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运行对黄河干流水文情势的影响
1
作者 刘兰心 杨舒惠 +3 位作者 王舒欣 胡静 李春晖 易雨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7,77,共7页
为研究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运行对下游河段水文情势的影响,以龙羊峡水库至刘家峡水库河段为研究区域,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检验进出库水文站(唐乃亥、贵德、循化、小川水文站)1952-2021年年平均流量突变年份,采用水文变化指标法-水... 为研究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运行对下游河段水文情势的影响,以龙羊峡水库至刘家峡水库河段为研究区域,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检验进出库水文站(唐乃亥、贵德、循化、小川水文站)1952-2021年年平均流量突变年份,采用水文变化指标法-水文变化范围法(IHA-RVA法)定量评价进出库水文站月平均流量的水文改变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评估进出库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进出库水文站流量呈现周期性变化且整体增大,黄河上游干流年平均流量在梯级水库运行后发生突变。水库运行后,位于水库上游的水文站月平均流量表现为中度、低度改变,而位于水库下游的水文站月平均流量表现为中度、高度改变,月平均流量变化与水库“汛蓄枯泄”运行模式相关联。进出库水文站的年输沙量都呈现减小趋势,其中上游唐乃亥水文站年输沙量减小幅度最小,下游小川水文站年输沙量减小幅度最大,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IHA-RVA法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相关性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基准的确定方法探究
2
作者 丁航 银森录 易雨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目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重要途径,其往往通过一系列定量化的指标来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生态基准作为水生态健康状况的衡量标准,为水生态健康状况变化提供一个“基线”。兼具科学与合理性的生态基准... 【目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重要途径,其往往通过一系列定量化的指标来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生态基准作为水生态健康状况的衡量标准,为水生态健康状况变化提供一个“基线”。兼具科学与合理性的生态基准的确定通常考虑将水生态系统的生态理想状况与人类管理需求相结合,旨在提升水生态健康评价的准确性。【方法】从生态基准的概念与参照状态的四种形式出发,梳理了几种典型的基准确定方法,并比较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劣。梳理、总结、分析物理生境、理化性质、水生生物三大类指标基准的确定方法。【结果】重点阐述了生态基准确定在长江流域不同水生态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成效,对比了我国不同管理部门出台的水生态评价相关标准/细则的异同。讨论了生态基准确定存在的难点,如参照点位的选择,监测指标的选取,监测数据的积累,基准确定的区域差异性及确定的创新方法。【结论】生态基准确定方法多且较为复杂,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未来的研究要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实现科学、准确、差异化制定,为我国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健康 生态基准 参照点位法 预测模型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完整性的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易雨君 丁航 叶敬旴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系统回顾了水生态健康定义和内涵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水生态健康评价中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模型和方法,指出基于生态完整性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分类上更加科学全面、工作流程上更加清晰、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更强,分析了基于... 系统回顾了水生态健康定义和内涵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水生态健康评价中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模型和方法,指出基于生态完整性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分类上更加科学全面、工作流程上更加清晰、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更强,分析了基于生态完整性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主要难点,包括指标与基准的选取、指标权重的分配、压力源的识别以及评价的准确性,以期提供更加清晰的水生态健康评价相关概念,为水生态保护和恢复成效评估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健康评价 生态完整性 物理生境 理化性质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理论的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嘉伟 刘泓汐 +1 位作者 李春晖 易雨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1,共14页
