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37例基因筛查阴性耳聋患者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分析
1
作者 岳凤娟 韩巍 +1 位作者 张嫄 曹祖威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了解全外显子测序在贵州省耳聋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科收治的永久性听力障碍患者37例。分析所有接受全外显子测序患者的数据资料。结果未发现突变位点1例,至少1个位点突... 目的了解全外显子测序在贵州省耳聋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科收治的永久性听力障碍患者37例。分析所有接受全外显子测序患者的数据资料。结果未发现突变位点1例,至少1个位点突变36例,检出率97.30%;隐性遗传的单杂合突变未能明确病因2例,复合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34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指南,55个突变位点中明确致病16个(29.09%),疑似致病15个(27.27%),致病性不明确24个(43.64%),突变位点未见文献报道28个(50.91%)。结论贵州省耳聋患者热点致聋位点与全国存在差异,全外显子测序在贵州省耳聋患者病因诊断中具在重要的作用。贵州省耳聋遗传基因复杂多样,存在大量未发现的耳聋突变位点,需进一步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以明确其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基因筛查 全外显子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振子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影响
2
作者 兰莉 韩巍 +10 位作者 黄维 叶清 陶方英 王志鹏 王敏 曹祖威 刘宇清 杨雪 张嫄 宋洪兰 杨可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5-899,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骨振子乳突振荡(mastoid oscillation,MO)治疗首诊手法复位后仍然再发眩晕的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1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首诊手法复位治疗后仍发作眩晕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去3例不能耐受MO和11例... 目的观察联合骨振子乳突振荡(mastoid oscillation,MO)治疗首诊手法复位后仍然再发眩晕的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1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首诊手法复位治疗后仍发作眩晕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去3例不能耐受MO和11例失访者,最终纳入104例,其中(canalithrepositioning procedure,CPR)组53例,CRP+MO组51例。104例首诊BPPV经手法复位治疗CRP后仍再发眩晕的患者分为CRP组及CRP联合MO治疗的CRP+MO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眩晕障碍量表、总体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眼震消失时间、残余症状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CRP+MO组治疗过程中DHI评分为12.79±3.67,VAS评分为2.34±1.31,低于CRP组19.44±2.12和4.58±1.29,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8.35,t=13.62,P<0.05);CRP+MO组复位后位置实验证实眼震阴性平均需要3.34±1.31 d,较CRP组5.58±1.29 d短(t=8.23,P<0.05);CRP+MO组治疗后残余症状平均持续7.85±3.37 d,与CRP组11.62±2.27 d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15.32,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结论联合MO治疗可缩短首诊未痊愈BPPV患者的疗程,改善治疗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残障量表 视觉模拟量表 乳突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振子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疗效评估
3
作者 兰莉 杨可婕 +9 位作者 黄维 叶清 陶方英 王志鹏 王敏 曹祖威 刘宇清 杨雪 宋洪兰 韩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目的 探讨骨振子乳突振荡治疗手法复位成功后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患者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5月至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科门诊确诊为特发性BPPV并成功进行手法复位后... 目的 探讨骨振子乳突振荡治疗手法复位成功后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患者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5月至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科门诊确诊为特发性BPPV并成功进行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症状的93例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骨振子乳突振荡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门诊随访1周,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评价骨振子乳突振荡治疗手法复位成功后的BPPV患者残余症状的疗效。结果 复位前,对照组和治疗组DHI评分及V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对照组和治疗组DHI总分、躯体分值、情感分值、功能分值、VSI评分低于复位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位成功后应用骨振子乳突振荡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残余症状,缓解患者恐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症状 乳突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为初始疗法治疗突发性聋文献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曹祖威 岳凤娟 +3 位作者 蔡文伟 郭华民 刘蓬 何伟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鼓室内注入类固醇激素作为初始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PubMed、Cochr... 目的系统评价鼓室内注入类固醇激素作为初始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PubMed、Cochrane图书馆(2014年第1期)、Embase、Medline中关于鼓室内注入类固醇激素作为初始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d,RCT)的文献,采用Cochrane评价员手册5.0.1提供的前瞻性对照研究(RCT)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篇RCT文献(235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鼓室内注入类固醇激素作为初始疗法治疗突发性聋有效,其RR=1.72,95%CI(1.12,2.65),P=0.01。4篇文献中仅英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主要是轻微疼痛(4例)和短暂眩晕(6例)。结论与安慰剂和其它疗法相比较,鼓室内注入类固醇激素作为初始疗法治疗突发性聋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尚需更多严谨的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类固醇激素 鼓室内注射 初始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2例不同类型听力曲线耳鸣患者心理声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曹祖威 岳凤娟 +2 位作者 卢兢哲 郭恩钦 何伟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听力曲线类型耳鸣患者耳鸣心理声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耳鸣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及耳鸣心理声学检查结果,采用SPSS 20.0中文版软件对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符... 