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测井资料小波变换与伪成像技术精细划分深部隔夹层 被引量:1
1
作者 邵才瑞 王萌 +3 位作者 昌伦杰 王开宇 张福明 王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1-621,共11页
隔夹层影响流体渗流,控制油水及剩余油分布,深层取心成本高,常规测井曲线分辨率低且薄互层信号模糊,深部隔夹层识别难度大。通过对关键井岩心研究,得出了隔夹层敏感测井曲线及其响应特征,采用小波分解和重构,对常规敏感测井曲线进行了... 隔夹层影响流体渗流,控制油水及剩余油分布,深层取心成本高,常规测井曲线分辨率低且薄互层信号模糊,深部隔夹层识别难度大。通过对关键井岩心研究,得出了隔夹层敏感测井曲线及其响应特征,采用小波分解和重构,对常规敏感测井曲线进行了高分辨率处理,降低了邻层平滑效应,突出了薄层界面测井响应特征,薄层识别分辨率提高了近1倍。综合利用隔夹层地层倾角矢量模式和伪成像特征,确立了深部隔夹层判识划分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精细识别隔夹层,相比常规方法,隔夹层辨识能力显著提升,井间小层对比精度提高38%,解释了油水界面倾斜问题,得出了剩余油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深部隔夹层 小波变换 地层倾角 伪成像 油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域信息分层感知的知识图谱补全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梅霖 段友祥 +1 位作者 昌伦杰 孙歧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知识图谱补全(KGC)旨在利用知识图谱的现有知识推断三元组的缺失值。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将图卷积网络(GCN)应用于KGC任务有助于改善模型的推理性能。针对目前大多数GCN模型存在的同等对待邻域信息、忽略了邻接实体对中心实体的不同贡... 知识图谱补全(KGC)旨在利用知识图谱的现有知识推断三元组的缺失值。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将图卷积网络(GCN)应用于KGC任务有助于改善模型的推理性能。针对目前大多数GCN模型存在的同等对待邻域信息、忽略了邻接实体对中心实体的不同贡献度、采用简单的线性变换更新关系嵌入等问题,提出了一个邻域信息分层感知的图神经网络模型NAHAT,在关系更新中引入实体特征信息,通过聚合实体和关系表征来丰富异质关系语义,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同时,将自我对立的负样本训练应用到损失计算中,实现模型的高效训练。实验结果表明,与图卷积网络模型COMPGCN相比,所提出的模型在FB15K-237数据集上Hits@1、Hits@10指标分别提高了3%、2.6%;在WN18RR数据集上分别提高了0.9%、2.2%。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知识表示学习 分层注意力机制 图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CT技术研究致密砂岩气藏储集层裂缝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昌伦杰 赵力彬 +2 位作者 杨学君 白晓佳 郑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1-475,共5页
塔里木盆地某气田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属于典型的低渗裂缝性砂岩储集层,由于经历构造运动期次多、埋藏深度大、夹层发育,储集层裂缝演化发育规律复杂.目前常用的裂缝描述方法(包括医用CT)存在精度低、定量评价效果差等不足.利... 塔里木盆地某气田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属于典型的低渗裂缝性砂岩储集层,由于经历构造运动期次多、埋藏深度大、夹层发育,储集层裂缝演化发育规律复杂.目前常用的裂缝描述方法(包括医用CT)存在精度低、定量评价效果差等不足.利用ICT层析扫描成像技术(工业CT)对该气田低渗裂缝性砂岩岩心内部裂缝进行了精细扫描成像,在此基础上对裂缝形态特征、产状、充填特征、空间组合和裂缝成因分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指出,研究区裂缝以高角度构造缝为主,可划分为张性缝、剪切缝和多期混合缝,裂缝形态有直线型、折线型、复杂网状、穗状和帚状等类型,首次发现裂缝发育复杂的“多层充填结构”,ICT扫描裂缝孔隙度主要为0.01%~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气田 ICT扫描 低渗砂岩 裂缝性储集层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压力衰竭过程中凝析油微观赋存状态 被引量:4
4
作者 昌伦杰 龙威 +3 位作者 伍轶鸣 陈飞飞 刘志良 王冠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11136-11143,共8页
凝析气藏衰竭开采过程中,不同缝洞类型会影响凝析油的析出过程和赋存形态。为了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压力衰竭过程中凝析油的形成机理和微观赋存状态,对单缝洞型、多缝洞垂向叠置型和多缝洞横向叠置型三种缝洞类型的碳酸盐储层开... 凝析气藏衰竭开采过程中,不同缝洞类型会影响凝析油的析出过程和赋存形态。为了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压力衰竭过程中凝析油的形成机理和微观赋存状态,对单缝洞型、多缝洞垂向叠置型和多缝洞横向叠置型三种缝洞类型的碳酸盐储层开展凝析气压力衰竭实验协同微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并对不同压力下扫描得到的图像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油、气、岩石骨架分割,得到真实岩心三维孔隙网络模型,通过图像处理和计算分析,实现模拟不同缝洞类型凝析气藏在不同开发阶段凝析油赋存状态的定量和定位置表征。研究表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岩心压力衰竭过程主要是一个油相由多孔状、单孔状和油膜状向网络状转变的过程,最终网络状油增加,多孔状、单孔状和油膜状油减少;利于凝析油析出的储层构造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多缝洞横向叠置型储层、单缝洞型储层、多缝洞垂向叠置型储层;在压力衰竭过程中,随着凝析油增多,油相会向岩石壁面靠近,当凝析油开始产出,油相会远离岩石壁面,随着油相的产出,油相减少,凝析油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向岩石壁面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扫描 压力衰竭 凝析油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平井提高凝析气藏原油采收率(为庆祝塔里木油田石油会战20周年而作) 被引量:1
