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37
1
作者 薛静波 陈浩翔 +3 位作者 李学林 欧阳智华 王程 晏怡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2-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对腰椎中央管狭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目的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对腰椎中央管狭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损伤撕裂硬膜囊,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单侧下肢一过性肌力下降,1例术后出现腰背部及双下肢疼痛症状。住院时间(6.4±2.1)d。腰痛术前VAS评分(7.5±0.8)分,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3.4±0.6)分和术后12个月(1.7±0.7)分(P均=0.000)。腿痛VAS评分术前(7.3±0.8)分,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4.0±0.7)分和术后12个月(1.7±0.7)分(P均=0.000)。术前ODI(77.8±4.6)%,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45.4±4.6)%和术后12个月(8.8±2.9)%(P均=0.000)。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2.3%(24/26)。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中央管狭窄症,手术风险低,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全脊柱内镜 脊柱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RNA:一类新的椎间盘退变调控因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程 王文军 +4 位作者 杨威 于小华 晏怡果 张健 姜志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8,共9页
椎间盘退变(IDD)是引起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导致的下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IDD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而不是从其病理机制入手,尚缺乏有效的生物学治疗手段。微RNA(miRNA)是一种... 椎间盘退变(IDD)是引起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导致的下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IDD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而不是从其病理机制入手,尚缺乏有效的生物学治疗手段。微RNA(miRNA)是一种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RNA,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脂类代谢和细胞凋亡、分化及器官发育。研究表明,miRNA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呈高表达或低表达,参与IDD的多种病理过程,包括髓核细胞增生和凋亡、细胞外基质合成、炎症反应及软骨终板退变。本文总结了miRNA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谱及其在ID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对miRNA研究的深入,miRNA可能成为IDD生物学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基因表达 椎间盘/病理学 细胞外基质 细胞增殖 细胞 凋亡 炎症/病因学 椎间盘移位/病理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植骨在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程 阙伊辰 +3 位作者 宋西正 晏怡果 陈洋 王文军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8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新型外固定器在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8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9~55岁,平... 目的:探讨脊柱新型外固定器在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8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9~55岁,平均(37.5±10.3)岁。依据骨折AO分型,均为A型骨折,其中T_(10,11)2例,T_(11,12)_3例,T_(12)L_1 9例,L_(1,2)4例,L_(2,3)5例,L_(3,4)4例,L(4,5)1例。28例均行脊柱新型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情况,影像学观察手术前后﹑外固定拆除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变化、骨愈合情况,依据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8例手术顺利,均获得随访,时间13~32个月,平均(24.5±3.5)个月。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VAS评分与术后3 d、外固定器拆除前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与术后3 d及外固定器拆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则呈现逐降下降的趋势。术后2例出现螺钉松动,1例钉道感染,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采用脊柱新型外固定器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固定器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学林 晏怡果 +5 位作者 薛静波 王程 胡文凯 欧阳智华 刘祥和 王文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6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翻修手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6月该科室28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翻修手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翻修手术前后腿痛视...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翻修手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6月该科室28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翻修手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翻修手术前后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MacNab标准评估再次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椎间孔镜手术,手术时间55~95 min,平均(62.2±5.5) min;术前腿痛VAS评分为(8.1±0.3)分,术后腿痛VAS评分为(2.6±0.2)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MacNab功能评定标准:优11例、良14例、可1例、差2例,整体满意度为89.3%。结论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患者,可选择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行翻修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椎间孔镜 翻修 复发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准 晏怡果 +4 位作者 王程 薛静波 李学林 欧阳智华 王文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2月采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5例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其中椎间盘突出位于L_5/S_1 3例,L_(4/5)、L_(2/3)各1例。5例均在脊柱...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2月采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5例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其中椎间盘突出位于L_5/S_1 3例,L_(4/5)、L_(2/3)各1例。5例均在脊柱内镜下摘除突出椎间盘,行根管及椎管减压。结果 5例均完成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5例于术后即刻下肢疼痛均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7.8±0.7)分降为(2.8±0.7)分。术后第3天复查MRI提示椎管及根管无明显受压。1例术后第5天椎间盘突出复发行二次内镜手术。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4月。末次随访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为23.6±2.4,优4例,良1例。术后3个月下肢肌力2例由术前Ⅲ级恢复至Ⅳ级,3例由术前Ⅳ级恢复至Ⅴ级。鞍区及会阴部感觉2例于术后6个月、2例12个月恢复正常,1例术后15个月部分恢复,仍残留部分感觉异常。直肠膀胱功能方面:3例小便费力不尽感者于术后5~7个月恢复正常,1例尿潴留者术后1年仍需间断导尿,有大便不尽感且偶发肠胀气。结论脊柱内镜技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马尾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治疗轻度胸腰椎结核的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准 王程 +4 位作者 王文军 晏怡果 薛静波 李学林 王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治疗轻度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科对31例单节段轻度胸腰椎结核,穿刺取出病灶并活检,采用病灶椎体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结果 31例顺... 目的探讨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治疗轻度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科对31例单节段轻度胸腰椎结核,穿刺取出病灶并活检,采用病灶椎体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结果 31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穿刺取得的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均提示干酪样坏死,符合结核改变。手术时间70~100 min,(82. 3±9. 0) min;出血量30~50 ml,平均4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7. 7±1. 0) d。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1例随访12~36个月,(27. 3±4. 3)月,31例均达到骨质融合,无结核复发征象,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征象。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7. 2±0. 9)、(4. 0±0. 7)、(2. 0±0. 6)分,不同时点两两比较P均=0. 000。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ODI分别为(65. 2±9. 1)%、(41. 2±5. 8)%、(20. 3±2. 9)%,不同时点两两比较P均=0. 000。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分别为7. 5°±1. 2°、5. 5°±1. 2°、6. 6°±1. 5°,术前与末次随访P=0. 001,其余时点两两比较P均=0. 000。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62. 8±18. 2)、(39. 4±10. 2)、(14. 2±3. 5) mm/h,不同时点两两比较P均=0. 000。结论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轻度胸腰椎结核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 胸腰椎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