量、相对生长率和食物利用率(P<0.05),而且中肠消化酶活性也不相同。幼虫取食最喜食的藜时,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幼虫,其中肠消化酶活性也最高;而饲喂草地螟幼虫不喜食的马铃薯和玉米时,幼虫无论取食量、生长率还是食物利用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中肠消化酶活性较低,但是某些酶活性随取食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这可能是昆虫对不适寄主的一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营养效应 相对生长率 相对取食量 食物利用率 中肠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部分地区花生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49
7
作者 罗宗秀 李克斌 +4 位作者 曹雅忠 尹姣 张杰 张静涛 尚光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对河南省新乡和驻马店地区的花生田地下害虫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花生田的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等,以蛴螬为主要地下害虫,7月下旬的平均虫口密度为0.80-18.90头/m2,9月下旬的平均虫口密度为1.00-12.33头/m2。经... 对河南省新乡和驻马店地区的花生田地下害虫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花生田的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等,以蛴螬为主要地下害虫,7月下旬的平均虫口密度为0.80-18.90头/m2,9月下旬的平均虫口密度为1.00-12.33头/m2。经过分类鉴定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和华北大黑鳃金龟[Hoblita(Faldermann)]为花生田蛴螬优势种。调查还发现,土壤类型、耕作方式、田间周围的植物布局及防治措施均对蛴螬的种群数量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地下害虫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夜蛾发生危害特点及其趋势分析 被引量:124
8
作者 罗礼智 曹雅忠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39,共3页
文章记述了甜菜夜蛾近年在我国发生危害特点并对其大发生原因和未来发生趋势作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发生特点 原因分析 发生趋势 甜菜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大黑鳃金龟对20种植物源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24
9
作者 邓思思 尹姣 +3 位作者 曹雅忠 罗宗秀 王伟 李克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6,共5页
[目的]发掘能影响华北大黑鳃金龟行为反应的植物挥发性物质,以利用化学生态学技术调控华北大黑鳃金龟的行为,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方法]采用触角电位(EAG)及Y型嗅觉仪行为测定技术,对20种植物挥发物进行筛选。[结果]在10μg/μL浓度刺... [目的]发掘能影响华北大黑鳃金龟行为反应的植物挥发性物质,以利用化学生态学技术调控华北大黑鳃金龟的行为,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方法]采用触角电位(EAG)及Y型嗅觉仪行为测定技术,对20种植物挥发物进行筛选。[结果]在10μg/μL浓度刺激下,顺-2-己烯醇、反-2-己烯醇、乙酸顺-3-己烯酯、辛醛和苯乙醇能引起华北大黑鳃金龟触角较强的电位反应,总体趋势雌虫反应大于雄虫。行为测试中,反-2-己烯醇、芳樟醇、乙酸顺-3-己烯酯、1-己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吸引能力都显著高于对照正己烷,但辛醛和苯乙醇对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吸引作用低于对照正己烷,并呈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华北大黑鳃金龟对本文所选的部分植物源挥发物对有显著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该结果可为开发对其的田间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大黑鳃金龟 植物挥发物 EAG反应 Y型嗅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杀菌剂和杀虫剂复配制剂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玉卿 肖春 +3 位作者 曹雅忠 尹姣 曹煜 李克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7-160,164,共5页
对室内筛选出来的2种三唑类杀菌剂与吡虫啉的复配剂及其组分单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复配剂A对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18%、91.21%和99.06%;复配剂B对上述小麦病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8%、92.... 对室内筛选出来的2种三唑类杀菌剂与吡虫啉的复配剂及其组分单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复配剂A对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18%、91.21%和99.06%;复配剂B对上述小麦病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8%、92.47%和98.71%。复配剂的防治效果优于三唑酮和戊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叶锈病(84.89%、88.68%)和小麦白粉病(90.24%、90.54%)的防治效果,低于烯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两病的防治效果90.59%、92.31%;复配剂与吡虫啉在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97.55%持平。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A与复配剂B在田间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进一步的试验,以期得到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剂 三唑酮 戊唑醇 烯唑醇 吡虫啉 小麦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树森 李克斌 +3 位作者 刘春琴 王庆雷 尹姣 曹雅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100,共5页