5
作者 昌伦杰 肖香姣 +1 位作者 卞万江 林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8-240,共3页
采用水平井可以有效提高凝析气藏原油的采收率;利用水平井开发井网,先期开采底油、适时上返采气,可在不影响天然气采收率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对英买7凝析气藏而言,将水平井部署在油气界面之上1~2m处、水平段长度300m、采油速... 采用水平井可以有效提高凝析气藏原油的采收率;利用水平井开发井网,先期开采底油、适时上返采气,可在不影响天然气采收率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对英买7凝析气藏而言,将水平井部署在油气界面之上1~2m处、水平段长度300m、采油速度控制在2.5%以下进行开发,既不影响天然气采收率,又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底油 水平井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走滑断裂断控大油气田的勘探发现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110
6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6 位作者 汪如军 李世银 邓兴梁 李勇 昌伦杰 万效国 张银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71,共14页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经历了潜山构造—礁滩相控—层间岩溶—断控缝洞体的勘探历程,近10年来在断控油气藏领域取得了勘探理论认识和技术创新。(1)创新形成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建立坳陷区走滑断裂破碎带连片...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经历了潜山构造—礁滩相控—层间岩溶—断控缝洞体的勘探历程,近10年来在断控油气藏领域取得了勘探理论认识和技术创新。(1)创新形成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建立坳陷区走滑断裂破碎带连片规模成储、分段差异富油的油藏模式,丰富和发展了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类型和富集规律认识,实现了坳陷区超深层走滑断裂断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2)创新形成了以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小位移弱走滑断裂识别技术、走滑断裂带缝洞体储层识别技术等为核心的超深层走滑断控目标评价技术体系,形成了走滑断裂破碎带钻完井配套适用技术。通过地质认识的不断进步与关键技术的不断创新,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进入7500m以深的坳陷禁区,落实了约2×10^(4)km^(2)的超深层断控油气藏勘探领域,发现了地质储量规模达10亿吨级的超深层断控特大型油气田--富满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断控油气田 超深层 碳酸盐岩储层 勘探 理论与技术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典型油气藏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7
作者 朱卫红 周代余 +3 位作者 冯积累 昌伦杰 刘勇 王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6-725,共10页
塔里木油田地处边疆和沙漠,地面条件恶劣,97%以上的油气藏埋藏深,一般在3 200-6 100 m,按效益最大化原则采用"稀井高产"开发,水平井因其明显的增产和提高采收率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水平井开采模式,在巨厚... 塔里木油田地处边疆和沙漠,地面条件恶劣,97%以上的油气藏埋藏深,一般在3 200-6 100 m,按效益最大化原则采用"稀井高产"开发,水平井因其明显的增产和提高采收率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水平井开采模式,在巨厚砂岩块状底水油藏、低幅度层状边水油藏、大面积超深低丰度薄层油藏、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凝析气藏等不同油气藏类型中,应用水平井采油、水平井注水、循环注气等方式开发,在新油田产能建设、老油田综合调整中取得显著效益。至2007年12月,塔里木油田已完钻水平井超过260口,占总井数比例近30%,年产油量占全油田的61%,水平井平均单井日产油量是直井的1.73倍,实现了塔里木油田整体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水平井 开发模式 典型油气藏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得逊地区东河砂岩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对流动单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国永 徐怀民 +2 位作者 刘晓兵 昌伦杰 牛玉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37,共4页