【目的】随着中国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力对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区域水资源代谢理论,构建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特征、社会经济系统特征和可持续发... 【目的】随着中国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力对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区域水资源代谢理论,构建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特征、社会经济系统特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计算了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BTHUA)的水资源承载力(WRCC)指数。在综合分析区域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建议。【结果】结果显示:2019年BTHUA的整体承载能力指数并不高,北京市(0.5612)、天津市(0.5306)和唐山市(0.4075)评分较高,WRCC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石家庄市(0.3843)、秦皇岛市(0.3165)、衡水市(0.2952)、承德市(0.2935)和邢台市(0.2674)评分中等,WRCC达到了临界值,并且发展潜力有限。而廊坊市(0.2214)、邯郸市(0.2188)、张家口市(0.2115)、保定市(0.2086)、沧州市(0.2026)评分偏低,WRCC达到上限,进一步发展的潜力非常有限。【结论】根据物质流分析,(1)水资源系统上,京津冀地区整体水资源生产能力不容乐观,水资源开发潜力不足;(2)社会经济上,BTHUA社会规模已经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未来还将继续扩大;(3)生态系统上,除北京、天津、秦皇岛市,其余城市生态用水占比皆达不到标准。该研究考虑整个用水系统,可以得到比其他方法更全面、更准确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可以为制定科学、可持续的水资源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并提供水资源利用政策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京津冀城市群 综合评价 代谢理论 TOPSIS方法 水资源 时空分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坝对长江流域洄游鱼类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易雨君 王兆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3,共5页
大坝的隔离,使长江与通江湖泊的关系受到威胁,洄游性鱼类失去了原有丰富的栖息地,直接影响到一些江湖洄游性鱼类的生长与繁殖。根据对不同时期的渔获物组成、三口分流水量和分流比、中游及洞庭湖鱼苗产量、四大家鱼产量、四大家鱼在鱼... 大坝的隔离,使长江与通江湖泊的关系受到威胁,洄游性鱼类失去了原有丰富的栖息地,直接影响到一些江湖洄游性鱼类的生长与繁殖。根据对不同时期的渔获物组成、三口分流水量和分流比、中游及洞庭湖鱼苗产量、四大家鱼产量、四大家鱼在鱼类资源中的比例和监利四大家鱼鱼苗径流量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大坝对以四大家鱼为代表的江湖洄游性鱼类资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坝对长江中下游鱼类物种组成和丰度有一定影响,优势物种趋于集中,大坝对水文规律的调节对鱼类的产卵量有一定不利影响,江湖关系的连通度决定着洄游性鱼类的生长与繁殖。为降低工程对生态的影响,水库的运行,特别是在产卵期应结合生态的需要,应进行优化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大坝 江湖关系 三口分流 栖息地 洄游鱼类 四大家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中游河段中国结鱼栖息地模拟 被引量:13
6
作者 易雨君 侯传莹 +1 位作者 唐彩红 宋劼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89,共8页
为了定量化评估和预测不同水库流量下泄情况对生物栖息地变化的影响,选取澜沧江特有的经济鱼类——中国结鱼作为指示物种,构建栖息地模型模拟其适宜的生境范围。根据成鱼生活习性和产卵行为等关键因子建立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指标(HSI),通... 为了定量化评估和预测不同水库流量下泄情况对生物栖息地变化的影响,选取澜沧江特有的经济鱼类——中国结鱼作为指示物种,构建栖息地模型模拟其适宜的生境范围。根据成鱼生活习性和产卵行为等关键因子建立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指标(HSI),通过耦合一维水动力模型和HSI建立中国结鱼栖息地模型。基于模型模拟结果,得到成鱼加权可用面积(WUA_d)和产卵加权可用面积(WUA_s),并运用Mann-Kendall测试分析漫湾大坝建设前后WUA_s和WUA_d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漫湾大坝建设期和运行期WUA_s和WUA_d分别发生突变。对中国结鱼的产卵场(WUA_s)而言,大坝对最低和中等级别的栖息地有显著影响,对最优级别的栖息地影响较小;对中国结鱼的成鱼(WUA_d)而言,大坝降低了中等和最优的WUA_d。产卵所需的最佳流量(2 200~3 200 m^3/s)大于成鱼生存所要求的最佳流量(510~760 m^3/s),因此为了给不同时期的鱼类提供适宜的生境,应尽量保持流量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中国结鱼 趋势分析 特有鱼类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底栖动物栖息地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易雨君 杨雨风 +1 位作者 张尚弘 周扬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6,共7页
为研究白洋淀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宜度,分别于2016年春、夏、秋3季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样,结合野外观测和实验室测量得到环境和生物信息。基于14个采样点的数据,通过构建广义可加模型(GAMs)模拟和预测底栖动物的分布。使用Margalef指数作为... 为研究白洋淀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宜度,分别于2016年春、夏、秋3季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样,结合野外观测和实验室测量得到环境和生物信息。基于14个采样点的数据,通过构建广义可加模型(GAMs)模拟和预测底栖动物的分布。使用Margalef指数作为响应变量,采用向前逐步回归筛选解释环境因子,通过评价剩余偏差来判断模型的表现。水深、水温、底泥氨氮、底泥有机质和沉水植物生物量被用于建立最终优化的广义可加模型。Margalef指数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曲线表明该指数与水深和底泥氨氮浓度成线性负相关,与水温和底泥有机质浓度成线性正相关,而与沉水植物生物量是单峰关系。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呈现显著的强相关性(Pearson R^2=0.847,P<0.001),均方误差较小(MSE=0.013),模型性能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广义可加模型 环境因子 栖息地适宜度评价 白洋淀 浅水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渠段一维水动力水质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11
