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倩 曲明卫 +3 位作者 王宁宁 王立敏 范桂梅 杨潮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0期109-112,共4页
目的 分析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22例经颅脑核磁检查确定为孤立性皮质下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当天及之后... 目的 分析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22例经颅脑核磁检查确定为孤立性皮质下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当天及之后的3 d内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若入院后72 h内NIHSS评分增加≥2分,称其发生了END。依据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81例)和非END组(3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危险因素,最后筛选预测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男性比例、卒中史、病灶直径、载体动脉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084,95%CI:1.500~6.340,P=0.002)、卒中史(OR=2.391,95%CI:1.158~4.937,P=0.018)、病灶直径>2.0 cm (OR=3.038,95%CI:1.434~6.436,P=0.004)、载体动脉狭窄(OR=14.157,95%CI:7.602~26.363,P<0.001)是急性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有卒中史、病灶直径>2.0 cm、合并载体动脉狭窄的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更易发生END,应引起临床上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皮质下梗死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