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东平湖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腐烂过程中水体温室气体溶存浓度及扩散通量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邓焕广 刘涛 +3 位作者 鲁长娟 张菊 曹起孟 姚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84-1495,共12页
为了解东平湖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腐烂分解对水体温室气体溶存浓度和界面扩散通量的影响,于2016年5-7月在东平湖菹草腐烂期采集上覆水和沉积物柱样,测定上覆水和孔隙水中温室气体(N2O、CH4和CO2)的溶存浓度,采用Fick第一定律和双... 为了解东平湖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腐烂分解对水体温室气体溶存浓度和界面扩散通量的影响,于2016年5-7月在东平湖菹草腐烂期采集上覆水和沉积物柱样,测定上覆水和孔隙水中温室气体(N2O、CH4和CO2)的溶存浓度,采用Fick第一定律和双层模型计算沉积物-水-气界面扩散通量,同时分析上覆水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并采用网袋分解法于现场进行菹草腐烂分解试验,以探究东平湖菹草腐烂过程中温室气体溶存和扩散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菹草腐烂符合二次指数模型,分为快速衰减和慢速分解两个阶段;菹草腐烂过程中上覆水pH和亚硝态氮浓度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溶解氧、氨氮、硝态氮和可溶性正磷酸盐浓度则为先升高后下降,沉积物中铵态氮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硝态氮为先降低后显著升高,有机质和p H呈降低-升高-降低的波动变化;上覆水中各温室气体浓度和水气界面扩散通量均表现为CO2>CH4>N2O,其扩散通量分别为5862.9±5441.4、31.15±41.3和0.15±0.57μmol/(m2·h),整体表现为大气温室气体的"源",并以碳排放为主;上覆水中N2O浓度和水-气界面扩散通量均先降低后升高,孔隙水中N2O浓度在快速和慢速分解阶段分别出现极大值(22.7和55.6 nmol/L),而其沉积物-水界面通量前期持续增加至腐烂结束后迅速降低;上覆水和孔隙水中CH4浓度及其各界面通量均表现为前期略有降低后持续升高;上覆水中CO2浓度和水-气界面通量表现为持续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而孔隙水中CO2呈波动变化,在菹草腐烂初期向孔隙水扩散,后期向上覆水扩散.水温是影响上覆水中温室气体浓度和水-气界面通量的主要因素;沉积物是水体N2O和CH4的主要来源,孔隙水中浓度是控制其沉积物-水界面扩散的重要因素;而上覆水中CO2呈现多源性,但以上覆水中有机物质的矿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溶存浓度 扩散通量 菹草 腐烂 东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曹起孟 刘涛 +3 位作者 张菊 张怀珍 邓焕广 杨丽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99-2308,共10页
为研究春季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biogenic silica,BSi)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9年4月在全湖采集了62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和表层水样品,通过对沉积物BSi以及沉积物和表层水理化指标的测定,探讨了南四湖BSi含量水平... 为研究春季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biogenic silica,BSi)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9年4月在全湖采集了62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和表层水样品,通过对沉积物BSi以及沉积物和表层水理化指标的测定,探讨了南四湖BSi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BSi含量在0.39%—1.11%之间,平均为0.65%±0.20%,表现为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微山湖,昭阳湖(0.82%±0.16%)显著高于微山湖(0.59%±0.19%)(P<0.05);空间分布上微山湖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其他3个湖区则呈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沉积物OC/BSi值介于0.84—13.76之间,平均为7.26,大于Redfield比值(6.63)。南四湖BSi与沉积物OC、TP(s)、AP、TN(s)、AN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表层水SD和NO_(2)−-N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P<0.05);AN、DO和NO_(2)−-N能解释南四湖表层沉积物BSi含量变异程度的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 表层沉积物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南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平湖沉积物-菹草系统碳、氮、磷空间分布及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智博 刘涛 +2 位作者 曹起孟 张菊 邓焕广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63-2271,共9页
为阐明东平湖沉积物-菹草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于2015年7月在全湖设置33个采样点,采集表层(0—5 cm)沉积物及菹草样品,分别对沉积物和菹草中TC、TN和TP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 为阐明东平湖沉积物-菹草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于2015年7月在全湖设置33个采样点,采集表层(0—5 cm)沉积物及菹草样品,分别对沉积物和菹草中TC、TN和TP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东平湖沉积物TC、TN和T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5.11 g·kg-1、1.98 g·kg-1和0.70 g·kg-1;菹草TC、TN和T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6.99 g·kg-1、2.22 g·kg-1和6.95 g·kg-1;沉积物TC、TN、TP和菹草TN、TP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均表现为北湖区最高;沉积物TC、TN和TP两两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沉积物中C、N、P具有同源性;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物质以外源输入为主,有机质分解不受氮元素的限制,而菹草生长则主要受氮元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 TN TP 空间分布特征 化学计量特征 东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平湖酶活性与温室气体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刘涛 曹起孟 +3 位作者 张菊 杨丽伟 张智博 邓焕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为研究东平湖沉积物酶活性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8年9月布设23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和表层水样品,分析沉积物中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顶空法和双层扩散模型估算水气界面N_(2)O、CO_(2)排放通量;采... 为研究东平湖沉积物酶活性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8年9月布设23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和表层水样品,分析沉积物中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顶空法和双层扩散模型估算水气界面N_(2)O、CO_(2)排放通量;采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探讨影响酶活性与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沉积物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1.379 mg/(g·d)、22.633μg/(g·d)和0.307 mg/(g·d),N_(2)O、CO_(2)排放通量分别为1.18μmol/(m2·h)、19.91 mmol/(m;·h);酶活性在湖区东部(老湖码头)较高、在大汶河入湖口和湖心区较低,而N_(2)O、CO_(2)排放通量在大汶河入湖口较高、出湖口较低;沉积物总有机碳与3种酶活性均极显著正相关,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之一;酶活性与影响因子的回归模型可分别解释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异程度的43.6%、73.4%和88.8%;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仅与表层水体部分理化指标显著相关,表层水体无机氮浓度、pH值和DO是影响N_(2)O排放通量的主要因子,而CO_(2)排放通量主要受水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影响因素 东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