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移栽密度和栽插苗数对早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易石武 熊艺 +5 位作者 刘奕晗 唐金萍 杨庆飞 吴建军 陈浩 王悦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6-20,25,共6页
以湘早籼3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栽插苗数为主区,设置R1(每穴1株苗)、R2(每穴4株苗)和R3(每穴7株苗)3个水平,以移栽密度为副区,设置M1(25 cm×10 cm)、M2(25 cm×15 cm)和M3(25 cm×20 cm)3个水平,探究不同移... 以湘早籼3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栽插苗数为主区,设置R1(每穴1株苗)、R2(每穴4株苗)和R3(每穴7株苗)3个水平,以移栽密度为副区,设置M1(25 cm×10 cm)、M2(25 cm×15 cm)和M3(25 cm×20 cm)3个水平,探究不同移栽密度和栽插苗数对早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和栽插苗数处理对稻米品质影响显著,其中,R2M2处理的糙米率比R1M3显著提高了1.41%,精米率分别比R1M1和R1M3处理显著提升了1.89%和2.85%,整精米率分别比R2M1和R3M1处理显著增加了6.97%和7.34%,而长宽比分别比R1M1和R1M3处理显著降低了1.01%和1.52%;此外,R2M2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比R2M1处理显著提高了17.24%。综上,R2M2处理能够在保持较好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垩白度、垩白粒率和长宽比)的同时,保持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移栽密度 栽插苗数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抽穗期的QTL定位及转录组测序分析
2
作者 熊佳铭 张露倩 +5 位作者 袁红亮 易石武 周宇 阮彬洲 张丽颖 王悦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共7页
抽穗期是决定水稻结实粒数的关键时期,极大影响着水稻生育进程,适时抽穗是水稻稳产的前提。为解析水稻抽穗期的遗传特性,本研究设置5月7、17、27日3个播期处理(分别标记为M7、M17、M27),对两个抽穗期相差较大的水稻品种RT与SC及其重组... 抽穗期是决定水稻结实粒数的关键时期,极大影响着水稻生育进程,适时抽穗是水稻稳产的前提。为解析水稻抽穗期的遗传特性,本研究设置5月7、17、27日3个播期处理(分别标记为M7、M17、M27),对两个抽穗期相差较大的水稻品种RT与SC及其重组自交系(RILs)F_(7)代群体的抽穗期进行调查,分析其抽穗期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同时利用前期构建的遗传图谱对RILs群体进行抽穗期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并结合RNA-seq分析挖掘调控水稻抽穗期性状的相关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下的抽穗期表现出连续性变异特点,亲本及其RILs群体的抽穗期性状的变异系数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变大,M7、M17、M27处理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08%、9.29%、14.69%。对RILs群体M7、M17、M27处理下的抽穗期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4个相关QTL位点,分布在3号和7号染色体上,LOD值(对数优势值)介于3.47~18.63之间,贡献率介于7.46%~26.57%之间。对2个亲本剑叶的RNA-seq结果进行分析,在QTL定位区间内共检测到7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1个基因上调表达,39个基因下调表达。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参与生物过程调控水稻抽穗期,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等。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到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维生素B_(6)代谢、光合作用等调控途径。这些QTL位点和候选基因可用于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和功能分析,对指导水稻抽穗期精细调控的分子育种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遗传分析 QTL定位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