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年血液透析患者对重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应答与影响情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曹励欧 钱家麒 +3 位作者 严玉澄 倪兆慧 林星辉 庞慧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11期605-607,共3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国产重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疫苗在我国成年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效果和影响疫苗应答的可能因素。方法29位年龄(53.1±13.3)岁,已开始规律性透析一月以上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透析龄(32.9±25.5...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国产重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疫苗在我国成年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效果和影响疫苗应答的可能因素。方法29位年龄(53.1±13.3)岁,已开始规律性透析一月以上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透析龄(32.9±25.5)月,病情稳定,乙型肝炎全套,丙型肝炎抗体均为阴性,肝功能正常,从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患者。分别于0,1,6月接受皮下注射10ìg乙型肝炎疫苗共三次,在接受最后一次注射后3月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的阳性率。血液透析室乙型肝炎全套和丙型肝炎抗体均阴性的工作人员10人接受皮下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作为正常对照组,注射剂量、方法、时间相同。结果:疫苗的耐受性好,血液透析组和对照组各有一人次出现轻度发热(<38℃),没有发生其它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完成三次注射和复查,血液透析组HbsAb的阳性率为51.7%,对照组HbsAb的阳性率为70%,5年后HbsAb阳性组存活11人,9人HbsAb仍为阳性,2人HbsAb转阴(一人2年后转阴、另一人3年)。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因细胞免疫功能受损HbsAb的阳性率较对照组低。本研究中HbsAb阳转的血液透析患者同未阳转的患者比较,在性别、年龄、原发病、体重及红细胞压积(Hct)、血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透析充分性方面无差别,但两组在白蛋白、前白蛋白值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营养情况可能和透析患者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乙型肝炎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控制的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励欧 方炜 倪兆慧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11期592-595,共4页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我国透析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快速上升,患者的血糖管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临床问题。本文就国内外治疗的共识和进展,结合循症医学的证据,对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值,监...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我国透析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快速上升,患者的血糖管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临床问题。本文就国内外治疗的共识和进展,结合循症医学的证据,对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值,监测的方法和治疗策略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患者 血糖控制 腹膜透析 糖尿病 治疗方法 终末期肾衰竭 临床问题 血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莲必治(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致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赵金文 倪兆慧 +3 位作者 曹励欧 牟姗 方炜 张庆怡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9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莲必治(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致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中药莲必治治疗相关的ARF患者、7例非莲必治药物过敏引起的ARF患者和3例氨基糖苷类致ARF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1)9例中药莲必治注射... 目的:探讨中药莲必治(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致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中药莲必治治疗相关的ARF患者、7例非莲必治药物过敏引起的ARF患者和3例氨基糖苷类致ARF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1)9例中药莲必治注射液治疗相关的ARF病例中,年龄22岁~66岁,平均(38±12)岁;其中少尿型7例,非少尿型2例,少尿期为1~8 d,平均(4±2)d;入院时血清BUN平均为(12.23±4.97)mmol/L,Scr平均为(596.5±412.3)μmol/L.9例患者中,4例经肾活检证实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其余5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情演变诊断为ATN.所有患者经停用莲必治注射液,内科保守治疗,其中5例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主要是血液透析)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均与氨基糖苷类致ARF患者的相同.(2)7例非中药莲必治药物过敏的ARF病例中,年龄23岁~67岁,平均(45±13)岁;其中少尿型5例,非少尿型2例,少尿期为2~14 d,平均(6±4)d;入院时BUN平均(16.15±4.55)mmol/L,Scr(643.4±462.2)μmol/L.7例患者中,5例经肾活检证实为急性肾间质炎症(AIN),其余2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情演变诊断为AIN.所有患者停用相关药物,均行血液透析,并须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7例患者中5例肾功能恢复正常,另外2例好转.结论:中药莲必治注射液有一定肾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莲必治 急性肾衰竭 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小管坏死 莲必治注射液 临床病理分析 急性肾衰竭 穿心莲内酯 中药 急性肾小管坏死 氨基糖苷类 肾功能恢复 非少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防治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琴 牟姗 +5 位作者 刘健 车霞静 张敏芳 曹励欧 方燕 倪兆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910-912,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acute-on-chronic kidney injury,A-on-C)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确诊A-on-C的患者中,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用14d。比...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acute-on-chronic kidney injury,A-on-C)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确诊A-on-C的患者中,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用14d。比较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尿蛋白、C反应蛋白(CRP)及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共61例A-on-C患者参与本项研究,其中男37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1±16.91)岁。患者肾功能有所改善,有效率达63.2%。血肌酐(Scr)治疗前为(330.61±186.58)μmol/L,治疗后为(303.26±184.6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血酸(UA)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为(497.34±120.81)μmol/L、(462.21±122.2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血常规、电解质、尿蛋白、肝功能、血脂、CPR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在A-on-C的患者中黄芪注射液可能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其心血管预后 被引量:9
