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高校教材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时新荣 贺盛瑜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41-144,共4页
教材是教师顺利完成一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根本。教材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加强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要求。政府、高校、高校教师都承担着加强高校教材建设的职责和义务,应当从各自的角度为提高高校教材建设的质... 教材是教师顺利完成一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根本。教材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加强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要求。政府、高校、高校教师都承担着加强高校教材建设的职责和义务,应当从各自的角度为提高高校教材建设的质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材 教材建设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改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关键环节 被引量:2
2
作者 时新荣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44-750,共7页
从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切入,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经济关系,说明求职大学生在素质上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尖锐的矛盾,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通过教改提... 从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切入,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经济关系,说明求职大学生在素质上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尖锐的矛盾,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通过教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综合素质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对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宏观调控
3
作者 时新荣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81-284,共4页
国家宏观调控的实质是从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预定的目标,对社会经济的总量和总体结构进行调节和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各个环节的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经济,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与物质资料... 国家宏观调控的实质是从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预定的目标,对社会经济的总量和总体结构进行调节和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各个环节的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经济,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之间也涉及方方面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市场在调节经济关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市场机制的运行本质上在于利益驱动,这必然造成市场失灵和市场激励机制作用的局限性,从而要求国家加强对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中的经济关系的宏观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生产 国家宏观调控 公共物品 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再生产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人力资源的供给结构 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4
作者 时新荣 黄祖英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24-428,共5页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市场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人力资源才能作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发挥作用。否则只是消耗资源的消费者,而且是生产力发展的压迫因素。教育是人力资源的再生产环...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市场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人力资源才能作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发挥作用。否则只是消耗资源的消费者,而且是生产力发展的压迫因素。教育是人力资源的再生产环节,决定着人力资源的供给结构。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力资源的供给结构与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所以必须通过发展和改革教育,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 高等教育结构 职业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产业部门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5
作者 时新荣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85-291,共7页
剖析了我国产业部门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产业部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产业 经济结构 社会资源 投资结构 风险约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现代企业制度
6
作者 时新荣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从分析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出发,主要阐明:现有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并不等于建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现有股分制企业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不应该归罪于现代企业制度。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现代股份制 有限责任制 企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pH值变化对3种草原类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静静 刘尊驰 +4 位作者 鄢创 王云霞 刘凯 时新荣 袁志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9-81,共13页
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土壤pH值的升高和降低会影响土壤养分的分布及转化情况,进而影响群落组成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土壤pH值,而不同草原类型的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pH值变化... 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土壤pH值的升高和降低会影响土壤养分的分布及转化情况,进而影响群落组成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土壤pH值,而不同草原类型的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pH值变化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土壤酸碱性不同的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3种草原类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酸碱添加试验改变土壤pH值,研究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应变化。结果表明:1)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0~10 cm土层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草甸草原,3种草原类型10~30 cm土层的土壤pH值无显著差异;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以及土壤碳氮比、氮磷比和碳磷比均低于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除土壤全磷外均存在显著差异;典型草原的土壤全氮在10~30 cm土层显著高于草甸草原;草甸草原0~10 cm土层的碳氮比显著高于典型草原。2)对于0~10 cm土层而言,酸添加显著增加了荒漠草原的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和碳磷比;碱添加显著降低了荒漠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和氮磷比以及典型草原的土壤全氮和全磷,升高了荒漠草原的土壤碳磷比。