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极格罗夫山陨石分布规律及靶区预测
1
作者 琚宜太 黄费新 +5 位作者 刘小汉 李岩 夏志鹏 俞良军 方爱民 韦利杰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03-2512,共10页
中国已在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收集到12665块陨石,其中包括具有重要意义的月球和火星陨石。格罗夫山的陨石主要发现于距离岛峰有一定距离的远源碎石带内,如阵风悬崖冰流下游的二号碎石带、四号碎石带,哈丁山和萨哈罗夫岭之间的碎石带,以... 中国已在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收集到12665块陨石,其中包括具有重要意义的月球和火星陨石。格罗夫山的陨石主要发现于距离岛峰有一定距离的远源碎石带内,如阵风悬崖冰流下游的二号碎石带、四号碎石带,哈丁山和萨哈罗夫岭之间的碎石带,以及哈丁山冰流下游的天问碎石带,蓝冰上发现的陨石很少。根据收集到的11111块陨石位置数据进行投影分析,目前已发现的陨石数量热点在二号碎石带李家坡,陨石数量密度最高值为1357pieces/km^(2)。质量热点在四号碎石带南部,质量密度最高值为17756g/km^(2)。格罗夫山陨石富集机制既有南极地区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多重岛峰多次富集机制。阵风悬崖南段和中段为第一重岛峰;阵风悬崖北段和萨哈罗夫岭为第二重岛峰;哈丁山和威尔逊岭为第三重岛峰;梅森峰、兰伯茨峰及杜鲁门冰原岛峰为第四重岛峰。每一重岛峰中间都有低地形缺口。第一重岛峰对陨石有首次富集作用,而每一重岛峰中间的低地形缺口形如漏斗,冰流通过时被收窄,含陨石的冰碛物通过缺口后被后一重岛峰阻挡,对先期富集的陨石起到了再次富集的作用,并在岛峰背冰流方向的负压区停滞,形成陨石富集点。由此推测,蓝冰上距离岛峰有一定距离的远源碎石带是下一步陨石搜寻的可能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 东南极 格罗夫山 碎石带 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塔西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 被引量:42
2
作者 方爱民 马建英 +2 位作者 王世刚 赵越 胡健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96-3406,共11页
自柯克亚深层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以来,塔西南坳陷一直受到各类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该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及其油气资源评价近年来更是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塔西南和西昆仑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所经历... 自柯克亚深层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以来,塔西南坳陷一直受到各类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该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及其油气资源评价近年来更是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塔西南和西昆仑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所经历的构造及沉积格架的演变过程,对塔西南坳陷性质及其演化阶段划分所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塔西南-西昆仑这一盆山体系形成和演化中的构造变形和沉积记录。总体来说,根据现有沉积和构造变形资料,中生代之前西昆仑和塔西南坳陷分别处于同一构造背景下的不同沉积单元;二者之间盆山体系的形成主要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上新世是造盆造山作用机制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或者说早更新世末的构造运动基本上奠定了西昆仑-塔里木盆地南缘现今的盆-山构造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地区 塔西南坳陷 晚古生代以来 沉积构造演化 LATE Paleozoic west KUNLUN orogen Tarim BASIN BASIN system KUNLUN orogenic belt tectonic movements structural geology sedimentary strata Early Pleistocene 盆山体系 构造变形 Early Cretaceous 塔里木盆地南缘 LATE Jurassic 油气资源评价 深层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蛇绿岩中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6
3
作者 方爱民 王世刚 +3 位作者 张俊敏 藏梅 方家虎 胡健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0-154,共15页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是一套由以镁铁-超镁铁岩为主的构造岩块和不同岩性的基质组成的蛇绿混杂带,被认为是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缝合带。由于其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该蛇绿岩对恢复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是一套由以镁铁-超镁铁岩为主的构造岩块和不同岩性的基质组成的蛇绿混杂带,被认为是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缝合带。由于其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该蛇绿岩对恢复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过去20多年里,有关其形成及就位时代的争议一直很大,其原因在于不同学者采用来自化石资料和同位素年龄方面的不同证据。