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抗战音乐作品中的爱国主题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曹玲玉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
基金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国抗战音乐的伦理精神研究"(CX2013B176)
-
文摘
抗战音乐是中华民族抗战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唤醒民族自强信念、自尊品格和英雄气概为主基调的抗战音乐形塑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唱出了83年前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无分南北无分老幼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守土决心的中华国魂与中国气派,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共济时艰和赢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起到了凝魂聚魄、同仇敌忾、奋不顾身、所向披靡的巨大作用。承继并弘扬抗战音乐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
关键词
爱国主题
价值演进
抗战音乐
伦理精神
-
分类号
B82-056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先秦音乐思想的伦理审视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曹玲玉
张碧霞
-
机构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部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5-57,共3页
-
文摘
文章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先秦儒家、道家音乐思想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深远影响做出了简洁明了的归纳和总结,并阐明先秦音乐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联系。
-
关键词
先秦
音乐思想
伦理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传统音乐文化的德育价值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曹玲玉
方庆
-
机构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岭南师范学院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宋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伦理向度研究(15C0788)
-
文摘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因生发之时的"成教化,助人伦"之功用与道德伦理相融相生,具有德育价值,成为思想品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范导和内容构造,并超越了空间化的时间,融化与"此在"的日常时间性的情感之中,对建设和谐文化、实现中国梦大有裨益。
-
关键词
乐教
以乐启善
音乐伦理
德育
-
分类号
J60-05
[艺术—音乐]
-
-
题名传统唱论的“自然”观及其对现代声乐艺术的启示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曹玲玉
-
机构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
出处
《艺海》
2016年第9期95-96,共2页
-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规划项目(15C0788)
-
文摘
"自然"是中国传统唱论的基本审美形态之一,从先秦的"贵人声"传承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陶潜的"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之观念。明清时期,李贽批判的继承了延续千年的学说,指出歌唱应"发于情性,以自然之为美",至此,完成了中国传统唱论的"自然"观的体系架构,并延续至今,继续作用于现代声乐艺术的表演、创作、欣赏。
-
关键词
传统唱论
自然
现代声乐艺术
-
分类号
J616
[艺术—音乐]
-
-
题名《德意志安魂曲》第一乐章赏析
- 5
-
-
作者
张碧霞
曹玲玉
-
出处
《艺海》
2008年第1期73-74,共2页
-
文摘
一、写作背景勃拉姆斯着手写作《德意志安魂曲》(op.45)是在他的恩师兼忘年知己舒曼去世之后(1856)。作为勃拉姆斯的师长与知音,舒曼的去世带给年轻的勃拉姆斯心灵的震动是巨大的,这直接促使他开始深入地思考"生与死"、探索人的生存之意义等重大哲理问题。
-
关键词
《德意志安魂曲》
第一乐章
赏析
勃拉姆斯
写作背景
人的生存
生与死
去世
-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J624.1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