目的探讨不同听力曲线类型耳鸣患者耳鸣心理声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耳鸣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及耳鸣心理声学检查结果,采用SPSS 20.0中文版软件对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符合标准的耳鸣患者242例,听力曲线分别为听力正常型82例(占33.88%),低频下降型14例(占5.79%),高频下降型94例(占38.84%),平坦下降型52例(21.49%);耳鸣主调声频率以4000Hz和8000Hz居多,耳鸣主调声响度则大多小等于5d B SL,Feldmann曲线主要是汇聚型和重叠型,残余抑制试验结果以阴性为多;经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不同听力曲线类型耳鸣患者耳鸣主调声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耳鸣主调声响度、Feldmann曲线和残余抑制试验结果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听力曲线类型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差异大都没有统计学意义,我们并不能根据听力曲线预估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耳鸣 心理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SLC26A4、GJB3、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巍 兰莉 +5 位作者 杨可婕 叶清 黄维 曹祖威 刘宇清 叶惠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3-556,共4页
采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中心门诊就诊的285例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患者外周血,基因芯片检测常见4个耳聋热点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听力测试、耳... 采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中心门诊就诊的285例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患者外周血,基因芯片检测常见4个耳聋热点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听力测试、耳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285例患者中122例(42%)存在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51例(17.89%),c.235delC、c.235-299delAT、c.235delC/IVS7-2A>G、c.299delAT检出率分别为12.98%(37例)、1.75%(5例)、1.75%(5例)、1.40%(4例);SLC26A4基因突变43例(15.09%),c.2168A>G、c.IVS7-2A>G检出率分别为3.16%(9例)、11.93%(34例);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突变27例(9.5%),c.1555 A>G、c.1494C>G检出率分别为8.77%(25例)、0.70%(2例);GJB3基因c.538C>T杂合突变1例(0.35%)。4个耳聋基因在贵阳、清镇、安顺、凯里和毕节地区检出率分别为9.47%(27例)、8.77%(25例)、8.07%(23例)、6.32%(18例)、10.18%(29例)。汉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和土家族4个耳聋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5.79%(45例),12.28%(35例),6.32%(18例),4.91%(14例),3.50%(10例)。因此认为,GJB2基因是贵州地区NSHL患者最常见的耳聋突变基因,c.235delC位点是最常见突变位点。不同地区、民族耳聋基因突变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耳聋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356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常见致聋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雪 王幼勤 +5 位作者 郭洪源 兰莉 刘宇清 曹祖威 陶方英 杨可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356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特点,初步了解其耳聋基因热点突变谱系及频率。方法采集贵州省356例平均年龄为11.90±12.23岁的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 目的分析贵州省356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特点,初步了解其耳聋基因热点突变谱系及频率。方法采集贵州省356例平均年龄为11.90±12.23岁的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对GJB2、SLC26A4、GJB3及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的9个突变热点(GJB2基因35delG、176del16、235delC、299delAT突变,SLC26A4基因IVS7-2A>G、2168A>G突变,GJB3基因538C>T突变,12SrRNA基因1555A>G和1494C>T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356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中,88例(24.72%)携带不同基因突变;1例携带GJB2、SLC26A4双基因突变;GJB2基因突变40例(11.24%)(含前述1例双基因突变者),其中纯合突变19例(5.34%),复合杂合突变5例(1.40%),单杂合突变15例(4.21%);SLC26A4基因突变29例(8.15%)(含前述1例双基因突变者),其中纯合突变9例(2.53%),单杂合突变19例(5.34%);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19例(5.34%),其中1555A>G均质突变10例(2.81%),1555A>G异质突变7例(1.97%),1494C>T均质突变2例(0.56%);1例患者携带GJB3基因538C>T杂合突变。结论贵州省NSHL患者以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为最主要的致病基因,其中235delC突变为最常见突变位点,其次为IVS7-2A>G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基因 突变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前聋幼儿植入人工耳蜗一年后康复效果评估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宇清 叶清 +8 位作者 李斐 王幼勤 兰莉 王敏 杨可婕 张嫄 韩巍 曹祖威 黄维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语前聋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一年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46例3岁及3岁以内单耳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患儿分别在植入前及开机3、6、12个月时,应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 目的探讨语前聋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一年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46例3岁及3岁以内单耳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患儿分别在植入前及开机3、6、12个月时,应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估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并对不同康复时间、性别、植入年龄、侧别及术前有无助听器佩戴史患儿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46例患儿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均逐步提高,开机3、6、12个月时,IT-MAIS得分分别有6(12.5%)、10(20.8%)、7(14.6%)例患儿达到同等听觉年龄的健听幼儿水平;听觉发育(IT-MAIS得分及CAP分级)在前半年的发展速度快于后半年(P<0.01),而言语发育(SIR分级)在前半年和后半年的发展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植入年龄、植入侧别及术前有无助听器佩戴史患儿间IT-MAIS得分、CAP及SIR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前聋幼儿植入人工耳蜗后一年内,听觉言语能力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听能力的前6个月发展较快,而言语发育的进步相对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前聋 幼儿 人工耳蜗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兰莉 叶清 +10 位作者 杨可婕 韩巍 张嫄 王敏 黄维 曹祖威 刘宇清 陶方英 杨雪 王幼勤 李斐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2-557,共6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85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特点,初步了解其耳聋基因热点突变谱系及频率。