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式布风流化床密相区气固流动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
作者 曹玉春 李晓东 +2 位作者 严建华 池涌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5-800,共6页
为了研究新型管式布风流化床密相区气固流动特性,对流化床内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运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欧拉-欧拉气固多相流模型和PCSIMPLE算法,模拟得到了床内密相区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气固流动特性,分析了气泡生成、长大和破灭过... 为了研究新型管式布风流化床密相区气固流动特性,对流化床内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运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欧拉-欧拉气固多相流模型和PCSIMPLE算法,模拟得到了床内密相区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气固流动特性,分析了气泡生成、长大和破灭过程,同时讨论了布风管小孔风速和管节距对流化质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管式布风流化床具有内循环流化床的气固流动特性,气泡的生成初期具有一定的对称性质,在气泡长大到一定大小的时候,相邻的气泡会发生融合现象,减小布风管小孔风速或增加布风管的横向间距可能造成床层中间部分床料流化质量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方法 稠密气固多相流 管式布风流化床 颗粒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LED散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曹玉春 陈亚飞 +1 位作者 周慧慧 陈其超 《光电子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从高功率LED理论模型分析着手,分别从芯片级、封装级和系统级三个层面归纳和总结了LED热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发现:芯片倒装结构及合理的阵列方式有利于散热;性能优良的封装材料和翅片的优化能有效降低热阻;选择适当的二次散热方式... 从高功率LED理论模型分析着手,分别从芯片级、封装级和系统级三个层面归纳和总结了LED热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发现:芯片倒装结构及合理的阵列方式有利于散热;性能优良的封装材料和翅片的优化能有效降低热阻;选择适当的二次散热方式也是提高散热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 封装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生产布局 保证矿井持续发展
3
作者 曹玉春 沈玉波 姚炜东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年第6期201-201,共1页
如何通过企业内部技术管理实现矿井高产高效的目的。通过矿井集中生产、降低万吨掘进率,合理优化生产布局,来保证矿井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产布局 矿井 持续发展 开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技术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7
4
作者 吴金星 曹玉春 +1 位作者 李泽 魏新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2,22,共4页
阐述了纳米流体的特点和类型,以及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与悬浮稳定性研究概况;分析了纳米流体的导热机理、导热性能以及影响其导热系数的各种因素;介绍了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和沸腾换热性能研究现状。最后对纳米流体在传热、制冷及余热回... 阐述了纳米流体的特点和类型,以及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与悬浮稳定性研究概况;分析了纳米流体的导热机理、导热性能以及影响其导热系数的各种因素;介绍了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和沸腾换热性能研究现状。最后对纳米流体在传热、制冷及余热回收等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制备方法 悬浮稳定性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轮胎流化床热解过程典型污染气体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鑫 严建华 +4 位作者 曹玉春 池涌 顾介元 马增益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88-892,共5页
在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废轮胎的热解试验,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H2S、HCN、NH3气体的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废轮胎热解中S生成H2S的转化率为0.5%~26.0%.不同工况条件下热解时H2S的排放量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相似,都有峰值出现.但是在... 在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废轮胎的热解试验,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H2S、HCN、NH3气体的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废轮胎热解中S生成H2S的转化率为0.5%~26.0%.不同工况条件下热解时H2S的排放量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相似,都有峰值出现.但是在CO2气氛下热解时,峰值温度降低,H2S的排放量略高于在N2气氛下热解.废轮胎热解时燃料氮的排放以NH3为主,其转化率为10%~55%,远大于生成HCN的转化率(<0.5%).热解温度是影响N生成NH3的主要因素,流化速度和床料粒径对其影响不大.随着温度的升高,N生成NH3的转化率提高.在CO2气氛下热解时,N生成NH3的转化率随热解温度升高而下降,这正好与N2气氛下热解时的趋势相反.在试验范围内,N在向NH3和HCN转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轮胎 热解 H2S/NH2/HCN排放 流化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刀旋转式采煤在高档普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庆新 曹玉春 李振君 《煤炭技术》 CAS 2005年第2期22-23,共2页
通过对高档普采中调刀旋转采煤应用分析 。
