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处理聚丙烯酰胺对辉钼矿浮选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1
作者 祁梦瑶 沙津汀 +5 位作者 罗振恺 彭伟军 曹亦俊 王伟 张龙玉 黄宇坤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5年第2期93-101,共9页
钼矿浮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选矿废水,为使选矿废水满足回用要求,通常添加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加速微细粒矿泥沉降,使上层清水回用。然而,随着选矿废水回用次数增加,废水中累积的PAM严重抑制辉钼矿浮选,降低其回收率。考察了PAM... 钼矿浮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选矿废水,为使选矿废水满足回用要求,通常添加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加速微细粒矿泥沉降,使上层清水回用。然而,随着选矿废水回用次数增加,废水中累积的PAM严重抑制辉钼矿浮选,降低其回收率。考察了PAM对辉钼矿浮选行为的影响,探究经超声波处理后含PAM选矿回水对辉钼矿浮选行为的影响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PAM的存在大幅降低了辉钼矿的表面疏水性,抑制了辉钼矿浮选,其抑制作用随PAM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经超声波处理后,辉钼矿可浮性回升。5mg/LPAM溶液在600W功率下超声波处理9min后,辉钼矿的浮选回收率达到68.63%。进一步研究表明,溶液中的微气核空化泡在超声波作用下振动,在一定声压下生长和崩溃,并伴随着自由基的产生,可以击碎和氧化降解PAM,使PAM分子链断裂,相对分子质量迅速下降。采用超声波处理含PAM废水,可提高钼矿选矿废水回用率和辉钼矿浮选回收率,同时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浮选 选矿回水 聚丙烯酰胺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邢耀文 杨海昌 +1 位作者 桂夏辉 曹亦俊 《选煤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浮选是低品质矿及煤分选提质的有效手段,其中微细粒浮选难题突出,而纳米气泡则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途径,但关于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的诸多基础科学问题仍未解决。为促进微细粒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技术的开发,重点围绕浮选过程中纳米气... 浮选是低品质矿及煤分选提质的有效手段,其中微细粒浮选难题突出,而纳米气泡则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途径,但关于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的诸多基础科学问题仍未解决。为促进微细粒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技术的开发,重点围绕浮选过程中纳米气泡的界面选择性成核动力学、界面纳米气泡超常稳定性机理及纳米气泡强化颗粒-气泡捕获效率微观作用机制等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笔者团队在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气泡的选择性成核是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的关键,而纳米气泡的稳定性则是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的前提;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的机制主要包括促进颗粒絮团与缩短诱导时间,其内在作用机制来自纳米气泡长程疏水引力与边界滑移的协同作用。笔者团队的研究阐明了纳米气泡固-液界面选择性成核的能量作用机制,提出了基于界面高密度气层自动补偿的界面纳米气泡稳定性机理,建立了微纳力学-边界滑移协同驱动的纳米气泡强化浮选界面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现代浮选基础理论,为开发微细粒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技术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过程强化 纳米气泡 成核动力学 稳定性 AFM胶体探针 分子动力学模拟 颗粒絮团 长程疏水引力 诱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煅烧-酸浸除杂增白实验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伟 彭伟军 +2 位作者 田家新 苗毅恒 曹亦俊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70-74,共5页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磷石膏产量及堆存量大,已成为制约磷化工行业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磷石膏除杂增白是其高消纳综合利用的必经途径。对浮选除杂脱硅磷石膏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仍存在少量的黑色有机物质,影响其白度。本文...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磷石膏产量及堆存量大,已成为制约磷化工行业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磷石膏除杂增白是其高消纳综合利用的必经途径。对浮选除杂脱硅磷石膏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仍存在少量的黑色有机物质,影响其白度。本文采用煅烧-酸浸法对其进行处理,在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70 min、酸浸时间2 h、硫酸浓度1.5 mol/L、酸浸液固比5:1和酸浸温度90℃条件下,增白磷石膏的白度由51.5%增加到了92.7%,增白效果显著。