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冰刺激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菊娣 贾澄杰 +1 位作者 张建飞 方红群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5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冰刺激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冰刺激... 目的探讨穴位冰刺激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冰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时间效应、交互效应、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冰刺激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穴位 吞咽障碍 冰刺激 吸入性肺炎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方红群 刘晓娟 高利英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12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35例,出院后每周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比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护理满意度、脊髓损伤相关知识知晓率及ADL评分情况... 目的探讨分析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35例,出院后每周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比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护理满意度、脊髓损伤相关知识知晓率及ADL评分情况。结果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有效控制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ADL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院外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话随访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方红群 彭惠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和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住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和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住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降低流产后关爱患者电话回访失败率 被引量:3
4
作者 许义芳 方红群 +4 位作者 王明香 万金华 袁娟娟 吴雪梅 张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8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流产后关爱患者电话回访失败率中的作用。方法采取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与实施对策、效果评价8个步骤,确认活动开展后电话回访失败率、患者对护理工作...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流产后关爱患者电话回访失败率中的作用。方法采取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与实施对策、效果评价8个步骤,确认活动开展后电话回访失败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电话回访失败率由34.65%降至3.1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92.52%提高至98.58%,活动开展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流产后关爱患者电话回访失败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并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门诊 流产 电话回访 品管圈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彭惠 许义芳 +1 位作者 袁娟娟 方红群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6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和分级,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计划,进行系统和流程的再造。统计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分级情况...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和分级,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计划,进行系统和流程的再造。统计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分级情况及护理纠纷例数,并进行对比。结果:采用根本原因分析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例数由68例增加至83例;0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例数由15例增加至39例;Ⅲ级以上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由35例下降到11例(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引入根本原因分析法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护理管理者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