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两种酵母培养物的成分差异
1
作者 林青 时红玲 +7 位作者 秦新政 李月 王子涵 高雁 曾军 王浩中 娄恺 霍向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8-1226,共9页
【目的】比较两种酵母培养物及其代谢成分的差异,为指导酵母培养物的生产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材料为1种自研酵母培养物与达农威益康XP酵母培养物,利用非靶标代谢组学UHPLC-QTOF-MS技术,分析比较二者代谢产物成分及差异。【结果】(1... 【目的】比较两种酵母培养物及其代谢成分的差异,为指导酵母培养物的生产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材料为1种自研酵母培养物与达农威益康XP酵母培养物,利用非靶标代谢组学UHPLC-QTOF-MS技术,分析比较二者代谢产物成分及差异。【结果】(1)在二级类别注释下,正、负离子模式分别注释到614、497个化合物,主要代谢类别为有机酸,核苷、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两种酵母培养物均无特有代谢成分,只在含量上有显著(P<0.05)差异。(2)共237个差异代谢物在正离子模式检出,176个显著(P<0.05)上调表达,61个显著(P<0.05)下调表达;136个差异代谢物在负离子模式检出,64个显著(P<0.05)上调表达,72个显著(P<0.05)下调表达。(3)差异代谢物的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主要集中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等代谢通路。【结论】自研酵母培养物与达农威益康XP的代谢产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发酵原料及工艺更简便,并含有多种具药理、生理作用的代谢成分,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非靶标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酿酒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植酸酶益生乳酸菌的筛选
2
作者 王浩中 林青 +7 位作者 曾军 高雁 赵燕慧 时红玲 马贵军 马正海 娄恺 霍向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90-2298,共9页
【目的】分离筛选产植酸酶益生乳酸菌菌株。【方法】以发酵饲料、博扎、浆水为代表的发酵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形态差异菌株,通过产酶筛选及16S rDNA分子鉴定,获得产植酸酶乳酸菌菌株,并通过耐酸、耐胆盐、耐肠胃液、自聚集力及抑菌分析对... 【目的】分离筛选产植酸酶益生乳酸菌菌株。【方法】以发酵饲料、博扎、浆水为代表的发酵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形态差异菌株,通过产酶筛选及16S rDNA分子鉴定,获得产植酸酶乳酸菌菌株,并通过耐酸、耐胆盐、耐肠胃液、自聚集力及抑菌分析对其进行评价。【结果】筛选出4株产植酸酶乳酸菌,其中菌株JS5植酸酶酶活高达0.83 U/mL,与植物乳杆菌菌株DSM 20174相似性为100%,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菌株JS5在pH值3条件下存活率高达100%,在胆盐浓度0.1%时JS5存活率为0.55%,在模拟肠液和胃液中,存活率分别为8.56%和0.38%,其活菌数均在1×10^(6)CFU/mL以上,达到发挥益生作用的最小活菌数要求。菌株JS5自聚集力为(9.69%±0.44%),可促进菌株在肠道定殖。菌株JS5发酵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植保乳杆菌JS5产植酸酶较高,可在模拟肠胃液中存活,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能力和抑制病原菌生长,可用于益生的畜禽微生态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植酸酶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嗜盐菌Halomonas salifodinae N35-6产四氢嘧啶的培养基优化
3
作者 林青 秦新政 +4 位作者 高雁 曾军 娄恺 时红玲 霍向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65-3071,共7页
【目的】优化从新疆哈密七角井盐湖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四氢嘧啶产量较高的中度嗜盐菌N35-6发酵培养基。【方法】以四氢嘧啶产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成分,利用HPLC检测四氢嘧啶产量。【结果】从七角井盐湖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能... 【目的】优化从新疆哈密七角井盐湖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四氢嘧啶产量较高的中度嗜盐菌N35-6发酵培养基。【方法】以四氢嘧啶产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成分,利用HPLC检测四氢嘧啶产量。【结果】从七角井盐湖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能够产四氢嘧啶的细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Halomonas salifodinae,并命名为H.salifodinae N35-6,该菌株四氢嘧啶产量能够达到0.83 g/L。【结论】中度嗜盐菌Halomonas salifodinae N35-6具有高产四氢嘧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嗜盐菌 四氢嘧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生桦褐孔菌生物学特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华兰兰 林青 +4 位作者 时红玲 王娜 娄恺 李金玉 霍向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4-1252,共9页
【目的】分析新疆桦褐孔菌生物学特性及化学成分。【方法】由采自新疆阿勒泰的桦褐孔菌菌核组织分离获得纯培养菌株HS819,利用Biolog FF微孔板表征该菌株的碳源代谢特征;利用GC-MS分析菌核、菌丝体及发酵液的石油醚提取物化学成分。【... 【目的】分析新疆桦褐孔菌生物学特性及化学成分。【方法】由采自新疆阿勒泰的桦褐孔菌菌核组织分离获得纯培养菌株HS819,利用Biolog FF微孔板表征该菌株的碳源代谢特征;利用GC-MS分析菌核、菌丝体及发酵液的石油醚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果】菌株HS819与桦褐孔菌菌株PAT29027(OP019327)的相似性为99.73%,结合菌核、菌落、菌丝形态及系统进化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桦褐孔菌;该菌株的碳源代谢特征表明其对D-核糖、甘氨酰-L-谷氨酸、水杨苷、β-甲基-D-半乳糖苷、α-酮戊二酸、D-纤维二糖、L-谷氨酸等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最强;GC-MS在菌核、菌丝体及发酵液中分别检测出43种、39种和38种成分,烃类、酸类和酯类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醛类与醇类,其中酸类是菌核及菌丝体的主要成分,分别占总成分的66.07%和60.03%,在发酵液中,烃类为主要成分,占54.01%。【结论】桦褐孔菌可利用的碳源中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占主要成分;该菌株在自然环境下和液态发酵过程中检测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上差异明显,两者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生物胁迫、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碳源利用谱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