本文选择该蛇绿岩套中保存相对完整的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3个峰值年龄:406±1.8 Ma,514±5.1Ma和332±6.4 Ma。结合该区野外地质特征和前人资料分析,本文认为除514±5.1 Ma的年龄可能来自古老围岩中的残余锆石之外,另外两组年龄分别与蛇绿岩的形成和就位有关,前者代表卡拉麦里蛇绿岩的形成时间,后者则代表卡拉麦里蛇绿岩的构造侵位时间,即卡拉麦里洋盆形成于泥盆纪初期,最终闭合于早石炭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蛇绿岩 辉长岩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库地混杂带中基性火山岩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方爱民 李继亮 +5 位作者 刘小汉 侯泉林 Lee Ik Jong 肖文交 俞良军 周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9-417,共9页
库地北一些克沟基性火山岩是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而有关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仍存在很多争议,由此影响了对该蛇绿岩性质、形成和演化方面的深入认识。笔者在野外对一些克沟基性火山岩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在综合前人... 库地北一些克沟基性火山岩是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而有关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仍存在很多争议,由此影响了对该蛇绿岩性质、形成和演化方面的深入认识。笔者在野外对一些克沟基性火山岩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在综合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及Sm/Nd同位素分析等数据对其构造背景进行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判别和分析,确定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洋内弧,从而为进一步确定库地蛇绿岩的形成环境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库地混杂带 基性火山岩 构造环境 大洋岛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库地混杂岩带中深海浊积岩的浊积相划分及其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方爱民 侯泉林 +3 位作者 李继亮 郝杰 肖文交 周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2,T001,T002,共14页
西昆仑库地混杂岩带中发育一套深海浊积岩。本文在系统的沉积相分析基础上 ,识别并划分出本区浊积岩的 7类浊积相及 1 4种亚相 ,结合其成因分别对各浊积相 (亚相 )的沉积特征、垂向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与描述。此外 ,垂向上还识别出 3种... 西昆仑库地混杂岩带中发育一套深海浊积岩。本文在系统的沉积相分析基础上 ,识别并划分出本区浊积岩的 7类浊积相及 1 4种亚相 ,结合其成因分别对各浊积相 (亚相 )的沉积特征、垂向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与描述。此外 ,垂向上还识别出 3种浊积相组合 ,文中对其沉积序列特征及其所代表的环境意义进行了阐述。结合其它资料 ,探讨了这套浊流沉积的沉积环境 ,认为它形成于位于消减带和海沟之间的弧前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岩 浊积相 弧前盆地 沉积特征 分布规律 成因 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和富集的控制——以沁水盆地为例 被引量:37
6
作者 方爱民 侯泉林 +3 位作者 雷家锦 李继亮 杨陆武 胡爱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78-384,共7页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煤变质作用与煤层气形成、赋存和富集关系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阐述了煤变质作用类型及煤变质作用程度与煤层气的生成、吸附量、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形成发育及煤层特性的相互关系,认为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富集的影...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煤变质作用与煤层气形成、赋存和富集关系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阐述了煤变质作用类型及煤变质作用程度与煤层气的生成、吸附量、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形成发育及煤层特性的相互关系,认为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富集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对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形成发育过程的控制上。并以沁水盆地为例,探讨了高阶煤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富集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对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变质作用 高阶煤 煤储层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库地西北依沙克群中首次发现放射虫化石 被引量:10
7
作者 方爱民 李继壳 +3 位作者 侯泉林 周辉 王志洪 李红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4-384,共1页