室内测定了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在不同侵染剂量、不同环境温度及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幼虫的死亡率随线虫施用剂量和处理时间的增长而升高,其中侵染期线虫剂量为400、250、200条/mL时,幼虫死亡率... 室内测定了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在不同侵染剂量、不同环境温度及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幼虫的死亡率随线虫施用剂量和处理时间的增长而升高,其中侵染期线虫剂量为400、250、200条/mL时,幼虫死亡率分别在处理后72、96 h和120 h达到100%;30℃和25℃是该线虫侵染的最佳温度,幼虫死亡率分别在处理后48 h和96 h达到100%;土壤湿度为14%和17%时,幼虫死亡率分别在96 h和120 h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菌异小杆线虫 暗黑鳃金龟幼虫 侵染剂量 环境温度 土壤湿度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诱导小麦抗病虫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尹姣 陈巨莲 +3 位作者 曹雅忠 张华 张东东 张宝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7,共3页
初步研究了茉莉酸诱导对小麦苗抗病虫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在喷施茉莉酸后能够提高植株对麦长管蚜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叶锈病菌的抵抗能力,可显著降低小麦白粉病、叶锈病的发病级别和病斑数量,对麦长管蚜则在体重和产仔数量上有显... 初步研究了茉莉酸诱导对小麦苗抗病虫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在喷施茉莉酸后能够提高植株对麦长管蚜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叶锈病菌的抵抗能力,可显著降低小麦白粉病、叶锈病的发病级别和病斑数量,对麦长管蚜则在体重和产仔数量上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免疫学 茉莉酸 小麦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地下害虫发生现状与无公害综合防治策略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帅 尹姣 +1 位作者 曹雅忠 李克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9,共8页
近年来,药用植物地下害虫为害日益突出,严重降低中草药的产量和品质。由于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活动,取食药用植物的地下部分,给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农药的过度使用也给中草药安全带来了隐患。本文对药用植物地下害虫的主要种类、为... 近年来,药用植物地下害虫为害日益突出,严重降低中草药的产量和品质。由于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活动,取食药用植物的地下部分,给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农药的过度使用也给中草药安全带来了隐患。本文对药用植物地下害虫的主要种类、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不同药用植物上常见的地下害虫种类,并提出了相应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药用植物 地下害虫 蛴螬 无公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田间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罗宗秀 李克斌 +6 位作者 曹雅忠 尹姣 刘春琴 王庆雷 米存海 杨晓波 王木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7-161,共5页
系统研究比较了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比例、剂量、溶剂类型、诱芯载体类型、诱捕器种类以及诱捕高度等几种因素对诱捕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异亮氨酸甲酯∶R-(-)-芳樟醇为4∶1,总剂量为100 mg时诱捕效果明显好于其他设置;并且发现二氯... 系统研究比较了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比例、剂量、溶剂类型、诱芯载体类型、诱捕器种类以及诱捕高度等几种因素对诱捕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异亮氨酸甲酯∶R-(-)-芳樟醇为4∶1,总剂量为100 mg时诱捕效果明显好于其他设置;并且发现二氯甲烷做溶剂、绿色天然橡胶塞为诱芯载体、采用自制诱捕器并设置于1.5 m的高度时诱捕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 性信息素 田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蚜酮对禾谷缢管蚜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崔丽 杨代斌 +2 位作者 李克斌 曹雅忠 袁会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6-30,共5页
本文研究了吡蚜酮对禾谷缢管蚜的亚致死效应。试验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测定了亚致死剂量的吡蚜酮对禾谷缢管蚜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吡蚜酮处理的蚜虫口针从开始刺探到持续吸食韧皮部和木质部汁液的时间明显延长,分别延... 本文研究了吡蚜酮对禾谷缢管蚜的亚致死效应。试验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测定了亚致死剂量的吡蚜酮对禾谷缢管蚜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吡蚜酮处理的蚜虫口针从开始刺探到持续吸食韧皮部和木质部汁液的时间明显延长,分别延长至(199.9±34.0)min和(236.4±29.5)min,对照分别为(155.5±18.1)min和(145.5±27.1)min。并且,经药剂处理的蚜虫口针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中持续取食的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44.7±9.4)min和(11.8±2.5)min,对照分别为(93.0±24.9)min和(19.0±3.6)min。通过生长和繁殖试验可知:亚致死剂量的吡蚜酮使禾谷缢管蚜的重量显著减轻,繁殖率明显降低。经药剂处理的蚜虫最大重量和最高繁殖率分别为(1.28±0.025)mg/10头和(2.9±0.2)头/成蚜,而对照分别为(1.56±0.099)mg/10头,(5.2±0.2)头/成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蚜酮 禾谷缢管蚜 亚致死效应 取食行为 繁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对草地螟中肠解毒酶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尹姣 冯红林 +1 位作者 李克斌 曹雅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寄主植物对草地螟中肠解毒酶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为研究草地螟对不同寄主植物的生理适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测定草地螟幼虫取食藜、大豆、向日葵、玉米和马铃薯等5种不同寄主植物后中肠解毒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 [目的]探讨寄主植物对草地螟中肠解毒酶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为研究草地螟对不同寄主植物的生理适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测定草地螟幼虫取食藜、大豆、向日葵、玉米和马铃薯等5种不同寄主植物后中肠解毒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时序变化。