5
作者 陈雅 倪兆慧 +3 位作者 顾乐怡 方炜 曹励欧 钱家麒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其心血管预后关系。方法搜集2006年5月1日~2011年9月1日在上海仁济医院开始透析并持续腹膜透析3个月及以上患者的基线及随访期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随访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1日。按血红蛋白...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其心血管预后关系。方法搜集2006年5月1日~2011年9月1日在上海仁济医院开始透析并持续腹膜透析3个月及以上患者的基线及随访期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随访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1日。按血红蛋白波动绝对值、血红蛋白波动趋势及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对血红蛋白波动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8名患者中,最终333名纳入分析。在血红蛋白波动绝对值分组中,透析开始3个月时血红蛋白升高<10g/l组新患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人数百分比(27.2%vs.2.2%,P<0.05)及CVD事件人时发病率显著高于≥10g/l组(1/76.2 vs.1/120.1次/病人月)。在血红蛋白波动趋势分组中,透析3个月血红蛋白始终较高组(HH组)既往患CVD再发CVD事件的人数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3组。在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分组中,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0.01g/l/100u的患者CVD事件人时发病率(1/59.2次/患者月)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影响其心血管预后。研究提示对于既往无CVD合并症的患者,应及时纠正贫血,而对于既往有CV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不宜长期维持在高水平。在临床中需密切注意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CVD事件。此结论推广还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波动 心血管事件 腹膜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蛋白分解率过低提示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不良 被引量:5
6
作者 俞赞喆 倪兆慧 +6 位作者 林爱武 方炜 曹励欧 庞慧华 顾乐怡 顾爱萍 钱家麒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9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标准蛋白分解率(Npcr)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随访的86例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透析充分性检查,计算nPCR,并检测相关营养指标。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3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标准蛋白分解率(Npcr)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随访的86例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透析充分性检查,计算nPCR,并检测相关营养指标。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32±13)个月的随访。结果入选患者平均nPCR(0.90±0.19)g/(kg·d)。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PCR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IL-6和CRP水平呈负相关。nPCR与总Ccr,残肾Ccr,总Kt/V和残肾Kt/V均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总Kt/V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nPCR水平的独立因素,总Kt/V较低的患者nPCR水平较低。根据入选时的nPCR水平将患者等分为三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PCR水平最低组0.82g/(kg·d)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结论透析充分性较低的患者nPCR水平较低。腹膜透析患者nPCR水平过低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蛋白分解率 透析充分性 微炎症状态 饮食蛋白摄入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振元 张贺 +7 位作者 陆晓蓉 曹励欧 袁江姿 俞赞喆 严豪 倪兆慧 钱家麒 方炜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龄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贫血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开始规律腹膜透析的所有透析龄≥3个月的资料完整的患者。以血红...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龄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贫血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开始规律腹膜透析的所有透析龄≥3个月的资料完整的患者。以血红蛋白100~120g/L为目标范围评估患者透析各时间点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共有52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本组患者透析前的血红蛋白达标率为14.8%,腹膜透析1、6、12、24、36月的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为36.3%、40.7%、43.8%、42.1%、42.6%,与透析前相比,腹膜透析后血红蛋白达标率均明显升高(1月χ~2=207.112,P<0.001;6月χ~2=230.008,P<0.001;12月χ~2=189.613,P<0.001;24月χ~2=162.607,P<0.001;36月χ~2=168.074,P<0.001)。各时间点血红蛋白≥10g/d L的比例分别为16.7%、72.2%、73.1%、77.1%、78.9%和78.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磷(β=-0.104,P=0.023)、血清白蛋白(β=0.167,P<0.001)、空腹血糖(β=0.110,P=0.016)、转铁蛋白饱和度(β=0.482,P<0.001)和残肾功能(β=0.127,P=0.006)是腹膜透析1月时血红蛋白的独立相关因素。