8
作者 易雨君 唐彩红 张尚弘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0,共7页
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复杂水工建筑物影响下的水流特性以及对污染物在渠道内输移、衰减过程的影响,保证输水过程中的水质安全,分析了突发性污染事故潜在污染源特征,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输水渠段的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倒... 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复杂水工建筑物影响下的水流特性以及对污染物在渠道内输移、衰减过程的影响,保证输水过程中的水质安全,分析了突发性污染事故潜在污染源特征,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输水渠段的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倒虹吸、节制闸、涵洞、隧洞、渡槽、公路桥6种水工建筑物影响下输水渠道内的水流特性,采用七里庄断面实测水位、流量、水质(总磷、氨氮)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核与验证;并运用该模型预测店北公路桥突发水污染事故时,3种输水流量、3种负荷、3种污染物泄露至渠道后污染物沿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模拟复杂水工建筑物下的水动力和污染物输移特性,下车亭分水口处污染物浓度超标与否受输水流量和污染负荷共同影响。针对分水口处水质指标浓度变化,提出合理、有效分水和退水方式,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水质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工建筑物 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40
9
作者 易雨君 王文君 宋劼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对长江中下游主干河流及湖泊的27个断面的底泥进行采集并测定镉、铅、铬、铜、锌、砷和汞的浓度。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的污染来源进行...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对长江中下游主干河流及湖泊的27个断面的底泥进行采集并测定镉、铅、铬、铜、锌、砷和汞的浓度。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的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g、Cd、Pb、Cr、Cu、Zn和As的含量分别为0.010~0.55 mg/kg、0.016~0.17 mg/kg、13.04~110.03 mg/kg、42.03~121.03 mg/kg、21.70~75.10 mg/kg、48.01~750.01 mg/kg和6.03~82.95 mg/kg。重金属浓度较高的地方位于较为发达的城市(武汉和南京)、采矿业发达的地区(安庆、大通和芜湖)、港口城市(城陵矶)以及湖泊(鄱阳湖和东洞庭湖)。由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可知,7种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大小顺序为:Hg>As> Pb>Cd>Cu>Cr>Zn。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b、Cd、Zn、Cu、Hg和Cr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农业活动及生活污水,As主要来源于采矿业和航运业。长江中下游及湖泊底泥所有点位的Pb、Cu、Cr、Zn和Cd均处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状态,As和Hg在部分点位具有较高潜在生态风险。结合所有重金属元素来说,长江中下游以及湖泊底泥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区生态需水量及流量过程核算 被引量:22
10
作者 易雨君 徐嘉欣 +1 位作者 宋劼 刘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3-140,共8页
以保障黄河河口区三角洲湿地生态需水、河口及近海鱼类需水及河道泥沙输送为目标,针对不同需水目标的特点,基于生境模拟模型、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分别计算入海径流过程对三角洲湿地及河口区生物群落生境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来沙... 以保障黄河河口区三角洲湿地生态需水、河口及近海鱼类需水及河道泥沙输送为目标,针对不同需水目标的特点,基于生境模拟模型、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分别计算入海径流过程对三角洲湿地及河口区生物群落生境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来沙系数对河道输沙的影响,遵循消耗性需水的加和性原则与非消耗性需水的最大性原则,提出满足三角洲湿地生态需水、河口及近海鱼类需水、泥沙输送等多目标的需水量及流量过程。结果表明,依时段对流量过程进行调控可更好地满足不同保障目标的需水需求,可在3月达到一定的流量过程,在4—5月的最小、适宜、最大流量分别为456.91 m;/s、634.04 m;/s和1 107.38 m;/s,其余月份的最小、适宜、最大流量分别为146.91 m;/s、559.79 m;/s和1 107.38 m;/s,得到黄河口最小、适宜、最大需水量分别为71.05亿m;、181.51亿m;和349.85亿m;。通过在年内保障生态需水总量,同时在特定生物的关键生长时期维持特定流量脉冲,可有效改善黄河三角洲湿地、河口及近海区域生境质量,为黄河口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生态需水 流量过程 三角洲湿地 河道输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河流治理的方向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兆印 田世民 易雨君 《中国水利》 2008年第13期1-3,共3页