从颜色、岩矿组分、岩性及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分析了哈得逊地区东河砂岩储层的沉积特征。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沉积相研究成果,确定了东河砂岩的沉积相划分模式,认为东河砂岩为无障壁滨岸沉积。结合东河砂岩沉积特征分析,将滨岸相... 从颜色、岩矿组分、岩性及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分析了哈得逊地区东河砂岩储层的沉积特征。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沉积相研究成果,确定了东河砂岩的沉积相划分模式,认为东河砂岩为无障壁滨岸沉积。结合东河砂岩沉积特征分析,将滨岸相划分为海岸沙丘、后滨、前滨、临滨4个亚相和12个微相,并分析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在流动单元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沉积微相与流动单元类型的关系:海岸沙丘亚相和后滨亚相中E类流动单元较少,主要为G类、M类、P类和非流动单元类;前滨亚相和临滨亚相流动单元类型较好,P类和非流动单元类比例很少,以E类、G类和M类流动单元为主。沉积微相对流动单元的类型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相 沉积微相 流动单元 东河砂岩 哈得逊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层序地层界面类型及测井识别方法 被引量:20
9
作者 焦翠华 王海更 +4 位作者 牛玉杰 昌伦杰 徐怀民 刘太勋 刘晓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6,共8页
通过对露头、岩心资料的详细分析,在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三级层序内部识别出了5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即三级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界面、准层序界面、岩层组界面和岩层界面。以常规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层序界面响应特征研究为基础,... 通过对露头、岩心资料的详细分析,在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三级层序内部识别出了5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即三级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界面、准层序界面、岩层组界面和岩层界面。以常规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层序界面响应特征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各级层序地层界面的测井资料识别标准和方法,包括常规测井曲线识别模式、长窗长处理倾角资料识别模式、倾角测井原始电导率曲线识别模式和精细倾角处理资料识别模式等。应用上述各类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的模式和方法,对全区各井进行了多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对比,识别出了5级界面,划分出1个三级层序、1个准层序组、2个准层序(砂层组)、12个岩层组(小层)和50个岩层(单砂体),建立了东河砂岩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界面 测井响应 东河砂岩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迪那气田古近系裂缝发育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被引量:16
10
作者 袁静 曹宇 +5 位作者 李际 董道涛 杨蓉 李春堂 昌伦杰 杨俊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0-850,共11页
以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为基础,辅以扫描电镜、粘土矿物X-衍射、流体包裹体、油层物性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迪那气田古近系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裂缝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宏、微观裂缝主要... 以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为基础,辅以扫描电镜、粘土矿物X-衍射、流体包裹体、油层物性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迪那气田古近系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裂缝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宏、微观裂缝主要为构造裂缝,其余依次为溶蚀裂缝、成岩裂缝和超压裂缝。构造裂缝分为剪切裂缝、扩张裂缝和震裂缝3种主要类型(以剪切裂缝为主)和3个发育期次;其中对储集烃类最为有效的裂缝形成于晚喜马拉雅期(上新世末期,即2.6~1.81 Ma)的构造挤压作用;溶蚀裂缝、成岩裂缝与超压裂缝与油气注入引起的溶蚀作用、粘土矿物脱水收缩、强烈构造挤压、快速深埋及流体增压造成的地层超压有关,主要形成时间为库车末期至西域期(2 Ma至现今)。裂缝发育的差异性主要受岩石类型、沉积相带、单层厚度和与主控断层距离的控制。位于气田中部的水下分流河道以粉细砂岩为主,裂缝最发育,单井产能高。裂缝线密度与单层厚度呈"座椅"式负相关,随着与主控断层距离增大而减小;泥岩裂缝线密度小于0.4条/m,且与单层厚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溶蚀裂缝 成岩裂缝 超压裂缝 裂缝特征 低渗砂岩储层 迪那气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塔中隆起奥陶系富油气三角带断裂特征及控藏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汪如军 冯建伟 +3 位作者 李世银 昌伦杰 杜赫 邓兴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5,共10页
