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访富碳纳米材料领域代表人物——智林杰研究员
1
作者 《物理化学学报》编辑部 智林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共3页
富碳纳米材料是指具有高分子结构特征又具有碳纳米材料性能特征的新型纳米材料,不仅具有富碳高分子明确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而且其结构单元、分子骨架、孔道与表面结构、官能团种类与位置、杂原子的引入与定位等重要的结构特征均可以通过... 富碳纳米材料是指具有高分子结构特征又具有碳纳米材料性能特征的新型纳米材料,不仅具有富碳高分子明确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而且其结构单元、分子骨架、孔道与表面结构、官能团种类与位置、杂原子的引入与定位等重要的结构特征均可以通过结构单元的分子设计与可控的化学反应过程来实现较精确的调节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材料 新型纳米材料 结构单元 化学反应过程 分子结构特征 分子骨架 调节与控制 杂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二溴-4-羟基苯甲醛的新合成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智林杰 袁履冰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84-185,共2页
本文采用氯置换反应中生成的溴化氢为溴的新方法由对羟基苯甲醛合成3,5-二溴-4-羟基苯甲醛,使溴的实际用量减少41%以上,并首次选用稀酒精水溶液作为溶剂,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反应收率达98.5%。
关键词 羟基苯甲醛 溴代反应 DBH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功能与应用——生长、性质与新器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斌 智林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共2页
石墨烯原子层厚度的二维平面结构以及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同时也赋予石墨烯丰富多样的光、热、电、磁、力等功能。石墨烯的结晶度、旋转错位、物理形变等无不引起其功能的显著变化,而杂原子掺杂、可设计... 石墨烯原子层厚度的二维平面结构以及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同时也赋予石墨烯丰富多样的光、热、电、磁、力等功能。石墨烯的结晶度、旋转错位、物理形变等无不引起其功能的显著变化,而杂原子掺杂、可设计孔洞、选择性边缘结构、特异性复合等也往往赋予石墨烯特殊的性能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杂原子掺杂 边缘结构 功能与应用 物理化学性质 丰富多样 二维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功能与应用--规模制备和能源相关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斌 智林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共2页
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报道了首个具有明确结构的石墨烯材料1,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引起了科学界和工业界的持续关注。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和应用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能源存储和转化等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报道了首个具有明确结构的石墨烯材料1,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引起了科学界和工业界的持续关注。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和应用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能源存储和转化等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专刊收集了国内部分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成两期在2022年第1期和第2期印刷出版。上一期围绕高质量石墨烯的生长、性质调控和新功能器件的开发展开了讨论,本期则聚焦在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和在能源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出版 曼彻斯特大学 石墨烯 功能器件 能源存储 功能与应用 规模化制备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钠-氯二次电池的最新进展——从材料构建到性能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建航 冯文婷 +5 位作者 韩俊伟 魏欣茹 马晨宇 毛常明 智林杰 孔德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4-1834,共11页
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更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开发新型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是最为有效的一个策略。近期,基于商用一次锂-亚硫酰氯锂电池衍生而来的锂/钠-氯二次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成为替代传统锂离子... 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更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开发新型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是最为有效的一个策略。近期,基于商用一次锂-亚硫酰氯锂电池衍生而来的锂/钠-氯二次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成为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有力竞争者。本文围绕锂/钠-氯二次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正极载体、负极及电解液等关键组分构建研究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正极载体方面,系统阐述了碳材料、共轭框架聚合物等载体设计对锂/钠-氯二次电池首次放电容量、可逆容量、倍率性能和温度的影响;在电解液方面,详细分析了针对反应机理、中间相产物和电解液腐蚀问题的解决策略;并简要介绍了适用于锂/钠-氯二次电池的新型合金负极。基于正极载体的理性设计与电解液系统优化,锂/钠-氯二次电池在新型二次电池领域已初现峥嵘,循环寿命可达500圈,尤其是在极端服役环境中表现优异(可在-80℃工作,电流密度最大可达16 A/g)。然而,氯物种转化动力学速率慢、活性氯物种利用率低以及氯物种对负极等的腐蚀难题仍然是限制其性能进一步提升的瓶颈,也是未来亟待解决的挑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钠-氯二次电池 高能量密度 电极材料设计 结构性能关系 电化学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氮掺杂碳纳米片负载单原子镍用于高效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小雄 马英杰 智林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120,共9页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是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策略之一,但此法受限于缺乏高活性与高选择性的电催化剂。