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届“新时代艺术学博士国际论坛与展览”博导书法展作品选刊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 苏士澍 +17 位作者 秦永龙 王冬龄 张同印 陈维德 李刚田 曹宝麟 邱振中 黄惇 言恭达 华人德 丛文俊 刘守安 胡抗美 祝遂之 徐利明 白谦慎 河内利治 李宰雨 《大学书法》 2025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风意 银钩铁画——读茹欲立先生书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曹宝麟 《书画世界》 2009年第6期16-18,共3页
茹欲立先生刚直倔强,书法亦以骨气胜。诸体兼擅,楷、行、草尤见功力。楷书以北碑为根基,参以欧书之韵、晋书之气,寓老辣于险劲之中,晚年更趋蕴藉含蓄,令人叹服。行书手札将颜书气度与魏楷力量有机地融合一起,并糅合赵子昂笔意,既遒劲有... 茹欲立先生刚直倔强,书法亦以骨气胜。诸体兼擅,楷、行、草尤见功力。楷书以北碑为根基,参以欧书之韵、晋书之气,寓老辣于险劲之中,晚年更趋蕴藉含蓄,令人叹服。行书手札将颜书气度与魏楷力量有机地融合一起,并糅合赵子昂笔意,既遒劲有力,又开合有度,寄消散于朴拙之外。其草书动静相宜,率直而本真,是心性的自然流露,可分为三类:根植于章草进行创作是为第一类,融入王羲之和孙过庭笔意者是为第二类,第三类祖祧陆机《平复帖》,破笔意书,朴质高古。茹欲立先生人品高洁刚烈,书法亦戛戛独造,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茹欲立 书法 骨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晏庐自述
3
作者 曹宝麟 《书画艺术》 2004年第6期28-32,共5页
记得20年前在北大读研究生时,教《语言学概论》的叶斐声教授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婴儿的诞生,就像一辆加满了油的汽车。”或许是转述西哲观点,说明人类有与生俱来的语言天赋。其实《礼记·祭义》早就说过:“身也者,父母之遗体... 记得20年前在北大读研究生时,教《语言学概论》的叶斐声教授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婴儿的诞生,就像一辆加满了油的汽车。”或许是转述西哲观点,说明人类有与生俱来的语言天赋。其实《礼记·祭义》早就说过:“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应己觉察到承继的相似之处。所以不能绳武先人德业,即被斥为“不肖”。现代生物学关于DNA的研究,使人类对揭示自身奥秘迈进了一大步:胞核中遗传密码贮存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祭义 语言学概论 语言天赋 西哲 黄生借书说 知天命 枉抛心力 生时 李下 冥冥之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学江书法五人谈
4
作者 曹宝麟 《书画世界》 2003年第1期26-27,共2页
黄学江是众多黄悖弟子中较有主见和成就的一位。我先识其书再识其面,记得在山东枣庄评审全国第四届中青展上,他获奖的一件七尺中堂草书,就颇得包括本人在内的大多数评委的赞赏。他那时的草书就已经在师法之外加入了一些率意的东西。似... 黄学江是众多黄悖弟子中较有主见和成就的一位。我先识其书再识其面,记得在山东枣庄评审全国第四届中青展上,他获奖的一件七尺中堂草书,就颇得包括本人在内的大多数评委的赞赏。他那时的草书就已经在师法之外加入了一些率意的东西。似与不似之间,这尽管是一小步,但对于有些只以摹拟到乱真为能事的学生而言可能是雷池。他们或许不知道,一个高明的老师,他最想看到的正是可贵的叛逆精神,这就是所谓『出息』。我只见过学江一回,他出示了一些近作的照片请我提意见。在所能诸体中,我认为最佳的还是草书。也许是喜好音乐,那种出于激情而发为节奏的动荡,都能在他的笔底豁露出来,有一件横幅至今使我仍留有较深的印象,应可属他的铭心绝品了,不知是否会收入集子。如果舍弃,似乎是不足以体现他草书的最高水准的。他的新作,草书仍是遥遥领先于其余各体的一种。他求变意识更为强烈——黄悖兄的风格业已淡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篆刻 似与不似 行草书 黄学 叛逆精神 黄山谷 山东枣庄 中国书法 求变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讽籀书九千字”辩
5
作者 徐学标 曹宝麟 《中国书画》 2003年第12期30-33,共4页
许慎《说文解字·叙》:《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班固《汉书·艺文志》: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僮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 许慎《说文解字·叙》:《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班固《汉书·艺文志》: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僮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按:上所引内容为西汉初年的同一律令,仅在表述方面个别字有所不同而已。这是传世史书中第一次记载由国家将文字的掌握情况作为选士标准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早期书法史、文字发展史、文化教育史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故此,历来为诸多学者所引用。单就这一材料的整体大意而言,比较容易理解,然而,具体到局部的'讽籀书九千字'方面,论及者各持己见,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笔者近期在对《汉书》与《后汉书》中有关'善史书'、'能史书'等内容的记载中,所涉及到的'史书'的'名实'问题进行考证过程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籀书 复字 太史令 急就篇 书法史 教育史 章太炎先生 《后汉书》 汉兴 史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固高等书法教育的文化根基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岳川 尉天池 +9 位作者 黄惇 陈初生 徐超 王登科 秦永龙 徐利明 刘灿铭 曹宝麟 张传旭 张世刚 《中国书画》 2005年第5期94-99,共6页
