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递减分析的页岩油气可采量评估
1
作者
陈劲松
孙晓梦
+3 位作者
郭莉
曹健志
刘保军
谭春兰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6期75-83,共9页
目前,对非常规油气储层渗流特征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对页岩油气井生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给页岩油气可采量评估带来很大的挑战。结合实例,通过分析页岩油气可采量评估主要环节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1)页岩油气井流动...
目前,对非常规油气储层渗流特征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对页岩油气井生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给页岩油气可采量评估带来很大的挑战。结合实例,通过分析页岩油气可采量评估主要环节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1)页岩油气井流动阶段诊断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后续递减分析预测可采量的风险。页岩油气井生产状态的改变,对可采量的影响不容忽视。2)根据在产井产量及可采量预测建立的典型生产曲线,其样本井的合理选取以及可采量的统计对比,直接影响未开发区块可采量的合理性。3)井间压窜干扰对老井和新井的可采量影响较大,需要对井距与压裂规模的匹配性做深入的研究。由于裂缝传导率和有效渗透率均随压力的下降而降低,同时存在井间干扰等因素,递减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是评价页岩油气可采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井
开发阶段
可采量
递减分析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因子分析的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与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2
作者
谭伏霖
孙晓梦
+2 位作者
曹健志
郭莉
王亚林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6期67-74,共8页
为提高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准确性,针对页岩油产量影响因素众多,且构建页岩油储层“甜点”变化的综合指数困难等问题,开展了页岩油影响因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所构建的主因子进行了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利用...
为提高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准确性,针对页岩油产量影响因素众多,且构建页岩油储层“甜点”变化的综合指数困难等问题,开展了页岩油影响因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所构建的主因子进行了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利用因子分析进行了页岩油储层主控地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短周期统计的产量与孔隙度×饱和度、泥质含量及总有机碳含量等地质“甜点”参数相关性较好,能反应页岩油储层“甜点”的变化;2)利用因子分析构建的2个主因子与页岩油储层“甜点”指数的相关性较好,能反应研究区页岩油储层“甜点”的变化,降低了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复杂度;3)页岩油储层“甜点”的第1主控地质因素为地层压力异常值,它代表了页岩油生产的地层能量;第2主控地质因素为储层中页岩油的丰度,它代表了页岩油含量;而黏土含量对页岩油产量有着负面的影响。以上成果认识,对页岩油储层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甜点”预测
因子分析
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油气井常用产量预测模型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
21
3
作者
陈劲松
曹健志
+2 位作者
韩洪宝
年静波
郭莉
《非常规油气》
2019年第3期48-57,共10页
由于页岩油气区在岩石性质(特低渗)、地层特征(天然裂缝网络)、井的几何特征(长水平井)、增产措施(多级压裂)等方面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页岩油气井可采量预测相对于常规油气井,其挑战性和不确定性更大。为了提高页岩油气单井产量及可采...
由于页岩油气区在岩石性质(特低渗)、地层特征(天然裂缝网络)、井的几何特征(长水平井)、增产措施(多级压裂)等方面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页岩油气井可采量预测相对于常规油气井,其挑战性和不确定性更大。为了提高页岩油气单井产量及可采量预测中的合理性,本文在大量实际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对4种常用递减预测模型(Arps超双曲递减、Arps调和递减、扩展指数递减和DUONG递减)在不同生产阶段的预测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提出:①不同地质背景、不同开发模式的页岩油气区生产井动态不同,4种模型的适应性也不相同,其预测结果范围及变化符合PRMS关于可采量评估的检验标准。②生产早期(投产时间小于3年)4种模型均不稳定,预测技术可采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谨慎。③相对而言,扩展指数模型预测较保守,超双曲递减模型较乐观,调和递减模型和DUONG模型较适中。投产3~5年后,DUONG模型的稳定性最好。④建议在数据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多种方法预测在产井的技术可采量,并比较每一种方法,得到预测结果的合理范围及最可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井
递减模型
递减指数b
产量预测
技术可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进Arps递减模型早期产量预测再认识
被引量:
8
4
作者
陈劲松
年静波
+2 位作者
韩洪宝
曹健志
郭莉
《非常规油气》
2019年第1期75-80,共6页
改进Arps递减模型是目前页岩油气井产量预测的主流方法,为了提高该递减模型在页岩油气开发早期单井产量预测中的合理性,本文在大量实际工作积累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流动阶段的识别,有助于合理确定拟合数据点;通过调和递减模型与超双曲递...