关键词 高档普采 调刀旋转采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成型燃料特性及链条炉排锅炉改造技术方案
7
作者 陈洪林 马孝琴 曹玉春 《工业锅炉》 2013年第3期51-54,共4页
在设计或将燃煤工业锅炉改造成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和锅炉炉膛结构两个方面。在分析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的基础上,指出成型燃料含水率、堆积密度和破碎率对锅炉燃烧效率的影响,提出通... 在设计或将燃煤工业锅炉改造成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和锅炉炉膛结构两个方面。在分析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的基础上,指出成型燃料含水率、堆积密度和破碎率对锅炉燃烧效率的影响,提出通过改造传统工业锅炉的供料系统、锅炉前拱、二次风系统和设置凝渣管的方法,能有效提高燃烧效率,缓解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积灰结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成型燃料 链条炉排锅炉 燃烧特性 燃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数学建模及验证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巍亚 侯亚祥 +2 位作者 曹玉春 蒋绿林 陈孚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5-649,共5页
文章建立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有盖板的平板太阳能集热蒸发器数学模型、压缩机数学模型、冷凝器数学模型以及膨胀阀数学模型,并从两种角度对该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同时建立了实验平台,以实验数据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文章建立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有盖板的平板太阳能集热蒸发器数学模型、压缩机数学模型、冷凝器数学模型以及膨胀阀数学模型,并从两种角度对该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同时建立了实验平台,以实验数据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实验计算所得COP为6.18、集热效率η为0.65,模型的两种求解所得COP分别为7.11和6.95、集热效率η分别为0.71和0.68,将模型求解结果与实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同时考虑理论与实际所允许的差距,可得该文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 数学模型 模型求解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顶软底开采工艺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魏礼 姚炜东 曹玉春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年第5期176-176,共1页
煤层顶底板岩性影响着煤炭的安全开采,软顶软底条件下开采,破碎顶板极易冒落,安全生产和煤质难以保证,通过工艺改进,解决了同类条件下煤层开采安全问题,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软顶软底条件 支护方式 煤矿开采 劳动组织 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mesh网络中能量空洞规避策略研究
10
作者 陆春龙 曹玉春 乐光学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37,共9页
为了避免无线mesh网络中的能量空洞问题,提出了簇头节点非均匀分布策略,构建了能耗效率优化均衡路由算法。当无线mesh网络中簇头节点的分布满足一定关系时,该网络能实现最优化能耗效率均衡。从理论上证明了能耗效率优化模型的收敛性,推... 为了避免无线mesh网络中的能量空洞问题,提出了簇头节点非均匀分布策略,构建了能耗效率优化均衡路由算法。当无线mesh网络中簇头节点的分布满足一定关系时,该网络能实现最优化能耗效率均衡。从理论上证明了能耗效率优化模型的收敛性,推导出了优化能耗效率均衡约束条件,构建了能量空洞系统规避模型,为无线mesh网络的长久可靠运行提供理论依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模型能有效缓解无线mesh网络中存在的能量空洞问题,延长该网络的生存周期和降低网络剩余能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MESH网络 能量空洞 非均匀分布 能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队新装备试采及工艺改革
11
作者 吕世明 曹玉春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年第5期178-178,共1页
针对大功率机组与主运系统运输能力低、不匹配的现状,通过改变施工工艺,使之达到最佳能力,从而达到增产,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关键词 进刀方式 劳动效率 煤矿开采 割煤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烤、喷漆对顶盖VOC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马国莲 曹玉春 《汽车零部件》 2018年第3期76-80,共5页
介绍顶盖零部件VOC检测的必要性,国内外常用的零部件VOC检测方法;选取国内外知名的5家顶盖生产厂商,对不同厂家的顶盖样片进行VOC检测,考察烘烤对样件VOC的影响,考察内表面喷油漆对顶盖VOC的贡献率以及考察喷漆件烘烤后的效果,并对试验... 介绍顶盖零部件VOC检测的必要性,国内外常用的零部件VOC检测方法;选取国内外知名的5家顶盖生产厂商,对不同厂家的顶盖样片进行VOC检测,考察烘烤对样件VOC的影响,考察内表面喷油漆对顶盖VOC的贡献率以及考察喷漆件烘烤后的效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的试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盖 烘烤 喷漆 VOC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井能耗的评价
13
作者 张芝 曹玉春 《油田地面工程》 1994年第3期48-50,共3页
按过去的能量损失公式计算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偏差。根据能量平衡原则建立起来的能量损失的基本方程式,通过试验和实例计算,与生产实际误差很小,因此该方程式作为抽油机井节能改造措施的经济可行性论证是较为科学的。
关键词 大庆油田 抽油机井 节能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型载货车驾驶室内饰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学兆 曹玉春 《世界汽车》 2003年第9期22-24,共3页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家加快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步伐,尤其是对高等级公路的投资力度前所未有.