增白磷石膏主要是CaSO_(4),并含有少量的CaSO_(4)·2H_(2)O和CaSO_(4)·0.5H_(2)O,颗粒呈15~20μm的不规则形状,且表面光滑。本研究对磷石膏规模化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工程 磷石膏 白度 煅烧 除杂 增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表面解离度分析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康贺 李超 +2 位作者 叶小璐 李国胜 曹亦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矿物解离程度显著影响浮选分离效率,矿物在颗粒表面解离行为的精准解析是实现浮选过程高效调控的前提。总结了矿物加工领域常见的矿物表面解离度分析方法: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2D解离度分析、2D解离度的体视学修正和3D解离度分析方... 矿物解离程度显著影响浮选分离效率,矿物在颗粒表面解离行为的精准解析是实现浮选过程高效调控的前提。总结了矿物加工领域常见的矿物表面解离度分析方法: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2D解离度分析、2D解离度的体视学修正和3D解离度分析方法(X射线显微断层扫描成像技术)。2D解离度分析方法应用于低解离度粗粒连生体时存在体视学偏差,并且复杂共伴生颗粒的2D矿物解离度体视学修正仍面临挑战。2D解离分析适用于矿物单体解离或者高度解离的传统浮选处理的细颗粒,而对于矿物解离度较低的粗颗粒,3D解离度分析不存在体视学偏差,可提供更准确的表面解离度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解离度 体视学校正 X射线显微断层扫描(X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气泡尺寸对粗颗粒-气泡涡旋湍流脱附机制的影响
5
作者 史文庆 丁世豪 +4 位作者 尹青临 何琦 曹亦俊 桂夏辉 邢耀文 《选煤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22-29,共8页
气泡是浮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尺寸对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有着显著影响,然而气泡尺寸对粗颗粒-气泡涡旋湍流脱附机制的影响尚未清晰。为此,采用自制的颗粒-气泡受限湍流脱附测试平台探索了涡旋湍流中不同气泡尺寸的气絮体上颗... 气泡是浮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尺寸对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有着显著影响,然而气泡尺寸对粗颗粒-气泡涡旋湍流脱附机制的影响尚未清晰。为此,采用自制的颗粒-气泡受限湍流脱附测试平台探索了涡旋湍流中不同气泡尺寸的气絮体上颗粒的脱附行为,并运用Image-ProPlus图像处理软件对颗粒脱附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确保气泡浮力的前提下,减小气泡尺寸能够显著提升粗颗粒-气泡的矿化气絮体在涡旋湍流中的稳定性;涡旋湍流中气絮体上颗粒的脱附主要表现为流体剪切、气泡振荡和颗粒离心三种脱附形式,方腔内涡旋结构的改变对气絮体上颗粒的脱附方式至关重要;区别于传统离心脱附理论,涡旋湍流驱使下颗粒并非单独在气泡表面做高速离心运动,而是与气泡一起做离心运动,且小气泡与颗粒在方腔内共同旋转时,位于气泡外缘的颗粒与气泡运动速度接近,相应气絮体稳定性高,颗粒不易发生离心脱附,而大气泡形成的气絮体中,气泡外缘的颗粒与气泡运动速度差异明显增大,颗粒相对于气泡旋转更快,从而使得颗粒所受离心力显著增强,增加了离心脱附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有望对涡旋湍流场中粗颗粒的脱附机制提供一个基本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脱附机制 气泡尺寸 受限湍流脱附测试平台 流体动力学 气絮体运动行为 流体剪切脱附 气泡振荡脱附 离心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与负极材料回收利用现状与进展
6
作者 杨亚凯 张豪 +3 位作者 宋东祺 万浩 郭慧 曹亦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18-4331,共14页
现有退役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研究中对正极材料的回收研究较多,本文将重点综述电解液和负极材料回收与利用现状。首先,对退役锂离子电池预处理技术进行综述,其次,对电解液的收集与其中锂盐的转化回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对负极材料... 现有退役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研究中对正极材料的回收研究较多,本文将重点综述电解液和负极材料回收与利用现状。首先,对退役锂离子电池预处理技术进行综述,其次,对电解液的收集与其中锂盐的转化回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对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湿法、火法及其联合工艺等回收再生石墨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同时对负极材料再生为石墨烯、吸附剂和催化剂等其他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最后,对负极材料的回收再生利用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退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负极材料 石墨 回收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浮选的微观湍流强化 被引量:18
7