改进Arps递减模型是目前页岩油气井产量预测的主流方法,为了提高该递减模型在页岩油气开发早期单井产量预测中的合理性,本文在大量实际工作积累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流动阶段的识别,有助于合理确定拟合数据点;通过调和递减模型与超双曲递减模型结合使用,可以定量反映早期产量预测的不确定性,更合理地预测页岩油气单井未来产量。该方法通过倒推具有较长生产历史的页岩油气井的产量验证,增加了改进Arps递减模型页岩油气井早期产量预测结果与实际的吻合程度,并在北美页岩油气区生产井的实际预测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页岩油气井早期产量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井
改进Arps递减
调和递减模型
递减指数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页岩油气典型生产曲线建立的两点思考
被引量:
6
5
作者
陈劲松
周国文
+1 位作者
年静波
曹健志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5期67-74,57,共9页
典型生产曲线是根据选取类比在产井的生产动态进行构建,是预测页岩油气新井产量和可采量的基础。类比井选取的合理性及其可采量的置信度是建立典型生产曲线工作中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直接影响典型生产曲线的合理性。通过累计概率分布...
典型生产曲线是根据选取类比在产井的生产动态进行构建,是预测页岩油气新井产量和可采量的基础。类比井选取的合理性及其可采量的置信度是建立典型生产曲线工作中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直接影响典型生产曲线的合理性。通过累计概率分布曲线在北美某页岩油区块的实际应用,阐述如何从曲线P10~P90区间段应近似为一个直线段来判断类比井选取的合理性,从统计分析可采量P10/P90的比值与类比井数应满足石油评估工程师协会推荐的最小样本量来判断结果的置信度水平。随着页岩油气区块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化,该方法在国内页岩油气未开发储量评估工作中将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井
典型生产曲线
累计概率分布曲线
技术可采量
置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马格达雷纳盆地北部Simiti层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6
作者
宋新武
赵伯宇
+3 位作者
李陶涛
段麦伦
曹健志
彭元怀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5期27-30,共4页
哥伦比亚中马格达雷纳盆地前期的油气发现主要为上白垩统及古近系储层,2012年首次在下白垩统Simiti层钻遇商业油流,为该盆地新储层的综合研究拉开序幕。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使用Simiti层钻井岩屑采样进行岩石热解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
哥伦比亚中马格达雷纳盆地前期的油气发现主要为上白垩统及古近系储层,2012年首次在下白垩统Simiti层钻遇商业油流,为该盆地新储层的综合研究拉开序幕。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使用Simiti层钻井岩屑采样进行岩石热解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表明,该地层为良好的烃源岩层,有机碳含量高,有机母质构成呈现出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并存格局,沉积环境为低盐度、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马格达雷纳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陆相页岩型页岩油地质特征的差异与甜点评价--以北美二叠盆地Wolfcamp D页岩油与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为例
被引量:
3
7
作者
刘羽汐
白斌
+4 位作者
曹健志
王瑞
朱如凯
孟思炜
侯秀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5,共11页
全球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512×10^(8)t,2021年页岩层系原油累计产量达3.9×10^(8)t,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根据地质条件和沉积特征,中国陆相页岩层系储层“甜点”分为夹层型、混积型与页岩型3类,其中夹层...
全球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512×10^(8)t,2021年页岩层系原油累计产量达3.9×10^(8)t,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根据地质条件和沉积特征,中国陆相页岩层系储层“甜点”分为夹层型、混积型与页岩型3类,其中夹层型、混积型已是国内外页岩油勘探开发主体。近期,页岩型页岩油也实现了勘探突破,但急需深化甜点评价,为实现效益开发提供依据。因此,文章尝试以北美二叠盆地海相石炭系Wolfcamp D段和松辽盆地古龙陆相白垩系青山口组两套页岩型页岩油地质特征对比为基础,探讨页岩型页岩油甜点评价关键指标,为中国陆相页岩型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对比认为两套页岩岩性均以高黏土矿物、高石英的长英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为主,具有地层超压、油质偏轻且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的相近地质特征;但古龙页岩储集空间为与大量黏土矿物相关的有机质孔—页理缝复合的双重空间,连通性较Wolfcamp D段页岩好,有机碳丰度则略低于Wolfcamp D段页岩。Wolfcamp D页岩油地质甜点为有机碳丰度较高的黏土质泥页岩和硅质泥页岩,结合页岩压裂效果,工程甜点确定为富含生物硅的富有机质硅质泥页岩。同样,中国古龙陆相页岩油将滞留烃作为地质甜点评价依据,提出富有机质的黏土质页岩和长英质页岩均为地质甜点,而工程甜点则应聚焦富含硅质的长英质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
二叠盆地
Wolfcamp
D
古龙
页岩型页岩油
甜点特征
靶体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递减分析的页岩油气可采量评估
1
作者
陈劲松
孙晓梦
郭莉
曹健志
刘保军
谭春兰
机构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6期75-83,共9页
基金
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页岩油项目JV区子母井效应及开发优化研究”(A022021003)。
文摘