河流治理工程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利用河流,产生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严重时人们不得不考虑将河流重归"自然化"。随着越来越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人们发现只有通过河流综合管理,才能使河流利用、河床演变以及河流... 河流治理工程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利用河流,产生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严重时人们不得不考虑将河流重归"自然化"。随着越来越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人们发现只有通过河流综合管理,才能使河流利用、河床演变以及河流生态三个方面达到协调和统一。在总结国内外治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流综合管理的概念和河流治理的方向。河流综合管理包括:对河流的上、中、下游及河口全盘考虑,统一规划,不因局部效益牺牲整体;在通过水资源利用、防洪和发电等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水文过程、河床演变、环境与生态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治理工程 河流综合管理 泥沙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种植-消费系统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庞爱萍 李春晖 易雨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8-420,共13页
针对农业农村氮过量使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物质流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估长江经济带农业种植-消费系统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8年无机氮肥的输入量为1.0885×1010 kg N,此后以1.14%的速度增长,2012年... 针对农业农村氮过量使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物质流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估长江经济带农业种植-消费系统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8年无机氮肥的输入量为1.0885×1010 kg N,此后以1.14%的速度增长,2012年无机氮肥施用量开始减少,虽然2018年低于1998年水平,但无机肥施用仍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种植子系统氮输入的主要来源,为其他路径氮输入总量的1.6倍。通过作物收获形式输出系统的有效氮量,并未受氮素输入波动的影响,2018年作物收获量分别比1998年和2008年高18.97%和25.71%。近几年长江经济带生猪养殖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受粪便及垃圾还田率下降的影响,居民及养殖区向环境排放的氮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受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通过污水直排的氮排放量呈现减少的趋势。无机氮肥施用、粪便和垃圾的产生、大气沉降、秸秆还田、污水直排和灌溉等氮流路径对氮径流流失的年均贡献比分别为0.53、0.28、0.11、0.04、0.02和0.01,随着时间的变化,各路径对氮流失量影响的趋势呈现差异,粪便和垃圾的产生对系统内氮流失的贡献比由1998年的0.33下降到2018年的0.26。从空间上看,四川省贯穿东北到西南的中部地区、浙江省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重庆市东北和东南地区、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氮流失的高风险区,其分别占本省份面积的22.83%、22.10%、21.80%和25.14%,以上省份累积在土壤中的剩余氮素约有20%通过氮径流损失,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面源污染 物质流分析 空间分析 时空格局演化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泥沙-径流的山洪灾害动态风险评估与预警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泓汐 郭超 +2 位作者 元媛 金中武 易雨君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8期20-26,共7页
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山洪灾害防治是山区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防止因灾返贫、巩固中国全面脱贫成果的重要保障。山洪灾害风险的准确评估和及时预警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现有山洪灾害风险评... 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山洪灾害防治是山区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防止因灾返贫、巩固中国全面脱贫成果的重要保障。山洪灾害风险的准确评估和及时预警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现有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主要考虑流域产流,基于降雨-流量-水位关系评估山洪风险、预警山洪灾害。然而,山洪往往伴随着大量产沙,洪水和泥沙共同决定着暴雨山洪的受灾程度、受灾范围、预警指标和预警时机。忽略泥沙影响,会导致对山洪水沙灾害风险的严重低估,造成灾害预警的漏报、错报,降低山洪灾害防治的有效性与可靠性。针对泥沙含量、产沙方式等关键要素,分析了泥沙对水沙灾害风险的影响规律,结合现有流域产沙模型与监测技术,提出在径流风险的基础上,引入泥沙风险,针对径流、泥沙风险选用不同预警指标和阈值,实现快速、准确、综合评价和预警泥沙影响下的山洪水沙风险,为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风险 山洪水沙灾害 泥沙补给 动态风险评估 动态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水电工程影响下区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维琛 蔡宴朋 +3 位作者 孙炼 杨薇 易雨君 徐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4,共8页
