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那曲地区雷暴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央美 旦增格列 +1 位作者 达瓦泽仁 边玛拉珍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1-760,共10页
利用1966—2011年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所辖7个气象站的雷暴天气历史观测资料,综合运用天气学及线性统计方法、小波分析方法,分析那曲地区雷暴日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的雷暴日数存在显著减少趋势,减... 利用1966—2011年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所辖7个气象站的雷暴天气历史观测资料,综合运用天气学及线性统计方法、小波分析方法,分析那曲地区雷暴日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的雷暴日数存在显著减少趋势,减少趋势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变化倾向率为每10年减少5 d;那曲地区雷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部多南部少,东部高山峡谷多于西部湖盆;雷暴日数高值出现在东北部,低值出现在东南部。季节分布为夏季最多,春、秋季相对较少,冬季很少出现雷暴;雷暴初日推迟,而雷暴终日提前,雷暴期有缩短趋势。多雷期、少雷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西伸脊点的经度位置、巴尔克什湖东部至青藏高原处高压脊和高原短波槽的位置和强弱上。那曲地区5—9月雷暴日数存在5~10年、20年两种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从不同时间尺度周期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那曲地区将逐渐进入多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曲地区 雷暴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竹工卡气象观测站新旧站址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次仁白玛 旦增格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2期185-186,241,共3页
利用墨竹工卡气象观测站新旧站址的气温、降水、风、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采用差值、差值标准差、风向相符率、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墨竹工卡新址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与旧址总体相差很小,新址气温平均... 利用墨竹工卡气象观测站新旧站址的气温、降水、风、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采用差值、差值标准差、风向相符率、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墨竹工卡新址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与旧址总体相差很小,新址气温平均偏低旧址0.1℃;降水量年均偏多0.1 mm;相对湿度略偏小1%;风速新址大于旧址,年平均风速相差0.5 m/s,1~3月风最多的月份相差最大;新址和旧址气温、风、降水量、相对湿度一致性较好,其中气温一致性最好,观测数据稳定;风向相符率为81%左右。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新址和旧址各要素平均值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竹工卡 新旧站址 观测资料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开展防雷工作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卫东 丹增罗布 +1 位作者 旦增格列 拉巴次仁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5期169-169,共1页
雷电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而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更是触目惊心。一方面,高科技产业发展,将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无限扩大。另一方面,雷电灾害发生的领域、波及的范围非常广,甚至牵扯到千家万户,渗透到各行各业。为此,对防护雷电灾害,我们必须... 雷电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而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更是触目惊心。一方面,高科技产业发展,将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无限扩大。另一方面,雷电灾害发生的领域、波及的范围非常广,甚至牵扯到千家万户,渗透到各行各业。为此,对防护雷电灾害,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由此而展开论述,从正视雷电的灾害性,提升防雷工作的意识;增强防雷防范意识,扩展防雷工作领域;调整防雷工作重点,逐渐移嫁到高科技领域;改变防雷工作手段,逐渐由强电向弱电过渡等四个方面,就新形势下开展防雷工作的几点思考做系统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灾害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