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气候图研究林芝巴宜区常发及潜在性害虫发生情况
1
作者 罗布次仁 丹真次旺 +3 位作者 次旦旺久 旦增欧珠 王丹 洪大伟 《高原农业》 2025年第2期199-204,276,共7页
为探究利用生物气候图预测林芝巴宜区常发及潜在性害虫发生情况。利用林芝巴宜区的气候资料,通过对巴宜区2018年-2022年间4月至9月的温度、相对湿度气候因素的整理和统计,绘制出气候图,然后利用气候图分析预测林芝巴宜区常发性害虫小菜... 为探究利用生物气候图预测林芝巴宜区常发及潜在性害虫发生情况。利用林芝巴宜区的气候资料,通过对巴宜区2018年-2022年间4月至9月的温度、相对湿度气候因素的整理和统计,绘制出气候图,然后利用气候图分析预测林芝巴宜区常发性害虫小菜蛾、苹果绵蚜、黏虫及潜在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梨小食心虫在林芝市巴宜区的发生情况及活动规律。结果表明:林芝市巴宜区的温度、湿度气候图是小菜蛾的适生区,小菜蛾在该区容易爆发成灾;黏虫、苹果绵蚜在该区发生危害程度不大;梨小食心虫不适合在林芝巴宜区分布,草地贪夜蛾在该区潜在发生程度大。因此,建议加大对林芝市巴宜区常发性害虫与潜在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尤其是加大对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与检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巴宜区 温度 湿度 气候图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信息分析西藏四个本地牛种的血统组成
2
作者 马龙刚 刘楠 +9 位作者 尼玛群宗 王欣 陆健 毛华明 陈功 旦增欧珠 拉巴次仁 张楠 于福清 王雅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77-4390,共14页
旨在探究西藏4个本地牛种的遗传结构和血统组成。本研究以22头高原荷斯坦牛与20头高原娟姗牛以及45头美国婆罗门牛、46头云南瘤牛和11头婆罗门牛为参照标准品种,待测样品为4个西藏本地品种的177头牛。通过Illumina GGP100K芯片杂交获取... 旨在探究西藏4个本地牛种的遗传结构和血统组成。本研究以22头高原荷斯坦牛与20头高原娟姗牛以及45头美国婆罗门牛、46头云南瘤牛和11头婆罗门牛为参照标准品种,待测样品为4个西藏本地品种的177头牛。通过Illumina GGP100K芯片杂交获取所有待测个体的SNPs数据,利用MEGA X和Admixture等软件对SNPs进行遗传结构与血统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牛较其他西藏本地牛种与高原荷斯坦牛和高原娟姗牛有更近的遗传关系;部分樟木牛和阿沛甲咂牛将西藏牛分为两个大群;日喀则驼峰牛与云南瘤牛遗传关系更近。在日喀则驼峰牛群体中,高原牛血统比例超过90%,在阿沛甲咂牛与西藏牛群体中,高原牛血统也超过了50%,仅在樟木牛群体中,高原牛血统比例为33.15%。其次,在樟木牛群体中,瘤牛血统占比高达18.27%,在阿沛甲咂牛、西藏牛与日喀则驼峰牛群体中,瘤牛血统较少(5%)。在阿沛甲咂牛群体内有高达35.94%的普通牛血统,在樟木牛群体内,奶牛血统高达48.58%。本研究对西藏本地牛种今后的杂交扩繁和横交固定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也为阿沛甲咂牛与樟木牛两个濒危品种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沛甲咂牛 樟木牛 西藏牛 日喀则驼峰牛 SNPs数据 遗传结构 血统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4700米的两株大果圆柏年龄与生长史被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旦增欧珠 郑嘉诚 +1 位作者 喻武 张齐兵 《国土绿化》 2023年第8期24-26,共3页
一棵古树,要经历多少个春秋的沧桑,才有缘和我们相见?也许,从古树上悬挂的吊牌上,一眼就能得知它的年龄。但是这些古树的年龄是怎么测出来的?难道是锯开树干数一数里面的年轮?当然不是。CT扫描仪、针测仪、文献记载……这些都是古树年... 一棵古树,要经历多少个春秋的沧桑,才有缘和我们相见?也许,从古树上悬挂的吊牌上,一眼就能得知它的年龄。但是这些古树的年龄是怎么测出来的?难道是锯开树干数一数里面的年轮?当然不是。CT扫描仪、针测仪、文献记载……这些都是古树年龄测量的方法。这里要讲的是树木年轮学,此方法在古树调查和信息建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仪 树木年轮学 建档 古树 文献记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附43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旦增欧珠 罗布旺堆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67-67,69,共2页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旦增欧珠 《中国高新科技》 2021年第20期62-63,共2页
当前,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化博物馆就是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计算机等各种信息技术对馆内的藏品进行数字化管理。文章主要对数字化博物馆的相关概念进行论述,就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过程的应用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数字化博物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应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普布顿珠 扎西平措 +8 位作者 旦增欧珠 格桑 罗杰 美多 袁军 章新君 黄晓刚 戴磊 柳超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高海拔地区儿童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19例儿童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男11例,女8例;年龄4~13(8.16±2.71)岁;病程1~10(4.11±2.51)d。