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退行性半月板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时宗庭 王庆甫 +4 位作者 于栋 张毅 杨晓侠 刘恒平 张清烽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 :观察应用肌骨超声引导针刀治疗退行性半月板病变的疗效,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回顾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患者,采用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退行性半月板病变77例,其中男30例,女47例;年... 目的 :观察应用肌骨超声引导针刀治疗退行性半月板病变的疗效,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回顾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患者,采用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退行性半月板病变77例,其中男30例,女47例;年龄44~66岁,平均57.5岁。治疗后2周和1个月门诊随访,对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VAS评分及半月板膨出距离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疗效。结果:治疗前、术后2周及1个月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51.63±15.26,77.13±11.82,87.56±8.65;治疗前、术后2周和1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080±1.574,2.630±0.310,0.850±0.177,均较术前改善(P=0.00)。治疗前、术后2周和1个月半月板膨出距离分别为(0.400±0.156)mm,(0.298±0.140)mm,(0.240±0.110)mm,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0)。结论 :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定位准确,对退行性半月板病变疗效显著。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操作安全,无并发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 针刀 半月板 胫骨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整脊手法及牵引治疗187例青年颈椎失衡综合征前后X线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庆甫 时宗庭 +9 位作者 黄沪 杜春林 李俊海 陈兆军 陈黎明 祁印泽 马玉峰 殷岳杉 阿迪力江 张雷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观察青年颈椎失衡综合征中医整脊治疗前后X线变化,论证中医整脊手法对早期青年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中筛选出187例青年颈椎失衡综合症患者,年龄19~22岁,平均21岁。完全随机... 目的:观察青年颈椎失衡综合征中医整脊治疗前后X线变化,论证中医整脊手法对早期青年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中筛选出187例青年颈椎失衡综合症患者,年龄19~22岁,平均21岁。完全随机分为整脊组94例,男40例,女54例;牵引组93例,男42例,女51例。分别给予整脊和牵引治疗3周,每周3次。第3周治疗后,收集X线资料,比较治疗前后X线资料。结果:①整脊组治疗前曲度异常57例、棘突位置改变45例、角位移44例、椎体滑移15例、Ruth Jackson线交点前屈改变70例、后伸改变47例;治疗后曲度异常35例、棘突位置改变24例、角位移18例、椎体滑移3例、Ruth Jackson线交点前屈改变41例、后伸改变33例;X线测量指标:颈椎曲度由治疗前(7.070±4.629)°改善至治疗后(7.660±4.156)°、角位移由治疗前(13.790±2.590)°改善至治疗后(11.050±2.560)°、椎体滑移由治疗前(3.770±0.350)mm改善至治疗后(3.160±0.485)mm。整脊组治疗改善以椎体滑移及角位移变化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牵引组治疗前曲度异常60例、棘突位置改变39例、角位移39例、椎体滑移15例、Ruth Jackson线交点前屈改变70例、后伸改变47例;治疗后牵引组曲度异常50例、棘突位置改变29例、角位移17例、椎体滑移3例、Ruth Jackson线交点前屈改变41例、后伸改变33例;X线测量指标:颈椎曲度由治疗前(5.590±4.639)°改善至治疗后(5.990±4.330)°、角位移由治疗前(13.360±2.064)°改善至治疗后(11.210±1.872)°、椎体滑移由治疗前(3.790±0.339)mm改善至治疗后(3.480±0.332)mm。牵引组治疗改善以椎体滑移及角位移变化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青年颈椎失衡综合征病名能反映青年颈椎问题病理变化。②X线上颈椎应力点、角位移、椎体滑移、曲度变直、棘突位置改变证实青年颈椎失稳是青年颈椎失衡后的主要影像学表现。③中医整脊手法和牵引均是治疗青年颈椎失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④青年颈椎失衡综合征是颈椎病的早期表现,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不稳定型 正骨手法 牵引术 X线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线成像技术在青少年颈痛患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庆甫 黄沪 +7 位作者 时宗庭 杜春林 陈兆军 李俊海 陈黎明 殷岳杉 阿迪力江 马玉峰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颈肩部区左右温度分布,为热像图用于未病诊断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并论证其在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3月至12月,收集4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19~22岁,平均2... 目的:通过对比颈肩部区左右温度分布,为热像图用于未病诊断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并论证其在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3月至12月,收集4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19~22岁,平均21岁;病程2~20周,平均13周。取C7水平线将所选区域分为颈部、肩部,颈部后正中线将所选区域分为左右侧。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患者安静状态下颈肩部区左右温度分布。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温度数值,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肩部区温度趋势总体高于颈部区。②颈部和肩部左右两侧的最高温、平均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部区左右两侧的最低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对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能够早期发现颈肩部两侧异常的肌肉代谢失衡信号,为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痛 红外线 青少年 皮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颈痛的中医证候分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栋 王庆甫 +6 位作者 吴忌 郑皓云 时宗庭 石鑫超 杨黎黎 赵军 郎松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7期628-632,共5页
目的 :研究青少年颈痛的中医证候特征,初步拟订青少年颈痛的中医证候分型。方法 :制定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观察表,对1 397名青少年颈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建立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数据库,通过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 目的 :研究青少年颈痛的中医证候特征,初步拟订青少年颈痛的中医证候分型。方法 :制定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观察表,对1 397名青少年颈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建立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数据库,通过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将60项中医症状共聚为4类,中医证候研究专家组按照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进行讨论,对聚类结果进行修订和证候分类,初步拟订出青少年颈痛的4个中医证型。结论:青少年颈痛属于中医筋伤的筋痹,外感六淫、五劳所伤或内伤引起颈部筋的营卫气血闭塞不通是其主要病机,根据统计分析结合专家意见,拟定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型为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郁脾虚证和心肾气阴两虚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颈痛 聚类分析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超声经皮促透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玉峰 郭盛君 +5 位作者 王庆甫 张毅 杜春林 陈黎明 时宗庭 杨黎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5期161-165,共5页
