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CT及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2
1
作者 丁建林 易旦冰 +2 位作者 陈晓亮 梁立华 陈耀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CT及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R检查阴性而64层CT或MRI诊断骨折的51例外伤患者的多层CT及MRI表现。51例均行64层CT检查,2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64层CT显示骨皮质/骨小梁中断47例(47/51)。2... 目的:探讨多层CT及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R检查阴性而64层CT或MRI诊断骨折的51例外伤患者的多层CT及MRI表现。51例均行64层CT检查,2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64层CT显示骨皮质/骨小梁中断47例(47/51)。22例(22/28)MRT1WI见骨皮质下或松质骨内不规则线状、条状低信号带,T2WI对应于T1WI低信号带仍可见形态相似的低信号;28例(28/28)MRT2WI对应于T1WI低信号带或64层CT显示的骨折线周围均见片状高信号水肿;6例(6/28)MRT1WI未见低信号带,64层CT显示骨皮质中断;4例(4/28)MRT1WI见松质骨内低信号带,64层CT检查未明确骨折线。结论:多层CT显示骨皮质细微骨折优于MRI,可作为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MRI对部分多层CT显示不明确的松质骨骨折的诊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骨折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手术护理效果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志华 林茴 +2 位作者 陈小欢 杨红 易旦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4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手术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82例进行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焦虑程度进行对...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手术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82例进行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焦虑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焦虑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及术后焦虑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及术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焦虑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控体系与管理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志华 林茴 +2 位作者 易旦冰 杨红 党慧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1期178-180,253,共4页
目的为了使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所提高,在TQM(全面质量管理)为理论指导下,构建起高效、规范、合理的护理质量的监控体系与管理方法。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 目的为了使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所提高,在TQM(全面质量管理)为理论指导下,构建起高效、规范、合理的护理质量的监控体系与管理方法。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对照组不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外,对所有手术患者都进行正常的护理配合。最终对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服务沟通态度,工作积极能力,护理文书管理,环境管理,护理安全等五项指标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通过手术前后两组对五项指标的比较其结果是手术后均优于手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实验组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与完善手术室护理监控与管理,督促每一名医护人员有更高的积极性,有助于推动护理服务质量的改善,使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 监控体系 管理方法 手术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丁建林 易旦冰 +2 位作者 陈耀强 陈晓亮 梁立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对1000例临床拟诊为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检查,分为常规剂量组 220mAs和使用Care Dose 4D技术低剂量组,每组各500例。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采用双盲...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对1000例临床拟诊为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检查,分为常规剂量组 220mAs和使用Care Dose 4D技术低剂量组,每组各500例。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评价图像质量并做出第一次CT诊断,3个月后重新阅片并做出第二次CT诊断,分析两种扫描模式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图像质量及前后两次CT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的CTDIvol分别为18.9±0.0mGy及5.9±0.8mGy,低剂量组平均CTDIvol较常规剂量组降低68.8%;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图像评分分别为3.7±0.5分及3.6±0.6分,前后两次CT诊断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7%(166/170)及95.2%(178/187),两组之间的图像评分及前后两次CT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适用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有利于受检者生殖腺的辐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