为研究向家坝水电工程建设对周围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水电站建设前(2006)与建设后(2017)两个时期的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并以2006年为基准年,采用CLUE-S模型对研究... 为研究向家坝水电工程建设对周围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水电站建设前(2006)与建设后(2017)两个时期的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并以2006年为基准年,采用CLUE-S模型对研究区2017年"自然发展状态"下土地利用进行模拟,与2017年实际情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7年间,在水电站外部工程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下,水体面积大幅度增加,裸地得到开发利用,建筑区扩张,林地和耕地减少较多;(2)相较于"自然发展状态",水电工程影响下的建筑区面积略有下降,园地/草地面积下降且与林地之间交叉分布增多;(3)相较于"自然发展状态",水电工程影响下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景观水平上,自然发展对研究区整体的聚集作用减弱;类型水平上,研究区景观格局呈现出三种趋势:耕地与园地/草地呈增强趋势,建筑区与裸地呈延缓趋势,林地呈相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面向对象分类 景观格局变化 CLUE-S模拟 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鱼类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文君 易雨君 +1 位作者 张尚弘 杨雨风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3,共6页
为研究长江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对长江七种主要经济鱼(鲢鱼、草鱼、鲫鱼、鲤鱼、铜鱼、鲶鱼、黄颡鱼)背部肌肉组织中Cd、Cr、Cu、Pb、Zn和Hg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对鱼肌肉组... 为研究长江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对长江七种主要经济鱼(鲢鱼、草鱼、鲫鱼、鲤鱼、铜鱼、鲶鱼、黄颡鱼)背部肌肉组织中Cd、Cr、Cu、Pb、Zn和Hg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对鱼肌肉组织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江鱼类Cu、Zn、 Pb、Cd、Hg和Cr的含量分别为0.361~18.76、0.793~50.8、0.009~3.8、0.003~0.97、0.001~0.054和0.121~0.805 mg·kg^(-1)。Pb和Cd为长江鱼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鲫鱼受到重金属综合污染最大,草鱼最小。对于大多数重金属元素来说,肉食性鱼肌肉中富集的含量大于植食性鱼和杂食性鱼。与国内外河流鱼体内重金属含量相比,长江鱼类处于中等水平。鱼类的单一和复合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均表明长江鱼类食用安全性较好,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鱼类 富集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动态变化与生物量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楚翘 易雨君 +2 位作者 李春晖 唐彩红 宋劼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9-179,共11页
为探究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动态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基于2017年秋,2018年春、夏3个季节的水环境因子与浮游生物野外采样调查结果,采用冗余分析(RDA)、广义可加模型(GAMs)等方法探究了白洋淀不同季节的浮游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建立了... 为探究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动态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基于2017年秋,2018年春、夏3个季节的水环境因子与浮游生物野外采样调查结果,采用冗余分析(RDA)、广义可加模型(GAMs)等方法探究了白洋淀不同季节的浮游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建立了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非线性关系并进行了率定验证。结果表明:与1992年白洋淀干淀后重新蓄水时相比,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物种数分别下降了59%与37%,优势群落从绿藻门转化为蓝藻门。根据RDA排序结果可知,温度、透明度是影响浮游生物丰度的关键环境因子。运用GAMs构建了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定量模型,最优模型结构为Biomass-phy^s(T)+s(TN)+s(Cond)+s(Biomass-zoo)+s(Biomass-pro)+te(Biomass-proTN)+te(Biomass-proCond)+te(Biomass-proBiomass-zoo)。将2019年6月采样数据进行模型验证,计算模拟效果良好,实现了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定量模拟,能够为白洋淀生态恢复与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广义可加模型(GAMs) 浮游动物 浅水湖泊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栖息地模拟中指示物种的选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侯传莹 张尚弘 易雨君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103,共7页
