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毒螺旋体黏附素Tp0751核酸菌影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佳俐 曹二龙 +6 位作者 曹龙古 赵飞骏 余坚 唐一之 符波 段武 曾铁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8-512,519,共6页
目的:构建梅毒螺旋体(Tp)黏附素Tp0751的重组真核大肠埃希菌菌影(EBG)并检测其在免疫鼠中的免疫原性,为探讨新型梅毒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c DNA3.1(+)/Tp0751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装载入已构建的空EBG中,形成重组核酸菌影pc D/Tp0751-... 目的:构建梅毒螺旋体(Tp)黏附素Tp0751的重组真核大肠埃希菌菌影(EBG)并检测其在免疫鼠中的免疫原性,为探讨新型梅毒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c DNA3.1(+)/Tp0751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装载入已构建的空EBG中,形成重组核酸菌影pc D/Tp0751-BG,计算装载率;将核酸菌影转染鼠源性巨噬细胞RAW264.7,Western blot(WB)鉴定目的蛋白表达。将雌性BALB/c鼠随机分为A(PBS)、B(空EBG)、C(空pc DNA3.1)三个对照组和D(pc D/Tp0751)、E(pc D/Tp0751-BG)、F(pc D/Tp0751-BG+r Tp0751)三个实验组,各组间隔两周肌注免疫共三次,检测特异性血清Ig G及生殖道黏膜SIg A、小鼠脾细胞增殖水平和分泌IFN-γ水平。结果:重组真核质粒对菌影的装载率为76.1%;WB显示此转染细胞能有效表达重组目的蛋白。D、E、F实验组小鼠特异性血清Ig G与生殖道SIg A效价均随免疫次数增加而增加,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三个对照组(P<0.01),于末次加免后第8周达到峰值,此时F组Ig G与SIg A效价分别为1∶102 400与1∶12 800;首次加免2周后,E、F组均显著高于D组(P<0.01);末次加免2周后,F组显著高于E组(P<0.01)。末次加免后第8周,D、E、F组的刺激指数(SI)值与IFN-γ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三个对照组(P<0.01);E、F组均分别显著高于D组(P<0.01);F组分别均高于E组(P<0.05)。结论:Tp0751真核质粒菌影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小鼠体内诱生了有效的系统和黏膜的体液应答以及系统细胞免疫应答;异源加免较同源加免免疫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Tp0751 核酸疫苗 菌影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LUNC1负向调控肺炎克雷伯菌夹膜多糖诱导细胞因子分泌
2
作者 曹二龙 谭潇 +3 位作者 刘选梅 肖非 马婷 贺印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711-2714,共4页
目的:观察肺炎克雷伯菌夹膜多糖(CPS)对人肺上皮细胞表达短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SPLUNC1)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介导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方法:培养肺炎克雷伯菌并提取其CPS,将其与体外培养人肺上皮细胞系NCI-H292孵育。实时定量PCR和EL... 目的:观察肺炎克雷伯菌夹膜多糖(CPS)对人肺上皮细胞表达短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SPLUNC1)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介导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方法:培养肺炎克雷伯菌并提取其CPS,将其与体外培养人肺上皮细胞系NCI-H292孵育。实时定量PCR和ELISA检测SPLUNC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提取细胞核蛋白,ELISA测定CPS处理前后NF-κB活性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κB的表达,并采用NF-κB抑制剂PDTC预处理,观察其在SPLUNC1表达中的作用。ELISA检测CPS处理前后培养上清TNF-α和IL-8分泌的变化;并采用siRNA沉默NCI-H292细胞SPLUNC1,观察其对TNF-α和IL-8分泌的影响。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0.5~3μg/ml CPS处理后,SPLUNC1 mRNA水平明显增高,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ELISA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0.5~3μg/ml CPS也能激活NF-κB,主要表现在NF-κB的DNA结合活性增高、IκB表达减少。同时,CPS也能诱导肺上皮细胞分泌TNF-α和IL-8,采用NF-κB抑制剂PDTC预处理细胞后,细胞因子分泌明显减少。此外,采用siRNA沉默SPLUNC1表达后,TNF-α和IL-8的分泌有所增多。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夹膜多糖可经激活NF-κB诱导人肺上皮细胞系表达SPLUNC1,后者能在一定程度上负向调控TNF-α和IL-8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荚膜多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杆菌荚膜多糖经EGFR途径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被引量:9
3
作者 肖非 曹二龙 +1 位作者 龙南彪 曾赛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炎克雷伯杆菌(KP)荚膜多糖(CPS)诱导人正常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KP并提取CPS,用不同浓度的CPS刺激BEAS-2B细胞,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炎克雷伯杆菌(KP)荚膜多糖(CPS)诱导人正常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KP并提取CPS,用不同浓度的CPS刺激BEAS-2B细胞,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并于刺激后不同时点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GFR的磷酸化水平;EGFR抑制剂AG1478预处理BEAS-2B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ERK磷酸化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65的核转位,并观察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8的变化情况;最后经ERK抑制剂PD98059和NF-κB抑制剂PDTC分别预处理后用CPS刺激细胞,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8的水平。