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试验地小区面积大小的讨论
- 1
-
-
作者
曹家林
-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
出处
《山西农业科学》
1992年第11期19-20,共2页
-
文摘
对试验地小区面积提出了讨论,用变异系数与小区面积的关系确定小区大小,受勘测地面积影响,因此小区面积将成为可变的.
-
关键词
试验地
小区面积
田间设计
-
分类号
S5-3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大熊猫粪便中竹子咬节长短与年龄和种群数量关系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魏荣平
张贵权
王鹏彦
李德生
曹家林
-
机构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153-2162,共10页
-
基金
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
文摘
列举了大量试验数据对用大熊猫粪便中的竹子咬节长短估计大熊猫年龄和种群数量的方法提出了疑问 ,粪便中的竹子咬节长短和粪便直径与大熊猫年龄 (2岁以上 )没有相关关系 ,也没有找到任何非线性关系。粪便中的竹子咬节长短是大熊猫的一个个体特征 ,也是一个易受环境影响的变量 ,它的波动较大 ,作者认为在野外调查工作中用粪便中竹子咬节长短去预测年龄 (或年龄组 )
-
关键词
大熊猫
竹子咬节
调查方法
-
Keyword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bite size in feces
age
population number
investigation method
-
分类号
S864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
-
题名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动态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 3
-
-
作者
王鹏彦
黄炎
曹家林
-
机构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4-489,共6页
-
基金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
文摘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4次方程和指数增长式微分方程等数理分析方法,对全世界1953~2003年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对大熊猫的圈养种群数量建立的回归方程是拟合很好的4次多项式方程,1953~1987年的圈养种群增长曲线成S型,1998年后的种群增长成直线或指数式。依此进行预测,从1998年以后只依靠现有饲养种群167只就可能使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全世界种群数量2007年可突破200只,2009年可能达到220~240只,大概在15~22年后全世界饲养种群数量就能够翻一番,达到330多只。
-
关键词
大熊猫
圈养种群
数学模型
-
Keywords
giant panda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
captive popul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山西省荞麦种质资源含硒特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 4
-
-
作者
王子王
邢丽萍
曹家林
杜海平
-
机构
山西省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山西省农科院数理计算室
-
出处
《作物品种资源》
1993年第4期11-13,共3页
-
文摘
山西省甜荞75份,硒含量平均值为0.136μg/g,最低值0.014μg/g,最高值0.738μg/g,众数为0.080μg/g:苦荞56份,硒含量平均值为0.254μg/g,最低值0.013uμ/g,最高值0.500μg/g,众数为0.287μg/g。山西荞麦含硒量远高于外省荞麦的含硒量,可能与山西省部分地区土壤的含硒量较高有关。
-
关键词
甜荞
苦荞
种质资源
荞麦
硒
-
分类号
S517.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畜禽试验中记载资料参差不齐的编程技巧
- 5
-
-
作者
徐欣
曹家林
-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数理计算室
-
出处
《山西农业科学》
1991年第3期27-28,共2页
-
文摘
我们承担“计算机在家禽育种中的应用”课题的软件研制过程中,需要将库中资料调入内存,用BASIC语言对遗传力及遗传相关等参数进行计算,如果每头公畜所配母畜数相同,每头母畜产仔数相同,对这类数据齐全的资料很容易完成各种遗传参数的计算。由于动物试验的中途死亡现象比较普遍,每类公畜配种母畜数不相等,每头母畜产仔数不等,家禽试验还有雌雄比不同。
-
关键词
畜禽
育种
资料
计算机
编程
-
分类号
TP31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题名不同时期喷施生化调节剂对优质稻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3
- 6
-
-
作者
曹放波
雷涛
刘宇
曹家林
陈佳娜
黄敏
邹应斌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出处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78,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771722)。
-
文摘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不同生化调节剂复配剂对优质杂交晚籼稻隆晶优570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仅在拔节期或者在拔节期和始穗期两次喷施多效唑、调环酸钙等生化调节剂,可以明显缩短隆晶优570基部节间长度,增强其抗倒伏能力,增产效果显著;仅在始穗期喷施生化调节剂对提高抗倒伏能力和产量方面与喷清水对照相比有一定效果,但差异不显著。
-
关键词
优质杂交稻
生化调节剂
抗倒伏
产量
-
Keywords
high-quality hybrid rice
biochemical regulator
lodging resistance
yield
-
分类号
S511.0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大麦Hordeum F_1代的数值分析初报
- 7
-
-
作者
陈际延
曹家林
-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
出处
《大麦科学》
1995年第1期7-10,共4页
-
文摘
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大麦60个品种和15个F1代材料进行了分析.87%的F1代集中在一个类中.大麦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大大增加.优势的第二个性状集中在有效分蘖和植株高度增加.
-
关键词
大麦
杂种一代
穗粒数
分蘖数
-
分类号
S512.3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麦—豆轮作少、免耕定位试验及示范效果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马剑如
曹家林
杨富来
-
机构
南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6-8,11,共4页
-
文摘
少、免耕法已成为现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新成果,发达国家应用免耕或少耕技术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日本岗山县的稻麦免耕法已经连续实践20多年。70年代以来,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先后进行了免、少耕的研究、实施和推广,粮食、经济作物以及园田的优化栽培技术分别增加了免、少耕内容。为了能够因地制宜有效地采用少、免耕新技术,探讨其对南阳地区自然条件、土质、作物特点和生产手段等综合因素的适应性,扩大少、免耕作体系应用区域,开展了这项研究。
-
关键词
小麦
大豆
免耕
轮作
少耕
-
分类号
S344.13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