作者 曹亦俊 闫小康 +1 位作者 王利军 王爱 《矿产保护与利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浮选是分离微细粒矿物的主要分选方法。微细粒矿物质量小、惯性低,难以与气泡发生矿化反应,是浮选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动力学角度,将经典微观浮选动力学与湍流理论结合起来,计算了不同湍流强度下微细粒矿物与气泡的矿化反应效率... 浮选是分离微细粒矿物的主要分选方法。微细粒矿物质量小、惯性低,难以与气泡发生矿化反应,是浮选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动力学角度,将经典微观浮选动力学与湍流理论结合起来,计算了不同湍流强度下微细粒矿物与气泡的矿化反应效率,分析了微观湍流对微细粒矿物浮选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得到不同湍流强度下的矿化反应规律,并探讨了强化微细粒回收的湍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 浮选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磨球磨机球径精确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曹亦俊 段希祥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6,30,共4页
通过国内金属矿粗磨机钢球尺寸现状分析 ,提出球径精确化理论并展开试验研究。研究证明 ,球径精确化不但具有更强的选择性磨矿作用 ,而且可显著提高磨机处理能力 ,改善磨矿产品粒度特性及解离特性 ,优化选别指标。
关键词 球径精确化 单体解离度 粗磨球磨机 选别指标 钢球尺寸 磨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破碎法破碎特富矿石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曹亦俊 吴彩斌 段希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18,55,共3页
介绍了反击式破碎机在巴里选矿厂特富多金属锡石硫化矿工业试验应用情况。该机与常规破碎方式相比 ,能够使矿石实现选择性破碎及解离 ,提高金属矿物的单体解离度 ,有用金属矿物在破碎产品的中间级别富集 。
关键词 冲击破碎法 选择性破碎 反击式破碎机 金属矿物 碎矿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攀钢密地选矿厂磨矿产品单体解离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亦俊 段希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9-22,共4页
通过对矿石力学特性的分析,介绍了根据破碎矿石实际所需破碎力、精确选择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及工业试验的结果。采用添加100mm钢球,并按1∶1比例加装80mm钢球,取代125mm钢球,不仅强化了选择性解离为主要内容的... 通过对矿石力学特性的分析,介绍了根据破碎矿石实际所需破碎力、精确选择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及工业试验的结果。采用添加100mm钢球,并按1∶1比例加装80mm钢球,取代125mm钢球,不仅强化了选择性解离为主要内容的选择性磨矿作用,使有用矿物单体解离度显著提高,而且使磨矿产品粒度特性改善及磨机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磨矿 球径精确化 单体解离度 磨矿 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矿块的抗破坏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亦俊 段希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23,35,共3页
测定了多种矿石标准试件及不同粒度自然矿块的抗破坏性能 ,表明自然矿块的抗压强度远小于标准试件 ,且具有随粒度减小而增大的趋势 ,也说明金属矿粗磨机球径计算中采用标准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岩矿破坏性能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 球径 力学特性 抗压强度 金属矿 磨矿效率 粗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机装补球理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亦俊 段希祥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38,共5页
论述了国内外磨矿机装补球理论及实践的现状。
关键词 装补球理论 球磨机 磨矿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细泥在煤泥浮选中的过程特征 被引量:79
13
作者 桂夏辉 程敢 +3 位作者 刘炯天 李树磊 王永田 曹亦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1-309,共9页
选择开滦矿区高灰难选煤泥试样进行浮选速度试验,对其5个精煤产品和高灰细粒级产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和密度分析,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精煤产品的矿物形貌。结果表明:细泥污染存在于整个浮选过程中,J1,J2,J3,J4和J5五个子过程的高灰细... 选择开滦矿区高灰难选煤泥试样进行浮选速度试验,对其5个精煤产品和高灰细粒级产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和密度分析,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精煤产品的矿物形貌。结果表明:细泥污染存在于整个浮选过程中,J1,J2,J3,J4和J5五个子过程的高灰细泥占原煤的比例接近,但占各产品的比例逐渐升高;随着浮选的进行,高灰细泥(灰分>50%)的浮选速度下降,单位时间细泥的作业回收率降低;通过斯托克斯准数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细泥主要是通过机械夹带和在粗粒煤表面罩盖进入精煤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浮选 过程特征 黏土 矿物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浮煤泥浮选速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84
14