西昆仑库地西北依沙克群中首次发现放射虫化石方爱民李继壳侯泉林周辉王志洪李红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西昆仑库地混杂带依沙克群放射虫化石新藏公路137km处一些克沟中自下而上发育一套由基性火山岩、... 西昆仑库地西北依沙克群中首次发现放射虫化石方爱民李继壳侯泉林周辉王志洪李红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西昆仑库地混杂带依沙克群放射虫化石新藏公路137km处一些克沟中自下而上发育一套由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深海复理石组成的库地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库地混杂带 依沙克群 放射虫化石 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浊流及相关重力流沉积研究综述 被引量:74
8
作者 方爱民 李继亮 侯泉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0-280,共11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浊流及相关重力流的有关概念,并对浊流沉积研究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概括了当前浊流沉积的研究现状;随后,总结了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扼要解释;最后,对浊流及相关重力流沉积研究中两个有争议的问题——浊积相... 本文首先介绍了浊流及相关重力流的有关概念,并对浊流沉积研究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概括了当前浊流沉积的研究现状;随后,总结了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扼要解释;最后,对浊流及相关重力流沉积研究中两个有争议的问题——浊积相的划分和浊积相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 重力流 浊积岩 浊积相 浊积相模式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中基性火山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 被引量:7
9
作者 方爱民 李继亮 储著银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21,共9页
本文总结了前人有关库地蛇绿岩系各组成单元以及与其有成因联系的岩浆岩的年代学资料,同时利用Sm-Nd法测定了一些克沟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获得了 2个晚元古代全岩等时线年龄:1023±51 Ma和834±29 Ma。在此基础上,对库地蛇绿... 本文总结了前人有关库地蛇绿岩系各组成单元以及与其有成因联系的岩浆岩的年代学资料,同时利用Sm-Nd法测定了一些克沟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获得了 2个晚元古代全岩等时线年龄:1023±51 Ma和834±29 Ma。在此基础上,对库地蛇绿岩系的形成和演化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库地蛇绿岩中基性火山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可能代表了库地洋开始消减俯冲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库地蛇绿岩 SM-ND等时线年龄 形成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南极冰盖和气候演化研究历史的回顾看格罗夫山地区新生代沉积岩发现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爱民 刘小汉 +2 位作者 李钟益 李潇丽 黄费新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8-150,共13页
南极冰盖自形成以来就一直是全球环境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扩展和消融的动态演化过程不仅是南极大陆最重要的地质过程 ,而且也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因此 ,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学界所关注的热点。... 南极冰盖自形成以来就一直是全球环境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扩展和消融的动态演化过程不仅是南极大陆最重要的地质过程 ,而且也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因此 ,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学界所关注的热点。本文回顾了南极冰川和气候演化研究的历史 ,总结了当前这方面研究的成果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南极考察队发现格罗夫山 (Grove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盖 气候演化历史 格罗夫山地区 新生代 沉积岩 冰碛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仰口地区超高压变质岩混杂带的组成及其构造变形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爱民 赵中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87-1096,共10页
从构造岩石角度将山东青岛仰口地区发育的超高压变质岩混杂带划分为构造整合单元和构造混杂单元两个组成部分,对不同单元的岩性组成及其超高压变质特征进行了描述。着重对不同构造单元中的构造变形期次进行了划分,总结了不同期次构造变... 从构造岩石角度将山东青岛仰口地区发育的超高压变质岩混杂带划分为构造整合单元和构造混杂单元两个组成部分,对不同单元的岩性组成及其超高压变质特征进行了描述。着重对不同构造单元中的构造变形期次进行了划分,总结了不同期次构造变形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在区域上构造变形期次的研究情况,初步提出形成仰口地区超高压变质岩中各种构造形迹的构造模式,并对它们所反映的仰口超高压带形成和折返的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口 苏鲁超高压带 构造混杂带 构造变形 变形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新生代冰川活动和古气候演化记录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爱民 刘小汉 黄费新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1-68,共8页