记者:请谈谈各位所在院校的书法专业概况?王岳川:北京大学的书法高等教育是随着中国现代性出场开始的,早在沈尹默在北大任教时,就开始全面倡导大学书法教育。遗憾的是,其后北大经历了太多的政治风云,在文革中又有太多次政治挫折,初成规... 记者:请谈谈各位所在院校的书法专业概况?王岳川:北京大学的书法高等教育是随着中国现代性出场开始的,早在沈尹默在北大任教时,就开始全面倡导大学书法教育。遗憾的是,其后北大经历了太多的政治风云,在文革中又有太多次政治挫折,初成规模的大学书法教育一度中断,即使是有也仅仅成为全校的公共课而未成理论体系。20世纪80年代,我们不满足于北大教授和学生书法团体的活动和进修班的教学模式,多次呼吁学校应将大学书法纳入到北大高等教育体系中来,因为北大作为一所著名学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教育 大学书法 书法专业 沈尹默 中国书法 王岳川 书法文化 启功先生 书法研究 书法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梁鼎光小楷古赋十八篇》
7
作者 曹宝麟 《中国美术》 1997年第2期53-53,共1页
序《梁鼎光小楷古赋十八篇》曹宝麟小楷是古时读书人的必修课程。正书成熟之后至印刷精密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小楷一直是公私场合的正规书体。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一篇由名公书写的小楷,即三国魏钟繇的奏章,距今已经1700余年了... 序《梁鼎光小楷古赋十八篇》曹宝麟小楷是古时读书人的必修课程。正书成熟之后至印刷精密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小楷一直是公私场合的正规书体。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一篇由名公书写的小楷,即三国魏钟繇的奏章,距今已经1700余年了。小楷易於辨识又不占篇幅的优点,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篇 曹宝麟 钟繇 古赋 三国魏 馆阁体 启功先生 黄卷青灯 吴通微 元气淋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家评说赵永金
8
作者 薛永年 刘一闻 曹宝麟 《书画世界》 2017年第6期17-19,共3页
薛摹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恣纵奇逸。
关键词 赵永金 评说 中央美术学院 研究生导师 教授 博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山铭》为米芾真迹考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宝麟 《中国书画》 2003年第3期81-84,共4页
米芾《研山铭》的回归故土,是今年书画界一桩重大事件。对于这幅作为目前仅存的米芾大字四件之一的真迹鉴定,专家们几乎是众口一词的。10年前我承编《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即于早20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的《米芾墨迹三种》中... 米芾《研山铭》的回归故土,是今年书画界一桩重大事件。对于这幅作为目前仅存的米芾大字四件之一的真迹鉴定,专家们几乎是众口一词的。10年前我承编《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即于早20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的《米芾墨迹三种》中采用本帖编人,而此印刷品比原帖字形略小,当是根据原藏者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所出图录翻印的。现在得睹真迹,顿觉即使再逼真的印刷品与之相比在神采上也不可同日而语了。当时仅凭直觉,我就认定此帖必为真迹,理由倒并非是看到米友仁的鉴定,而是觉得如此精妙的书迹除老米之外是没有第二人能够写得出来。在此基础之上,我作出书于崇宁元年(1102)的考释。考释虽略见单薄,但思路是明晰的,为省篇幅,读者可复核,在此不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芾 研山 中国书法 帖字 米友仁 书画界 崇宁 本帖 自叙帖 圣教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史研究与行书创作
10
作者 曹宝麟 《书画世界》 1996年第5期41-43,共3页
由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安徽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创作高级研修班」已于一九九六年七月三十日在合肥结束。研修班邀请我国著名中青年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刘正成、曹宝麟、陈振濂、黄惇、华人德、周俊杰、孙晓云、潘... 由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安徽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创作高级研修班」已于一九九六年七月三十日在合肥结束。研修班邀请我国著名中青年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刘正成、曹宝麟、陈振濂、黄惇、华人德、周俊杰、孙晓云、潘良桢前来讲学,他们分别就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创作方面的体会及当前书法界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发,给安徽中青年书法创作队伍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创作能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这些内容,对本刊的广大读者来说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此,自本期开始特开辟「书学讲坛」栏目,连续刊发八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史研究 书法创作 书法家 中青年 书法研究 作品 书学 中国书法 古代书论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建源书法小议