作者 桂夏辉 刘炯天 +2 位作者 陶秀祥 王永田 曹亦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95-1900,共6页
针对主导粒级为细粒级的难浮煤泥,进行了窄粒度级和全粒度级的浮选速度试验。结果表明:浮选速度由快到慢的粒级依次为0.125~0.074、0.250~0.125、<0.074、0.500~0.250、>0.500 mm。粗粒级煤粒因其质量大、脱附概率高、部分连... 针对主导粒级为细粒级的难浮煤泥,进行了窄粒度级和全粒度级的浮选速度试验。结果表明:浮选速度由快到慢的粒级依次为0.125~0.074、0.250~0.125、<0.074、0.500~0.250、>0.500 mm。粗粒级煤粒因其质量大、脱附概率高、部分连生体表面疏水性较差,需在高能量输入条件下,通过较长时间的矿化作用才能浮出;而细粒级煤粒比表面积大、药耗高、细泥含量大。运用Mat-lab软件计算该煤泥窄粒级和全粒级的最大回收率和浮选速率常数,并与试验值进行比较,得出窄粒级煤泥的浮选速率符合经典的一级动力学模型。一级矩形模型是全粒级浮选速率的最合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浮煤泥 浮选速率 浮选动力学 可燃体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浮选某难选钼矿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刘炯天 李小兵 +2 位作者 王永田 曹亦俊 吕发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0-306,共7页
针对某地高氧化率、微细粒不均匀嵌布、易泥化的难选钼矿石,提出粗细粒级分级分选新工艺,即原矿经破磨后将其中粒度小于0.020mm的微细粒级部分利用水力旋流器分离出来,采用高效、节能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解决... 针对某地高氧化率、微细粒不均匀嵌布、易泥化的难选钼矿石,提出粗细粒级分级分选新工艺,即原矿经破磨后将其中粒度小于0.020mm的微细粒级部分利用水力旋流器分离出来,采用高效、节能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解决了该钼矿中微细粒级钼金属回收问题。以煤油为捕收剂,松醇油为起泡剂,水玻璃为分散剂和脉石矿物抑制剂,考察给料量、循环泵工作压力、药剂用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一粗二精一扫和一粗二精2种工艺流程对平均钼含量为0.181%的原矿进行连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粗细粒级分级分选、细粒浮选柱回收的工艺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为24.64%,回收率为54.33%的钼精矿,并简化了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浮选 钼矿 氧化率 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流化床内颗粒沉降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桂夏辉 李延锋 +2 位作者 刘炯天 王永田 曹亦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74-1379,共6页
以小于1.5cm的粗煤泥颗粒为研究对象,根据密度级和粒度级的不同,将粗煤泥分成20种窄密度级和窄粒度级的均质颗粒,在100mm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内,分别进行自由沉降试验和干扰沉降试验,干扰沉降包括干扰沉降速度的试验和悬浮体密度... 以小于1.5cm的粗煤泥颗粒为研究对象,根据密度级和粒度级的不同,将粗煤泥分成20种窄密度级和窄粒度级的均质颗粒,在100mm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内,分别进行自由沉降试验和干扰沉降试验,干扰沉降包括干扰沉降速度的试验和悬浮体密度的测量。结果表明,分选机内的流态应属于过渡区域,阿连公式是粗煤泥颗粒自由沉降末速的合适公式;影响干扰沉降速度的主导因素是介质中固体颗粒数量的多少和粒群的结构特点,固体容积浓度λ越大,颗粒的干扰沉降速度降低系数β越小;机体内从底部到顶部,流化床中悬浮体的密度逐渐减小,但在接近悬浮体顶部,悬浮体的密度稍有增加;随着密度和粒度的增加,悬浮体密度自下而上减小的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流化床 沉降特性 自由沉降 干扰沉降 粗煤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质煤泥浮选过程强化研究进展及其思考 被引量:54
17
作者 桂夏辉 邢耀文 +1 位作者 曹亦俊 刘炯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15-2732,共18页
“富煤、缺油、少气”的一次能源赋存条件决定了我国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与此同时,煤炭作为当前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如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煤炭贡献是整个行业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煤炭资源禀赋条件差,高含杂低品质... “富煤、缺油、少气”的一次能源赋存条件决定了我国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与此同时,煤炭作为当前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如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煤炭贡献是整个行业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煤炭资源禀赋条件差,高含杂低品质煤资源储量丰富,随着优质煤炭资源的逐渐消耗与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低品质煤大规模分选提质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煤炭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重介质选煤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使得粗粒低品质煤分选日趋成熟,但细粒低品质煤(低阶/氧化难浮煤、高灰难选煤等)浮选仍面临着严峻挑战,低品质煤泥浮选的基本作用原理与过程强化亟需研究。