经皮给药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促渗剂的改进、以及离子导入、激光、电致孔、超声导入等新技术的发展,低频超声经皮促透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引起了研究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就低频超声的作用机制、影响作用效益的因素、动物实验... 经皮给药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促渗剂的改进、以及离子导入、激光、电致孔、超声导入等新技术的发展,低频超声经皮促透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引起了研究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就低频超声的作用机制、影响作用效益的因素、动物实验研究以及安全性评估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低频超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针配合耳穴揿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龙迪和 潘贵超 +2 位作者 时宗庭 于翔 甘稳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5期91-92,94,共3页
目的:观察体针配合耳穴揿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更年期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采取口服坤泰胶囊治疗,治疗组采取体针配合耳穴揿针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Kupperman评分。结果:治疗组患... 目的:观察体针配合耳穴揿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更年期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采取口服坤泰胶囊治疗,治疗组采取体针配合耳穴揿针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Kupperman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5.24%)远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Kupperman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平均Kupperm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口服坤泰胶囊,体针配合耳穴揿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耳穴揿针 坤泰胶囊 更年期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测量与WOMAC评分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马玉峰 王庆甫 +9 位作者 陈兆军 杜春林 李俊海 黄沪 时宗庭 殷岳杉 张雷 阿迪力江 董士宇 吴忌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测量与WOMAC评分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合临床和生物力学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40例250膝,左侧132膝,右侧118膝;年龄40~71岁,平均54.68岁。应用MB-RULER测... 目的: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测量与WOMAC评分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合临床和生物力学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40例250膝,左侧132膝,右侧118膝;年龄40~71岁,平均54.68岁。应用MB-RULER测量软件测量患膝正侧位X线片股骨角、胫骨角、股胫角及关节间隙角等数值,并采集WOMAC评分,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正位X线片测量数值与WOMAC评分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侧位X线片测量数值与WOMAC评分的回归方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膝关节X线数据测量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WOMAC评分的情况;②局部膝关节X线力线测量对诊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必须的检查之一,应予以重视。③正位片上胫骨角、关节间隙角与WOMAC评分的相关性最大,可用于评估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X线 放射测量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深刺“腰椎五穴”配合“臀三针”治疗中青年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龙迪和 时宗庭 +1 位作者 刚丽丽 崔晓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深刺“腰椎五穴”配合“臀三针”治疗中青年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二科收治的82例中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探讨电针深刺“腰椎五穴”配合“臀三针”治疗中青年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二科收治的82例中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给予电针深刺“腰椎五穴”配合“臀三针”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4);治疗1、2、3周后,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周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深刺“腰椎五穴”配合“臀三针”,能够减轻中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其腰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电针 腰椎五穴 臀三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挤拍打正骨手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于栋 王尚全 +3 位作者 孙树椿 时宗庭 刘思婷 葉宜颖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观察归挤拍打正骨手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纳入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生育年龄26~40(30.61±5.94)岁,新生儿体重3.20~4.52(3.59±0.13)kg... 目的:观察归挤拍打正骨手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纳入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生育年龄26~40(30.61±5.94)岁,新生儿体重3.20~4.52(3.59±0.13)kg;对照组生育年龄22~37(27.51±4.57)岁,新生儿体重3.0~5.8(3.81±0.63)kg。治疗组采用归挤拍打正骨手法,每周手法治疗1次,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骨盆绑带制动治疗,每天骨盆固定绑带制动不少于8 h,3周为1个疗程。在病例筛选入组的当天以及治疗后1、2、3周和1个月进行临床观察,对两组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耻骨联合分离距离进行评价。结果 :耻骨联合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照组治疗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治疗组治疗后均小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对照组治疗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治疗后均小于治疗前(P<0.05)。耻骨联合距离值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第1周(P=0.042)、第3周(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归挤拍打正骨手法能快速恢复耻骨联合分离距离,减轻局部疼痛和改善腰骶部功能,优于骨盆绑带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联合分离 产后期 正骨手法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运用经方温阳化气利水法对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的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恒平 潘超 +3 位作者 于栋 王庆甫 时宗庭 方心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1266-1268,共3页
骨髓水肿综合征是基于核磁共振上提示有骨髓水肿并且具有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类特殊疾病。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水气病的相关治则,通过运用经方温阳化气利水之法对其辨证施治,辨证化裁使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 骨髓水肿综合征是基于核磁共振上提示有骨髓水肿并且具有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类特殊疾病。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水气病的相关治则,通过运用经方温阳化气利水之法对其辨证施治,辨证化裁使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等经方,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症状,缩短骨髓水肿综合征的病程,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水肿 经方 温阳化气利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