目前,对非常规油气储层渗流特征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对页岩油气井生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给页岩油气可采量评估带来很大的挑战。结合实例,通过分析页岩油气可采量评估主要环节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1)页岩油气井流动阶段诊断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后续递减分析预测可采量的风险。页岩油气井生产状态的改变,对可采量的影响不容忽视。2)根据在产井产量及可采量预测建立的典型生产曲线,其样本井的合理选取以及可采量的统计对比,直接影响未开发区块可采量的合理性。3)井间压窜干扰对老井和新井的可采量影响较大,需要对井距与压裂规模的匹配性做深入的研究。由于裂缝传导率和有效渗透率均随压力的下降而降低,同时存在井间干扰等因素,递减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是评价页岩油气可采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页岩油气井
开发阶段
可采量
递减分析
不确定性
Keywords
shale oil&gas wells
development phase
recoverable
decline analysis
uncertainty
分类号
TE3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因子分析的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与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2
作者
谭伏霖
孙晓梦
曹健志
郭莉
王亚林
机构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6期67-74,共8页
基金
中化集团重点项目“美国项目JV区子母井效应及开发优化研究”(A022021003)。
文摘
为提高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准确性,针对页岩油产量影响因素众多,且构建页岩油储层“甜点”变化的综合指数困难等问题,开展了页岩油影响因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所构建的主因子进行了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利用因子分析进行了页岩油储层主控地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短周期统计的产量与孔隙度×饱和度、泥质含量及总有机碳含量等地质“甜点”参数相关性较好,能反应页岩油储层“甜点”的变化;2)利用因子分析构建的2个主因子与页岩油储层“甜点”指数的相关性较好,能反应研究区页岩油储层“甜点”的变化,降低了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复杂度;3)页岩油储层“甜点”的第1主控地质因素为地层压力异常值,它代表了页岩油生产的地层能量;第2主控地质因素为储层中页岩油的丰度,它代表了页岩油含量;而黏土含量对页岩油产量有着负面的影响。以上成果认识,对页岩油储层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甜点”预测
因子分析
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Keywords
shale oil reservoir
evaluation of sweet spot
factor analysis
main geological factor analysis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油气井常用产量预测模型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
21
3
作者
陈劲松
曹健志
韩洪宝
年静波
郭莉
机构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非常规油气》
2019年第3期48-57,共10页
文摘
由于页岩油气区在岩石性质(特低渗)、地层特征(天然裂缝网络)、井的几何特征(长水平井)、增产措施(多级压裂)等方面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页岩油气井可采量预测相对于常规油气井,其挑战性和不确定性更大。为了提高页岩油气单井产量及可采量预测中的合理性,本文在大量实际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对4种常用递减预测模型(Arps超双曲递减、Arps调和递减、扩展指数递减和DUONG递减)在不同生产阶段的预测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提出:①不同地质背景、不同开发模式的页岩油气区生产井动态不同,4种模型的适应性也不相同,其预测结果范围及变化符合PRMS关于可采量评估的检验标准。②生产早期(投产时间小于3年)4种模型均不稳定,预测技术可采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谨慎。③相对而言,扩展指数模型预测较保守,超双曲递减模型较乐观,调和递减模型和DUONG模型较适中。投产3~5年后,DUONG模型的稳定性最好。④建议在数据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多种方法预测在产井的技术可采量,并比较每一种方法,得到预测结果的合理范围及最可靠的结果。
关键词
页岩油气井
递减模型
递减指数b
产量预测
技术可采量
Keywords
shale oil & gas wells
decline models
decline index b
production prediction
TRR
分类号
TE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进Arps递减模型早期产量预测再认识
被引量:
8
4
作者
陈劲松
年静波
韩洪宝
曹健志
郭莉
机构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非常规油气》
2019年第1期75-80,共6页
文摘
改进Arps递减模型是目前页岩油气井产量预测的主流方法,为了提高该递减模型在页岩油气开发早期单井产量预测中的合理性,本文在大量实际工作积累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流动阶段的识别,有助于合理确定拟合数据点;通过调和递减模型与超双曲递减模型结合使用,可以定量反映早期产量预测的不确定性,更合理地预测页岩油气单井未来产量。该方法通过倒推具有较长生产历史的页岩油气井的产量验证,增加了改进Arps递减模型页岩油气井早期产量预测结果与实际的吻合程度,并在北美页岩油气区生产井的实际预测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页岩油气井早期产量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
页岩油气井
改进Arps递减
调和递减模型
递减指数
产量预测
Keywords
shale oil&gas wells
modified Arps decline
harmonic decline
decline index
production prediction
分类号
TE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页岩油气典型生产曲线建立的两点思考
被引量:
6
5
作者
陈劲松
周国文
年静波
曹健志