从低品质煤泥难浮难选机理、低品质煤泥浮选界面调控及流动强化3个方面对低品质煤浮选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讨论,最后提出了未来低品质煤浮选过程强化的新发展方向与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基于多尺度微纳力学解析的低品质煤浮选分离新原理、基于单分子力谱融合深度学习的浮选药剂分子智能定向筛选设计、基于能量精准适配的调浆-浮选流场精细化构建、煤系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规模化消纳及低品质煤浮选界面-流体协同强化全链条智能化示范工程建设,上述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的解决将为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战略实施提供新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质煤 浮选 界面调控 流动强化 表界面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及高岭石的选择性絮凝 被引量:21
18
作者 邹文杰 曹亦俊 +2 位作者 李维娜 刘炯天 王永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48-1453,共6页
为考察选择性絮凝-浮选中絮凝剂对煤与高岭石的选择性作用,研究了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在煤及高岭石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及吸附量差值。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了煤和高岭石在不同聚丙烯酰胺作用下所形成絮体的表观粒径分布,并计算了聚丙烯酰... 为考察选择性絮凝-浮选中絮凝剂对煤与高岭石的选择性作用,研究了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在煤及高岭石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及吸附量差值。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了煤和高岭石在不同聚丙烯酰胺作用下所形成絮体的表观粒径分布,并计算了聚丙烯酰胺分子的流体力学半径和吸附半径以讨论其空间吸附构象。研究表明,煤对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吸附量高于高岭石,且吸附量差值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高岭石对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吸附量高于煤,吸附量差值较小。分子量为3×106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选择性最好,煤和高岭石对其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质量浓度为12 mg/L时,煤对其吸附量是高岭石的2.15倍,使煤絮体的d10,d50,d90分别为高岭石絮体的8.42,2.60和2.75倍。计算聚丙烯酰胺的吸附半径小于其流体力学半径,其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发生了强度不同的压缩或穿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选择性 絮凝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输入对煤泥浮选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桂夏辉 刘炯天 +3 位作者 程敢 廖寅飞 曹亦俊 王永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75-2083,共9页
为研究煤泥浮选指标与能量输入的关系,针对细粒级为主导的难选煤泥,建立浮选能量输入测试系统,设计在浮选机轴转速分别为1 500,1 800和2 100 r/min时的浮选速度试验,并对不同浮选能量输入条件下的产品进行粒度分析、密度分析和扫描电镜... 为研究煤泥浮选指标与能量输入的关系,针对细粒级为主导的难选煤泥,建立浮选能量输入测试系统,设计在浮选机轴转速分别为1 500,1 800和2 100 r/min时的浮选速度试验,并对不同浮选能量输入条件下的产品进行粒度分析、密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浮选的进行,煤泥的可浮性越来越差,单位精煤可燃体回收率上浮所需要的能量越来越大;当转速为1 500 r/min,精煤灰分含量(质量分数)为13.27%,可燃体回收率为73.35%时,需消耗能量0.18 W;在相同的精煤灰分含量下,当转速为2 100 r/min时,精煤可燃体回收率为81.01%时需消耗能量0.73 W;在低转速下单位能耗所获取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比高转速下的高,但在相同浮选时间内,高转速下能获得更高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在相同条件下,增加浮选过程能量输入能够提高精煤质量或可燃体回收率;在低能量输入条件下,损失的精煤主要是粗粒级的煤岩连生体,粗颗粒连生体和煤岩解离较好的微细粒煤粒需在高能量输入条件才能回收,但同时伴随着异质细泥对精煤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浮选 能量输入 过程 搅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复杂难选铁矿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9
20
作者 刘杰 周明顺 +2 位作者 翟立委 刘炯天 曹亦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6,83,共5页
由于进口矿石价格的不断攀升,如何合理的利用我国已有的矿石资源,对我国钢铁工业具有十分现实而又重大的意义。介绍了我国复杂难选矿的种类及分布,分析了近几年复杂难选矿的选矿技术进展,提出了加快我国选矿技术进步的建议。
关键词 复杂难选铁矿石 微细粒 菱铁矿 褐铁矿 鲕状赤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