针对塔北-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富油气三角带断裂控储控藏欠缺系统性认识的问题,通过地震精细解释和构造力学机制分析,对塔北-塔中地区走滑断裂和油藏分布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尤其从断层形成的力学机制、断层规模、断层分段性及断层组合... 针对塔北-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富油气三角带断裂控储控藏欠缺系统性认识的问题,通过地震精细解释和构造力学机制分析,对塔北-塔中地区走滑断裂和油藏分布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尤其从断层形成的力学机制、断层规模、断层分段性及断层组合样式等方面,剖析富油气三角带的发育特征及油气富集机制。研究表明:塔北-塔中地区的油气受控于2条区域级走滑断裂,其组合形成的富油气三角带内各断裂级别差异明显,且存在明显分段特征;塔中地区断裂带一般分为线性段、斜列段和羽状段,塔北地区断裂带可分为辫状堑垒段、拉分段和羽状段;断裂分段性导致同一断裂不同段油气富集特征具有明显差异,针对不同段可采用不同程度的开发方式,能有效提高储量整体动用程度。该研究可为国内外相似地质条件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碳酸盐岩 控藏因素 断裂系统 油气运移 塔北-塔中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泡沫体系直径影响因素及微观稳定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3 位作者 周代余 昌伦杰 李忠鹏 丁名臣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10,7-8,共8页
针对普通泡沫稳定性差问题,通过玻璃珠填制的填砂管制备一种稳定性好、均匀度高且直径细小的微泡沫体系,用显微镜对微泡沫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微泡沫直径的影响,分析黄原胶稳定的微泡沫与普通微泡沫稳定性的差异。结... 针对普通泡沫稳定性差问题,通过玻璃珠填制的填砂管制备一种稳定性好、均匀度高且直径细小的微泡沫体系,用显微镜对微泡沫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微泡沫直径的影响,分析黄原胶稳定的微泡沫与普通微泡沫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气、液同时注入玻璃珠填制的填砂管时,可形成直径为10~100μm、变异因数小于10%的微泡沫体系。可通过改变溶液黏度、起泡剂质量浓度、两相流速、温度和回压等影响因素调节微泡沫的直径大小。随着溶液黏度、两相流速、回压的增大,微泡沫平均气泡直径减小,均匀性变好;温度升高导致微泡沫直径增大,均匀性变差。当起泡剂质量浓度高于5g/L时,起泡剂质量浓度增加对微泡沫直径影响不明显。由于溶液中的黄原胶增加液膜黏度和厚度,减缓微泡沫液膜排液过程,促使黄原胶稳定的微泡沫具有优越的稳定性,并在160g/L矿化度、90℃温度、6 MPa回压条件下,其稳定时间长达2h,而普通微泡沫的稳定时间少于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沫 微观形貌 平均气泡直径 变异因数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端员定型”法识别滨岸相砂岩储层隔夹层: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学慧 丁文龙 +4 位作者 昌伦杰 牛玉杰 尹帅 张敏 孙雅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8-338,共11页
滨岸相砂岩储层发育薄层隔夹层,由于测井垂向分辨率和薄层效应的影响,用于识别不同类型隔夹层的关键测井参数的数值范围部分重合,使常用测井识别方法面临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在多口井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基于常规测井资料、岩... 滨岸相砂岩储层发育薄层隔夹层,由于测井垂向分辨率和薄层效应的影响,用于识别不同类型隔夹层的关键测井参数的数值范围部分重合,使常用测井识别方法面临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在多口井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基于常规测井资料、岩心实验分析资料,创新性采用"三端员定型"法识别三类隔夹层:钙质隔夹层、泥灰质隔夹层和泥质隔夹层。不同类型隔夹层在图版上不仅能有效区分,同时还能反映出钙质含量、泥质含量变化对隔夹层物性的影响。依据隔夹层识别结果,将研究区隔夹层垂向上分为4种接触关系:单一型、渐变型、突变型和多峰型;平面上分为4种分布模式:片状大面积分布型、突变接触型、渐变接触型和随机分布型,明确了隔夹层的发育特征。研究认为,垂直渗透率与钙质含量具有正相关性,与泥质含量相关性差;应用产量控制系数C(与隔夹层厚度和垂直渗透率相关)论证了具有一定厚度的隔夹层对产量的控制能力按泥质隔夹层、泥灰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顺序依次增强,因此钙质隔夹层在研究区对油水垂向运动的影响最大。研究成果对滨岸相砂岩储层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及制订开发调整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相 隔夹层 “三端员定型”法 垂直渗透率 产量控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倾角测井沉积构造与层序界面识别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国永 徐怀民 +2 位作者 刘太勋 王海更 昌伦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6,共5页
