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腰背肌筋膜痛综合征核心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与肌纤维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31
1
作者
姜美驰
肖京
+3 位作者
饶毅
赵兴丽
曹昺焱
庄威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检测腰背肌筋膜痛患者腰部核心肌群,通过中位频率及中位频率斜率的分析,判断其肌纤维类型分布规律。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10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男45例,女55例;年龄29~76岁,平均48.5岁;左侧腰背疼痛(左侧疼痛组...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检测腰背肌筋膜痛患者腰部核心肌群,通过中位频率及中位频率斜率的分析,判断其肌纤维类型分布规律。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10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男45例,女55例;年龄29~76岁,平均48.5岁;左侧腰背疼痛(左侧疼痛组)40例,右侧腰背疼痛(右侧疼痛组)60例;病程>6个月。另有40例腰部无疼痛健康人为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9~76岁,平均47.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背部酸痛及背部肌肉僵硬,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背肌筋膜炎。使用表面肌电测量3组人群的腰部核心肌肉(多裂肌、髂肋肌、最长肌)在腰背肌等长收缩试验过程中的肌电信号特征,如中位频率及中位频率斜率绝对值。结果:3组多裂肌的中位频率,对照组左侧(133.88±26.61)μV,右侧(131.39±29.81)μV;左侧疼痛组左侧(117.29±10.93)μV,右侧(133.70±17.81)μV;右侧疼痛组左侧(131.36±17.37)μV,右侧(118.28±13.57)μV。3组髂肋肌的中位频率,对照组左侧(106.94±28.01)μV,右侧(114.68±18.96)μV;左侧疼痛组左侧(93.95±11.17)μV,右侧(107.60±27.86)μV;右侧疼痛组左侧(105.93±15.52)μV,右侧(97.27±19.27)μV。3组最长肌的中位频率,对照组左侧(109.24±26.20)μV,右侧(112.58±17.70)μV;左侧疼痛组左侧(95.58±10.83)μV,右侧(108.79±26.39)μV;右侧疼痛组左侧(106.50±17.98)μV,右侧(98.20±11.16)μV。3组多裂肌的中位频率斜率绝对值,对照组左侧0.221±0.109,右侧0.259±0.169;左侧疼痛组左侧0.318±0.184,右侧0.210±0.159;右侧疼痛组左侧0.258±0.169,右侧0.386±0.166。3组髂肋肌的中位频率斜率绝对值,对照组左侧0.241±0.158,右侧0.238±0.128;左侧疼痛组左侧0.330±0.208,右侧0.252±0.171;右侧疼痛组左侧0.249±0.150,右侧0.343±0.144。3组最长肌的中位频率斜率绝对值,对照组左侧0.244±0.252,右侧0.210±0.128;左侧疼痛组左侧0.348±0.255,右侧0.241±0.224;右侧疼痛组左侧0.239±0.155,右侧0.334±0.233。对照组左右侧腰多裂肌、髂肋肌、最长肌的中位频率和中位频率斜率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组疼痛侧多裂肌、髂肋肌、最长肌的中位频率值小于非疼痛侧(P<0.05),中位频率斜率绝对值大于非疼痛侧(P<0.05)。结论:慢性腰背筋膜痛患者疼痛侧的腰部肌肉耐疲劳程度下降,肌纤维类型百分比转变为以Ⅱ型肌纤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电描记术
肌纤维
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腰背肌筋膜痛综合征核心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与肌纤维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31
1
作者
姜美驰
肖京
饶毅
赵兴丽
曹昺焱
庄威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理疗科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44-548,共5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资助(编号:ZZ070857)~~
文摘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检测腰背肌筋膜痛患者腰部核心肌群,通过中位频率及中位频率斜率的分析,判断其肌纤维类型分布规律。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10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男45例,女55例;年龄29~76岁,平均48.5岁;左侧腰背疼痛(左侧疼痛组)40例,右侧腰背疼痛(右侧疼痛组)60例;病程>6个月。另有40例腰部无疼痛健康人为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9~76岁,平均47.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背部酸痛及背部肌肉僵硬,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背肌筋膜炎。使用表面肌电测量3组人群的腰部核心肌肉(多裂肌、髂肋肌、最长肌)在腰背肌等长收缩试验过程中的肌电信号特征,如中位频率及中位频率斜率绝对值。结果:3组多裂肌的中位频率,对照组左侧(133.88±26.61)μV,右侧(131.39±29.81)μV;左侧疼痛组左侧(117.29±10.93)μV,右侧(133.70±17.81)μV;右侧疼痛组左侧(131.36±17.37)μV,右侧(118.28±13.57)μV。3组髂肋肌的中位频率,对照组左侧(106.94±28.01)μV,右侧(114.68±18.96)μV;左侧疼痛组左侧(93.95±11.17)μV,右侧(107.60±27.86)μV;右侧疼痛组左侧(105.93±15.52)μV,右侧(97.27±19.27)μV。3组最长肌的中位频率,对照组左侧(109.24±26.20)μV,右侧(112.58±17.70)μV;左侧疼痛组左侧(95.58±10.83)μV,右侧(108.79±26.39)μV;右侧疼痛组左侧(106.50±17.98)μV,右侧(98.20±11.16)μV。3组多裂肌的中位频率斜率绝对值,对照组左侧0.221±0.109,右侧0.259±0.169;左侧疼痛组左侧0.318±0.184,右侧0.210±0.159;右侧疼痛组左侧0.258±0.169,右侧0.386±0.166。3组髂肋肌的中位频率斜率绝对值,对照组左侧0.241±0.158,右侧0.238±0.128;左侧疼痛组左侧0.330±0.208,右侧0.252±0.171;右侧疼痛组左侧0.249±0.150,右侧0.343±0.144。3组最长肌的中位频率斜率绝对值,对照组左侧0.244±0.252,右侧0.210±0.128;左侧疼痛组左侧0.348±0.255,右侧0.241±0.224;右侧疼痛组左侧0.239±0.155,右侧0.334±0.233。对照组左右侧腰多裂肌、髂肋肌、最长肌的中位频率和中位频率斜率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组疼痛侧多裂肌、髂肋肌、最长肌的中位频率值小于非疼痛侧(P<0.05),中位频率斜率绝对值大于非疼痛侧(P<0.05)。结论:慢性腰背筋膜痛患者疼痛侧的腰部肌肉耐疲劳程度下降,肌纤维类型百分比转变为以Ⅱ型肌纤维为主。
关键词
腰痛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电描记术
肌纤维
骨骼
Keywords
Low back pain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s
Electromyography
Muscle fibers,skeletal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腰背肌筋膜痛综合征核心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与肌纤维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姜美驰
肖京
饶毅
赵兴丽
曹昺焱
庄威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