结果:10 mg/L CPS刺激BEAS-2B细胞12 h能够显著诱导其分泌TNF-α和IL-8;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CPS刺激可显著诱导BEAS-2B细胞中EGFR和ERK的磷酸化及p65的核转位。经EGFR抑制剂AG1478预处理细胞后,ER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NF-κB的核转位减少;而在EGFR、ERK及NF-κB抑制剂预处理的细胞的上清中,TNF-α和IL-8分泌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荚膜多糖能够通过EGFR激活ERK和NF-κB信号通路,进而诱导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8,提示EGFR可能是KP感染引起炎症反应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杆菌 荚膜多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夹膜多糖激活AP-1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β-防御素-3 被引量:9
4
作者 肖非 胡智 +2 位作者 阳君 曹二龙 伍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观察肺炎克雷伯菌夹膜多糖(CPS)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β-防御素-3(hBD-3)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肺炎克雷伯菌CPS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使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分别检测hBD-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测定CPS... 目的:观察肺炎克雷伯菌夹膜多糖(CPS)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β-防御素-3(hBD-3)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肺炎克雷伯菌CPS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使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分别检测hBD-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测定CPS处理前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以及c-Jun的磷酸化。采用MAPKs和NF-κB抑制剂或RNA干扰TLR4表达,观察其在介导hBD-3表达中的作用。采用染色质共沉淀技术检测核转录因子AP-1与hBD-3启动子的结合情况。结果:CPS处理细胞后,hBD-3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升高,ELISA获得类似结果。CPS能激活MAPKs,采用p38、ERK及NF-κB抑制剂SB203580、PD98059和PDTC处理细胞后,不影响hBD-3的表达,而JNK抑制剂SP600125处理后,hBD-3分泌明显降低。CPS可诱导AP-1亚基c-Jun磷酸化及能增强AP-1与hBD-3启动子的结合。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夹膜多糖激活AP-1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β-防御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支气管上皮细胞 β-防御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与IL-33佐剂增强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囊泡的免疫保护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肖非 曹二龙 +1 位作者 卿蕊 胡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946-1950,共5页
目的:探究IL-2、IL-33佐剂对铜绿假单胞菌(Pa)外膜囊泡(OMVs)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a提取OMVs后加入IL-2、IL-33佐剂,并于0、2、4周皮下注射免疫雌性BALB/c小鼠,每组18只。末次免疫2周后,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gG、... 目的:探究IL-2、IL-33佐剂对铜绿假单胞菌(Pa)外膜囊泡(OMVs)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a提取OMVs后加入IL-2、IL-33佐剂,并于0、2、4周皮下注射免疫雌性BALB/c小鼠,每组18只。末次免疫2周后,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gG、IgA及IgG亚类水平以及小鼠脾细胞上清中IFN-γ、IL-2、IL-4、IL-6等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检测CD4、CD8蛋白水平;CCK-8法评估IL-2、IL-33分子佐剂对小鼠脾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末次免疫2周后Pa滴鼻感染小鼠,感染后10 d统计各组小鼠死亡率,检测肺组织中菌体载量,并通过HE染色评估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ELISA结果显示,OMVs-IL-2、OMVs-IL-33组小鼠血清中IgG、IgA以及IgG亚类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5),且其中各实验组IgG2a/IgG1均大于1;IL-2、IL-33均能够显著促进OMVs诱导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IL-2及IL-12(P<0.05),但对细胞因子IL-4、IL-6分泌水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OMVs-IL-2、OMVs-IL-33免疫小鼠脾细胞上清中CD4、CD8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CK-8结果显示,OMVs-IL-2、OMVs-IL-33组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最为显著(P<0.05);Pa感染后,OMVs-IL-2、OMVs-IL-33组小鼠的死亡率及肺组织菌体载量均显著低于各对照组(P<0.05),且小鼠肺组织的炎症侵润程度均明显减轻。结论:IL-2、IL-33佐剂能够增强Pa-OMVs诱导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显著提高其抗感染保护作用,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IL-33 铜绿假单胞菌 外膜囊泡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