腹膜透析36月时,转铁蛋白饱和度(β=0.494,P<0.001)和残肾功能(β=0.182,P=0.001)是血红蛋白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达标率较透析前显著增高,但总体达标率仍不理想;转铁蛋白饱和度和残肾功能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血红蛋白 转铁蛋白饱和度 残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性IgA肾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及来氟米特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施蓓莉 倪兆慧 +12 位作者 周敏捷 曹励欧 牟姗 王琴 吴青伟 方炜 严玉澄 林爱武 张敏芳 蔡宏 陆任华 朱铭力 钱家麒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目的:观察进展性IgAN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来氟米特(LEF)治疗前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将进展性IgAN患者随机分为来氟米特(LEF)组和激素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治疗前后的血清IL-18水平。结果:共36例患者完... 目的:观察进展性IgAN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来氟米特(LEF)治疗前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将进展性IgAN患者随机分为来氟米特(LEF)组和激素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治疗前后的血清IL-18水平。结果:共36例患者完成为期12个月的随访,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后可使蛋白尿水平显著降低,肾功能维持稳定。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360.3±25.2)vs(51.2±8.9)ng/L,P<0.01],治疗显效者其水平显著降低。Logistic回归显示治疗前血清IL-18水平是预测进展性IgAN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β=-0.582,P=0.001)。结论:来氟米特可作为进展性IgA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治疗前IL-18可能成为IgAN发病预测、疗效预判的一个无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来氟米特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施蓓莉 倪兆慧 +8 位作者 汤俊达 蔡宏 张敏芳 王琴 牟珊 曹励欧 俞赞哲 严玉澄 钱家麒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9期780-783,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探讨炎症在狼疮性肾炎左心室肥厚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28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病史、生化检查、免疫学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脏超声结... 目的:通过研究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探讨炎症在狼疮性肾炎左心室肥厚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28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病史、生化检查、免疫学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脏超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例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为78.75%(n=226)。存在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年龄较大[(40.92±14.16)岁vs(35.43±11.88)岁]、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8.03(3.22~30.95)mg/Lvs3.93(1.48~9.48)mg/L]及血尿酸水平[(491.78±29.35)μmol/Lvs(402.44±17.03)μmol/L]明显升高,而血红蛋白[(90.62±22.99)g/Lvs(105.95±22.43)g/L]及肾小球滤过率[(66.05±4.68)ml.min-1.1.73m-2vs(90.24±4.52)ml.min-1.1.73m-2]显著降低。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左心室重量指数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14,P<0.01),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左心室重量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0.338,P<0.01)。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正相关并且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炎症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积极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防治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狼疮性肾炎 左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学PBL教案设计、撰写与应用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邱永明 金义超 +2 位作者 冯智英 陈芳源 曹励欧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4期829-831,共3页
神经外科学PBL教学模式中,高水平的PBL教案是开展教学的关键。作者认为在教案设计、撰写与应用中,遵循以下原则:①使用教师亲自诊治的病例,设计、撰写个体化的案例;②案例的内容与现代先进的设备、技术密切结合,特别是微创神经外科技术... 神经外科学PBL教学模式中,高水平的PBL教案是开展教学的关键。作者认为在教案设计、撰写与应用中,遵循以下原则:①使用教师亲自诊治的病例,设计、撰写个体化的案例;②案例的内容与现代先进的设备、技术密切结合,特别是微创神经外科技术;③基础知识、临床应用与人文关怀、医疗道德及专业态度想结合,让学生从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转变。教学实践证明,这些原则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神经外科学 教案设计与撰写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琴 牟姗 +7 位作者 马良 徐维佳 车霞静 曹励欧 方炜 张敏芳 顾乐怡 倪兆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8期682-685,共4页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CKD)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在CKD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临床诊断CKD的患者,在给与CKD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为普伐他汀组(n=25)和对照组(n=23)。普伐他汀组加用普伐他...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CKD)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在CKD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临床诊断CKD的患者,在给与CKD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为普伐他汀组(n=25)和对照组(n=23)。普伐他汀组加用普伐他汀20 mg每晚,维持治疗4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36周及48周监测患者血肌酐、血脂、尿蛋白等情况,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结果:普伐他汀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蛋白尿、肾功能等基线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普伐他汀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36周后组间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普伐他汀组24 h尿蛋白在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8周后普伐他汀组尿蛋白较对照组下降52.3%。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均呈下降趋势,普伐他汀组更为显著。两组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伐他汀可能可有效改善CKD患者的血脂情况,减少蛋白尿,抑制炎症反应,延缓CKD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慢性肾脏病 肾功能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狼疮性肾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12