[结果]取食不同寄主植物会显著影响幼虫中肠解毒酶活性。取食适宜寄主植物时幼虫中肠解毒酶活力在初期明显高于取食非适宜寄主植物的,但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取食非适宜寄主植物的酶活力快速增长。取食初期,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于中肠保护酶活性也有一定影响,但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保护酶活力基本趋于一致。[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草地螟老龄幼虫中肠解毒酶和保护酶对不同寄主的适应性反应是其取食非适宜寄主能够存活的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解毒酶 保护酶 寄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居型与散居型东亚飞蝗飞行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辉 李克斌 +3 位作者 尹姣 杜桂林 赵萱 曹雅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7,共4页
在室内对群居型和散居型的东亚飞蝗成虫连续悬吊飞行测试10h,结果表明:群居型东亚飞蝗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最远的累计飞行距离可达65km,累计飞行时间超过7h。不同日龄的成虫飞行能力有显著差异,羽化后4日龄成虫的飞翔能力较弱,以10日龄... 在室内对群居型和散居型的东亚飞蝗成虫连续悬吊飞行测试10h,结果表明:群居型东亚飞蝗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最远的累计飞行距离可达65km,累计飞行时间超过7h。不同日龄的成虫飞行能力有显著差异,羽化后4日龄成虫的飞翔能力较弱,以10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13日龄已具下降趋势。雌雄个体间飞翔能力无显著差异。散居型成虫不具备远距离飞行的能力,各日龄成虫累计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均极显著短于同日龄的群居型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群居型 散居型 飞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黑鳃金龟触角超微结构 被引量:13
18
作者 费仁雷 李克斌 +2 位作者 肖春 尹姣 曹雅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67,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雌、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触角分为4部分,即柄节、梗节、鞭节棒状部和鳃状部,其中鞭节棒状部由5节组成,鳃状部由鞭节末端3节扩展构成。暗黑鳃金龟触... 利用扫描电镜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雌、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触角分为4部分,即柄节、梗节、鞭节棒状部和鳃状部,其中鞭节棒状部由5节组成,鳃状部由鞭节末端3节扩展构成。暗黑鳃金龟触角感器共7种,分别为板形感器、腔锥感器、腔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与分布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 触角 感器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波长光对棉铃虫飞翔活动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蒋月丽 曹雅忠 +3 位作者 李克斌 尹姣 武予清 段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39,共4页
本文模拟城镇周围光照环境,在室内设置3种光:505nm绿光、589nm黄光、380~780nm白光,光照强度为2~11lx,对棉铃虫的飞翔活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白光对棉铃虫飞翔的主要参数有显著影响,如:飞行次数、累计飞行距离、累计飞行时间、最... 本文模拟城镇周围光照环境,在室内设置3种光:505nm绿光、589nm黄光、380~780nm白光,光照强度为2~11lx,对棉铃虫的飞翔活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白光对棉铃虫飞翔的主要参数有显著影响,如:飞行次数、累计飞行距离、累计飞行时间、最长持续飞行时间明显缩短,最长持续停飞时间明显延长等;绿光和黄光对棉铃虫的飞翔活动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棉铃虫 飞翔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大黑鳃金龟气味受体OrCo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冰 尹姣 +1 位作者 李克斌 曹雅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20,共7页
嗅觉受体OrCo(olfactory receptor coreceptor)在不同昆虫体内高度保守,克隆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oblita(Falderman)]OrCo基因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受体在气味识别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功能提供基础。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 嗅觉受体OrCo(olfactory receptor coreceptor)在不同昆虫体内高度保守,克隆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oblita(Falderman)]OrCo基因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受体在气味识别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功能提供基础。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获得华北大黑鳃金龟OrCo受体基因cDNA全长序列。将该基因命名为Hobl/Or-Co。序列分析结果显示,Hobl/OrCo全长共1 598bp,开放阅读框全长1 434bp,编码477个氨基酸,序列中有7个跨膜区和高度保守的C端区域。Hobl/OrCo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近缘种铅灰齿爪鳃金龟嗅觉受体的同源性高达95.39%,与已经报道的其他昆虫的嗅觉受体同源性在76%以上,特别是在C端几乎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大黑鳃金龟 嗅觉受体 OrCo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