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隧道“零开挖”进洞方案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校勇 史彦文 +1 位作者 师伟 韩常领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0-392,共3页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按法国规范进行设计,法国隧道专家提出了大开挖进洞方案,这与近年国内公认的基于环境保护的"零开挖"进洞方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较大出入。该文就两种进洞方案在东西高速公路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及各自...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按法国规范进行设计,法国隧道专家提出了大开挖进洞方案,这与近年国内公认的基于环境保护的"零开挖"进洞方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较大出入。该文就两种进洞方案在东西高速公路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及各自的使用条件进行了简单对比分析,期望能开拓进洞方案设计思路,避免千篇一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零开挖 进洞方案 再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层中基于流固耦合的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校勇 刘永强 +1 位作者 孙海东 李铎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2年第21期30-34,共5页
为研究水下隧道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性,依托中宁穿黄隧道工程,选取盾构区间隧道覆土厚度最小、覆土厚度最大、百年一遇洪水情况作为计算工况,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进行流固耦合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工况、泥浆支护压力比下地层孔隙水压... 为研究水下隧道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性,依托中宁穿黄隧道工程,选取盾构区间隧道覆土厚度最小、覆土厚度最大、百年一遇洪水情况作为计算工况,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进行流固耦合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工况、泥浆支护压力比下地层孔隙水压力、地层竖向应力、地表位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泥浆支护压力比为1.0时,监测点位置的地层孔隙水压力和开挖面中心上方地表纵向位移更接近原始状态;当泥浆支护压力比为0.9时,监测点位置的地层竖向应力更接近原始状态;不同泥浆支护压力比下,随着距开挖面距离的增大,监测点位置的地层孔隙水压力、竖向应力均逐渐恢复到原始状态;开挖面中心上方地表纵向位移与泥浆支护压力比基本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泥水盾构 流固耦合 稳定性 支护压力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项目盈利能力关键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校勇 薛军峰 刘新华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4期268-269,共2页
指出获取项目是企业生存的前提,项目盈利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要实现项目盈利,必须了解并控制好影响项目盈利的关键因素,从投标和建设两个阶段分析了影响项目盈利能力的一些关键因素,以期能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项目 盈利 关键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MR围岩分级法与中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对比 被引量:14
4
作者 师伟 史彦文 +1 位作者 韩常领 曹校勇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3-386,共4页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采用欧洲标准设计,隧道采用Bieniawski的岩体分级方法(RMR法),我国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围岩分级方法作为参考。该文详细介绍了RMR法的评级过程和评分标准,并把RMR岩体分级方法和《公路隧道...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采用欧洲标准设计,隧道采用Bieniawski的岩体分级方法(RMR法),我国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围岩分级方法作为参考。该文详细介绍了RMR法的评级过程和评分标准,并把RMR岩体分级方法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围岩分级方法进行对比,可为以后采用欧洲标准设计的隧道围岩分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高速公路 围岩分级 RMR法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公路隧道主洞与车行横洞交叉口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史彦文 曹校勇 韩常领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5-409,共5页