对于10~30 cm而言,碱添加升高了荒漠草原的土壤碳氮比,降低了典型草原的全氮和氮磷比以及草甸草原的碳磷比。3)荒漠草原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全氮、碳磷比和氮磷比均与土壤pH值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的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pH值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说明,不同草原受土壤pH值改变的影响表现为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且表层土壤相比下层土壤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酸碱添加对不同草原类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了生态系统对土壤pH值改变的短期响应。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土壤pH值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在土壤退化后的恢复重建中应合理调节土壤pH值,以保证土壤养分元素的平衡及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值 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荒漠草原 典型草原 草甸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不同土壤pH条件下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关系:样带调查和控制实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子雁 刘尊驰 +3 位作者 鄢创 张静静 时新荣 袁志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9,共12页
生物量与多样性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显示二者的关系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但是关于土壤pH变化对草原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在样带空间调查实验与定点控制实验之间差异的研究还无报道。采用样带调查实验和... 生物量与多样性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显示二者的关系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但是关于土壤pH变化对草原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在样带空间调查实验与定点控制实验之间差异的研究还无报道。采用样带调查实验和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自然条件下内蒙古草原样带上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关系变化及其与土壤pH的关系,同时通过外源添加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研究人为改变土壤pH后草原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关系变化,并比较样带调查实验和控制实验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样带空间梯度上,土壤pH变化主要受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及干旱指数的影响。沿天然的pH梯度,地上生物量与土壤pH间呈现为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物种丰富度与土壤pH也呈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生物量与多样性二者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2)在定位的酸碱控制实验中,地上生物量与土壤pH间呈显著的上凸单峰曲线关系,物种丰富度与土壤pH之间也呈显著的单峰曲线关系,生物量与多样性的关系因植被类型而异:在荒漠草原二者为正相关,而在典型草原二者无显著相关性。可以看出,草原生物量和多样性与土壤pH密切相关,并且在样带上和控制实验中呈现出相反的结果,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关系也不完全相同。两种研究方法出现差异的原因是样带观察反映的是生态系统长期适应的结果,而控制实验结果反映的是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短期响应,这种时空尺度的差异造成了两种研究方法所得结果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实验 调查实验 土壤PH 温带草原 生物量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对模拟降水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9
9
作者 邓强 刘迪 +1 位作者 时新荣 袁志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气候变化对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探究物种多样性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但目前关于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物多样性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研究仍然较少。利用野外控制穿透雨试验,观测了9个降水梯度处理(减雨80%,60%,... 气候变化对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探究物种多样性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但目前关于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物多样性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研究仍然较少。利用野外控制穿透雨试验,观测了9个降水梯度处理(减雨80%,60%,40%,20%和增雨20%,40%,60%,80%及对照)对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增加趋势,减雨80%处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处理低23.6%和16.1%,增雨80%处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高26.2%和13.0%。不论降水减少或增加,都提高了蔷薇科和杂类草物种的重要值,但降低了豆科和禾本科物种的重要值,降水量的增加也提高了菊科物种的重要值。降水减少处理降低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减雨80%和60%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增雨20%和40%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但增雨60%和80%降低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雨80%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与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Simpson指数与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2=0.630)。上述结果说明,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林下多为一年生植物,主要受浅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植物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降水变化不利于水分胁迫耐受性低的物种生存,进而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降水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土壤含水量 物种多样性 黄土高原 刺槐人工林 控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对模拟降水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迪 邓强 +1 位作者 时新荣 袁志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3,共9页
利用野外控制穿透雨试验,分析了7个降水梯度处理(增水20%,60%,80%,减水20%,60%,80%和对照)对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0 cm和20—40 cm土层增水处理的根际土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处理高55.9... 利用野外控制穿透雨试验,分析了7个降水梯度处理(增水20%,60%,80%,减水20%,60%,80%和对照)对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0 cm和20—40 cm土层增水处理的根际土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处理高55.9%和88.3%,非根际土磷酸酶活性分别高109%和121%。减水处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没有明显低于对照,但是显著低于增水处理。0—20 cm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在3个增水梯度上根际间差异不显著,但在3个减水梯度上差异显著。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说明在半干旱地区短期降水增加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比短期干旱的影响大,降水变化可以通过影响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磷和生物量改变土壤磷酸酶活性。研究降水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磷酸酶活性 根际土 非根际土 黄土高原 人工林 水土保持 控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