11
作者 曹宝麟 《书画艺术》 2007年第3期18-21,共4页
王建源1954年生,江苏无锡人。现系江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无锡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作品崇尚二王、苏米、八大等高士,在30多年的书学生涯中,上... 王建源1954年生,江苏无锡人。现系江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无锡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作品崇尚二王、苏米、八大等高士,在30多年的书学生涯中,上下涉猎。遍临诸家,形成了自己格调清新,书风雅逸的面目。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六、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全国一、二届扇面书法展,中日书法大展,中韩书法大展,获全国第二届电视书法大赛银奖。理论文章十多篇发表于《中国书法》、上海《书法》杂志、台湾《书友》杂志、《书法导报》等专业刊物,出版了《王建源书法作品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家 王建 协会会员 书法作品 硕士生导师 江苏省 艺术学院 江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真诠》(连载之五)
12
作者 张树侯 余国松 曹宝麟 《书画世界》 1995年第5期51-52,共2页
择师第十学术知识之增进,悉由交换而来;绳墨规矩之平陂,尤赖模范而定。学者欲求进步,其不能无所师承也,必也!顾师法或不善,则流弊转益滋。窃谓师法今人,其弊有二;师法古人,其弊亦有二。其或学子奴性太深,但遇有盛名者,即思仿效;又或教... 择师第十学术知识之增进,悉由交换而来;绳墨规矩之平陂,尤赖模范而定。学者欲求进步,其不能无所师承也,必也!顾师法或不善,则流弊转益滋。窃谓师法今人,其弊有二;师法古人,其弊亦有二。其或学子奴性太深,但遇有盛名者,即思仿效;又或教者予智自雄,戕他人之性灵,就一己之轨范,致令学者削足以就履。此则师法今人之弊也。吾于古代,酷爱经石峪大字,于近代酷爱薛翥江行书,而卒未曾一临摹者。虽笃好之,而笔姿不相近也。学者苟浮慕高远,不自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学者 出师表 交换 古人 古代 近代 学术 量度 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真诠》(连载之三、续本刊总第二期)
13
作者 张树侯 余国松 曹宝麟 《书画世界》 1995年第3期48-49,共2页
率性第八《语》云:「率性之谓道。」天性生而各殊,即求道不妨分途也。孔门十哲,分以四科,未尝强颜、闵以言语,强游、夏以政事,用能各造其极也。作字亦然,以故欧、虞、褚、薛,不相蹈袭;苏、黄、米、蔡,分道扬镳。并世而生,未尝互相标榜,... 率性第八《语》云:「率性之谓道。」天性生而各殊,即求道不妨分途也。孔门十哲,分以四科,未尝强颜、闵以言语,强游、夏以政事,用能各造其极也。作字亦然,以故欧、虞、褚、薛,不相蹈袭;苏、黄、米、蔡,分道扬镳。并世而生,未尝互相标榜,遂使笔花墨雨,璀灿艺林;「千声万色,蔚为大国也。自朝庭以楷法取士,沦为利禄之门,学者趋于风尚,削足以就履,遂致千篇一律,死气满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率性 求道 学者 天性 言语 艺林 著者 政事 馆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真诠》(连载之四)
14
作者 张树侯 余国松 曹宝麟 《书画世界》 1995年第4期49-49,共1页
矫正第九《语》云:「率性之谓道。」何以云「修道之谓教」①?盖性不能无气质之偏,绳愆纠谬,格其非心②。所谓「师道立则善人多」也。臂之刚,美德也,而或愎戾不仁,何取乎?柔,亦美德也,而或萎靡不振,何取乎?作字亦然:质偏于刚也,则牖之以... 矫正第九《语》云:「率性之谓道。」何以云「修道之谓教」①?盖性不能无气质之偏,绳愆纠谬,格其非心②。所谓「师道立则善人多」也。臂之刚,美德也,而或愎戾不仁,何取乎?柔,亦美德也,而或萎靡不振,何取乎?作字亦然:质偏于刚也,则牖之以韵藉;③质偏于柔也,则辅之以坚凝;偏于拘束也,同以分布展拓之;偏于放纵也,则以绳墨约束之。固因材以造就,亦救弊而补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美德 矫正 纠谬 师道 修道 气质 布展 率性 著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真诠》(连载之六)
15
作者 张树侯 余国松 曹宝麟 《书画世界》 1995年第6期48-49,共2页
参考第十一夫物之进化,由交换而来,而物之特殊,由比较而见。欲使学子了然于古人之神情意趣,非参考何由表见耶?世有独抱一经,数十年莫能得其体要者,未悉古今之世变,焉知一代之得失哉?读书有然,习字亦曷莫不然。吾尝见有牢守一种碑帖,数... 参考第十一夫物之进化,由交换而来,而物之特殊,由比较而见。欲使学子了然于古人之神情意趣,非参考何由表见耶?世有独抱一经,数十年莫能得其体要者,未悉古今之世变,焉知一代之得失哉?读书有然,习字亦曷莫不然。吾尝见有牢守一种碑帖,数十年毫无心得者,非资质之不敏,工力之不勤也,无他种碑帖之相形,故神情不显著也。譬之摹习一种汉碑,亦必广集他种汉碑,则见有茂密者,有疏放者,自平正者,有道奇者,有敦朴者,有秀逸者。形形色色,派别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碑帖 汉碑 进化 参考 随园诗话 交换 不显著 疏放 集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