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3种蝮蛇血清及酯酶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章民 方荣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9-341,共3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陕西境内 3种蝮蛇 :日本蝮短尾亚种 ( Agkistrodon blomhof-fii brevicaudus)、秦岭蝮 ( A.qinlingensis)及中介蝮 ( A.intermedius)的血清及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3种蝮蛇的血清及酯酶图谱显示一定程度...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陕西境内 3种蝮蛇 :日本蝮短尾亚种 ( Agkistrodon blomhof-fii brevicaudus)、秦岭蝮 ( A.qinlingensis)及中介蝮 ( A.intermedius)的血清及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3种蝮蛇的血清及酯酶图谱显示一定程度的共性 ,又存在明显差异 ,支持形态学将其划分为 3个独立种的观点 ;秦岭蝮与中介蝮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与日本蝮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 血清蛋白 酯酶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陕西 分类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陵保护区鸟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刚 方荣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7-21,共5页
对黄帝陵保护区鸟类从区系、食性、数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鸟67种(亚种),隶属14目29科,其中东洋种8种,古北种31种,广布种28种;食虫鸟类28种,喜食松毛虫的鸟有7种;并对33种鸟采用遇... 对黄帝陵保护区鸟类从区系、食性、数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鸟67种(亚种),隶属14目29科,其中东洋种8种,古北种31种,广布种28种;食虫鸟类28种,喜食松毛虫的鸟有7种;并对33种鸟采用遇见频次指数法进行数量统计,其中优势种5种,常见种8种,稀有种2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黄帝陵 鸟纲 食性 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蝮蛇蛇毒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章民 方荣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2-94,共3页
对陕西分布的日本蝮短尾亚种 (Agkistrodonblomhoffiibrevicaudus)、秦岭蝮(A .qinlingensis)及中介蝮 (A .intermedius)的蛇毒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 .结果表明 ,蝮蛇蛇毒电泳具有种的特异性 ,三种蛇毒电泳图谱无论在带的数目... 对陕西分布的日本蝮短尾亚种 (Agkistrodonblomhoffiibrevicaudus)、秦岭蝮(A .qinlingensis)及中介蝮 (A .intermedius)的蛇毒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 .结果表明 ,蝮蛇蛇毒电泳具有种的特异性 ,三种蛇毒电泳图谱无论在带的数目、含量及分布特征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三者之间应为种间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蝮蛇 蛇毒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蛇类一新纪录——团花锦蛇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刚 方荣盛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4期91-92,共2页
1985年8月3日在陕北黄陵县康岩底乡(海拔850m)采到一条团花锦蛇Elaphedavidi(Sauvage),雄性成体,标本号STU85027;1991年5月25日在陇县八渡乡(海拔900m)采到另一条团花锦蛇,雌性成体,标本号STU91007,经核对系陕西省新纪录.文献记载团花... 1985年8月3日在陕北黄陵县康岩底乡(海拔850m)采到一条团花锦蛇Elaphedavidi(Sauvage),雄性成体,标本号STU85027;1991年5月25日在陇县八渡乡(海拔900m)采到另一条团花锦蛇,雌性成体,标本号STU91007,经核对系陕西省新纪录.文献记载团花锦蛇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1形态描述体圆形,较粗;头略扁而稍长,与颈区分明显;眼大而圆,瞳孔圆形.吻鳞近半圆形,宽大于高,由背面可见其较多部分;鼻间鳞近方形,鳞沟短于前额鳞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类 陕西 团花锦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蝮蛇短尾亚种冬眠期血乳酸、血糖和糖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希娥 路春爱 +1 位作者 方荣盛 王子浩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3期91-92,共2页
蝮蛇短尾亚种(Agistrodon blmhoffiibrericaudus stejneger,后文简称蝮蛇)是日本蝮蛇科的一个亚种,我们对处于冬眠期蝮蛇的一些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以便为人工饲养蝮蛇和提取蛇毒提供科学依据,并且为进一步探讨蝮蛇亚种之间的亲缘... 蝮蛇短尾亚种(Agistrodon blmhoffiibrericaudus stejneger,后文简称蝮蛇)是日本蝮蛇科的一个亚种,我们对处于冬眠期蝮蛇的一些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以便为人工饲养蝮蛇和提取蛇毒提供科学依据,并且为进一步探讨蝮蛇亚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一定的理论旁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短尾亚种 血乳酸 血糖 糖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蝮蛇毒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6
作者 杨章民 王德林 +1 位作者 王子浩 方荣盛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125-126,共2页