方法采集贵州省85例平均年龄为3.31±1.67岁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 目的分析贵州省85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特点,初步了解其耳聋基因热点突变谱系及频率。方法采集贵州省85例平均年龄为3.31±1.67岁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进行SNP基因分型检测。对GJB2,SLC26A4,GJB3 and mtDNA12srRNA4个基因(GJB2基因c.35delG、c.167delT、c.176-191del16、c.235delC、c.299-300delAT,GJB3基因c.538C>T、c.547G>A、SLC26A4基因c.281C>T、c.589G>A、C.919-2A>G、c.1174A>T、c.1226G>A、c.1229C>T、IVS15+5G>A、c.1975G>C、c.2027T>A、c.2162C>T、c.2168A>G,线粒体12SrRNA基因1555A>G、1494C>T)的20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85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中,共有25例(29.41%)患儿携带不同的常见致聋基因,1例携带GJB2、SLC26A4双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15例(17.65%)(含前述1例双基因突变者),其中纯合突变9例(10.59%),复合杂合突变3例(3.53%),单杂合突变2例(2.35%);SLC26A4基因突变9例(10.59%)(含前述1例双基因突变者),其中纯合突变2例(2.35%),单杂合突变6例(7.06%);DNA12SrRNA基因突变2例(2.35%),m.1555A>G同质突变1例(1.18%),m.1494C>T均质突变1例(1.18%);GJB3检出率为0。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36.73%、19.44%。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中很多是遗传因素造成的,贵州省人工耳耳蜗植入患儿以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为最主要的致病基因,其中c.235delC突变为最常见突变位点,其次为C.919-2A>G突变。汉族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较少数民族患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基因 突变 人工耳蜗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常见致聋基因突变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兰莉 李斐 +12 位作者 叶清 韩巍 张嫄 王敏 黄维 曹祖威 刘宇清 陶方英 杨雪 张倩 宋洪兰 王幼勤 杨可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0-675,共6页
目的对不同致聋基因突变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后1年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为人工耳蜗手术前预估术后康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常见的遗传性聋基因突变热点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为杂合突变的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相关基因全序列分析。根... 目的对不同致聋基因突变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后1年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为人工耳蜗手术前预估术后康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常见的遗传性聋基因突变热点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为杂合突变的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相关基因全序列分析。根据基因结果,80例患儿分为4组,SLC26A4基因突变组、GJB2基因突变组、线粒体基因突变组,对照组为未发现SLC26A4、GJB2、线粒体基因突变患儿,使用声场扬声器测试人工耳蜗植入后助听听阈,采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体系对患儿术后听觉言语能力进行评估,比较4组患儿CI植入术后1年康复效果的差异。结果CI植入术后1年所有人工耳蜗患儿听觉言语能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各组患儿术前术后的听觉言语得分差异显著。GJB2基因突变组的患儿术后1年IT-MAIS、CAP分级和SIR分级得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声场助听听阈及言语年龄和SLC26A4基因突变组及对照组相比略有优势,但无统计学意义;SLC26A4基因突变组术后1年统计学分析显示各项评估结果略高于对照组,不及GJB2基因突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组术后1年仅2例各项得分接近对照组平均水平。结论不同致聋基因突变的患儿CI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均有改善,GJB2基因突变组人工耳蜗植入后1年效果较好,SLC26A4基因突变组效果优势有待长期观察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耳聋 耳蜗植入 术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联合治疗方案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桂丽 胡德峰 +1 位作者 曹祖威 林道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8-961,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联合治疗方案对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7年5月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82例,对照组采用激素、利多卡因、金纳多联合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全身激素、局部激素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治疗方... 目的考察不同联合治疗方案对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7年5月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82例,对照组采用激素、利多卡因、金纳多联合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全身激素、局部激素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案患者平均纯音听阈改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受损频率的平均纯音听阈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t_(对照组)=10.28,P=0.00;t_(观察组)=11.06,P=0.00),但两组患者的听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0,P=0.69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41%,观察组为6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Ⅹ~2=0.230,P=0.816),但痊愈率方面观察组(26.83%)较对照组(7.32%)更高(Ⅹ~2=2.05,P=0.040)。两组治疗方案患者的并发症(耳鸣、耳闷)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Ⅹ~2_(耳鸣)=0.000,P=1.000;Ⅹ~2_(耳闷)=0.000,P=1.000),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激素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案用于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治疗的效果好,用药安全,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耳鸣、耳闷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药物疗法 糖皮质激素 鼓室内注射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