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清照《声声慢》诗学结构、原型意象阐释 被引量:5
1
作者 曹章庆 《昌吉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创构了以情感为主导、以原型意象为主体的同场共振结构,体现了当下意象和回忆意象、写实意象和象征意象有机结合,表现了词人国破夫亡,自身憔悴的深哀巨痛,感情极其浓厚又极其悲凉。
关键词 情感 意象 原型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延巳词的焦虑情绪和臣妾心态 被引量:4
2
作者 曹章庆 《中国韵文学刊》 2000年第2期25-31,共7页
冯延巳的词存在着焦虑情绪和臣妾心态这两大特点。焦虑情绪是冯词的基本底色,臣妾心态是冯词的人格内涵。两者互相渗透,从不同的心理层面反映了冯延巳词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认识价值和独特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 五代词 冯延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苦与绝望——秦观谪恨词的情感心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曹章庆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209-212,共4页
秦观的谪恨词除了表现跟元佑被贬词人伤时忧生的共同政治恐惧心理之外,还突现了悲苦和绝望两种主导情感心态。这两种情感心态具有独特的内涵:悲苦表现为身世之感的悲伤和贬谪旅途的孤苦;绝望表现为对仕途、对归隐和对自身生命的绝望。... 秦观的谪恨词除了表现跟元佑被贬词人伤时忧生的共同政治恐惧心理之外,还突现了悲苦和绝望两种主导情感心态。这两种情感心态具有独特的内涵:悲苦表现为身世之感的悲伤和贬谪旅途的孤苦;绝望表现为对仕途、对归隐和对自身生命的绝望。而且这两种情感心态在被贬谪的不同时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融合,贬谪前期秦观的情感心态以悲苦为主,贬谪后期则以绝望为主,从而构成了秦观恨谪词“凄婉”、甚至“凄厉”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悲苦 绝望 情感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屈、柳“骚怨”精神的情感意向和人格境界 被引量:1
4
作者 曹章庆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2-58,共7页
屈原是"骚怨"精神的伟大开创者,而柳宗元则是优秀的继承者。就情感意向,屈原主要指向受蒙蔽的国君、妒忌中伤忠良的奸佞小人以及在政治革新中的变质弟子;而柳宗元则在幽怨自怜中指斥落井投石的小人。两人人格均具强烈的孤独... 屈原是"骚怨"精神的伟大开创者,而柳宗元则是优秀的继承者。就情感意向,屈原主要指向受蒙蔽的国君、妒忌中伤忠良的奸佞小人以及在政治革新中的变质弟子;而柳宗元则在幽怨自怜中指斥落井投石的小人。两人人格均具强烈的孤独感、注重自身修养和坚持中正、美政的理想,但内涵有别。屈原是政治、精神的孤独,柳除此之外,还有生活的孤单。在中正、美政理想的追求中,两人目标坚定,但柳宗元缺乏屈原百折不挠、上下求索的精神。而人格修养,屈原表里澄澈;柳宗元则有时模糊其说。因此两人情感虽哀深怨重,但就人格境界,柳宗元却缺乏屈原的悲壮、崇高而显得凄美与悲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骚怨”精神 情感意向 人格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典诗词鉴赏对人的精神生态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章庆 《昌吉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5-51,共7页
古典诗词鉴赏,从人的精神生态构建来说,主要表现为提升情感质量,感受生命意识,拓展诗性空间,增强诗性智慧,分享诗意情调等五方面。长期鉴赏熏陶,有利于培育人的良好精神生态,创建优雅健康的美好人生。
关键词 古典诗词 鉴赏 精神生态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文社科论文写作中问题意识的建构与解构
6
作者 曹章庆 《昌吉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6-50,共5页
问题意识,是指主体在学术研究中具有强烈探索真实问题或想做出发现创新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思维品质。在人文社科学术论文写作中,研究主体问题意识建构的内在机制,表征为心理的焦虑与怀疑;得力于职业的特殊敏感;根植于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问题意识,是指主体在学术研究中具有强烈探索真实问题或想做出发现创新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思维品质。在人文社科学术论文写作中,研究主体问题意识建构的内在机制,表征为心理的焦虑与怀疑;得力于职业的特殊敏感;根植于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优化于对有价值问题链的智慧选择。而问题意识的解构,关键在于研究主体对问题的科学分解、推演与有效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 学术论文 研究 问题意识 建构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 深化 超越——论古典诗歌鉴赏三境界
7
作者 曹章庆 《昌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3-49,共7页
古典诗歌的鉴赏,大体经过还原、深化、超越三层境界。还原重在通过意象组合及其关系读懂诗意;深化重在作品比较、历代点评的辨析中深化诗意;超越则重在读懂深化的基础上创生诗意。三种境界拾阶而上,逐层递升。而鉴赏境界的提高,又与读... 古典诗歌的鉴赏,大体经过还原、深化、超越三层境界。还原重在通过意象组合及其关系读懂诗意;深化重在作品比较、历代点评的辨析中深化诗意;超越则重在读懂深化的基础上创生诗意。三种境界拾阶而上,逐层递升。而鉴赏境界的提高,又与读者的学养和鉴赏实践有莫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鉴赏 境界 还原 深化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延巳词对屈宋辞赋和韩偓诗歌的受容性
8
作者 曹章庆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1期81-87,共7页
主要运用作家和文本比照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述了冯延巳词对屈宋辞赋和韩诗歌的受容情况。从屈原哀怨执着的悲剧精神、美人香草的诗学构建,从宋玉“悲秋”、“云雨”的迷离意蕴,从韩迷惘凄寒的情韵、特定的诗意和惯用的意象等方面,对冯词... 主要运用作家和文本比照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述了冯延巳词对屈宋辞赋和韩诗歌的受容情况。从屈原哀怨执着的悲剧精神、美人香草的诗学构建,从宋玉“悲秋”、“云雨”的迷离意蕴,从韩迷惘凄寒的情韵、特定的诗意和惯用的意象等方面,对冯词的历史受容性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容 哀怨 执着 美人香草 悲秋 云雨 诗意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