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易亚辉 周海航 +6 位作者 陆忠烈 肖跃将 马春燕 刘虎 苏刚 汤伟军 姚振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953-95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对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DAI早期(伤后10天内)患者(DAI组)及1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对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DAI早期(伤后10天内)患者(DAI组)及1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DAI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性(FA)值,将两组感兴趣区(ROI)平均FA值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DAI组FA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结果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DAI早期FA值(胼胝体压部0.647±0.069、胼胝体膝部0.615±0.043、内囊前肢0.541±0.065、内囊后肢0.639±0.035)较对照组(胼胝体压部0.748±0.045、胼胝体膝部0.729±0.058、内囊前肢0.622±0.038、内囊后肢0.667±0.027)FA值显著降低(P<0.001)。胼胝体压部FA值的变化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736,P=0.001)。DTT较好显示感兴趣区白质纤维束形态,更直观显示脑白质损伤程度。结论 DTI联合DTT是DAI患者检查的敏感方法,FA值评估是DAI程度的重要依据,DDT可观察神经纤维束受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弥漫性轴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性脑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10
2
作者 易亚辉 李刚 周建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囊性脑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共28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囊性脑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多发2例,单发15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大脑半球14例,其中位于脑皮质及皮...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囊性脑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共28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囊性脑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多发2例,单发15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大脑半球14例,其中位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13例。单囊型10例,大囊小结节型4例。位于小脑呈大囊小结节型3例。CT平扫表现为囊性低密度,边缘有环状略高密度包膜15例和包膜毛糙2例。囊内液体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增强呈环状增强15例,结节状增强4例。病灶周围无明确水肿2例、中度水肿10例和重度水肿5例。结论:囊性脑转移瘤多位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CT、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脑转移瘤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诊断早期细菌性肝脓肿 被引量:19
3
作者 易亚辉 周建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特点,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治疗、CT随访或穿刺病理证实为细菌性肝脓肿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早期细菌性肝脓肿CT平扫时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 目的:探讨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特点,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治疗、CT随访或穿刺病理证实为细菌性肝脓肿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早期细菌性肝脓肿CT平扫时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肝内低密度块影;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明显增强,且持续时间可达3~7min,其中,肿块缩小征12例,双环征5例,“簇状征”4例,“花瓣征”4例和一过性增强征3例。结论:CT增强扫描对早期细菌性肝脓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脓肿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间质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6
4
作者 易亚辉 周建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CT和MRI的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MRI表现。13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CT和MRI的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MRI表现。13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腔内型3例,腔外型6例,哑铃型4例,圆形或类圆形9例,分叶形4例,直径3.0—10.4cm,平均7.5cm。CT平扫示肿瘤呈均匀等密度3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9例,呈高、低、等混杂密度1例。增强扫描示3例呈中度明显增强,10例中度不均匀增强,以静脉期明显。MRI平扫示1例肿块信号均匀,3例肿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病理检查10例恶性,3例良性。结论:胃间质瘤CT、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定性,确诊需要依靠电镜检查和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瘤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前筋膜增厚的CT表现对鉴别诊断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易亚辉 周建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6期600-601,共2页