采用相关对比法对关键井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进行处理,结合地质构造图反映出的构造倾向,确定倾角资料长相关处理参数;结合岩芯照片对倾角资料进行微细处理,确定短相关处理参数。利用确定的长、短相关处理参数,对哈得逊地区的倾角测井资... 采用相关对比法对关键井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进行处理,结合地质构造图反映出的构造倾向,确定倾角资料长相关处理参数;结合岩芯照片对倾角资料进行微细处理,确定短相关处理参数。利用确定的长、短相关处理参数,对哈得逊地区的倾角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建立了东河砂岩储层典型的层理和微构造倾角解释模型;对中泥岩段开展了层序地层研究,根据长窗长倾角矢量图和累积倾角图,在中泥岩段识别出1个完整的三级层序、2个准层序组和5个准层序;利用短窗长处理的倾角矢量图,结合原始电导率曲线和倾角测井解释结果,进一步识别出中泥岩段有7个岩层组和16个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测井 层理 层序界面 累积倾角 相关处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2井区三叠系储集层精细描述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涛 朱卫红 +3 位作者 昌伦杰 练章贵 牛玉杰 刘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7-248,251,共3页
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和动态生产数据,结合岩心观察,对三叠系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储集层参数的地质模型,并对砂体的连通情况作了地质成因上的解释。研究发现,轮南2井区的隔夹层分为泥质隔夹层、钙质胶结细粒岩性夹层及细粒岩性紧邻... 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和动态生产数据,结合岩心观察,对三叠系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储集层参数的地质模型,并对砂体的连通情况作了地质成因上的解释。研究发现,轮南2井区的隔夹层分为泥质隔夹层、钙质胶结细粒岩性夹层及细粒岩性紧邻钙质胶结层夹层。在储集层精细描述基础上,完成了轮南油田2井区Ⅰ油组细分层系开发调整方案,方案实施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三叠纪 储集层 地质建模 油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在储集层构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太勋 徐怀民 +3 位作者 焦翠华 王海更 昌伦杰 牛玉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9-474,共6页
将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应用于小尺度构型单元研究,提出了一套采用长短窗长两次处理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并综合运用处理结果识别不同层次储集层构型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构型研究中地层倾角测井的处理方法与参数要求,确定塔里木盆地HD4油田东河... 将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应用于小尺度构型单元研究,提出了一套采用长短窗长两次处理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并综合运用处理结果识别不同层次储集层构型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构型研究中地层倾角测井的处理方法与参数要求,确定塔里木盆地HD4油田东河砂岩相关对比法地层倾角处理参数为:0.2 m窗长,0.02 m步长,35°探索角。以处理成果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东河砂岩段储集层构型,将东河砂岩滨岸沉积砂体划分为4类四级构型,12类三级构型及24种岩相单元,并详细分析了储集层构型界面及构型单元的地层倾角测井响应特征。岩相单元在倾角处理成果图上表现为单一矢量模式或模式组合,三级构型单元对应于一系列不同矢量模式的组合,构型界面表现为不同矢量模式的分界面。构型研究成果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并为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倾角测井 储集层构型 滨岸沉积 岩相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水淹变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强 余义常 +3 位作者 江同文 徐怀民 昌伦杰 王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为了更加高效地封堵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水淹后的优势通道,利用各类岩心分析资料及水淹解释结论,对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的岩石学、孔喉结构类型、储层水淹变化规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黏土矿物绝... 为了更加高效地封堵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水淹后的优势通道,利用各类岩心分析资料及水淹解释结论,对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的岩石学、孔喉结构类型、储层水淹变化规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黏土矿物绝对含量低,大部分为速敏性的高岭石与伊利石,粒径主要为1~2μm,储层可分为孔喉半径小于2μm的细微喉-低渗储层、孔喉半径介于2~5μm的细喉-中渗储层及孔喉半径大于5μm的中细喉-高渗储层;水淹后黏土矿物的堵塞和迁出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化的原因,而黏土矿物粒径大小与喉道尺寸的匹配程度控制了储层水淹前后及不同水淹程度下物性变化的方向。