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的临床应用实践:75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小田 伍远航 +7 位作者 龚继芳 李燕 王晰程 曹彦硕 周军 陆明 李洁 沈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目的评价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胃或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2006年5月-2013年11月共75例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 目的评价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胃或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2006年5月-2013年11月共75例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以RECIST1.0及NCICTCAE3.0进行评价疗效。结果75例患者均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单药或双药化疗方案。在52例一线治疗患者中,联合铂类(顺铂或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44例,联合紫杉醇+氟尿嘧啶类5例,联合替吉奥单药3例。52例患者中共49例完成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32例(61.5%),疾病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4例,疾病控制率(PR+SD)86.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10.9个月(95%CI6.8~15.0个月)及18.7个月(95%CI6.3~31.1个月)。3例根治术后患者联合应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在20例二线及以上治疗者中,联合顺铂或奥沙利铂+氟尿嘧啶9例,联合紫杉醇+氟尿嘧啶5例,联合氟尿嘧啶类单药3例,联合伊立替康单药2例,联合多西他赛单药1例,2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PR7N(35%),SD6N,PD7例,疾病控制率(PR+SD)65%,mPFS及mOS分别为6.2个月(95%CI5.1~7.3个月)及12.3个月(95%CI9.0~15.6个月)。曲妥珠单抗的中位应用次数为7次。常见3/4级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减低和血小板减低,发生率分别为14.7%及10.7%,曲妥珠单抗过敏及发热各1例。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安全有效,将其应用于二线化疗、维持治疗亦可能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曲妥珠单抗 胃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测序在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静 王晰程 +7 位作者 曹彦硕 李健 张小田 龚继芳 陆明 高静 李艳艳 沈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探索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的意义及高危因素在筛选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322例结直肠癌及胃癌患者,筛选出25例遗传性胃肠肿瘤高危患者,运用二代... 目的:探索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的意义及高危因素在筛选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322例结直肠癌及胃癌患者,筛选出25例遗传性胃肠肿瘤高危患者,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42个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相关基因的胚系检测。结果:24%(6/25)患者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病理性胚系突变,其中50%(3/6)患者肿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现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83%(5/6)患者发病年龄≤50岁且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发生胚系突变的6例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分别为MYH基因错义突变1例,APC基因缺失突变1例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相关基因的突变4例(包括MLH1、MLH3、TGFBR2的错义突变和MSH6的无义突变各1例),且提供了MLH3的胚系致病突变的家系验证。结论: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本研究入组的25例患者进行家族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筛查,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胚系致病突变6例,提示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具有提高检测阳性率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遗传性消化道肿瘤 二代测序 胚系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FOLFOX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1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晰程 韦青 +3 位作者 高静 李艳艳 曹彦硕 沈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评估改良FOLFOXIRI方案一线应用于晚期不可切除结直肠癌中国患者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共21例患者接受改良FOLFOXIRI方案治疗:伊立替康150mg/m^2 d_1,奥沙利铂85mg/m^2 d_1,亚叶酸钙200mg/m^2 d_1,5-氟尿嘧啶2800mg/m^2,连续静... 目的评估改良FOLFOXIRI方案一线应用于晚期不可切除结直肠癌中国患者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共21例患者接受改良FOLFOXIRI方案治疗:伊立替康150mg/m^2 d_1,奥沙利铂85mg/m^2 d_1,亚叶酸钙200mg/m^2 d_1,5-氟尿嘧啶2800mg/m^2,连续静脉点滴48h;每2周重复1次。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毒性和疗效评估,无治疗相关的死亡。3-4度不良反应发生率42.9%(9/21),8例(38.1%)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4.8%)3度贫血。4.8%(1例)发生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奥沙利铂相对剂量强度为98.5%,伊立替康为93.4%,5-氟尿嘧啶为97.6%。14例(66.7%)患者获得部分缓解,6例(28.6%)疾病稳定,仅1例(4.8%)出现疾病进展;3例患者(14.3%)接受R0切除。21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6.7%和95.2%。结论与标准FOLFOXIRI方案相比,改良FOLFOXIRI方案在中国人群中应用可保持抗肿瘤活性,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FOLFOXIRI 化疗 客观缓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