大断面公路隧道主洞与车行横洞交叉口受力复杂,论文选取正在建设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T2隧道的车行横洞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质勘查提供的支护参数,采用MI-DAS/GTS真实模拟了隧道主洞和车行横洞施工的全过程。通过对主洞二次衬砌的受... 大断面公路隧道主洞与车行横洞交叉口受力复杂,论文选取正在建设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T2隧道的车行横洞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质勘查提供的支护参数,采用MI-DAS/GTS真实模拟了隧道主洞和车行横洞施工的全过程。通过对主洞二次衬砌的受力状态分析,评价了衬砌结构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横洞 数值计算 二次衬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隧道开挖时间影响的一种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白浪峰 曹校勇 徐平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年第1期222-227,共6页
基于硬化土模型,针对公路山岭隧道的初期支护结构,建立地层结构法数值模型,分析初期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由于隧道开挖的时空效应影响显著,采用二维平面应变模型的关键因素是如何确定围岩的应力释放系数,通过结合土体反力曲线... 基于硬化土模型,针对公路山岭隧道的初期支护结构,建立地层结构法数值模型,分析初期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由于隧道开挖的时空效应影响显著,采用二维平面应变模型的关键因素是如何确定围岩的应力释放系数,通过结合土体反力曲线(GRC)及纵面变形曲线(LDP),推导出支护结构不同施工阶段的应力释放系数,并采用内力包络图来分析每一施工步支护结构是否安全。所述方法在满足隧道精细化设计的同时,便捷有效,对隧道设计和施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时空效应 硬化土 应力释放 土体反力曲线 纵面变形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公路滑坡分析评价的若干问题
7
作者 徐克逊 王万平 曹校勇 《矿产勘查》 2002年第8期49-51,共3页
论述公路与滑坡稳定性的关系 ,指出滑坡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公路滑坡 稳定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散堆积体隧道压力拱效应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8
作者 昝文博 赖金星 +3 位作者 邱军领 曹校勇 冯志华 宋飞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66-1674,I0004,共10页
以国道318线某堆积体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相似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松散堆积体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扰动特征与压力拱形成机理,详细分析围岩径、环向应力变化及其压力拱的形成与稳定机制。结果表明:拱部围岩松动... 以国道318线某堆积体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相似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松散堆积体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扰动特征与压力拱形成机理,详细分析围岩径、环向应力变化及其压力拱的形成与稳定机制。结果表明:拱部围岩松动范围和松弛幅度均较大且已经延伸至地表,而边墙部位扰动深度较小但松弛幅度较大;拱部120°范围内围岩表现出明显的径向松动和环向成拱效应,边墙部位0~0.55倍开挖跨度范围内的围岩径向和环向应力显著增大形成高度应力集中区,承担着压力拱及其上的围岩荷重。围岩成拱系数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化规律,其中拱顶成拱系数最大且随掌子面开挖近似呈线性增大,边墙成拱系数次之但受开挖空间效应的影响范围很小,30°~60°范围的成拱系数只在掌子面前后6 m范围内开挖时增长较大但很快便趋于稳定;试验和计算压力拱形状均呈尖拱形,它的形成对于维持洞室的稳定和减小支护结构的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松散堆积体 围岩应力 压力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通与半贯通红砂岩试样圆孔胀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睿 范祥 +1 位作者 曹校勇 邓志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6-1625,共10页
胀裂破岩是常见的破碎岩石手段,为研究单孔岩样的胀裂效果,制作了4种不同边距的贯通、半贯通圆孔红砂岩试样。借助自制的胀裂装置,在刚性伺服机上进行单轴加载,分析不同加载速率、钻孔边距和钻孔深度下圆孔周边的裂纹扩展形式,研究不同... 胀裂破岩是常见的破碎岩石手段,为研究单孔岩样的胀裂效果,制作了4种不同边距的贯通、半贯通圆孔红砂岩试样。借助自制的胀裂装置,在刚性伺服机上进行单轴加载,分析不同加载速率、钻孔边距和钻孔深度下圆孔周边的裂纹扩展形式,研究不同边距下试样的破坏特征。研究发现:当边距为40 mm时,半贯通试样破坏所需的时间超过贯通试样。达到峰值荷载时,大部分半贯通试样的胀裂只在一侧产生裂纹,小部分出现2条不规则的裂纹,大部分裂纹只延伸一定长度而未贯穿至试样底部。随着边距增加,贯通试样在2种加载速率下破坏时间的差值逐步扩大,0.4 mm/min速率下试样的胀裂时长快速增加,破岩速率大幅降低,而0.8 mm/min速率下试样破坏时发生的位移更小。分析试样的局部应变发现,2种加载速率下试样的局部应变变化规律差异并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半贯通试样,贯通试样更容易发生变形,胀裂产生的裂纹水平对称;在边距和孔深一定的情况下,2种加载速率对试样的胀裂破坏差异较小。研究结果可为钻孔胀裂法破碎岩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胀裂破岩 裂纹扩展 破岩效率 钻孔深度 边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屋隔震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军峰 曹校勇 刘新华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4期83-84,共2页
在介绍地震灾害及房屋隔震思想的基础上,对房屋隔震的历史作了归纳,就目前应用于房屋隔震的技术作了系统总结,最后对房屋隔震技术未来发展作了展望,以保证房屋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 地震灾害 房屋隔震技术 隔震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