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施凤丹 徐婕 郭红燕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国际油价在高位的频繁波动给中国的私家车市场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从1985-2006年间的有关数据看,中国私人汽车数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际油价的上升;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与国际油价和中国人均收入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性,国际油... 国际油价在高位的频繁波动给中国的私家车市场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从1985-2006年间的有关数据看,中国私人汽车数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际油价的上升;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与国际油价和中国人均收入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性,国际油价对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具有单向因果性。中国私人汽车的出路还是在于通过技术进步,开发节能型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油价 私人汽车 人均收入 协整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A的结构效应对能源强度影响程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施凤丹 刘春平 郭红燕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1,共3页
本文应用结构分解法(SDA)研究了结构效应在我国1980~2005年间能源强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同时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强度的差距以及其中的结构效应、非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效应是形成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能... 本文应用结构分解法(SDA)研究了结构效应在我国1980~2005年间能源强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同时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强度的差距以及其中的结构效应、非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效应是形成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能源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中国的能源强度高于印度能源强度的所有原因均在于结构效应,这主要是我国这些年来产业结构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是进一步降低我国能源强度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 SDA 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形态与调整成本---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春平 施凤丹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6-148,共3页
发展中国家在贸易量迅速扩大的同时,也经历着产业内贸易的形态变迁,不同形态的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调整成本可能不同。本文通过对1996-2005年18个制成品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相对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引起的劳动力... 发展中国家在贸易量迅速扩大的同时,也经历着产业内贸易的形态变迁,不同形态的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调整成本可能不同。本文通过对1996-2005年18个制成品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相对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引起的劳动力市场调整成本较大,同时调整成本也因不同产业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垂直 水平 调整成本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官方统计大会综述
4
作者 李纲 孙学光 +4 位作者 吕忠伟 姜澍 李峻浩 施凤丹 冯蕾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关键词 官方统计 国际 综述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施凤丹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1,共4页
CPI作为2007年中国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通过引入CPI,利用经济计量模型检验了中国1978-2007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论是:能源消费与GDP和CPI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GDP对能源消费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 CPI作为2007年中国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通过引入CPI,利用经济计量模型检验了中国1978-2007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论是:能源消费与GDP和CPI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GDP对能源消费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CPI与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的降低并不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通过研究认为,中国可以进一步采取节能措施以降低能源强度,而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CPI 因果关系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指标在地区能源强度比较中的应用
6
作者 施凤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28,共3页
文章首先利用全国能源强度和变异系数分析了各省能源强度的变化对全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再分别利用变化率、变异系数和平均值等常用的统计指标分析了我国各省能源强度的变化状况;然后构造了一个新的统计指标能源强度区位熵,并根据其... 文章首先利用全国能源强度和变异系数分析了各省能源强度的变化对全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再分别利用变化率、变异系数和平均值等常用的统计指标分析了我国各省能源强度的变化状况;然后构造了一个新的统计指标能源强度区位熵,并根据其结果将我国各省划分为三大区域,提出了我国地区能源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 变异系数 地区差异 能源强度区位熵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被引量:17
7
作者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课题组 李强 +3 位作者 李纲 康君 吕庆喆 施凤丹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1,共7页
本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中国2000-2007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72.9%,比2000年的59.3%提高13.6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达... 本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中国2000-2007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72.9%,比2000年的59.3%提高13.6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达到81.3%、74.8%、70.3%和64.6%。但是,从指标体系的六大方面来看,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并不均衡;从23项监测指标的实现程度看,难易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从全国四大区域来看,区域之间的差距逐年加大。本文也分析了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指标体系 统计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