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对聚合物驱产出水再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施寒清 李梅竹 +2 位作者 刘春德 刘洪远 祁宝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23,共3页
从微生物降解的角度,对用不同水源配注的聚合物溶液进行了研究。对联合站分离污水、油井产出水中微生物的来源及微生物在污水配注聚合物时对粘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地层中存在着能厌氧降解聚合物的微生物,它们或为地层原有,或由注入... 从微生物降解的角度,对用不同水源配注的聚合物溶液进行了研究。对联合站分离污水、油井产出水中微生物的来源及微生物在污水配注聚合物时对粘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地层中存在着能厌氧降解聚合物的微生物,它们或为地层原有,或由注入水携入。在地层条件适宜时,微生物厌氧降解是进行聚合物驱过程中的液体粘度在地层中损失的重要因素。用联合站分离污水配注聚合物时,必须添加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 微生物 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络合剂提高复合驱油体系的界面活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康万利 祁宝艳 +2 位作者 单希林 施寒清 王恒林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18,共2页
采用大庆采油二厂、大庆采油四厂脱气原油和表面活性剂ORS41(美国进口)及NaOH,Ⅱ型,Ⅲ型络合剂,以及采油二厂污水、采油四厂杏五三元复合驱采出水进行了复合体系的界面活性实验。在油田污水中添加I型络合剂后,配制体... 采用大庆采油二厂、大庆采油四厂脱气原油和表面活性剂ORS41(美国进口)及NaOH,Ⅱ型,Ⅲ型络合剂,以及采油二厂污水、采油四厂杏五三元复合驱采出水进行了复合体系的界面活性实验。在油田污水中添加I型络合剂后,配制体系的界面张力由原来7.7×102mN/m降到10-3~10-4mN/m数量级。当Ⅱ型络合剂质量浓度为100~150mg/L或Ⅲ型络合剂质量浓度为100mg/L或150mg/L时,采出水体系的界面张力下降幅度最大。其原因在于添加少量含磷有机物后,能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减少了非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和进入界面的几率。建议使用含磷有机物质或与无机磷酸盐复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剂 复合驱油 化学驱油 界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降解组合菌的筛选和降解条件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国领 李蔚 +3 位作者 施寒清 卞立红 戚桂娜 胡敏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9-114,I0007-I0008,共8页
从大庆油田含聚污水中分离得到3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N2-2-P139-D1、N2-2-P140-D1和N2-2-P140-X1),进行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在不同pH条件下混合培养,研究3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的最优降解组合、降解pH和降解时间。结果表... 从大庆油田含聚污水中分离得到3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N2-2-P139-D1、N2-2-P140-D1和N2-2-P140-X1),进行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在不同pH条件下混合培养,研究3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的最优降解组合、降解pH和降解时间。结果表明:3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分别属于纤维微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在pH为7.0时,N2-2-P139-D1、N2-2-P140-D1和N2-2-P140-X1组合的降解率最大,最优降解时间为7d时,降解率为39.5%;在pH为9.0时,N2-2-P139-D1和N2-2-P140-X1组合的降解率最大,最优降解时间为5d时,降解率为34.5%。复合菌N2-2-P139-D1和N2-2-P140-X1,以及复合菌N2-2-P139-D1、N2-2-P140-D1和N2-2-P140-X1对现场含聚污水中聚丙烯酰胺的最大降解率分别为35.4%和31.0%,最优降解时间为5d。该结果为微生物在大庆油田采出液油水分离和含聚污水处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复合菌 降解率 含聚污水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