地处东南极内陆的格罗夫山地区是研究南极冰川进退和气候演化的理想场所。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2005/2006)进行了该地区冰盖进退和古气候演化专题研究。笔者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对格罗夫山地区新生代冰川活动记录(包括冰川侵蚀地貌及冰川... 地处东南极内陆的格罗夫山地区是研究南极冰川进退和气候演化的理想场所。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2005/2006)进行了该地区冰盖进退和古气候演化专题研究。笔者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对格罗夫山地区新生代冰川活动记录(包括冰川侵蚀地貌及冰川堆积物)进行了详细的观测,获得了很多有关该地区冰盖进退及古气候演化方面的第一手材料,同时系统回收了对反映该地区古冰川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新生代沉积岩漂砾。本文简要报道本次野外考察在冰盖进退和古气候演化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格罗夫山地区 冰川活动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出水石锚的地质学考证
13
作者 方爱民 刘小汉 +1 位作者 李继亮 徐文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9-106,共8页
通过对加利福尼亚海岸出水石锚的岩石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初步推断了其原岩的产地,并用14C同位素测年测定了保存于石锚内的现代贝壳的年龄,由此大致推断出石锚的入水年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1)这些石锚石料非采自美洲本土,... 通过对加利福尼亚海岸出水石锚的岩石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初步推断了其原岩的产地,并用14C同位素测年测定了保存于石锚内的现代贝壳的年龄,由此大致推断出石锚的入水年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1)这些石锚石料非采自美洲本土,就世界范围而言,其产地分布于环太平洋的新阿尔卑斯皱褶带内,包括日本、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中东、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地区;(2)这些石锚至少在1500年前就已落入海中,也就是说这些石锚的主人要比哥仑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1000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水石锚 入水时间 地质学考证 岩石学 碳酸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南部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83
14
作者 琚宜文 姜波 +2 位作者 侯泉林 王桂梁 方爱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9-285,共17页
构造煤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体发生变形或破坏的一类煤,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皆有分布。构造变形不同程度的改变着煤的大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而且也影响到构造煤的纳米级孔隙结构(<10 0 nm ) ,它是煤层气的主要吸附空间。通过构造煤... 构造煤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体发生变形或破坏的一类煤,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皆有分布。构造变形不同程度的改变着煤的大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而且也影响到构造煤的纳米级孔隙结构(<10 0 nm ) ,它是煤层气的主要吸附空间。通过构造煤显微组分和镜质组油浸最大反射率的测定,采用液氮吸附法对不同变质变形环境、不同变形系列构造煤的纳米级孔隙分类、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结合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大分子结构和孔隙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构造煤纳米级孔径结构自然分类,可将孔径结构划分为过渡孔(15~10 0 nm )、微孔(5~15 nm )、亚微孔(2 .5~5 nm )和极微孔(<2 .5 nm ) 4类。低煤级变形变质环境中随着构造变形的增强,不同类型构造煤过渡孔孔容明显降低,微孔及其下孔径段孔容明显增多,可见亚微孔和极微孔,过渡孔的比表面积大幅度降低,而亚微孔的却增加得较快。从脆韧性变形煤至韧性变形煤,总孔体积、累积比表面积、N2 吸附量随着构造变形的增强,这些结构参数均迅速增加,但中值半径进一步下降。非均质结构煤孔隙参数与弱脆性变形煤相当。中、高煤级变形变质环境形成的各种类型构造煤与低煤级变质变形环境相比,孔隙参数的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构造应力 化学成分 纳米级孔隙结构 煤层气 吸附空间 变形煤 结构参数 作用机理 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床成因——矿体内霓长岩化成矿作用与赋矿白云岩的联系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凯怡 张继恩 +2 位作者 方爱民 董策 胡辅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5-798,共14页