机构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5期67-74,57,共9页
文摘
典型生产曲线是根据选取类比在产井的生产动态进行构建,是预测页岩油气新井产量和可采量的基础。类比井选取的合理性及其可采量的置信度是建立典型生产曲线工作中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直接影响典型生产曲线的合理性。通过累计概率分布曲线在北美某页岩油区块的实际应用,阐述如何从曲线P10~P90区间段应近似为一个直线段来判断类比井选取的合理性,从统计分析可采量P10/P90的比值与类比井数应满足石油评估工程师协会推荐的最小样本量来判断结果的置信度水平。随着页岩油气区块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化,该方法在国内页岩油气未开发储量评估工作中将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
页岩油气井
典型生产曲线
累计概率分布曲线
技术可采量
置信度
Keywords
shale oil&gas wells
TPC
cumulativ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curve
TRR
degree of confidence
分类号
TE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马格达雷纳盆地北部Simiti层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6
作者
宋新武
赵伯宇
李陶涛
段麦伦
曹健志
彭元怀
机构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5期27-30,共4页
文摘
哥伦比亚中马格达雷纳盆地前期的油气发现主要为上白垩统及古近系储层,2012年首次在下白垩统Simiti层钻遇商业油流,为该盆地新储层的综合研究拉开序幕。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使用Simiti层钻井岩屑采样进行岩石热解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表明,该地层为良好的烃源岩层,有机碳含量高,有机母质构成呈现出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并存格局,沉积环境为低盐度、还原环境。
关键词
中马格达雷纳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分类号
TE125.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陆相页岩型页岩油地质特征的差异与甜点评价--以北美二叠盆地Wolfcamp D页岩油与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为例
被引量:
3
7
作者
刘羽汐
白斌
曹健志
王瑞
朱如凯
孟思炜
侯秀林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鄂尔多斯长7富有机质(泥)页岩生烃演化过程中源储非均质特征及其对滞留烃的控制作用”(42072186)
黑龙江省揭榜挂帅项目“古龙页岩油相态、渗流机理及地质工程一体化增产改造研究”,“古龙页岩储层成岩动态演化过程与孔缝耦合关系研究”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项目“致密油有效储层成因机制及定量表征技术”(2021-DJ2203)。
文摘
全球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512×10^(8)t,2021年页岩层系原油累计产量达3.9×10^(8)t,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根据地质条件和沉积特征,中国陆相页岩层系储层“甜点”分为夹层型、混积型与页岩型3类,其中夹层型、混积型已是国内外页岩油勘探开发主体。近期,页岩型页岩油也实现了勘探突破,但急需深化甜点评价,为实现效益开发提供依据。因此,文章尝试以北美二叠盆地海相石炭系Wolfcamp D段和松辽盆地古龙陆相白垩系青山口组两套页岩型页岩油地质特征对比为基础,探讨页岩型页岩油甜点评价关键指标,为中国陆相页岩型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对比认为两套页岩岩性均以高黏土矿物、高石英的长英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为主,具有地层超压、油质偏轻且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的相近地质特征;但古龙页岩储集空间为与大量黏土矿物相关的有机质孔—页理缝复合的双重空间,连通性较Wolfcamp D段页岩好,有机碳丰度则略低于Wolfcamp D段页岩。Wolfcamp D页岩油地质甜点为有机碳丰度较高的黏土质泥页岩和硅质泥页岩,结合页岩压裂效果,工程甜点确定为富含生物硅的富有机质硅质泥页岩。同样,中国古龙陆相页岩油将滞留烃作为地质甜点评价依据,提出富有机质的黏土质页岩和长英质页岩均为地质甜点,而工程甜点则应聚焦富含硅质的长英质页岩。
关键词
北美
二叠盆地
Wolfcamp
D
古龙
页岩型页岩油
甜点特征
靶体优选
Keywords
north America
Permian Basin
Wolfcamp D
Gulong
shale type shale oil
sweet spot characteristics
target optimal selection
分类号
TE1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递减分析的页岩油气可采量评估
陈劲松
孙晓梦
郭莉
曹健志
刘保军
谭春兰
《非常规油气》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因子分析的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与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谭伏霖
孙晓梦
曹健志
郭莉
王亚林
《非常规油气》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页岩油气井常用产量预测模型适应性分析
陈劲松
曹健志
韩洪宝
年静波
郭莉
《非常规油气》
2019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改进Arps递减模型早期产量预测再认识
陈劲松
年静波
韩洪宝
曹健志
郭莉
《非常规油气》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关于页岩油气典型生产曲线建立的两点思考
陈劲松
周国文
年静波
曹健志
《非常规油气》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马格达雷纳盆地北部Simiti层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宋新武
赵伯宇
李陶涛
段麦伦
曹健志
彭元怀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海陆相页岩型页岩油地质特征的差异与甜点评价--以北美二叠盆地Wolfcamp D页岩油与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为例
刘羽汐
白斌
曹健志
王瑞
朱如凯
孟思炜
侯秀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