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调建筑外墙和屋顶经济绝热厚度的计算 被引量:10
1
作者 房琳 曲德林 刘福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1-716,共6页
该文介绍了一种计算空调建筑外墙和屋顶经济绝热厚度的模型。该模型根据热流通过不同组件时间的相关分析并运用Lagrange乘子法 ,计算了不同增初投资额条件下外墙和屋顶的经济绝热厚度。运用该模型 ,依据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的气候参... 该文介绍了一种计算空调建筑外墙和屋顶经济绝热厚度的模型。该模型根据热流通过不同组件时间的相关分析并运用Lagrange乘子法 ,计算了不同增初投资额条件下外墙和屋顶的经济绝热厚度。运用该模型 ,依据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的气候参数对一典型住宅建筑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从经济评价角度来看 ,外墙保温隔热宜采用各朝向不均匀分布的原则 ,其中西墙采用节能措施带来的收益最大 ,南墙最小。此外还分析了电价、贴现率、使用年限、绝热材料价格和气候因素对外墙和屋顶绝热材料厚度取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建筑 围护组件 经济绝热厚度 围护结构 建筑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岛核危机后日本新能源格局的转变及其影响与启示 被引量:5
2
作者 樊柳言 曲德林 +1 位作者 汪海波 王衍行 《中外能源》 CAS 2011年第8期29-34,共6页
日本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会对全球的能源变革产生巨大作用。从第一次石油危机至今,日本的新能源无论是总量还是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份额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不仅是因为新能源的技术和设备有了长足进步,更重要的是来自日本政府能源政策的支持,... 日本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会对全球的能源变革产生巨大作用。从第一次石油危机至今,日本的新能源无论是总量还是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份额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不仅是因为新能源的技术和设备有了长足进步,更重要的是来自日本政府能源政策的支持,但2011年的福岛核危机将彻底改变日本的能源格局。日本政府宣布将中止核电发展计划,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下一步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心。然而日本的规模化可再生能源过程也面临着如何弥补核电站退役后的电力缺口、国土面积狭小、电网网架薄弱以及因电价过高导致的巨额补贴费用等诸多困难。与此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日本经济新的增长点。日本核危机使全球核能遭遇低潮期,而可再生能源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有可能催生第三次产业革命。同时也认识到,能源来源的过于单一化使得能源风险加剧,需要建立健全的、快速的能源应急机制,加大国际间能源合作,突破能源技术壁垒。此次日本核危机促使中国反思自身的核电发展策略。中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当前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大产品技术含量,切勿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拓展非主流型可再生能源生产设备市场。政府要把握整体布局,避免出现区域性生产"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核危机 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 核能 能源应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核危机时代日本新能源格局的转变及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樊柳言 曲德林 +1 位作者 汪海波 王衍行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日本是全球重要的能源消耗大国和电力能源生产国,凭借技术和资金的优势,日本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后核危机时代日本的新能源发展趋势必将对全球的能源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系统性地阐述日本面临的发展机... 日本是全球重要的能源消耗大国和电力能源生产国,凭借技术和资金的优势,日本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后核危机时代日本的新能源发展趋势必将对全球的能源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系统性地阐述日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剖析日本能源战略的转变,解读后核危机时代日本能源战略对中国能源格局和新能源发展战略产生的影响,思考我国在后核危机时代新能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明确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把握后核危机时代的新能源发展机遇提出思考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危机 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 核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洁净煤技术计划”发展动向与成果
4
作者 陈迎 曲德林 滕藤 《中国能源》 1996年第7期45-48,F003,共5页
关键词 洁净煤 能源政策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反应-再生系统模拟软件的开发 Ⅱ.再生器通用模型及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崔蔚 曲德林 苏健民 《石油炼制》 CSCD 1989年第3期39-44,共6页
针对我国炼油厂FCC装置的现状,提出了模块式的再生器通用模型,并据此开发了相应的过程模拟系统.利用工业装置的现场操作标定数据对几种典型的FCC再生器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的总平均相对误差都在10%左右.
关键词 FCC装置 再生器 软件 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