这些因素造成了3类储层的水淹变化机理:细微喉-低渗储层水淹后孔、渗值下降,由原状储层至低水淹逐渐减小,到中水淹时有所增大,高水淹时最小;细喉-中渗储层水淹后孔、渗值上升,由低水淹至中水淹逐渐增大,到高水淹时有所减小;中细喉-高渗储层水淹后孔、渗值增大,且随着水淹程度的增高而增大,该类储层即优势通道发育所在,可采用粒径为3~4μm的微球对其进行高效、精准的封堵。研究区注水开发后剩余油规模较大,开展储层水淹变化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河砂岩 黏土矿物 孔喉半径 水淹变化机理 哈得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表征及建模在迪那2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永平 昌伦杰 +4 位作者 陈文龙 邵才瑞 张杰 胡素明 孙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1,共4页
迪那2气田为超高压低孔裂缝性砂岩凝析气藏。气田范围内,裂缝较为发育且非均质性较强,同时,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与单井产能密切相关,因而,对该气田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及建模将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综合迪那2地区丰富的岩心、测井、录井... 迪那2气田为超高压低孔裂缝性砂岩凝析气藏。气田范围内,裂缝较为发育且非均质性较强,同时,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与单井产能密切相关,因而,对该气田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及建模将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综合迪那2地区丰富的岩心、测井、录井及测试资料,对各项主要裂缝参数进行定量表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控制迪那2气田裂缝发育的构造及地质因素;采用多属性体权重约束方法,建立了迪那2气田裂缝强度预测三维模型,实现了断层共生缝、构造成因缝、地质成因缝间的有效耦合,为裂缝属性参数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约束趋势体;同时,利用动态参数优化等效参数模型,大大提高了裂缝属性参数模拟的精度,形成了一套针对裂缝性油气藏由裂缝表征到建模的有效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裂缝性气藏 裂缝强度 裂缝建模 迪那2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资料在储集层构型界面识别中的应用--以哈德4油田东河砂岩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焦翠华 徐怀民 +3 位作者 王海更 刘太勋 昌伦杰 牛玉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1-363,共3页
倾角测井资料具有纵向分辨率高和连续性好的特点,在哈德4油田东河砂岩的露头、岩心分析标定基础上,根据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幅度、形状、接触关系,结合倾角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成果,确定了研究区储集层六级构型界面的测... 倾角测井资料具有纵向分辨率高和连续性好的特点,在哈德4油田东河砂岩的露头、岩心分析标定基础上,根据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幅度、形状、接触关系,结合倾角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成果,确定了研究区储集层六级构型界面的测井响应特征和模式,实现了单井的构型界面的识别,为构型单元的精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型 界面 东河砂岩 测井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的剖面数字露头系统研发及岩层面重构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红霞 李凌昊 +5 位作者 盛辉 刘善伟 冯建伟 许津 梁承佳 昌伦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63,共11页
针对大坡度、大规模的露头剖面考察中识别范围不足,面貌不全、人工依赖大、精度差、数据共享低的状况,使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摄取露头剖面影像,建立毫米级精度的全景三维模型,采用Web GIS技术,自主研发网络版数字露头平台,实现露... 针对大坡度、大规模的露头剖面考察中识别范围不足,面貌不全、人工依赖大、精度差、数据共享低的状况,使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摄取露头剖面影像,建立毫米级精度的全景三维模型,采用Web GIS技术,自主研发网络版数字露头平台,实现露头数据的共享。为重构某一局部岩层面,三维模型表面需建立一个贴面。数字地球引擎Cesium内置方法、边界面法建立贴面时,出现了贴面范围不准确、内部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一种在Web虚拟场景上充分利用空间场景几何特征与空间距离度量关系,自动判定岩层剖面特征点的新方法。特征点作为加密点在空间范围内构建三维Delaunay三角网,准确标定出某一岩层范围,实现了剖面岩层的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重构的岩层范围正确,内部连续,结果清晰,为地质资料知识库构建提供辅助手段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 数字露头 特征点 岩层面重构 DELAUNAY三角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