关键词 中重型载货车 驾驶室 发展趋势 中国 发展过程 车型比较 零部件制造水平 内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冷却液膜流动特性的数值分析
15
作者 周年勇 王露 +1 位作者 曹玉春 陈海飞 《能源工程》 2018年第4期24-29,42,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喷雾冷却的传热机理,需对热表面液膜的微观现象进行分析。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了喷雾腔内的三维几何模型,对热表面液膜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不同时刻、喷雾高度、雾化夹角、流量等因素对液膜流动特性... 为了进一步揭示喷雾冷却的传热机理,需对热表面液膜的微观现象进行分析。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了喷雾腔内的三维几何模型,对热表面液膜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不同时刻、喷雾高度、雾化夹角、流量等因素对液膜流动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液膜高度在中间区域相对较低,并沿径向先增大到峰值再逐渐降低;液膜速度在中心区域最低且波动较大,沿径向液膜流动速度逐渐增大,当接近圆周边缘时,速度达到最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液膜流动特性 液膜高度 液膜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face-pitted TiN nanoparticles for direct absorption solar collectors
16
作者 Heng Zhang Yuchun Cao +3 位作者 Xiaowen Chen Qihang Yang Ning Chen Xiaohu Wu 《Chinese Physics B》 2025年第6期88-96,共9页
Direct absorption solar collectors use nanofluids to absorb and convert solar radiation. Despit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hoto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se nanofluids within the absorption spectra range, modifying the su... Direct absorption solar collectors use nanofluids to absorb and convert solar radiation. Despit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hoto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se nanofluids within the absorption spectra range, modifying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nanoparticles can broaden their absorption spectrum, thereby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solar 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pits on the photothermal properties of plasmonic nanoparticles, considering both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surface micro-nano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findings, a novel Ti N nanoparticle is proposed to enhance photothermal performance. This nanoparticle exhibits the lowest average reflectance(0.0145) in the 300–1100 nm wavelength range and the highest light absorption intensity across the solar spectrum, enabling highly efficient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It not only reduces material costs but also effectively broadens the light absorption spectrum of spherical plasmonic nanoparticles.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electric field, magnetic field, and energy field of the nanoparticles indicat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ightning rod” effect an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 significantly enhances both the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thereby increasing the localized heating effect and improving the photothermal performance. Additionally, the number and size of the pit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bsorption efficiency(η_(abs)) of TiN nanoparticles. When the surface of the nanoparticles has 38 pits, η_(abs) can reach90%, with the minimum optical penetration depth(h) of the nanofluid being 7 mm and the minimum volume fraction(f_(v))being 6.95×10^(-6).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nanoparticles with micro-nano structures have immense potential in solar thermal applica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field of direct absorption solar colle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thermal utilization plasmonic nanoparticles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direct absorption solar colle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