因此,我们通过热解含镍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和二氰二胺制得负载高含量镍单原子(7.77%(w)...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是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策略之一,但此法受限于缺乏高活性与高选择性的电催化剂。因此,我们通过热解含镍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和二氰二胺制得负载高含量镍单原子(7.77%(w))的超薄氮掺杂二维碳纳米片用于电催化还原CO_(2)生成CO。研究发现高温热解能将MOF中Ni^(2+)转化为Ni^(+)-N-C和Ni^(2+)-N-C结构,且Ni^(+)-N-C含量依赖于热解温度——其含量随热解温度增加呈现火山型变化。800℃下,Ni^(2+)到Ni^(+)-N-C的转化和石墨化的C生成达到最优水平。Ni^(+)-N-C结构有适宜的^(*)CO中间体结合能,能有效地抑制析氢反应的同时还能促进CO生成。因此,800℃热处理制得的材料(Ni-N-C-800)催化CO_(2)生成CO效率最高。调节电解液浓度,能进一步优化电催化性能。当电解液(碳酸氢钾)浓度为0.5 mol·L^(−1)时,Ni-N-C-800的CO生成选择性在较宽电压窗口内(−0.77到^(−1).07 V vs.RHE)都高于90%,且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这些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前躯体通过调控热解温度以及氮掺杂可以有效提高镍基MOF衍生催化剂的二氧化碳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镍 氮掺杂二维碳纳米片 Ni-N-C催化剂 热解 二氧化碳还原 电催化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处理对中孔炭的孔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翟晓玲 宋燕 +2 位作者 智林杰 史景利 郭全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0-44,共5页
以A阶酚醛树脂为炭前驱体,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通过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制备了树脂复合物,采用硼酸溶液处理树脂复合物后经炭化制备得到中孔炭。利用低温氮气吸脱附、小角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未经硼酸处理及经过硼酸处理... 以A阶酚醛树脂为炭前驱体,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通过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制备了树脂复合物,采用硼酸溶液处理树脂复合物后经炭化制备得到中孔炭。利用低温氮气吸脱附、小角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未经硼酸处理及经过硼酸处理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样品相比,经硼酸处理后所得中孔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和最可几孔径增大,且依然保持有序结构。其中炭化温度为900℃,硼酸浓度为0.5mol/L时所制中孔炭的比表面积和比电容可达843m2/g和131F/g,与未处理样品的比表面积和比电容(566m2/g和83F/g)相比分别提高了49%和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 硼酸处理 孔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材料:定义、分类及制备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马英杰 智林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80,共14页
自2004年被成功制备后,石墨烯因其独特迷人的性质在近十几年来备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二维纳米材料的研究热潮。单原子层厚度的二维结构赋予石墨烯非同寻常的光学、电子学、磁学及力学等性质,使得石墨烯在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和... 自2004年被成功制备后,石墨烯因其独特迷人的性质在近十几年来备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二维纳米材料的研究热潮。单原子层厚度的二维结构赋予石墨烯非同寻常的光学、电子学、磁学及力学等性质,使得石墨烯在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制得注意的是,石墨烯在应用时通常需要进行功能化,调节其组成、大小、形状和结构等,以便于加工处理或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石墨烯功能化方法多样,功能化产物也是种类繁多。然而,到目前为止,石墨烯功能化产物并没有系统全面的分类和精确的定义。因此,本文在系统总结现有石墨烯功能化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石墨烯功能化产物的系统分类、各类的精确定义和相应的制备策略,并通过典型示例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石墨烯功能化的产物统称为"功能化石墨烯材料",分为两类:"功能化石墨烯"和"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可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策略实现。制备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应用需求。系统分类、精确命名和制备策略的归纳必将有助于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功能化 功能化石墨烯材料 分类 定义 制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化聚合物:一种兼具电子和离子传输通道的三维富碳高分子能源材料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家旭 肖志昌 智林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90-2398,共9页
近年来,用于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化的石墨烯材料,得到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这些石墨烯材料不同于严格定义的单原子碳层结构,往往具有孔洞、杂原子和化学官能团等缺陷结构。由于制备方法的不同,缺陷结构各不相同,其电化学性能... 近年来,用于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化的石墨烯材料,得到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这些石墨烯材料不同于严格定义的单原子碳层结构,往往具有孔洞、杂原子和化学官能团等缺陷结构。由于制备方法的不同,缺陷结构各不相同,其电化学性能也表现各异。结构分析表明,这类材料是由类似石墨烯片段的单元与聚合物链共价连接而成,使其具有石墨烯和聚合物的双重特性,我们称之为石墨烯化聚合物。由小分子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备的多孔聚合物,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热交联等方法,使其形成包含石墨烯片段单元与聚合物链的化学结构。这些材料与石墨烯衍生材料一起组成了石墨烯化聚合物的整个谱系;这个谱系涵盖了由聚合物到石墨烯的过渡区。更重要的是,这类材料特殊的结构与性质,使其成为一种兼具电子和离子传输通道的三维富碳高分子材料,非常适合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化,这为我们深入研究储能器件中电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相关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化聚合物 富碳高分子 能源材料 电化学 能源存储和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