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粮食及其制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 被引量:65
1
作者 孟娟 张晶 +2 位作者 张楠 施嘉琛 邵兵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1-607,共7页
建立了粮食及其制品中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物质(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84%(体积分数)乙腈水溶液提取,通过E... 建立了粮食及其制品中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物质(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84%(体积分数)乙腈水溶液提取,通过ENVI-Carb石墨化炭黑(GCB)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净化,用6mL二氯甲烷-甲醇(7∶3,v/v)溶液洗脱,采用UPLC-MS/MS进行测定。在ACQUITY UPLCTMBEH C18反相柱上分离,梯度洗脱,流动相为水和乙腈;质谱采集模式为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以α-玉米赤霉烯酮-d4为内标,6种目标物的线性范围为0.1~50μg/L,相关系数(R2)大于0.99,检出限为0.1~0.2μg/kg,3个不同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9.9%~104.0%,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应用该方法对北京市的粮食及相关产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最高,含量为0.42~220.7μg/kg;此外还检出了α-和β-玉米赤霉烯醇。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符合食品样品中痕量污染物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玉米赤霉烯酮 真菌毒素 粮食 粮食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瓜开发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疆 施嘉琛 段鹤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年第10期36-38,共3页
对我国哈密瓜加工的现状进行了评述,展望了哈密瓜加工利用的前景。
关键词 哈密瓜 加工 现状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