指示物种的选取是栖息地模拟中的关键一环,为了选取澜沧江流域的指示物种,以澜沧江中游漫湾大坝为例,通过调查大坝建设前后的水生生态系统和鱼类资源,建立ESHIPPO-PPm模型,评估澜沧江流域四种特有鱼类(中国结鱼Tor sinensis、红鳍方口鲃... 指示物种的选取是栖息地模拟中的关键一环,为了选取澜沧江流域的指示物种,以澜沧江中游漫湾大坝为例,通过调查大坝建设前后的水生生态系统和鱼类资源,建立ESHIPPO-PPm模型,评估澜沧江流域四种特有鱼类(中国结鱼Tor sinensis、红鳍方口鲃Cosmochiluscardinalis、宽头华鲮Sinilabeolaticeps、云南裂腹鱼Schizothoraxyunnanensis)的灭绝风险,并根据调查和风险分析结果选取该地区的指示鱼种。结果表明:根据生态适宜(ES)与HIPPO系统因子的得分,中国结鱼和红鳍方口鲃的生态适宜性最好,宽头华鲮和云南裂腹鱼的生态适宜性居中;宽头华鲮和云南裂腹鱼的灭绝风险适中,中国结鱼和红鳍方口鲃处于灭绝风险临界值。按照保护优先级(PP)物种得分高低依次为:红鳍方口鲃(76)>中国结鱼(74,风险水平显著)>宽头华鲮(62)>云南裂腹鱼(60)。中国结鱼是澜沧江流域特有的经济鱼类,种群数量大,易捕获,养殖成本低,对环境的敏感性较高,是该区域生境质量变化较好的鱼类指示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绝风险 特有鱼类 中国结鱼 指示物种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污染事故风险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彩红 易雨君 张尚弘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4,共7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渠突发污染事故风险为目标,通过污染事故风险源识别,确定突发污染事故的主要风险源;以店北公路桥突发污染事故风险为研究对象,考虑天气、道路状况、车辆响应情况以及驾驶员特征等因素对事故的影响,构建突发污...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渠突发污染事故风险为目标,通过污染事故风险源识别,确定突发污染事故的主要风险源;以店北公路桥突发污染事故风险为研究对象,考虑天气、道路状况、车辆响应情况以及驾驶员特征等因素对事故的影响,构建突发污染事故的贝叶斯网络风险模型,根据贝叶斯网络的风险传递和事故原因推理功能,预测事故风险推断主要风险因子。结果表明:中线工程跨渠桥梁突发污染事故概率为0.06%,风险等级为"低",驾驶员判断和车辆响应是导致突发事故发生的最敏感因子,最不利条件下的事故风险概率为0.98%,是推理风险的16倍。运用河北省2011和2012年实测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概率数据对本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合理。贝叶斯网络能有效评估、预测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污染事故的风险概率,对提高输水工程水质安全和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风险分析 水污染 输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雨风 易雨君 +1 位作者 周扬 侯传莹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7,共7页
基于2016年春、夏、秋3季的调查采样,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研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对水环境因子和底泥环境因子的响应,识别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CCA结果显示,水环境因子中透明... 基于2016年春、夏、秋3季的调查采样,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研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对水环境因子和底泥环境因子的响应,识别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CCA结果显示,水环境因子中透明度、叶绿素a、水深、水温、溶解氧、氨氮、硝氮和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子;底泥环境因子中底质中值粒径、沉水植物生物量和氨氮含量是影响底栖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优势物种摇蚊科和颤蚓科对高污染物浓度环境适应性更好。水体中氮、磷对底栖动物影响显著,而底泥中氮、磷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氮磷的吸附转移降低水体污染对底栖动物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白洋淀 浅水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水杨柳的潜在生境分布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扬 易雨君 +1 位作者 杨雨风 王文君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81,共9页
为了解水杨柳的潜在分布,以保护水杨柳种群,根据51条种群分布记录,选取19个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三个历史时期(1950—1959年、1975—1985年、2000—2009年)并预测了两个未来气候变暖的情景下(RCP 2.6和RCP 8.5)... 为了解水杨柳的潜在分布,以保护水杨柳种群,根据51条种群分布记录,选取19个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三个历史时期(1950—1959年、1975—1985年、2000—2009年)并预测了两个未来气候变暖的情景下(RCP 2.6和RCP 8.5)水杨柳在云南省的潜在生境分布。结果表明:水杨柳生境距离河流越近,适宜度越高,水杨柳生境适宜度的分布与云南省的水系分布相关性越高,适宜度大于0.6的区域都分布在水系附近。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三个历史时期水杨柳生境适宜度大于0.6的面积逐渐增加,1975—1985年相对于1950—1959年云南省水杨柳生境适宜度大于0.6的区域面积增加了632 km^2,但2010年实地调查发现水电站建设淹没了大量水杨柳生境面积。RCP 2.6和RCP 8.5两个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的水杨柳生境适宜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水杨柳生境适宜度有所提高,且气候越温暖,水杨柳生境适宜度提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适宜度模型 水杨柳 最大熵 气候变化 潜在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