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中卫山羊羊毛性状差异分析
1
作者 曹凤凤 陶金忠 +4 位作者 施安 李卓颖 赵占强 杜海东 曹彦龙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6-9,共4页
试验旨在探讨舍饲条件下性别和年龄对中卫山羊羊绒和羊毛品质的影响。试验测定了35日龄公羊和母羊的羊毛平均弯曲数,1、2岁公羊以及1~4岁母羊的羊毛、羊绒长度、平均直径以及直径标准偏差,1~4岁母羊的净毛率、净绒率,并对以上数据进行... 试验旨在探讨舍饲条件下性别和年龄对中卫山羊羊绒和羊毛品质的影响。试验测定了35日龄公羊和母羊的羊毛平均弯曲数,1、2岁公羊以及1~4岁母羊的羊毛、羊绒长度、平均直径以及直径标准偏差,1~4岁母羊的净毛率、净绒率,并对以上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35日龄中卫山羊公羊的羊毛平均弯曲数为4.25个,母羊为4.33个;2岁母羊的羊毛平均直径显著大于1岁公羊、母羊(P<0.05);各年龄段公羊、母羊的羊毛直径标准偏差差异均不显著(P>0.05);1、2岁公羊毛长度显著大于1~4岁母羊(P<0.05),3、4岁母羊毛长度大于1、2岁母羊(P>0.05);1岁公羊的羊绒平均直径显著大于2岁公羊和1、3、4岁母羊(P<0.05),显著小于2岁母羊(P<0.05);2岁公羊的羊绒平均直径显著小于1、2岁母羊(P<0.05),2岁母羊的羊绒平均直径显著大于1、3、4岁母羊(P<0.05);各年龄段公羊、母羊的羊绒直径标准偏差差异均不显著(P>0.05);1岁公羊绒长度显著大于2岁公羊(P<0.05),1、2岁公羊的毛长度、绒长度均大于1~4岁母羊。不同年龄母羊的净绒率、净毛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中卫山羊的羊毛平均直径、羊毛直径标准偏差、毛长度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同一年龄阶段公羊的羊毛平均直径小于母羊,绒长度大于母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卫山羊 羊毛 羊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黄体的形成、溶解及其在维持妊娠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庆云 曹凤凤 +2 位作者 邢洲 李卓颖 陶金忠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88-3095,共8页
奶牛黄体功能的研究对于提升奶牛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奶牛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妊娠率仍然受限于胚胎损失和黄体功能不全等因素。黄体作为维持妊娠的重要结构,其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奶牛的繁殖结果,通过深入了解黄体的生... 奶牛黄体功能的研究对于提升奶牛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奶牛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妊娠率仍然受限于胚胎损失和黄体功能不全等因素。黄体作为维持妊娠的重要结构,其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奶牛的繁殖结果,通过深入了解黄体的生理特性、形成与退化机制,对奶牛繁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奶牛黄体的形成和退化机制、影响其功能的内外部因素以及相关干预措施,重点探讨了激素调控和生物技术在维持黄体功能中的应用,旨在为改善奶牛黄体功能、提高繁殖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 孕酮 前列腺素 干扰素 胚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菌复合处理对秸秆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别雪 周玉香 +1 位作者 曹凤凤 田梅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98-101,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处理对秸秆品质变化的影响。利用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简称酶菌复合处理)对宁夏地区的4种粗饲料进行发酵处理(试验组),以未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芦苇草作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发酵30 d。结果显示:酶... 试验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处理对秸秆品质变化的影响。利用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简称酶菌复合处理)对宁夏地区的4种粗饲料进行发酵处理(试验组),以未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芦苇草作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发酵30 d。结果显示:酶菌复合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在气味、色泽、结构方面均优于未处理的4种秸秆,经过酶菌复合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等级均为Ⅰ级优良,未处理的秸秆等级均为Ⅱ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燕麦草的粗脂肪(EE)含量显著升高(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稻草、燕麦草和芦苇草的pH值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柠条的粗饲料相对价值(RFV)显著升高(P<0.05),稻草、燕麦草、芦苇草的RFV虽然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酶菌复合处理能够提高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的RFV,酶菌复合处理的4种秸秆的RFV依次为燕麦草>芦苇草>稻草>柠条。研究表明,对秸秆饲料进行酶菌复合处理能够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率,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菌复合处理 粗饲料相对价值 秸秆饲料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羊超数排卵处理后血浆类固醇激素对超排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邢洲 宋承磊 +3 位作者 曹凤凤 李卓颖 李庆云 陶金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25年第9期4422-4431,共10页
旨在探究超数排卵处理后滩羊血浆类固醇激素变化与超排效果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33只经产年龄在4.5±0.1岁的健康滩羊采用CIDR+FSH+PG法超数排卵,采集试验滩羊在人工授精(AI)当天(第0天)和采胚日(第6天)的血液样品并分离血浆,依据... 旨在探究超数排卵处理后滩羊血浆类固醇激素变化与超排效果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33只经产年龄在4.5±0.1岁的健康滩羊采用CIDR+FSH+PG法超数排卵,采集试验滩羊在人工授精(AI)当天(第0天)和采胚日(第6天)的血液样品并分离血浆,依据采胚日观察到卵巢黄体数量结合样品采集时间将血浆样品为4组,AI当天高反应组(HCA)、AI当天低反应组(LCA)、采卵日高反应组(HC6)、采卵日低反应组(LC6),每组各8个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靶向检测血浆中类固醇激素的变化。结果显示,采卵日滩羊血浆中孕酮(P4)、孕烷二醇(PdG)、去氧皮质酮(DOC)和2-甲氧基雌酮(2-ME)极显著高于AI当天,而AI当天(LCA和HCA组)血浆中4-甲氧基雌酮(4-ME)极显著的高于采卵日;对于AI当天,HCA组17α-羟孕酮浓度(FC=1.50)显著高于LCA组(P<0.05);采卵日两组中,HC6组孕酮(FC=0.52)和去氧皮质酮(FC=0.50)浓度显著高于LC6组(P<0.05),且孕酮和去氧皮质酮浓度与黄体数和总胚胎数之间呈显著强的正相关。结果表明,超数排卵处理后,滩羊血浆类固醇激素发生了变化,采卵日孕酮与去氧皮质酮浓度影响超数排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超数排卵 黄体数 类固醇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