通过对组成赋矿白云岩的白云石矿物系统的显微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赋矿白云岩是碳酸岩质次火山岩,因此白云鄂博矿床是与火成碳酸岩有关的矿床。赋矿白云岩属于镁质碳酸岩(MgO>FeO+MnO)和铁质碳酸岩(MgO<FeO+MnO)系列,FeO、... 通过对组成赋矿白云岩的白云石矿物系统的显微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赋矿白云岩是碳酸岩质次火山岩,因此白云鄂博矿床是与火成碳酸岩有关的矿床。赋矿白云岩属于镁质碳酸岩(MgO>FeO+MnO)和铁质碳酸岩(MgO<FeO+MnO)系列,FeO、MnO和SrO含量高,这与FeO、MnO和SrO含量很低的沉积碳酸岩完全不同。赋矿白云岩的这一特点还表明它来自经历过分异结晶后的白云质碳酸岩浆而不是初始白云质碳酸岩浆。赋矿白云岩复杂的矿物组合表明,其母岩浆是富含F、Cl、P和S这些挥发分以及REE,Na、K和Fe这些元素的。在碳酸岩浆上升和侵位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的降低,碳酸岩浆释放的含上述组分的流体会向上部地壳集中并对其接触的围岩进行交代,这就形成了矿体内呈不对称带状分布的霓长岩化矿石带。在大量的萤石和稀土氟碳酸盐矿物形成以后(其对应于萤石-稀土条带状矿石),流体的成分仍相对富钠和CO_2,钠可以和围岩中的硅结合形成钠辉石,流体较高的比值,有利于稀土的富集,此时形成的钠辉石型矿石的稀土含量是相当高的,仅次于条带状矿石。随着流体继续迁移和交代,流体中CO_2浓度下降而H_2O含量增加,温度也有所下降,但是流体中的钠依然活跃,所以出现了含有结构水的钠闪石,形成了钠闪石型矿石。流体中H_2O的增加,比值的下降,不利于稀土的大量富集,因此,钠闪石型矿石的稀土含量明显低于钠辉石型矿石。这说明,从碳酸岩浆中外逸的流体,在迁移交代围岩的过程中其成分、温度和氧逸度都是有变化的。从初期富CO_2,温度和氧逸度较高,到后期富H_2O,温度和氧逸度都有所降低。不同矿石类型的形成与这种变化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矿石类型中的磁铁矿的生成方式虽然不同于白云岩中的磁铁矿,但前者的氧同位素继承了后者的特点,表明了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成因上的联系。稀土分布型式表明,不同矿石类型的稀土分布型式与赋矿白云岩的大体一致,有明显的LREE富集和明显的HREE亏损,且总稀土含量越高,轻重稀土分离程度越高。但是,不同矿石类型在轻稀土含量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别,表明在霓长岩化过程中轻稀土活动性更强。总之,氟、钠和铁的交代作用在主东矿最强,稀土、铌和铁资源也最为富集,这里的白云岩厚度也最大,表明白云鄂博矿的霓长岩化成矿作用与赋矿白云岩衍生的流体的大量聚集以及流体对围岩广泛强烈的交代作用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床 赋矿白云质碳酸岩 霓长岩化矿石类型 白云鄂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山带汇聚板块边缘沉积盆地的鉴别与恢复 被引量:33
16
作者 闫臻 王宗起 +2 位作者 闫全人 方爱民 陈隽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43-1958,共16页
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是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有机连续过程,也是造山带形成的两种基本造山作用方式。不同的造山作用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和填充序列,沉积盆地性质的改变和沉积物源区变化是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的最直接体现。沉积盆地是... 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是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有机连续过程,也是造山带形成的两种基本造山作用方式。不同的造山作用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和填充序列,沉积盆地性质的改变和沉积物源区变化是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的最直接体现。沉积盆地是造山带重要大地构造相单元之一,完整记录了板块边缘动力学过程和构造演化以及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沉积盆地构造原型鉴别与恢复是造山带结构-属性解剖的重要内容之一。视沉积盆地与相邻大地构造相的演化为统一整体,以填充物和沉积物源区作为链接沉积盆地和造山带的纽带,系统地精细解剖填充物组成和沉积相以及沉积物源区时空变化系列,准确鉴别并恢复造山带沉积盆地构造原型,是获取大陆碰撞方式和时限的沉积-地层判别标志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汇聚板块边界 沉积盆地构造原型 造山作用方式 造山作用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垮塌与高原隆升 被引量:91
17
作者 吴福元 黄宝春 +1 位作者 叶凯 方爱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共30页
