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量心脏成像在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1
作者 曹立秀 潘自来 +3 位作者 张欢 杨文杰 陈克敏 严福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6-1001,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心脏成像一次性综合评价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首过心肌灌注和左心室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心电门控双能量冠状动脉动脉增强扫描(DECT-helical)的结果,... 目的探讨双能量心脏成像一次性综合评价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首过心肌灌注和左心室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心电门控双能量冠状动脉动脉增强扫描(DECT-helical)的结果,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情况,并综合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双源CT(DSCT)与心脏超声分析左心功能参数的一致性。结果共分析20例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248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1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累及60个冠状动脉节段,患者以多支病变伴管腔轻度狭窄为主;分析340个心肌节段的灌注情况,有15例患者存在灌注异常,共涉及72个心肌节段,比较灌注异常、灌注稀疏区域与正常心肌的碘值,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心功能异常者为12例,其中9例有左心室全心功能异常,11例有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共涉及61个心肌节段;DSCT与心脏超声评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心率合适的情况下利用DECT-helical模式一次增强扫描评估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冠状动脉形态学改变、首过心肌灌注和左心室心功能情况,可对冠心病做出综合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病变 首过心肌灌注 左心室心功能 双能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能谱CT的表现差异 被引量:20
2
作者 马拓 曹立秀 +6 位作者 李会菊 任红亮 陈大鹏 高媛 李志东 赵新斌 董思圻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比较小细胞肺癌(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能谱CT的表现差异。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肺内未见确切原发灶的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5例(SCLC组)及纵隔结节病患者26例(结... 目的比较小细胞肺癌(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能谱CT的表现差异。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肺内未见确切原发灶的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5例(SCLC组)及纵隔结节病患者26例(结节病组)为研究对象,行能谱CT增强扫描,对比不同单能量水平下的CT值、碘含量、水含量、能谱曲线斜率等参数,比较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的表现差异。结果SCLC组动脉期40~80 keV段单能量CT值均显著高于结节病组(P均<0.05),90~140 keV段单能量CT值与结节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LC组静脉期40~90 keV段单能量CT值显著高于结节病组(P均<0.05),100~140 keV段单能量CT值与结节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LC组动、静脉期碘浓度分别为(11.56±4.06)和(13.39±0.87)μg/cm3,均明显大于结节病组的(4.43±3.85)(t=11.564,P=0.026)和(7.23±2.71)μg/cm3(t=13.653,P=0.021);SCLC组动、静脉期水浓度分别为(1040.67±5.62)和(1035.23±8.57)mg/cm3,与结节病组的(1028.87±6.94)(t=3.155,P=1.861)和(1021.53±4.68)mg/cm3(t=3.265,P=1.68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CLC组静脉期40~70 keV、70~100 keV、100~140 keV的斜率均明显高于结节病组(P均<0.05);两组间动脉期40~70 keV、70~100 keV、100~140 keV的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能谱扫描可在动脉期40~80 keV、静脉期40~90 keV单能量CT值,动、静脉期碘浓度及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上显示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结节病 转移淋巴结 能谱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纵隔淋巴瘤与胸腺癌能谱CT的表现差异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拓 曹立秀 +6 位作者 李会菊 任红亮 陈大鹏 高媛 李志东 赵新斌 董思圻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前纵隔淋巴瘤与胸腺癌能谱CT的表现差异。方法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淋巴瘤22例和胸腺癌28例,经能谱CT进行平扫和增强检查,应用能谱分析软件测量不同单能量下的CT值及病变部位的碘含量、水含量变化,比较... 目的探讨前纵隔淋巴瘤与胸腺癌能谱CT的表现差异。方法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淋巴瘤22例和胸腺癌28例,经能谱CT进行平扫和增强检查,应用能谱分析软件测量不同单能量下的CT值及病变部位的碘含量、水含量变化,比较前纵隔淋巴瘤和胸腺癌的差异。结果胸腺癌动脉期和静脉期40~80 keV单能量CT值高于前纵隔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7,P=0.042,P=0.034,P=0.002;P=0.016,P=0.013,P=0.018,P=0.024,P=0.012);胸腺癌在90~110 keV单能量CT值与前纵隔淋巴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腺癌动脉期和静脉期水浓度低于前纵隔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37);碘浓度高于前纵隔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0)。结论前纵隔淋巴瘤与胸腺癌在能谱CT检查40~80 keV单能量CT值及动脉期和静脉期水浓度、碘浓度上的差异显著,并可以此区分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 淋巴瘤 胸腺癌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