目的:评价肾前筋膜增厚的CT表现在鉴别胰腺炎与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临床及CT复查证实为胰腺炎的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并与2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CT表现对照。胰腺炎中43例及25例胰腺癌做平扫加增强,20例胰腺炎仅... 目的:评价肾前筋膜增厚的CT表现在鉴别胰腺炎与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临床及CT复查证实为胰腺炎的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并与2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CT表现对照。胰腺炎中43例及25例胰腺癌做平扫加增强,20例胰腺炎仅做平扫。结果:胰腺炎组肾前筋膜增厚59例(占93%),其中急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49例(占98%),慢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10例(占77%)。胰腺癌25例中,1例肾前筋膜增厚,占4%。结论:肾前筋膜增厚的征象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有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前筋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头部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易亚辉 李刚 吕仕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8期816-816,825,共2页
关键词 胰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质盲为首发症状的散发型Creutzfeldt-Jakob病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易亚辉 单惠萍 +1 位作者 金杰 李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2057-2058,共2页
患者男性,66岁。因“双眼视物模糊2月余,右侧肢体无力半月”,于2012年8月29日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休息后无法缓解,无畏寒发热,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在当地医院就诊... 患者男性,66岁。因“双眼视物模糊2月余,右侧肢体无力半月”,于2012年8月29日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休息后无法缓解,无畏寒发热,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目系卒病,双眼球后视神经炎,双眼白内障”,予住院治疗,期间予“弥可保,强的松”等药物治疗。治疗半月后症状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脑卒中”收住入院。既往史:患者平素体键,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有外伤及手术史。家族史:否认两系三代以内家族性传染病、遗传病,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20/80mmHg ,神志清,GCS评分15分,双眼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 ,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胸廓挤压痛阴性,腹平软,右侧肢体肌力 IV级,感觉减退,肌张力无异常,双侧巴氏征阳性。辅助检查:头颅CT :颅内未见异常。查肝功能:直接胆红素10.8umol/L ,谷氨酰转肽酶40IU/L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6.59ng/ml ,D二聚体定量1050ug/L ,全血低切相对指数16.00。脑电图:轻中度异常,与疾病有关。超声检查心脏: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超声检查血管:双侧颈部动脉内膜增厚。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范围心电图。头颅M RI检查:双侧枕顶叶脑回表面多发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脑沟增深加宽,上述病变在FLAIR及DWI上明显高信号(图1~4),考虑炎症。予阿昔洛韦针抗病毒、醒脑静针保护脑细胞对症支持治疗一周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且近来出现缄默、智能减退明显,反应较迟钝,回答不切题或回答极慢,语言欠流利,与患者接触时可见患者时有惊慌表情。患者双侧上肢出现肌阵挛征象。复查脑电图:提示慢波活动为主,可见θ波、δ波伴中间少量尖慢波(图5‐6)。临床诊断:C JD很可能。住院其间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会诊,诊断为C JD。入院2周后,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神志模糊,缄默,频发性阵挛及抽搐,四肢肌张力增高,行走不能,家属放弃治疗要求出院,出院2周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UTZFELDT-JAKOB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假性粘液瘤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刚 易亚辉 +1 位作者 苏刚 蒋伟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3年10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腹膜假性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均表现腹腔肝、脾边缘扇贝样压弧,腹盆腔分隔样...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3年10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腹膜假性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均表现腹腔肝、脾边缘扇贝样压弧,腹盆腔分隔样粘液性团块,呈多发,囊内密度较为均匀,CT值比水略高,增强扫描后团块边缘略有强化;其中11例原发病灶,5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合并网膜、肠系膜浸润生长,出现网膜饼状改变。结论腹膜假性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疾病,腹盆腔脏器扇贝样压弧、网膜、肠系膜浸润生长及网膜饼状改变是腹膜假性粘液瘤CT检查特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粘液瘤 腹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春华 于亚威 +2 位作者 卞巍 易亚辉 阮立新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0期1922-1924,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腺瘤的临床、影像、病理特点及治疗方式,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5月切除的肾脏良性腺瘤7例,记录其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方式,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7例肾脏腺... 目的探讨肾脏腺瘤的临床、影像、病理特点及治疗方式,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5月切除的肾脏良性腺瘤7例,记录其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方式,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7例肾脏腺瘤中,病理诊断1例为肾脏多发乳头状腺瘤,1例为后肾腺瘤,5例为嗜酸细胞腺瘤。仅1例术前影像学考虑为良性。3例行肾脏切除,3例行肾部分切除,1例行肿瘤剜除。结论肾脏乳头状腺瘤肿瘤大小是重要的诊断因素,嗜酸细胞腺瘤和后肾腺瘤影像和病理都有特征性,明确诊断后可行保留肾单位的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腺瘤 临床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黄梅戏行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亚辉 《当代音乐》 2017年第7期47-49,共3页
传统的戏曲与曲艺声乐,如黄梅戏,在声腔造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与民族声乐教学实践的结合,将促进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文化的沟通,推动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黄梅戏与声乐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与艺术实践中,相得益彰。
关键词 黄梅戏 音乐唱腔 戏曲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