作者 李璐瑶 张敏芳 +3 位作者 戚超君 曹励欧 钱家麒 倪兆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病情况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我院肾脏科LN患者共210例,计算MS的发生率,以颈动脉超声检测斑块和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MS与颈动脉...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病情况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我院肾脏科LN患者共210例,计算MS的发生率,以颈动脉超声检测斑块和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本组LN患者中MS的发生率为41.90%。存在MS的患者颈动脉斑块比例(28.41%vs 17.21%,P<0.05)和IMT值[(0.74±0.25)mm vs(0.64±0.18)mm,P<0.01]显著升高。随着MS组成病种数的增加,颈动脉IMT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P<0.0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证实年龄(β=0.026,P=0.033)、病程(β=0.057,P=0.025)和MS(β=0.074,P<0.001)是影响颈动脉IMT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N患者中MS的发生率较高,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提示筛查MS对于LN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防治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狼疮性肾炎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峦娣 倪兆慧 +9 位作者 车霞静 王琴 曹励欧 牟姗 张敏芳 吴青伟 严玉澄 戴慧莉 龚程平 钱家麒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8期414-41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既往心血管疾病(cardia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史、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肥厚的情况,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CVD的发生情况。方法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既往心血管疾病(cardia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史、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肥厚的情况,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CVD的发生情况。方法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2 4 5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水平分为早中期组[GFR>30 ml/(min·1.73m^2)]、中晚期非透析组[GFR≤30 ml/(min·1.73m^2)]、透析组。收集入选患者CVD的发生情况、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45例入选患者,其中男性146例,女性99例,平均年龄64岁(55~70岁)。共有150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8例(58.3%)发现颈动脉斑块,在33例早中期患者中,即有21例(63.6%)发现斑块。与正常参考值相比,各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hess,IMT)、颈总动脉阻力指数均显著增加。153例患者进行了心脏超声检查,其中120例(78.4%)存在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在36例早中期患者中,即有21例(58.3%)有LVH。245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共147例既往发生CVD(60.0%),远高于普通人群的CVD发生率(36.3%)。各组患者CVD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36.3%),早中期患者的CVD发生率已达47.8%,中晚期患者CVD的发生率(67.9%)比早中期组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普遍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和LVH,其CVD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在早中期阶段CVD的发生率即存在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 心血管疾病 颈动脉粥样斑块 左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治疗中腹膜的改变及干预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悦 曹励欧 倪兆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8期743-746,共4页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一种成功的肾脏替代疗法,但腹膜炎症反复发作和长期暴露于腹透液会导致腹膜纤维化和超滤衰竭。传统的葡萄糖腹透液会诱导产生炎症因子,从而导致慢性炎症、血管透明样变、血管新生及腹膜纤维化。对此...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一种成功的肾脏替代疗法,但腹膜炎症反复发作和长期暴露于腹透液会导致腹膜纤维化和超滤衰竭。传统的葡萄糖腹透液会诱导产生炎症因子,从而导致慢性炎症、血管透明样变、血管新生及腹膜纤维化。对此,近年来提出了很多保护腹膜的策略,其中很多方法已在动物模型中证实,但尚未开展临床试验。本文回顾并总结了影响腹膜透析中腹膜功能和结构改变的因素,并从中探讨干预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纤维化 腹膜透析治疗 腹透液 临床试验 动物模型 血管新生 干预策略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活化蛋白C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峦娣 倪兆慧 +8 位作者 王琴 车霞静 曹励欧 牟姗 张敏芳 吴青伟 严玉澄 戴慧莉 钱家麒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7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活化蛋白C(APC)与2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ELISA方法检测4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27位对照组志愿者的血浆APC水平,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衡量指标。结果:与对照... 目的:探讨活化蛋白C(APC)与2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ELISA方法检测4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27位对照组志愿者的血浆APC水平,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衡量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APC水平显著性降低[(10389.0±1801.9)vs(6693.3±1790.5)ng/ml,P<0.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肾病非透析患者的颈动脉IMT与血浆APC水平(r=-0.511,P<0.01)负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PC是平均颈动脉IMT的显著性相关因素(β=-0.492,P<0.01),且24h尿白蛋白排泄率(β=-0.719,P<0.05)、血红蛋白(β=0.522,P<0.05)是血浆APC水平的显著性相关因素。结论:APC的减少可能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并可能在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蛋白C 糖尿病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