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学》简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时雁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95-96,共2页
《为学》节选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字乐斋,清代四川丹棱人,雍正年间进士,历任吏部郎中、顺天乡试同考官等职。后辞官家居,讲学于四川锦江书院。本篇的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
关键词 物质条件 主观努力 南海 “学” 江书院 雍正年间 中心思想 子侄 辞官 吏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浅探和初试 被引量:1
2
作者 时雁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87-91,共5页
我国教育史上,很早就有人注意启发。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这两句话的解释是这样的:“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孔子这两句话表明他既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启... 我国教育史上,很早就有人注意启发。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这两句话的解释是这样的:“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孔子这两句话表明他既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又注意进行启发的时机和条件。当然,我们不能等着学生愤和悱了,才去启和发。而应该通过教学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愤和悱的境地,创造启发的时机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方法 浅探 培养学生 鲁迅 柔石 祥林嫂 花苞 独立思维 学生情况 提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忠毅公逸事》浅析
3
作者 时雁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90-92,共3页
《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方苞(1668—1749),清初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康熙五十年他的同乡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发。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并保存书版,被牵连下狱。经人营救,免死,被编入汉军旗为奴。由于能文,以奴... 《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方苞(1668—1749),清初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康熙五十年他的同乡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发。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并保存书版,被牵连下狱。经人营救,免死,被编入汉军旗为奴。由于能文,以奴隶身分在皇宫南书房当差。雍正元年特赦,解除奴籍,从后宫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可法 逸事 方苞 《南山集》 行动描写 谋国 史公 师训 奴隶身分 清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社会都要正确使用汉字
4
作者 时雁行 《语文建设》 1985年第2期47-,共1页
商店的匾额,大字高悬,引人注目,但其中错别字很多:如把“洗染”的“染”写成“?”,把“电器”的“器”写成“?”,把“隆华”“先隆”的“隆”写成“?”。
关键词 古代汉语 黛玉葬花 褒城县 穆桂英 电视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