秦岭蝮蛇毒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杨章民,王德林,王子浩,方荣盛(陕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心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系西安7100621第一作者,男,28岁,硕士)蜂蛇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其成分非常复杂,为酶类、毒素及非蛋白物质... 秦岭蝮蛇毒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杨章民,王德林,王子浩,方荣盛(陕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心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系西安7100621第一作者,男,28岁,硕士)蜂蛇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其成分非常复杂,为酶类、毒素及非蛋白物质构成的混合物,能够使动物出现一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 蛇毒 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蝮蛇二亚种血液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富兴 方荣盛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77-79,共3页
对陕西产蝮蛇二亚种──秦岭亚种(AgkistrodonhalysginlingensisSong)和短尾亚种(A.h.brevicaudusStejneger)血液形态学作了研究,鉴识了各类血细胞形态,并在两亚种间作... 对陕西产蝮蛇二亚种──秦岭亚种(AgkistrodonhalysginlingensisSong)和短尾亚种(A.h.brevicaudusStejneger)血液形态学作了研究,鉴识了各类血细胞形态,并在两亚种间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 血液 血细胞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蝮蛇红细胞内外钠钾离子分布的研究
8
作者 莫随青 王子浩 +2 位作者 路春爱 杨建雄 方荣盛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1期93-94,共2页
钾及纳不仅是维持细胞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离子,而且与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有关,K^+还是某些是的激活剂,它们在细胞内外液间的分布受细胞膜上钾钠泵的调节.前人研究表明;一些冬眠动物细胞内外液中 K^+,Na^+的数量及其分布比率,常受... 钾及纳不仅是维持细胞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离子,而且与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有关,K^+还是某些是的激活剂,它们在细胞内外液间的分布受细胞膜上钾钠泵的调节.前人研究表明;一些冬眠动物细胞内外液中 K^+,Na^+的数量及其分布比率,常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蝮蛇是一种有冬眠习性的经济动物,对它的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可为其饲养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套测定蝮蛇红细胞内外 K^+,Na^+分布比值的方法,对它作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 红细胞 钠离子 钾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蝮蛇的血清LDH同工酶研究
9
作者 莫随青 杨章民 方荣盛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4期52-54,共3页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研究了陕西蝮蛇三亚种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蝮蛇短尾亚种仅有5条带,中介亚种和秦岭亚种各显6条带,其中,中介亚种LDH_5分化出一条亚带,秦岭亚种LDH_1与LDH_2间出现一染色稍深的同工酶带...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研究了陕西蝮蛇三亚种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蝮蛇短尾亚种仅有5条带,中介亚种和秦岭亚种各显6条带,其中,中介亚种LDH_5分化出一条亚带,秦岭亚种LDH_1与LDH_2间出现一染色稍深的同工酶带。三者间酶带的含量与分布亦有不同。可见,三者间在糖代谢的方式上存在着一定差异。这对应用LDH同工酶分析法解决蝮蛇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蝮蛇 血清 乳酸脱氢酶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乾佑河上游大鲵的生态调查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宋鸣涛 方荣盛 《淡水渔业》 1979年第10期33-34,共2页
1978年8月17日至9月13日,我们在陕西省柞水县境内乾佑河上游(红庙河段)对大鲵的生态作了一些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 大鲵 生态调查 上游 陕西 柞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陕齿突蟾雄性的发现(无尾目:锄足蟾科)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刚 雷富民 方荣盛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4期92-93,共2页
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sis Fang于1985年以一只雌性发表以来,雄性未见报道.1988年5月20日晚作者在与雌性标本相同的地方(宁陕县平河梁),海拔1970m的溪流中采获一只齿突蟾.经鉴定为宁陕齿突蟾雄性成体(No.SXTU 88017),标本现保存... 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sis Fang于1985年以一只雌性发表以来,雄性未见报道.1988年5月20日晚作者在与雌性标本相同的地方(宁陕县平河梁),海拔1970m的溪流中采获一只齿突蟾.经鉴定为宁陕齿突蟾雄性成体(No.SXTU 88017),标本现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蟾 雄状 无尾目 锄足蟾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蹼壁虎和多疣壁虎种群内的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富民 方荣盛 李克勤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2期93-94,共2页
周开亚等人先后对我国无蹼壁虎和多疣壁虎进行了形态描述,Nakamura 等对无蹼壁虎或多疣壁虎的核型亦有报导,本文是笔者在研究陕西省壁虎类形态及核型特征的基础上,讨论无蹼壁虎和多疣壁虎的种群内不同地方种群的差异.
关键词 壁虎 无蹼壁虎 多疣壁虎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