印度与亚洲的碰撞及前期的地体拼合产生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并进而导致了高原的形成。但关于该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过程与高原隆升的关系,一直未能取得明确的共识。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的资料总结发现,印度与亚洲的碰撞... 印度与亚洲的碰撞及前期的地体拼合产生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并进而导致了高原的形成。但关于该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过程与高原隆升的关系,一直未能取得明确的共识。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的资料总结发现,印度与亚洲的碰撞大约发型在55 Ma左右。由于新特提斯大洋板块的断离作用,形成冈底斯地区大规模的古新世—始新世花岗岩和火山岩,并发生青藏高原第一次较大规模的隆升。随着印度板块的持续向北挤压和朝亚洲大陆下的不断俯冲,该造山带岩石圈不断增厚,并在≈26 Ma左右发生岩石圈拆沉和减薄,形成全区的新生代钾质与超钾质岩浆活动,并发生全区范围内的大规模地壳隆升与剥蚀。中新世及以后,除局部地区外,青藏高原总体隆升幅度不大。因此,青藏高原的隆升与造山带的垮塌有关,而并不是由印度与亚洲碰撞而直接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垮塌 隆升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海孜煤矿断层与层间滑动构造组合型式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8
18
作者 琚宜文 侯泉林 +2 位作者 姜波 王桂梁 方爱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43,I0002,共10页
煤矿中煤层断层与层间滑动构造(简称层滑构造)发育普遍,可出现不同形式的组合。进行煤层断层与层滑构造及其组合型式的研究,对分析区域构造变形史、查明和预测煤层赋存规律、研究煤的耗散流变、煤层气的开发以及预防煤与瓦斯突出都具有... 煤矿中煤层断层与层间滑动构造(简称层滑构造)发育普遍,可出现不同形式的组合。进行煤层断层与层滑构造及其组合型式的研究,对分析区域构造变形史、查明和预测煤层赋存规律、研究煤的耗散流变、煤层气的开发以及预防煤与瓦斯突出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淮北矿区海孜煤矿为例,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7、8、9和10煤层的断层与层滑构造的组合型式,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由于7、8、9和10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组合的差异,不同煤层构造变形有较大区别。由于海孜煤矿岩层和煤层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断层和层滑构造间产生了不同的空间组合,具体表现为3种型式:断层与层滑构造的同期扩展、断层与层滑构造组成块体及断层与层滑构造间的相互切割和限制。煤层的构造组合型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造应力作用、含煤地层的岩石力学性质和应变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断层 层间滑动构造 构造组合型式 形成机制 海孜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达金海相碎屑岩的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15
19
作者 闫臻 方爱民 +3 位作者 潘裕生 李继亮 刘小汉 俞良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9-960,共12页
达金海相碎屑岩出露于西藏冈仁波齐峰山脚下,长期以来,该套岩石与冈底斯砾岩一起被视为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形成的陆相磨拉石。该套岩石组合是由凝灰质粉砂岩、杂砂岩、含砾杂砂岩和砾岩组成的一套深海-浅海相沉积组合。杂砂岩、砾岩碎屑... 达金海相碎屑岩出露于西藏冈仁波齐峰山脚下,长期以来,该套岩石与冈底斯砾岩一起被视为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形成的陆相磨拉石。该套岩石组合是由凝灰质粉砂岩、杂砂岩、含砾杂砂岩和砾岩组成的一套深海-浅海相沉积组合。杂砂岩、砾岩碎屑组成与地球化学组成研究表明,该套岩石组合的形成与岛弧的发展密切相关,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以岛弧为主,但也存在被动大陆边缘和碰撞构造带(蛇绿混杂带)两个不同构造背景的源区。区域上,在该套岩石组合的北侧存在着冈底斯岛弧带,南侧为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带。这些特征共同表明,达金海相碎屑岩是西藏雅鲁藏布缝合带与冈底斯岛弧带之间的日喀则弧前盆地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仁波齐峰 达金海相碎屑岩 碎屑组成 源区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广伟 方爱民 +3 位作者 吴福元 刘小汉 潘裕生 王世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6-172,共7页
作者对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配套的原位微区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两个样品的锆石U-Pb平均年龄分别为:337.5±6.5Ma和339.2±6.5Ma(Th/U比值在0.3~1.0之间),与前人所获得的SHRIMP年龄基本一致。所有... 作者对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配套的原位微区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两个样品的锆石U-Pb平均年龄分别为:337.5±6.5Ma和339.2±6.5Ma(Th/U比值在0.3~1.0之间),与前人所获得的SHRIMP年龄基本一致。所有锆石的_(176)Hf/_(177)Hf比值均分布在0.2829~0.2831之间,并具有极高的正ε_(Hf)值(12~17),其平均Lu-Hf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359.1Ma,与其U-Pb年龄十分接近。上述Hf同位素特点反映出其源区可能为新生的玄武质下地壳。此外,所有锆石的_(176)Hf/_(177)Hf比值和ε_(Hf)值基本位于亏损地幔演化线上,指示该新生的玄武质下地壳来源于亏损地幔。结合前人对该岩体以及区域地质的研究,推测奥依塔克岩体应与巴楚—喀什一带石炭纪似层状杂岩体相关,其形成可能受石炭纪时导致天山裂谷发育的地幔柱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西段 奥依塔克岩体 斜长花岗岩 U-PB年龄和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