首先尝试闭... 目的:探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高海拔地区儿童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19例儿童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男11例,女8例;年龄4~13(8.16±2.71)岁;病程1~10(4.11±2.51)d。首先尝试闭合复位,复位不成功则采取有限切开复位,再进行克氏针髓内固定尺桡骨。根据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Anderson前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其中术后发生针尾激惹临床表现2例,取出克氏针后症状消失。19例患者获随随访,时间3~14(7.68±3.50)个月。术后X线片示所有病例愈合,末次随访Anderson前臂功能评价:优16例,良2例,可1例。结论:高原地区儿童骨折往往就诊延误、医疗条件匮乏并且依从性不足,基于这些特点选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儿童 尺桡骨骨折 克氏针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脊柱爆裂骨折
7
作者 扎西平措 格桑 +8 位作者 罗杰 美多 旦增欧珠 普布顿珠 袁军 章新君 黄晓刚 戴磊 柳超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针对高海拔地区脊柱爆裂骨折的特点及当地医疗条件,探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采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12例无神经症状的单椎体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 目的:针对高海拔地区脊柱爆裂骨折的特点及当地医疗条件,探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采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12例无神经症状的单椎体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9~54(42.50±7.95)岁;车祸伤6例,高坠伤4例,重物砸伤2例;T112例,T124例,L13例,L22例,L31例。手术首先在骨折上下椎置钉,并在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棒,通过体位及撑开实现骨折椎体复位。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通过X线测量受伤节段后凸矫正率及矫正丢失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明显并发症,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27(17.75±5.79)个月。术后3 d,VAS与术前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01,P=0.000);术后9个月JOA评分与术前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5,P=0.000)。术后3 d,Cobb角为(4.42±1.16)°,与术前入院时的(25.67±5.71)°相比矫正率为(82±5)%;术后9个月Cobb角(5.08±1.24)°,矫正丢失率为(16±13)%。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高原低气压低氧环境下,应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减少创伤,应用伤椎置钉技术能够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出血少,固定节段短,是治疗高海拔地区脊柱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椎弓根螺钉 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手术在高原地区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戴磊 旦增欧珠 +1 位作者 杨晓玲 普布顿珠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9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手术在高原地区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日喀则市定日县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手术在高原地区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日喀则市定日县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光组与传统组,各20例。激光组行VSD联合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手术,传统组行VSD联合大隐静脉抽剥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均无感染发生,随访期内均无溃疡复发。激光组术后溃疡面积小于传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肉芽组织形成时间早于传统组,术后换药次数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在高原地区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缩小术后溃疡面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手术 大隐静脉抽剥手术 静脉曲张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